兰花杂交育种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兰花育种方案背景介绍兰花是一种具有高观赏价值的花卉,深受国内外花卉爱好者的喜爱。
为了进一步提高兰花的品种质量和数量,育种工作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种兰花育种方案,旨在帮助育种者更好地育成出优良的兰花品种。
育种目标兰花育种的目标主要包括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两个方面。
品种改良品种改良是指对已有的兰花品种进行改良和优化,以提高其花型、花色、花期等方面的品质,增加其观赏价值。
新品种培育新品种培育是指通过杂交和选育繁殖,培育出不同于已有兰花品种的全新品种,具有独特的花型、花色和花期,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育种步骤兰花育种一般包括杂交、筛选和繁殖三个步骤,下面将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一:杂交杂交是育种的起点,通过将两个不同的兰花品种进行授粉和结实,获得具有良好遗传特性的后代。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亲本: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亲本进行杂交。
亲本应具备不同的花型、花色等特征,以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2.授粉:在花开放时,将花粉从一个亲本传到另一个亲本的柱头上,完成授粉。
3.结实:等待授粉后,结实即可获得杂交后代种子。
步骤二:筛选筛选是根据育种目标对杂交后代进行评价和筛选,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个体进行繁殖。
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花型、花色、花期等特性:对杂交后代的各项特性进行观察和记录,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个体。
2.生长条件测试:对筛选出的个体进行生长条件测试,观察其是否适应兰花的生长环境,对适应性较差的个体进行淘汰。
3.害虫抗性测试:进行害虫抗性测试,评估个体对常见害虫的抵抗力,对抵抗力较差的个体进行淘汰。
步骤三:繁殖繁殖是育种的最后一步,通过无性繁殖方法获得具有与母本相同遗传特性的大量植株,确保育种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具体步骤如下:1.茎段繁殖:将具有优良特性的母本茎段切割成适当长度,经过适当的处理后,种植在培养基上,等待生根并生长为新植株。
2.分球繁殖:对具有优良特性的母本进行适当的疏苗,将新植株迅速繁殖成团,分球繁殖可以获得数量较多的同质化植株。
兰花种苗远缘杂交高效繁育技术研究摘要:远缘杂交是创造作物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也是改良物种的有力工具。
利用远缘杂交技术,可打破种、属间的隔离,拓宽遗传基础并为育种计划创造新的种质,从而有效地进行种间、属间目标遗传物质的转移。
兰花的种植与养护有很大的学问,素有“三分栽,七分养”的说法,不同地区的兰花栽培需要选择正确的栽培方法,而兰花的保存则需要不断的经验培训,以熟悉兰花的生长规律,把握其开花期、开花期和开花期,通过管理温度、湿度、通风等来保持兰花,并简化后期管理。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兰花种苗远缘杂交高效繁育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兰花种苗;远缘杂交;高效繁育技术;应用分析引言兰科植物统称兰花,种群资源非常丰富,全球共计发现800多个属,种类高达35000种,我国已发现的有194属、1620种,而且每年还以大约800个新变种或杂交种的速度增加。
兰花不但可以作为观赏植物,还能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及活血等功效。
尽管资源丰富,但目前我国大规模栽培的国兰品种大都是从野生种引种后驯化而来,缺点在于驯化的新品种基本只能利用现有物种再分株繁殖,繁殖时间长,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兰花育种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本文作者对兰花不同育种方式进行了总结。
1杂交育种优劣分析作为新品种培育中应用最普遍的杂交育种方法成功率较高,常见的有杂交物种优势开发、远缘物种杂交、种间杂交及回交4种方法,但兰花种类特殊,种子内部结构中没有胚乳,因而萌发过程需要依赖其共生真菌,导致早期杂交育种困难,严重的甚至于不能获得后代杂种植株。
直到Bernard等人建立了无菌播种技术,才逐渐摆脱对真菌的依赖,杂交育种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目前,采用杂交育种易获得更多的兰花新品种,但是该育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新品种的可预见性较低,难以定向获得需要的品种;二是培养周期较长。
2杂交育种方式和进展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杂交育种一般分为种内、种间及属间杂交三类。
兰花组培快繁技术概叙兰花的繁殖一般可通过分株进行,但繁殖系数低,现在洋兰的商业化生产都是通过试管育苗进行生产,一般可分为种子播种生产实生苗和组织培养生产分生苗两种,各有千秋,下面就其生产流程和应用进行一些说明:一、兰花的种子播种:兰花的果实俗称兰荪,其中有数千到数百万粒种子,因种类不同而异,兰科植物种子的发育较特殊,种子成熟后没有胚乳,需与某些真菌共生,由真菌提供营养才能萌发,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很低。
早期通过人工接种真菌,可以使兰花种子萌发,但技术烦琐,难度较大,后来发现在人工培养基上,不需真菌共生,如果营养成分合适,兰花种子也能萌发生长,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KC,VW和京都等,其中京都配方采用花宝花肥为主要的无机成分,配制方便,较适合兰花发烧友使用。
兰花的种子培养是进行兰花杂交育种的必要手段,也是兰花种苗生产的重要技术,如国内目前的蝴蝶兰种苗生产,多数是实生苗,与分生苗相比,实生苗往往不能保证性状的完全一致,因此对亲本的要求就非常高,好的亲本其后代的分离不会很大,好花率可达80%以上。
实生苗的生产相对简单,迅捷,以蝴蝶兰为例,由一个好的荚果,播种后两个月左右可产生数万个小原球茎,经过一次分瓶后,就可进行育苗,大约3个月后得到大量可移栽的试管苗。
二、组织培养:自MORAL于上世纪60年代首次成功进行了兰花的组织培养,目前已有数十个属的兰花进行了组织培养,通过组织培养及克隆技术进行生产的种苗具有与母本完全一致的性状。
热带兰花的组培快繁一般通过诱导产生类原球茎(PLB),通过PLB增殖进行;其起始材料以茎尖分生组织最佳,花梗上的休眠腋芽也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一些单轴生长的兰花如蝴蝶兰,如取茎尖,往往会失去母株,取花梗就没有这样的担心。
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这可以做一种育种手段,但对于商业生产而言却是不利的,所以通过PLB增殖时要十分注意去除形态不正常的组织。
目前台湾的蝴蝶兰分生苗生产部分采用丛生芽的方法生产,即通过花梗诱导腋芽生成小芽,通过小芽诱导丛生芽并不断切割增殖,这样生产的种苗基本可以保证与母株性状的一致。
文心兰杂交育种技术
农友
【期刊名称】《花卉》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一)文心兰杂交育种研究近年来文心兰已成为全球重要切花与盆花种类之一,但文心兰花期过于集中、夏季或高温地区生产之切花品质较差、切花品系色彩选择性小、瓶插寿命较其他兰花短、盆花品种选育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引入文心兰属与其近缘属种源,经由杂交育种方式改变文心兰遗传质,培育新花色、不易落蕾、可周年生产的优良品系,将有利于文心兰产业的拓展。
【总页数】1页(P15)
【作者】农友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1.2
【相关文献】
1.卡特兰、文心兰和大花蕙兰组培快繁及移栽技术研究 [J], 王伯诚;赖小芳;陈银龙
2.文心兰的杂交育种 [J], 邱金
3.文心兰设施栽培技术 [J], 林汉锐; 曾宝珰; 张纯; 郑运欢; 陈爱华; 王健蓉; 陈翠菊; 陈春来
4.文心兰切花采收保鲜技术 [J], 罗丽霞;林文洪;邓樱;黄聪灵;高杰;杨玉环;沈汉国
5.海南岛文心兰切花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J], 韩梁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花捂老头繁殖的方法兰花捂老头繁殖的方法主要包括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和组培繁殖三种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种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种子繁殖:兰花的种子较为细小,一般需要使用放大镜来进行操作。
种植兰花的种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准备种子。
选择健康的兰花果实,将果实切开取出种子。
步骤二:消毒。
将种子置于75%的酒精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保持清洁。
步骤三:播种。
将消毒后的种子均匀撒在湿润的苔藓上,然后用萨克斯纸轻轻盖住,保持湿润。
步骤四:保温。
将种子置于室温下,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一般20-25摄氏度为宜。
步骤五:保湿。
每天用喷雾器对种子进行喷水,保持湿润。
步骤六:发芽和移栽。
一般情况下,兰花的种子会在3-4周后开始发芽。
等到幼苗长到2-3cm高时,可以进行移栽,让它们单独生长。
2. 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是兰花繁殖中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大多数兰花品种。
以下是分株繁殖的步骤:步骤一:选择合适的时间。
一般建议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分株繁殖。
步骤二:准备工具。
需要准备手术刀、炭粉、干净的盆土等。
步骤三:取出兰花。
将兰花从原来的花盆中取出,轻轻清洗根部的泥土。
步骤四:寻找分株。
观察兰花的根系,找到适合分株的部分,一般是具有明显节肢的那部分。
步骤五:分株。
用手术刀将选定的部分分开,注意不要损伤其他部分。
步骤六:处理伤口。
将分开的部分撒上炭粉,保护伤口,防止感染。
步骤七:移栽。
将分株后的兰花移栽至新的花盆中,用盆土覆盖根部,轻轻按实。
3. 组培繁殖:组培繁殖是一种现代化的繁殖方法,通常需要借助于实验室条件进行。
以下是组培繁殖的步骤:步骤一:准备试管。
首先需要准备无菌试管、培养基和培养室等。
步骤二:准备组织。
从健康的兰花上取下幼嫩的分化和生长中的组织,如茎尖、分根、芽眼等。
步骤三:消毒。
将取下的组织置于含有适当浓度的消毒剂中浸泡,消毒一定时间后取出。
步骤四:接种。
将消毒后的组织放置在试管中的培养基上,注意不要接触到外界的杂菌。
兰花杂交育种技术精选文档兰花杂交育种技术长期以来,兰花的育种以自然选种为主,自种子无菌萌发成功后,开展了兰花品种间、种间及属间的杂交育种。
选育新品种在附生兰的品种改良上已获得了巨大成功。
据有关记载,人工杂种兰花约在4万种以上,而且还以每年1000种以上的速度增加。
仅远缘杂交就已育成曲7个属杂交产生的集体杂种。
利用杂交育种,可创造出新的株型、花色、花型、花序排列及分义性、花朵寿命(切花及盆花)、增强香气、抗病虫性等。
兰花杂交育种程序确定育种目标选配杂交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培养杂交种子杂种后代的选择优良株系的繁殖和鉴定品种命名和登录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育种目标育种U标是指要选育的新品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状。
它是新品种选育工作的首要环节,是选配杂交亲本和选择杂交方式的主要根据。
因此,育种L1标是否可行直接关系到杂交育种工作的成败。
兰花的香味,花色、花型、株型、叶部性状、抗性等都是重要的育种U标。
同时,兰花育种的目标也应根据市场需求而定。
亲本选配亲本选配是兰花杂交育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亲本选配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配的亲本应具有育种H标所需要的优良性状,且遗传传递力强。
(2)杂交双亲在地理上较远,在生态类型上有所不同。
(3)选配的亲本遗传传递力要强。
(4)选择亲本一般配合力要高。
在兰花亲本选配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儿点:(1)选择种子易于萌发的品种作亲本,对那些种子萌发比较困难的兰花(如拖鞋兰),尤其需要注意。
(2)亲本应落实到具体的品种,而不是集体杂种。
(3)选择可育的兰花作亲本。
(4)避免选用第一次开花的兰株作亲本。
朵交种子的培养瓜交种子的诗养是兰花育种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关系到兰花杂交育种工作的效率和成败。
中国兰杂交种子培养比洋兰困难,杂交种子萌发需要的时间长,种子萌发率低,植株再生困难。
张志胜等对中国兰花远缘杂交种子培养结果表明:杂交种子萌发的难易随杂交组合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墨兰和大花蕙兰的杂交种子萌发容易,种子萌发后形成原球茎,而国兰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种子萌发难,种子萌发后形成根状茎。
2007.4湖 北 林 业 科 技蝴蝶兰的杂交和无菌播种技术 蝴蝶兰Phal aenopsis am abilis Bl.是单茎性植物,不能像其它的兰花一样分株繁殖。
现在市场上很多兰花的种类都可以利用无性繁殖,但由于蝴蝶兰的无性繁殖方法很难确立,目前主要还是利用实生的方法进行繁殖。
白花品种实生繁殖遗传上的变异很少,繁殖比较容易,但有色品种的繁殖存在问题。
蝴蝶兰的种子杂交后到完全成熟,虽然品种不同有一定的差异,但都需要5~7个月。
完全成熟的种子其蒴果开裂,种子和空气接触,沾染杂菌,种子需要消毒后才能播种。
但蝴蝶兰的种子对杀菌剂非常敏感,杀菌后再播种,种子很容易丧失发芽能力,特别是对那些原种的杂交或者蒴果比较小(5cm以下)的种子,这种危险性更高。
所以,一般在杂交5个月前后播种未成熟的种子。
该方法由于从杂交到播种的时间比较短,可以减轻母株的消耗,并且在裂果前,内部的种子处于无菌的状态,播种比较容易。
1 杂交1.1 花的构造兰科植物的雄蕊和雌蕊在1个花柱上,花粉是块状,在柱头的先端被药帽盖住。
1.2 授粉方法人工授粉时,首先要选好亲本,由于母株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所以需要选择健康旺盛的母本。
一般情况下,开花第1天花粉发芽力最强,开花7d 后花粉生活力降低。
花粉处于柱头先端的药帽下,被药帽保护。
授粉时,用镊子先将母本的花粉块取出,药帽也被一起取下,去除药帽,再用镊子将父本的花粉块镊起,轻轻地放在母本的柱头上,因柱头和花粉块上都有粘液,花粉在柱头上粘得牢固,不必担心花粉脱落。
在杂交中,哪一个做母本(或父本),结果完全不一样,需要父、母本交换来进行杂交。
1.3 杂交后的管理杂交完成后,在标签上记录交配双亲、杂交日期等,然后挂在授粉母株上,1个星期后子房开始膨大,说明杂交成功。
对于多余的杂交而结的蒴果要尽早摘除,如果1株上留有4~5个蒴果,而且温度过低,蒴果外观上虽然变肥大,但几乎没有种子。
1株上留1~2个蒴果比较合适。
设计试验|四川农业与农机/2022年6期|>>>兰花种苗远缘杂交高效繁育技术研究章来军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摘要:目前的兰花繁育技术主要是利用同属兰花进行杂交,无法一次性得到特殊品种的后代,降低了繁育效率与繁育质量。
为提高兰花的繁育效率,获取多种不同性状的F1代,将研究兰花种苗远缘杂交高效繁育技术。
选择不同属的兰花植株作为亲本,并测定亲本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
通过远缘亲本之间的杂交,培养杂交种子得到F1代种苗。
将远缘杂交技术得到的F1代与常规技术繁育的F1代对比,使用远缘杂交技术的F1代变异系数高于14%,种苗性状表现多样,杂交后代出苗率提高,加快了兰花种苗的繁育效率。
关键词:兰花种苗;远缘杂交;高效繁育;繁育技术作者简介:章来军(1976年-),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园林施工、养护,兰花育苗。
兰花虽然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园艺植物,但是普通的兰花品种生长速度慢、养护难度高、繁育难度较大,导致兰花无法大面积地应用于园林绿化施工。
虽然兰花种苗可以自然分株繁殖,但是繁殖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市场应用的需求[1]。
当前主要是通过组织培养等技术大量培养种苗实现快速兰花繁育。
为提高种苗繁育效率,普遍采用技术加快种苗生长速度。
然而这种繁育技术容易造成兰花的抗性降低、相关性状发生变化,影响后续繁育兰花品质[2]。
远缘杂交技术利用亲缘关系较远的兰花杂交,改善兰花繁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形状。
杂交物种优势能够更加快捷地提高繁育速度与繁育后代植株的质量。
因此,本文将利用远缘杂交原理对兰花种苗进行繁育。
1兰花种苗繁育现状兰花繁育主要是利用种子、分株培养、组织培养、多倍体诱导四种方式。
其中,利用种子繁育兰花不仅受到兰花生长速度缓慢的限制,而且因为兰花种子发芽率低、部分兰花品种不依靠种子进行繁殖,增加了繁育难度。
分株培养能够提高繁育速度,但是对于兰花母株的伤害较大,无法大规模应用。
兰花远缘杂交与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作者:李海燕郭莹李夏媛李枝林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14期摘要对我国兰花远缘杂交育种的历史、取得的成就以及结合多倍体育种进行了综述,用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结合组织培养法为培育出受市场欢迎的兰花新品种及今后兰花杂交育种的方向提供依据。
关键词兰花;杂交;多倍体;育种方法中图分类号 S68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4-060-03目前,兰花的育种仍是以杂交育种为主,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多倍体育种具有其他育种方式不可代替的优势。
将兰花远缘杂交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相结合,不仅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而且可以育成观赏性状更好的兰花新品种。
兰花是兰科植物(Orchidaceae)的总称,我国习惯上将兰花分为国兰和洋兰[1]。
国兰主要指人们常说的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这5大类,因其株型秀丽、叶姿态飘逸、花色素雅、花香清幽而深受国人的喜爱;洋兰大多数是指那些花序大、花瓣平整宽大,花型丰满圆润、花色鲜艳的种类,如蝴蝶兰、石斛、兜兰、卡特兰、大花蕙兰等。
国兰和洋兰各自具有良好的观赏性状,如何通过杂交育种方法,选择、选配父母本培育出受市场青睐的具有更多优良性状的兰花新品种,是国内外兰花育种工作者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
笔者对用多倍体育种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结合组织培养方法获得性状优良的兰花新品种的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兰花杂交育种提供依据。
1 兰花远缘杂交育种的历史我国栽培兰花的历史已有2 000多年,但是杂交育种工作开展却很少。
在自然状态下兰花杂交仅限于属内,主要有以下原因:①许多兰花以特定的昆虫为其传粉;②不同种类兰花花期不同;③由于地理分布的阻碍及杂交不亲和性。
在兰花远缘杂交工作中,若能解决远缘杂交不亲和性,那么通过人工授粉来进行兰花杂交育种则可使杂交后代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我国兰属植物的杂交育种起始较晚,在国际上登录的杂交种寥寥无几[2]。
兰花繁殖的几种方法兰花是一种具有高观赏价值的花卉,其繁殖方法多样且较为特殊。
本文将介绍兰花繁殖的几种常见方法,供花卉爱好者参考。
一、种子繁殖法种子繁殖是兰花繁殖的最常见且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选择健康、成熟的兰花种子。
然后,将种子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待种子长出幼苗后,进行定植和管理,直至长成健壮的植株。
二、分株繁殖法兰花的众多品种适合通过分株繁殖进行繁衍。
分株繁殖法可通过将成年植株的茎块分割成多个植株,然后分别定植。
在分株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锋利、消毒的工具,并确保每个分株有足够的养分和环境条件,以促使其顺利生长。
三、组织培养法对于某些特殊品种的兰花,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可能不太适用。
此时,可以考虑采用组织培养法来繁殖兰花。
该方法利用植物体的组织或细胞进行无菌培养,通过不同培养基的组合来诱导和促进花药、茎块、种子等生长和分化。
四、球茎繁殖法部分兰花具有球茎结构,适合通过球茎繁殖法进行繁衍。
这种方法可通过将球茎分割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适量的球茎休眠芽,然后将其定植。
在生长过程中,需注意适度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以促进球茎的生长和发育。
五、花蔺繁殖法花蔺繁殖法适用于某些特殊兰花品种。
首先,选择花蔺植株并确保其克隆繁殖性,然后将其茎段或花序苞片埋于土壤中,适当浇水并控制光照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后,花蔺将生长出侧芽,即可分离成为新的植株。
总结:兰花的繁殖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和品种特点的繁殖方法十分重要。
通过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组织培养、球茎繁殖和花蔺繁殖等方法,可以实现兰花的繁衍和扩大数量。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为兰花爱好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兰花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而有性繁殖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种子繁殖;无性繁殖则是兰花假鳞茎上的芽点,在生长季自然发芽繁殖,以及人工组织培养繁殖(即:组培苗繁殖)这两种方法。
采用组培苗和杂交育种的方法繁殖兰苗,需要具备一定的植物专业技能和设备,繁殖组培苗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因而成本也非常高,如果是不能批量生产和批量销售,根本就无利可图;更何况那些科技草引种后成活率低,即便是成活了也是难以养活的。
而依靠兰株自然发芽繁殖,不仅仅是成本很低,而且兰苗引种后的成活率高,兰友们容易种植。
近几年来,养兰界的人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兰花繁殖案例,使得兰花的发芽繁殖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例如:采用“激素”催芽法,就可以大大提高兰花的发芽繁殖率。
所谓“激素”就是指能够使植物细胞分裂、激活休眠芽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兰花催芽剂的种类有很多,如催芽灵、催芽液、速大多等;此外植全、兰菌王、根芽多等肥料中也含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使用催芽剂能够对兰花多发芽有促进作用,在高温高湿的温室内,当新芽还没完全长成时,又可陆续萌发出新的叶芽来。
一年当中可以萌发2~3代的叶芽。
一般来说,家庭盆栽的兰花,适量使用催芽剂,确实能够促使兰花多发芽。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端,适量使用催芽剂虽然说能够促进兰花多发
芽,但滥用催芽剂会导致只发小苗,引种后成活率低,很难养成壮苗。
因此,催芽剂不可盲目使用。
对于你的这一问题,我是这么看的:要想让兰花多发芽,还是应该从养护好兰花的根系入手最为重要!因为,兰株根壮才能发苗旺盛,才能减少兰花的病害,兰株才能够发芽多长壮苗。
杂交兰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杂交兰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室内观赏植物,具有美丽的花朵和独特的姿态。
本文将介绍杂交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从土壤选择、温度控制、浇水、施肥、繁殖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爱好者们正确养护杂交兰,使其生长茁壮、花开不败。
正文:杂交兰(Hybrid Orchids)是一种由不同品种的兰花杂交而成的新品种,其美丽的花朵和独特的姿态吸引了众多园艺爱好者。
了解杂交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保证其生长繁衍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关于土壤的选择,杂交兰生长需要通透、排水性良好的土壤。
最好使用腐叶土、珍珠岩、洋玉米芯等松散疏松的介质来种植。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湿,过湿容易导致根部腐烂,给植物带来危害。
其次,温度是杂交兰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多数杂交兰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佳,一般在15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
夏季高温时应注意通风和遮阳,冬季则要防止寒冷,避免杂交兰受冻。
对于浇水,适量的水分是杂交兰茁壮生长所必需的。
但是过量的浇水也会对植株造成伤害。
杂交兰的浇水量需要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来调节,一般每周左右进行一次浇水,确保土壤保持适度的湿润状态。
施肥是保证杂交兰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选择合适的肥料可以促进杂交兰的开花和增强植株的抵抗力。
可以选择专用的兰花肥料,在春季和夏季开花期间每个月施肥一次,其他季节每两个月施肥一次即可。
但一定要按照肥料包装上的说明使用,避免过量使用造成根部烧伤。
杂交兰的繁殖可以通过分株和种子两种方式进行。
分株是常用且相对简单的繁殖方法,只需要将健康的兰花植株分割成多株,然后适当给予充足的光照和水分,新分株即可迅速生长。
种子繁殖则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播种,并且经常换水来防止霉菌的产生。
最后,病虫害的防治是养护杂交兰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包括叶斑病、软腐病、卷叶、蚜虫等。
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是保持杂交兰健康的关键。
定期检查植株的叶子、茎干等部位,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清除受感染的叶片或茎干,并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
兰花的杂交方法哎呀,说到兰花的杂交方法,这可真是个有趣又有点复杂的事儿呢!咱先得找到合适的兰花品种呀。
就好比找对象,得找俩看着顺眼、基因优秀的才行呢。
这可不是随便抓两盆兰花就能凑一块儿的。
得仔细研究它们的特性,看看是不是能互补,能不能产生让人惊喜的后代。
然后呢,就是授粉啦!这可不像咱平时给花撒点花粉那么简单。
得小心翼翼地操作,就像给宝贝做手术似的。
把花粉准确地送到该去的地方,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这要是不小心弄错了,那可就白费功夫啦。
接下来就是等待啦。
这等待的过程就像等待宝宝出生一样,充满了期待和忐忑。
不知道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来,是更漂亮呢,还是会有一些特别的性状。
有时候啊,杂交一次还不一定成功。
就跟咱做事儿似的,哪能一次就成功呀,得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方法。
说不定失败了好几次,突然就成功了呢,那得多惊喜呀!你想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两种不同的兰花结合,产生出全新的品种,那得多有成就感啊!就像创造了一个小生命一样。
不过啊,杂交兰花也得注意一些问题哦。
不能随便乱来,得遵守一些规定和道德准则。
不能为了追求新奇而破坏了兰花的生态平衡。
而且啊,杂交出来的兰花也得好好照顾。
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给它合适的环境、水分和养分。
这样它才能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
总之呢,兰花的杂交方法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咱有耐心、有细心、有爱心,就一定能成功的。
让我们一起动手,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兰花吧!你说是不是呢?。
兰花的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兰花的繁殖包括两大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在自然环境中,兰花在生长过程中,这两大类相互交替进行使兰花得以繁衍和变异成新的品种。
随着人类的科学进步,人们根据掌握的科学技术,有目的地介入了这种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使兰花的子苗按着人们设想的方向生产和变异。
我们先说说自然界中的兰花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以及这两种繁殖之间的关系。
兰花的有性繁殖,兰花的花器构造是十分简单的,除了令我们欣赏的萼、捧、舌以外,它的蕊柱是“合蕊拄”,它同时包涵了兰花雌雄两部分器官,蕊拄的顶端药帽内有两块花粉块,这是它的雄性部分;再后一点呈凹陷部分为药腔,是它的雌性部分。
当传媒的昆虫进入采蜜时背部将药帽顶开,粘上花粉块;当它又进入别的兰花花朵上时,背上的花粉块便被粘进药腔。
完成了兰花的授粉过程。
大约经过一年的时间,兰花的果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兰荪”成熟后,自动开裂,种子随风飘散。
这就是兰花在自然界中的有性繁殖。
由于传媒昆虫的不定性选择,通过种内、种间、属内的杂交产生大量的兰花变异品种或变种,例于兰花中的梅、荷、仙、蝶,还包括牡丹瓣、菊瓣、狮子头和奇花。
陈少宏先生在他的《试论国兰的遗传变异与选育》一文里说:“一般寒墨杂交,出现奇型花的机率较大;寒秋杂交出现奇花、艳色花的机率较大;墨秋杂交,很少出现,如有仅株叶形态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这个论述是很有道理的。
他说的是种间的杂交。
种内的杂交使品种不断得以增加,例如梅瓣、水仙瓣、荷瓣等等。
通过艺兰人的不断选取、驯化、培植,产生固定的品种。
对于自然界中的这种有性繁殖规律人们己经开始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最早的是1922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纳得逊教授发明了调配人工培养基开始,在种内、种间、属内进行的人工杂交、育种得以实现,并且产品己经逐步进入市场。
蝴蝶兰、卡特兰等洋兰的杂交种己经难能数得清楚;“黄金小神童”、“台北小姐”、“杂交大富贵”等这类所谓的国兰早己面世。
近两年种内的杂交的品种己经令我们艺兰人目瞪口呆,一方面难能搞清品种的来源;另一方面也不知这类品种应在我们传统理念方面应占有什么位置。
兰花杂交育种技术
长期以来,兰花的育种以自然选种为主,自种子无菌萌发成功后,开展了兰花品种间、种间及属间的杂交育种。
选育新品种在附生兰的品种改良上已获得了巨大成功。
据有关记载,人工杂种兰花约在4万种以上,而且还以每年1000种以上的速度增加。
仅远缘杂交就已育成由7个属杂交产生的集体杂种。
利用杂交育种,可创造出新的株型、花色、花型、花序排列及分叉性、花朵寿命(切花及盆花)、增强香气、抗病虫性等。
兰花杂交育种程序
确定育种目标
选配杂交亲本
配制杂交组合
培养杂交种子
杂种后代的选择
优良株系的繁殖和鉴定
品种命名和登录
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
2.2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是指要选育的新品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状。
它是新品种选育工作的首要环节,是选配杂交亲本和选择杂交方式的主要根据。
因此,育种目标是否可行直接关系到杂交育种工作的成败。
兰花的香味,花色、花型、株型、叶部性状、抗性等都是重要的育种目标。
同时,兰花育种的目标也应根据市场需求而定。
2.3亲本选配
亲本选配是兰花杂交育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亲本选配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l)选配的亲本应具有育种目标所需要的优良性状,且遗传传递力强。
(2)杂交双亲在地理上较远,在生态类型上有所不同。
(3)选配的亲本遗传传递力要强。
(4)选择亲本一般配合力要高。
在兰花亲本选配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l)选择种子易于萌发的品种作亲本,对那些种子萌发比较困难的兰花(如拖鞋兰),尤其需要注意。
(2)亲本应落实到具体的品种,而不是集体杂种。
(3)选择可育的兰花作亲本。
(4)避免选用第一次开花的兰株作亲本。
2.4杂交种子的培养
杂交种子的培养是兰花育种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关系到兰花杂交育种工作的效率和成败。
中国兰杂交种子培养比洋兰困难,杂交种子萌发需要的时间长,种子萌发率低,植株再生困难。
张志胜等对中国兰花远缘杂交种子培养结果表明:杂交种子萌发的难易随杂交组合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墨兰和大花蕙兰的杂交种子萌发容易,种子萌发后形成原球茎,而国兰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种子萌发难,种子萌发后形成根状茎。
兰花杂交育种始于19世纪50年代,是以基因型不同的品种进行交配形成杂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较为常用、效果较好的途径之一。
1856年,英国兰花种植者JohnDominy成功地将一杂交植株培养开花,揭开了兰花杂交育种新篇章[1],至2004年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上登陆的杂交种已超过11万个[4],而收稿日期:2007-11-28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7A020200004-10)作者简介:张孟锦(1980-),男,
研究实习员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2
期
120
且每年以1000种以上的速度增加。
目前,常见的洋兰栽培品种几乎全是杂交种,包括了品种间杂交、种间杂交和属间杂交,其中卡特兰(Cattleya)30910个,蝴蝶兰(Phalaenopsis)24128个,兰属(Cymbidium)11538个[4]。
中国兰花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其育种起步较晚,品种改良缓慢,直到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兰花产业的发展,国内一些研究者才开始新品种培育,何嵩等[5]报道了春兰(C.goeringii)×墨兰(C.sinense)的杂交获得成功;李芳等[6]报道了台兰(C.floribundum)×蕙兰(C.faberi)杂交组合;张志胜等[7]报道了墨兰×大花蕙兰(C.hybridium)、建兰(C.ensifolium)×蝴蝶兰杂交组合;朱根发等先后报道获得了墨兰×大花蕙兰[8]、建兰×纹瓣兰(C.aloifolium)[9]杂交后代;余朝秀等[10]报道了黄蝉兰(C.iridiods)×素花虎头兰(C.hookerianum)杂交组合。
由于国兰杂交种试管苗生产率低,育种周期长等因素,其育种研究仍处于后代培育及筛选阶段,至今登陆的新品种寥寥无几。
近几年遂着政府部门支持和人们意识的提高,兰花育种已逐渐开展起来,如汕头市农科所自1998年起引进蝴蝶兰品种并开展杂交育种,至2006年累计组配杂交组合500多对,种植杂交后代近100万株,已育成汕农凤凰等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广东省农科院花卉所已有4个蝴蝶兰2个大花蕙兰和3个春石斛兰新杂交种通过了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国际兰花新品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