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高频软开关技术特点及其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587.56 KB
- 文档页数:3
电力电子系统的软开关技术应用电力电子系统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能量转换和电力控制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硬开关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能量损耗大、温升高、开关速度慢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软开关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电力电子系统中软开关技术的应用。
一、软开关技术概述软开关技术是通过控制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和频率来实现开关过程的一种技术。
相较于硬开关技术,软开关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能量损耗小、温升低、开关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
软开关技术在电力电子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二、软开关技术在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应用1. 可逆变器可逆变器是一种电力电子系统,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传统的硬开关技术在可逆变器中存在能量损耗大、谐波干扰大的问题。
而软开关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可逆变器的性能和效率。
2. 无线电频率功率放大器无线电频率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用于放大和调节无线电频率信号的设备。
传统的硬开关技术在功率放大器中会产生较大的谐波干扰和电磁干扰。
而软开关技术可以通过精确地控制开关时间和频率,减少谐波干扰,并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3. 交流输电系统交流输电系统是通过变压器将电能从发电站输送到用户的系统。
传统的硬开关技术在交流输电系统中存在能量损耗大和电流调节精度低的问题。
软开关技术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的相位和频率,实现电流和电压的精确调节,提高交流输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4.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是将电能传输到电动汽车中进行充电的系统。
传统的硬开关技术在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中存在能量损耗大和充电速度慢的问题。
而软开关技术可以减少能量损耗,并通过提高充电器的开关速度,实现快速充电。
三、软开关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力电子系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软开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软开关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节开关时间和频率,以提高电力电子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此外,软开关技术还有望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如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
电力电子高频软开关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摘要:透过实际调查发现,有关软开关技术项目已然在功率变换器应用领域之中得到全方位推广沿用,其核心意义在于大幅度提升设备整体性能、运作效率,改善其功率密度基础上,全力规避以往电能变换装置频繁引发的电磁和环境污染状况。
由此,笔者决定在客观论证电力电子高频软开关的基础性工作原理和技术特征基础上,联合丰富实践经验探讨其可靠性的实践应用前景,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作为参考之用。
关键词:电力电子;高频软开关;技术特征;应用前景前言:结合以往硬开关功率变化技术工作原理加以对比校验,尤其是在功率开关管导通或是断开过程中,因为不同类型部件之上的电压或是电流必然会高于零,所以其间经常会引发较大数量的功率消耗现象。
同步状况下,一旦说开关频率越高,对应的损耗效应就愈加深刻,此时变换器工作效率出现极速的降低状况;再就是经过频率与功率的持续提升过后,内部滋生出的EMI也会随之加大,对附近电器和电网等必要性资源造成的限制效应也就更为严峻。
透过此类现象观察,改善开关频率已然是目前开关变换技术的关键性改革发展指标,即在确保将变换器体积、重量缩小在合理空间范畴前提下,大幅度提升该类器具的功率密度和集成化运作效果。
一、软开关技术的基础性工作原理所谓软开关技术,实际上就是借助谐振原理,将开关变换器之中流通的电流或是电压,依照正弦或是准正弦的形式进行波动性变化,持续到这部分电流达到自然过零状态时,及时地断开当中的开关管;再就是在开关管电压维持在自然过零效果期间,导通当中的开关管,进一步保证其不管是在断开或是导通情况下产生的损耗都控制为零,进一步落实这部分开关电源的高频化改良研发目标,为日后电源效率合理程度地提升,以及EMI现象滋生几率适度地缩减等理想化前景绽放,做充分的过渡准备工作。
而在此期间,涉及硬开关和软开关之间工作原理的差异现象则具体如下所示:首先,硬开关方面。
其开关环节中,内部的电压与电流都不会为零,并且衍生出重叠现象。
软开关的基本概念
软开关是一种电力电子器件,它能够根据控制信号断开或接通电路,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控制和保护。
与传统机械开关相比,软开关具有体积小、能耗低、寿命长、可靠性高和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力系统中。
软开关的基本结构包括一个功率半导体器件和一个控制电路。
其中功率半导体器件可以是晶闸管、二极管、MOSFET、IGBT等,用于负责电路上的开关操作。
而控制电路则负责产生指令信号,控制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状态,从而实现电路的控制和保护。
软开关的最大特点是其控制方式。
它利用高频开关技术,将电路开关的操作频率提高到几千赫兹,从而实现电流的快速切换和控制。
与此同时,软开关还可以实现电流的平滑转移,降低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波动,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和电路的稳定性。
软开关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变频器、UPS、电力电子变压器、电机驱动等。
其中,变频器是软开关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在变频器中,软开关用于实现电机的调速控制,从而提高电机
的效率和运行质量。
此外,软开关还可以用于UPS中的输出电路控制,保证UPS的稳定输出电压和电流。
总之,软开关是一种电力电子新型器件,具有体积小、能耗低、
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力系统中。
随着科技
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软开关技术也会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为电力系统
的控制和保护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
1.引言将谐振变换器与PWM技术结合起来构成软开关PWM的控制方法,集谐振变换器与PWM控制的优点于一体,既能实现功率开关管的软开关,又能实现恒频控制,是当今电力子技术领域发展方向之一。
在直/直变换器中,则以全桥移相移控制软开关PWM变换器的研究十分活跃,它是直流电源实现高频化的理想拓扑之一,尤其是在中、大功率的应用场合。
目前全桥移相控制软开关PWM变换器的研究热点已由单纯地实现零电压软开关(ZVS)转向同时实现零压零流软开关(ZVZCS)。
全桥移相控制ZVS方案至少有四点缺陷:全桥电路内有自循环能量,影响变换效率。
副边存在占空度丢失,最大占空度利用不充分。
在副边整流管换流时,存在谐振电感与整流管的寄生电容的强烈振荡,导致整流管的电压应力较高,吸收电路的损耗较大,且有较大的开关噪音。
滞后臂实现零电压软开关的范围受负载和电源电压的影响。
另外,在功率器件发展领域,IGBT以其优越的性价比,在中大功率的应用场合已普遍实用化,适合将IGBT的开关方式软化的技术则是零电流开关(ZCS)。
因而,针对全桥移相控制ZVS方案存在的问题,各种全桥相移ZVZCS软开关的方案应运而生。
2.全桥ZVZCS软开关技术方案比较目前,正在研究或已产品化的全桥ZVZCS软开关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变压器原边串联饱和电感和适当容量的隔直阻断电容。
变压器原边串联适当容量的隔直阻断电容,同时滞后臂的开关管串联二极管。
利用IGBT的反向雪崩击穿电压使原边电流复位的方法实现ZCS软开关。
除方案3为有限双极性控制方式以外,其它几种方案的控制方式全为相移PWM方式。
上述几种方案都能解决全桥相移ZVS的固有缺陷,如大幅度地降低电路内部的自循环能量,提高变换效率;减少副边的占空度丢失,提高最大占空度的利用率;软开关实现范围基本不受电源电压和负载变化的影响,实现全负载范围内的高变换效率。
为提高电路的开关频率准备了条件,使整机的轻量化,小型化成为可能,可进一步提高整机的功率变换密度,符合电力电子行业的发展方向。
开关电源高频化和软开关技术开关电源高频化和软开关技术近年来, 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迅猛, 直流开关电源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航空航天等领域。
如今, 笨重型、低效电源装置已被小型、高效电源所取代。
为了实现电源装置的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减小体积和重量, 必须实现直流开关电源的高频化。
直流开关电源的高频化不仅减小了功率变换器的体积, 增大了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和性能价格比,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瞬时响应速度, 抑制了电源所产生的音频噪声, 从而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然而功率变换器开关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将受以下因素的限制: ①在通断瞬间切换过程中, 功率器件的开关应力。
②开关损耗。
③剧烈的d i/ d t 和d u/ d t 冲击及其产生的电磁干扰(EMI) 。
软开关技术是使功率变换器得以高频化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应用谐振的原理, 使开关器件中的电流(或电压) 按正弦或准正弦规律变化。
当电流自然过零时, 使器件关断(或电压为零时, 使器件开通) , 从而减少开关损耗。
它不仅可以解决硬开关变换器中的硬开关损耗问题、容性开通问题、感性关断问题及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 而且还能解决由硬开关引起的EMI 等问题。
为此先后有人提出了谐振变换器( resonantconverter) , 准谐振变换器(quasi resonant converter)和多谐振变换器(muti resonant converter) , 零开关PWM 变换器(zero switching PWM converter) , 零转换PWM变换器(zero transition PWM converter) 及无源无损缓冲电路(passive lossless snubber circuit) 等多种软开关技术。
谐振变换器谐振变换器实际上是直流开关电源负载谐振变换器, 在20世纪70 年代最早被提出来, 它通过在标准PWM变换器结构上简单地附加谐振网络的方法而得到。
什么是电力电子中的软开关技术?在当今的电力电子领域,软开关技术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那么,究竟什么是软开关技术呢?要理解软开关技术,我们首先得从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开关说起。
在传统的电力电子电路中,开关的开通和关断过程往往不是理想的。
当开关开通时,电流会从零逐渐上升;而当开关关断时,电压会从零逐渐上升。
这种非理想的开关过程会导致开关损耗的产生。
开关损耗主要包括导通损耗和开关过程中的损耗。
导通损耗是由于开关在导通状态下存在一定的电阻,电流通过时会产生功率损耗。
而开关过程中的损耗则更为复杂,在开关开通和关断的瞬间,电压和电流会有重叠的时间段,这期间会产生较大的功率损耗,并且还会引起电磁干扰等问题。
为了降低这些损耗,提高电力电子装置的效率和性能,软开关技术应运而生。
软开关技术的核心思想是让开关在电压或电流为零的时候进行开通或关断,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开关过程中的损耗。
具体来说,软开关技术可以分为零电压开关(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和零电流开关(Zero Current Switching,ZCS)两种类型。
零电压开关是指在开关开通前,其两端的电压已经降为零,这样在开通瞬间就不会有电压和电流的重叠,从而大大降低了开通损耗。
实现零电压开关的常见方法是在开关两端并联一个电容,利用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的谐振,使得开关两端的电压在开通前降为零。
零电流开关则是在开关关断前,通过电路的设计让流过开关的电流先降为零,从而避免了关断时电压和电流的重叠,降低了关断损耗。
通常通过在开关支路串联电感来实现零电流关断。
软开关技术的实现需要依靠合理的电路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
常见的软开关电路有准谐振电路、零开关 PWM 电路和零转换 PWM 电路等。
准谐振电路是最早出现的软开关电路之一,它利用电感和电容的谐振来实现软开关,但存在着电压和电流应力大、工作频率不固定等缺点。
零开关 PWM 电路在准谐振电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引入辅助开关,实现了恒定频率的控制,同时降低了电压和电流应力。
软开关技术综述开关电源就是采用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开关元件,通过周期性通断开关,控制开元件的占空比来调整输出电压。
开关电源的构成框图如图1所示,它由输入电路、变换电路、输出电路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功率变换是其核心部分,主要由开关电路和变压器组成。
为了满足高功率密度的要求,变换器需要工作在高频状态,开关晶体管要采用开关速度高、导通和关断时间短的晶体臂,最典型的功率开关晶体管有功率晶体管(CTR)、功率场效应管(MOSFET)和绝缘型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3种。
控制方式分为脉宽调制、脉频调制、脉宽和频率混合调制等3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脉宽调制(PWM)方式。
从60年代开始得到发展和应用的DC-DC PWM功率变换技术是一种硬开关技术。
为了使开关电源在高频状态下也能高效率地运行,国内外电力电子界和电源技术界自70年代以来,不断研究开发高频软开关技术。
软开关和硬开关波形比较如图2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软开关的特点是功率器件在零电压条件下导通(或关断),在零电流条件下关断(或导通)。
与硬开关相比,软开关的功率器件在零电压、零电流条件下工作,功率器件开关损耗小。
与此同时,du/dt和di/dt大为下降,所以它能消除相应的电磁干扰(EMI)和射频干扰(RFI),提高了变换器的可靠性。
同时,为了减小变换器的体积和重量,必须实现高频化。
要提高开关频率,同时提高变换器的变换效率,就必须减小开关损耗。
减小开关损耗的途径就是实现开关管的软开关,因此软开关技术软开关技术已经成为是开关变换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对软开关和硬开关的工作特性进行比较,并对软开关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2 硬开关的工作特性是开关管开关时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开关管不是理想器件,因此在开关管开关工作时,要产生开通损耗和关断损耗,统称为开关损耗(Switching Loss)。
开关频率越高,总的开关损耗越大,变换器的效率就越低。
开关损耗的存在限制了变换器开关频率的提高,从而限制了变换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中的软开关技术摘要:论述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软开关技术及其新发展,论述了由无损耗缓冲技术和谐振技术组合而成的软开关技术。
关键词:软开关谐振现象变换器一、引言电力电子技术利用无源功率器件和半导体功率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传感与信息处理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技术,以功率变化电路为对象,研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规律,以其独特的、不可取代的特殊功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开关电源的高频化是实现电源装置的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减小体积和重量的重要途径。
开关电源的高频化增大了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和性能价格比,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瞬时响应速度,抑制了电源所产生的音频噪声。
软开关(softswitching)技术是近年来电力电子学领域中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对软开关理论的深入研究,使软开关技术成为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能有效地减小电能变换装置引起的环境污染(噪声等)和电磁污染(emi),为发展无公害电力电子产品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谐振软开关的工作原理,种类及特点谐振软开关是八十年代提出并用于dc-dc变换器中[2]。
它利用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流或电压形成周期性地过零点,并使开关器件在在零电流或零电压条件下接通或切断,因此理论上它的开关损耗为零,避免了硬开关由于电压电流波形交叠而产生开通及关断损耗。
软开关包括软关断和软开通。
按驱动信号的时序来分又可以分为零电压开通、零电压关断与零电流开通、零电流关断。
各种软开关与硬开关的波形比较如下:图1 软开关和硬开关的波形比较图中零电流关断信号在t2或t2以后发出,零电压关断信号在t1发出。
零电流开通信号在t2或t2以后发出,零电压开通信号在t1发出。
谐振软开关电路中的零电流和零电压条件是由辅助的谐振电路提供的,辅助电路一般由辅助谐振元件l和c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s构成。
辅助谐振电路中的开关器件s也是在零电流或零电压条件下实现通断。
浅谈软开关技术及其应用于玲【摘要】软开关技术在零电压、零电流条件下开通或关断,开关损耗较小,所以不仅使电力电子装置小型化、轻型化,而且提高了动态响应性能.与此同时,它还较好地消除了相应的开关噪声.【期刊名称】《山东纺织经济》【年(卷),期】2010(000)007【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软开关;谐振;脉宽调制【作者】于玲【作者单位】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171 引言开关电源就是采用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开关元件,通过周期性通断开关,控制开关元件的占空比来调整输出电压。
开关电源由输入电路、变换电路、输出电路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功率变换是其核心部分,主要由开关电路和变压器组成。
为了满足高功率密度的要求,变换器需要工作在高频状态,最典型的功率开关晶体管有功率晶体管(CTR)、功率场效应管(MOSFET)和绝缘型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3种。
控制方式分为脉宽调制、脉频调制、脉宽和频率混合调制等3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脉宽调制(PWM)方式。
现代电力电子装置发展的趋势是小型化、轻量化,同时对装置的效率和电磁兼容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通常滤波电感、电容和变压器在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上占很大比例。
因此要设法降低他们的体积和重量。
而提高工作频率可以减少变压器各绕组的匝数,并减少铁芯的尺寸。
然而在高频化的同时,开关损耗会随之增加,电磁干扰也会随之增大。
针对上述问题,出现了软开关技术,它利用以谐振为主的辅助换流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开关损耗和开关噪声的问题,继而允许开关频率大幅提高。
2 软开关的范畴开关状态的转换并不是在瞬间完成的,它是一个开关过程。
在很多电路中,开关元件在电压很大或电流很大的条件下,在门极的控制下开通或关断。
开关过程中电压和电流并不为零,并出现了重叠,产生了一定的功率损耗即开关损耗。
而且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很快,其波形出现了明显的过冲,就导致了开关噪声的产生。
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综述摘要: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电力电子系统的关键技术,具有提高系统性能、降低开关损、增强系统可靠性的优点。
本文对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探讨了不同软开关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引言: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旨在减少开关器件的开关损,提高系统效率,同时降低系统噪声和电磁干扰。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软开关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的基本概念是利用电容或电感等储能元件实现开关器件的软化。
通过合理控制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时间,以及储能元件的充放电过程,可以实现开关器件在导通和关断过程中的损耗最小化。
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谐振变换、准谐振变换、多脉冲变换等。
虽然软开关技术具有降低开关损、提高效率等优点,但也会导致系统复杂度增加、成本提高等问题。
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变换器、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等方面。
其中,电力电子变换器是最为广泛的应用之一,可以用于电源、负载、储能等设备的控制和调节。
在控制策略方面,软开关技术可以用于改善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例如在PWM控制中引入软开关技术可以降低系统的谐波含量。
在设备制造方面,软开关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电子设备中,例如开关电源、不间断电源等。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型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的研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新型的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出现,例如更为高效的软开关技术、新型的谐振变换技术等。
这些新型的软开关技术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例如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
集成化和模块化:未来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将更加注重集成化和模块化,通过将多个器件和电路集成在一起,实现更高效、更可靠、更小型化的电力电子系统。
0.引言电力电子器件在早期应用的DC-DCPWM“硬开关”功率变换技术中,功率开关管导通或关断时,由于器件上的电压或电流不等于零。
因此功率管的导通和关断都会有较大的功率损耗,而且,开关频率越高,开关损耗越大,变换器效率大为降低;与此同时,随着频率或功率的提高,所产生的EMI也同时增大,对周边电器设备和电网的影响也就愈加严重。
因而,提高开关频率是现代开关变换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开关变换器的高频化可以使变换器的体积、重量大为减小,从而提高开关变换器的功率密度,提高设备的集成化程度。
此外,提高开关频率也有利于降低开关电源的音频噪声和改善动态效应。
高频软开关技术在这种要求下应运而生。
1.软开关的基本概念软开关技术是应用谐振原理,使开关变换器的开关器件中电流或电压按正弦或准正弦规律变化,当开关管电流自然过零时,使开关管关断;或开关管电压自然过零时,使开关管导通,从而使开关管关断和导通损耗为零,实现了开关电源高频化的设计,而且提高了电源效率,降低了EMI的产生。
硬开关与软开关在开通损耗、关断损耗的区别如图1所示。
硬开关:(图1a)开关过程中电压和电流均不为零,出现了重叠。
电压、电流变化很快,波形出现明显的过冲,导致开关损耗和噪声。
软开关:(图1b)在原电路中增加了小电感、电容等谐振元件,在开关过程前后引入谐振,消除电压、电流的重叠。
降低开关损耗和开关噪声。
图1软开关与硬开关电路的开通损耗与关断损耗的比较2.软开关电路的分类根据开关元件开通和关断时电压电流状态,分为零电压电路和零电流电路两大类。
根据软开关技术发展的历程可以将软开关电路分成准谐振电路、零开关PWM电路和零转换PWM电路。
每一种软开关电路都可以用于降压型、升压型等不同电路,并可以从基本开关单元导出具体电路。
2.1准谐振电路(a)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b)零电流开关准谐振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c)零电压开关多谐振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图2准谐振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准谐振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波形为正弦半波,因此称之为准谐振。
为最早出现的软开关电路,可以分为: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电路(ZVSQRC);零电流开关准谐振电路(ZCSQRC);零电压开关多谐振电路(ZVSMRC);用于逆变器的谐振直流环节(ResonantDCLink)。
特点:谐振电压峰值很高,要求器件耐压必须提高;谐振电流有效值很大,电路中存在大量无功功率的交换,电路导通损耗加大;谐振周期随输入电压、负载变化而改变,因此电路只能采用脉冲频率调制(PulseFrequencyModulation—PFM)方式来控制。
2.2零开关PWM电路引入了辅助开关来控制谐振的开始时刻,使谐振仅发生于开关过程前后。
零开关PWM电路可以分为:零电压开关PWM电路(Zero-Voltage-SwitchingPWMConverter—ZVSPWM);零电流开关PWM电路(Zero-Current-SwitchingPWMConverter—ZCSPWM)。
(a)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b)零电流转换PWM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图3零转换PWM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特点:电路在很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和从零负载到满载都能工作在软开关状态。
电路中无功功率的交换被削减到最小,这使得电路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
2.3零转换PWM电路采用辅助开关控制谐振的开始时刻,但谐振电路是与主开关并联的。
零转换PWM电路可以分为:零电压转换PWM电路(Zero-Voltage-TransitionPWMConverter—ZVTPWM);零电流转换PWM电路(Zero-CurrentTransitionPWMConverter—ZVTPWM)。
特点:电路在很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和从零负载到满载都能工作在软开关状态。
电路中无功功率的交换被削减到最小,这使得电路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
(a)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b)零电流转换PWM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图4零转换PWM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3.软开关电路的典型应用3.1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电路工作过程:t0 ̄t1时段:t0时刻之前,开关S为通态,二极管VD为断态,uCr=0,iLr=IL;t0时刻S关断,与其并联的电容Cr使S关断后电压上升减缓,因此S的关断损耗减小。
S关断后,VD尚未导通。
电感Lr+L向Cr充电,uCr电力电子高频软开关技术特点及其应用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樊润洁李金堂[摘要]为了获得更高的性能指标、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功率密度,减小电能变换装置引起的电磁污染(EMI)和环境污染(噪声等),软开关技术已经在功率变换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软开关技术的电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类,并对其工作特点进行扼要的分析。
重点对几种典型的软开关电路的工作过程、波形分析进行了剖析论述。
[关键词]软开关准谐振电路零电压开关零电流开关(a)(b)关断损耗通态损耗开通损耗关断损耗通态损耗开通损耗(a)(b)(c)(a)(b)(a)(b)线性上升,同时VD两端电压uVD逐渐下降,直到t1时刻,uVD=0,VD导通。
这一时段uCr的上升率为:ducr/dt=IL/CI;t1 ̄t2时段:t1时刻二极管VD导通,电感L通过VD续流,Cr、Lr、Ui形成谐振回路。
t2时刻,iLr下降到零,uCr达到谐振峰值。
t2 ̄t3时段:t2时刻后,Cr向Lr放电,直到t3时刻,uCr=Ui,iLr达到反向谐振峰值。
t3 ̄t4时段:t3时刻以后,Lr向Cr反向充电,uCr继续下降,直到t4时刻uCr=0。
t1到t4时段电路谐振过程的方程为:LdiLdt+Ucr=UiCdUcrdt=iLUcrt=t1=Ui式(3-1)iLt=t1=ILt∈[t1,t4]图5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电路原理及波形t4 ̄t5时段:VDS导通,uCr被箝位于零,iLr线性衰减,直到t5时刻,iLr=0。
由于这一时段S两端电压为零,所以必须在这一时段使开关S开通,才不会产生开通损耗。
t5 ̄t6时段:S为通态,iLr线性上升,直到t6时刻,iLr=IL,VD关断。
t4到t6时段电流iLr的变化率为:diLr/dt=Ui/Lr。
t6 ̄t0时段:S为通态,VD为断态。
图6t0 ̄t2时段等效电路谐振过程定量分析求解式(3-1)可得UCr(即开关S的电压US)的表达式:Ucr=Lrr姨I2Lsinωr(t-t1)+Uiωr=1LrCr姨t∈(t1,t4)式(3-2)UCr的谐振峰值表达式(即开关S承受的峰值电压):Up=LrCr姨I2L+Ui式(3-3)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电路实现软开关的条件:LrCr姨I2L≥Ui式(3-4)缺点:谐振电压峰值将高于输入电压Ui的2倍,增加了对开关器件耐压的要求。
3.2移相全桥型零电压开关PWM电路同硬开关全桥电路相比,仅增加了一个谐振电感,就使四个开关均为零电压开通;移相全桥电路控制方式的特点:在开关周期TS内,每个开关导通时间都略小于TS/2,而关断时间都略大于TS/2;同一半桥中两个开关不同时处于通态,每个开关关断到另一个开关开通都要经过一定的死区时间。
互为对角的两对开关S1-S4和S2-S3,S1的波形比S4超前0 ̄TS/2时间,而S2的波形比S3超前0 ̄TS/2时间,因此称S1和S2为超前的桥臂,而称S3和S4为滞后的桥臂。
图7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PWM电路图8移相全桥电路的理想化波形工作过程:t0 ̄t1时段:S1与S4导通,直到t1时刻S1关断。
t1 ̄t2时段:t1时刻开关S1关断后,电容C1、C2与电感Lr、L构成谐振回路,uA不断下降,直到uA=0,VDS2导通,电流iLr通过VDS2续流。
t2 ̄t3时段:t2时刻开关S2开通,由于此时其反并联二极管VDS2正处于导通状态,因此S2为零电压开通。
t3 ̄t4时段:t4时刻开关S4关断后,变压器二次侧VD1和VD2同时导通,变压器一次侧和二次侧电压均为零,相当于短路,因此C3、C4与Lr构成谐振回路。
Lr的电流不断减小,B点电压不断上升,直到S3的反并联二极管VDS3导通。
这种状态维持到t4时刻S3开通。
因此S3为零电压开通。
t4 ̄t5时段:S3开通后,Lr的电流继续减小。
iLr下降到零后反向增大,t5时刻iLr=IL/kT,变压器二次侧VD1的电流下降到零而关断,电流IL全部转移到VD2中。
3.3零电压转换PWM电路图9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原理图(下转第527页)图10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理想化波形零电压转换PWM电路具有电路简单、效率高等优点。
工作过程:辅助开关S1超前与主开关S开通,S开通后S1关断。
t0 ̄t1时段:S1导通,VD尚处于通态,电感Lr两端电压为Uo,电流iLr线性增长,VD中的电流以同样的速率下降。
t1时刻,iLr=IL,VD中电流下降到零,关断。
t1 ̄t2时段:Lr与Cr构成谐振回路,Lr的电流增加而Cr的电压下降,t2时刻uCr=0,VDS导通,uCr被箝位于零,而电流iLr保持不变。
t2 ̄t3时段:uCr被箝位于零,而电流iLr保持不变,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t3时刻S开通、S1关断。
t3 ̄t4时段:t3时刻S开通时,为零电压开通。
S开通的同时S1关断,Lr中的能量通过VD1向负载侧输送,其电流线性下降,主开关S中的电流线性上升。
t4时刻iLr=0,VD1关断,主开关S中的电流iS=IL,电路进入正常导通状态。
t4 ̄t5时段:t5时刻S关断。
Cr限制了S电压的上升率,降低了S的关断损耗。
4.结论(1)软开关技术通过在电路中引入谐振改善了开关的开关条件,大大降低了硬开关电路存在的开关损耗和开关噪声问题。
(2)软开关技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零电压和零电流两类。
按照其出现的先后,可以将其分为准谐振、零开关PWM和零转换PWM三大类。
每一类都包含基本拓扑和众多的派生拓扑。
(3)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电路、零电压开关PWM电路和零电压转换PWM电路分别是三类软开关电路的代表。
参考文献[1]孙树朴,李明,王旭光等.电力电子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03[2]黄家善.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7[3]龙志文.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1(上接第525页)煤炭部门的收支平衡条件为x1=0.4x2+0.6x3电力部门的收支平衡条件为x2=0.6x1+0.1x2+0.2x3钢铁部门的收支平衡条件为x3=0.4x1+0.5x2+0.2x3将上述3个方程联立,合并同类项,得到下列方程组x1-0.4x2-0.6x3=0-0.6x1+0.9x2-0.2x3=0-0.4x1-0.5x2+0.8x3=—0对上述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作初等行变换把它变为行最简形,最后得到方程组的解为x1=0.94x3x2=0.85x3—,x3为自由未知量这个经济问题的平衡价格向量为x=x1x2x3——=0.94x30.85x3x3——=0.940.85λ—1x3任意(非负)x3每取一个值都可以算出平衡价格的一种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