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童年》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理清人物关系的方法读懂故事。
2、能与同学分享书中的情节,感知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联系自己的生活有所启发。
3、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作品要表达的主题,产生重读《童年》和阅读更多成长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理清人物关系的方法读懂故事。(重点)
能与同学分享书中的情节,感知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联系自己的生活有所启发。(重点)
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作品要表达的主题。(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有一本书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苏联、德国、法国等国家的教育家、作家的高度评价,它就是高尔基的《童年》。这是两位著名作家对它的评价,齐读!
2.能够得到这么高的评价,那么它定有过人之处。同学们一直在坚持阅读这本书,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你正在阅读的名著《童年》。不久前我们刚刚学习了我们语文书的第四单元,这是一个小说单元,回忆一下有哪几篇文章?这三篇都是小说,那么学小说我们要关注什么呢?我们还有这样几条经验,你来读第一条。发现了吗,这几条经验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人物。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聊聊人物。
二、分析人物,了解形象
1.在<童年>这本书中,作者这样写道:......那么这些粗人都有谁呢?考考你,不出声猜一猜,他是谁?这个我们听一听。他猜对了吗?童年这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可不止这三位,你印象深刻的还有谁呢?为什么对他印象深刻呢能说说吗?
2.一部作品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人就有这么多,若是再加上那些着墨不多的,人物就更多了。那么针对人物众多的小说,应该怎么读呢?在快乐读书吧中告诉了我们阅读的方法。
(1)阅读了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发现“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深入感受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我们看黑板上的这些人物卡片,想一想这些人物和阿廖沙是怎样的关系?哪些人物可以放到一起?(展示同学们的人物关系图)这是我们班的 同学做的人物关系图。看,像这样理清人物关系,再将与人物相关的事件理出来,整本书的内容就梳理得清清楚楚了,这个方法你学到了吗?三、聊情节,体会主人公成长的历程
1.那么在这些人物中你觉得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其实作品中还有很多处描写了外祖母对阿廖沙影响的句子,你能快速找到读给我们听一听吗?你跟老师找的一样。那么有一个人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书上第13页记录了阿廖沙这样的感受。请你读一下。这个让他~的认识谁呀?那么一个3岁的孩子为什么对他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两个人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呢?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外祖父吧,你觉得外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回答写到黑板上)你从什么地方找到的依据。你看他结合了典型事例来谈,有理有据非常好!接着我们看外祖母,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看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外祖父和外祖母无论是身材(书上提到过)还是性格都完全不一样,那么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阿廖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小组讨论聊成长,悟启示
1.我们看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廖沙成长成了一个勇敢/乐观/善良的人,这还有一个对高尔基的简介,我们来齐读。从中我们看到了高尔基在苏联文学上的巨大的成就,那么高尔基连童年的生活都如此痛苦,他却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呢?请同学们按我们平时的要求四人小组讨论。发导学单。
(组长组织讨论,小组内排好序号,轮流发言,一位同学记录,一位同学汇报)时间五分钟。外祖母,她的勤劳勇敢、善良慈祥、大度宽容等,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小茨冈的善良乐观,“好事情”的友善、对知识的渴望这些苦难中的友谊,也是阿廖沙能感受到的世间温暖的真情;父亲的、母亲身上的一些优秀的品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阿廖沙。那么外祖父、两个舅舅等这些人,他们在阿廖沙的成长过程中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让阿廖沙形成了不随波逐流、善恶分明、勇于抗争的性格特征。男女生分别读两方面影响。以两类人对阿廖沙不同的影响,再摆人物卡片。出示学生做的人物关系图,这是我们班同学做的另一个人物关系图,我们还可以根据人物对主人公的不同影响来梳理。 2.同学们,我们总说读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我们看到阿廖沙三岁丧父、十岁丧母、寄人篱下,依然能乐观地对待生活,阿廖沙的成长经历对你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同学们能从这本书中得到这么多的启示,正如如高尔基所说:
(希望同学们都能获得成长的动力)
五、聊主题,
唉,同学们,聊到这我们似乎对这本书的了解比较全面了,但是你们有没有过更深的思考,我们看对这些教会了阿廖沙成长的这些人,小茨冈,这个能干、善良,在阿廖沙挨打时奋不顾身护着他的朋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格里高里呢?好事情呢?这些好人他们勤劳、大度,同情弱者,但他们却为何生活得如此艰难,并落得一个如此结局,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同学非常的敏锐,他们都关注到了当时的社会(出示背景)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还有根深蒂固的小市民的习气,高尔基一次一次地问自己:这些值得写吗?可是列宁回答他说:(指名读)而且高尔基每一次都充满信心地这样告诉自己(齐读)。那么你觉得高尔基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是什么?是呀,高尔基他深深滴爱着自己的祖国,因此他才会以这样自曝家丑的方式来分析俄罗斯民族性格之中的不足,从而促进民族的发展,人民的觉醒。
六、推荐阅读,体会成长滋味
同学们成长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同样带给我们感动。精彩的成长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找来读一读,读完之后可以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那么我们今天的这节读后分享课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