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医保”目录、“新农合”报销目录衔接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13.76 KB
- 文档页数:1
基药和医保目录有何不同?简单来说,医保药品目录是一个药品支付的目录,是从药品层面体现国家医保制度的一个缩影,减轻参保人的经济负担,体现国家的福利制度和社会关怀。
医保目录侧重医保报销属性,进入目录的药品可以从医保基金中支付,未进入的不得支付。
而基于目录则是一个偏重用药指导的目录,是国家引导临床用药的方式,目录用药突出临床常见病用药的基础性,是基本的药物。
基药目录侧重用药属性,进入目录的药品国家鼓励优先采购和使用,并通过各项措施来促进使用,比如1+X模式。
而非基药医保品种则没有这个“待遇”。
当然,两者也有交集,除了极少数的药品外,基药目录几乎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医保药品目录,2019年版医保药品目录收录2709个品种,而2018年版基药目录则是685个药品。
未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从685基药目录公布之初的11个,到2019年医保调整后还剩余3个。
此外,两个目录的共同点是收录的药品一般要有治疗价值、价格合理、安全可靠,即满足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而基药还有一重隐形政策,那就是解决非医保药品的医保问题,政策发文、总理讲话,这是一条医保准入的路径,因此,没有从医保局渠道进入目录的品种,理论上存在通过基药目录进医保目录的可能。
因此,从政策层面看,基药既有医保支付属性,又有用药指导属性,几乎可以说是属于“国家促销”的品种,天然带有很强的“政策势能”——兼具进院、使用和报销三重政策加持。
那么医保目录也在今年开启调整,调整方案中提到,如果该药品曾经在5个省的医保目录中,就可以由企业提出申请。
9月18日晚间,国家医保局公示了《2020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目录内外合计751个品种通过形式审查。
而基于上述基药与医保这两个目录的不同之处,对于此次会议中提到的“基药目录调整暂时不会考虑企业主动申报,还是由专家遴选的方式”这一说法,也让我们多多少少能够有迹可循。
医保三个目录及临床常见问题简介详解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的不断增强,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医保三个目录是医保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目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目录的定义和作用,并针对临床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是经国家医疗保障局批准,作为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药品的明确清单。
该目录分为两个部分:药品目录和药物经济学信息目录。
药品目录包括普通药品目录、特殊药品目录和生物制品目录,涵盖了临床常用的药品。
药物经济学信息目录主要包含了医保药品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以供医保部门参考,制定药品支付政策。
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是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疾病诊疗需求,确定具体的医疗诊疗项目,并规定医保支付的范围。
该目录包括了门诊、急诊和住院等各类医疗服务项目,以及医疗材料和检查、治疗等相关项目。
目录中每个项目都标有相应的收费等级和医保支付比例,以方便患者知晓自己的医保报销情况。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目录是规定医保支付范围内的医疗服务设施的目录,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
该目录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分类,并规定了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要求。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诊,并享受医保支付的相关待遇。
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医保目录对医生、患者以及医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医生需要根据医保目录的规定,选择符合条件的药品和诊疗项目,避免超范围开药、开检查,以免造成医保支付的纠纷。
患者在就医时,可以参考医保目录,了解医疗费用的报销情况,可以减轻负担并提高就医效率。
医院也要严格按照医保目录的规定,提供规范化的医疗服务,保证患者权益,避免医保支付风险。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临床常见的问题。
例如,药品目录中是否包含某些新上市的药物,是否可以支付,这可能与药品的新药审批、评价以及医保部门的支付政策相关。
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纳入新农合报销
范围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机构与人员
【发文字号】豫卫农卫[2010]13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卫生厅
【发布日期】2010.04.29
【实施日期】2010.05.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的通知
(豫卫农卫〔2010〕13号)
各省辖市卫生局,有关扩权县(市)卫生局,省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为加快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根据卫生部等9部门《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卫药政发〔2009〕78号)、《卫生部关于调整和制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目录的意见》(卫农卫发〔2009〕94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豫政办〔2010〕11号
1 / 1。
对基本药物与集采药品政策衔接的建议
1.加强政策衔接的统筹协调:在国家层面上,应当加强基本药物目录与集中采购药品目录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确保两个目录之间的衔接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2.重视基本药物的“支持性”作用:在制定集中采购药品目录时,应当充分考虑基本药物在一线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支持性”作用,尽量避免将基本药物替换为新进入的集中采购药品。
3.优化集中采购药品的选定原则:在制定集中采购药品目录时,应当结合国家医保、药监等相关政策,以及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临床需求,合理选定符合临床需要、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药品。
4.建立基本药物与集中采购药品的衔接机制:建立基本药物与集中采购药品的衔接机制,确保基本药物与集中采购药品的供应充足、价格合理、品质有保障,并及时调整调整两个目录之间的关系,使基本药物覆盖面积更广,并且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需求。
5.拓宽基本药物的范围:应该逐步拓宽基本药物的相关范围,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罕见病等,以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同时还应加强对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和管理,确保其供应充足、质量可靠。
关于基本药物及基本药物制度的学习体会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像:《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新农合药品目录》等名目繁多的药品分类,其实这些所列的都是有着不同的用途,服务于为不同的人群。
为的是加强国家对药品生产和使用环节的科学管理,保证人民防病治病的基本需求,适应医疗体系改革。
其中最权威而且相对更有推广价值的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我国自1992年起结合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开展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的工作。
其中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为: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
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
随着药物的发展和防病治病的需要,每两年调整一次。
我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按照临床治疗必需、疗效好的原则制定的,用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引导药品生产企业生产方向的药品目录。
《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主要区别:一是二者的作用不同。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主要用于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用药品种,通过引导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方向,保证基本药物的市场供应。
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主要作用为了控制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药品费用的范围,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参保人员药品费用的依据。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
二是制定的依据不同。
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主要考虑药品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以及全社会的基本用药水平。
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在考虑参保人员用药安全和疗效的同时,重点要依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要考虑药品的价格因素。
三是应用范围不同。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适应全社会所有人群,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只适用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险的参保人员。
四是执行效力不同。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对临床医生用药起指导作用,主要通过对社会宣传和医生培训,引导自觉使用目录;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费用时执行。
国家医保目录正式发布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报销”范围
左娅;文清
【期刊名称】《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年(卷),期】2009(000)024
【摘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1月30日正式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年版)》(以下简称《药品目录》)。
此次《药品目录》调整主要针对西药和中成药,调整后的新版《药品目录》的西药和中成药品种共2151个。
西药部分共有药品1164个,其中甲类349个,乙类791个,另有20个仅限工伤保险用药,4个仅限生育保险用药;中成药部分共有药品987个,其中甲类154个,乙类833个。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左娅;文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
【相关文献】
1.瓷质砖等装饰建材纳入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国家认监委发布装饰装修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J], 郭正;
2.支持民族品牌满足政府公务需要——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正式将奇瑞五款主力车型纳入公务用车采购和车改用车采购范围 [J], 刘瑾
3.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将国家谈判的17种抗癌药纳入本市基本医疗
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报销范围的通知 [J],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4.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 [J], 乔勤增
5.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物报销目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