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抑郁症大鼠眶额叶Fos蛋白表达的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469.68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Cell Biology2020, 42(11): 1941-1950 DOI: 10.11844/cjcb.2020.11.0004Asiat对脑梗死大鼠氧化应激、Fos蛋白及Ki67蛋白水平的影响齐凡星1胡莹2李静1张静1张欣1高娟1#〇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保定071000;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保定071000)摘要探讨Asia洲•脑梗死大鼠氧化应激、F o s蛋白及K i67蛋白水平的影响。
将60只大鼠平均 分为假手术组(s h a m组)、脑梗死大鼠模型组(C I组)和脑梗死大鼠模型加Asiat治疗组(Asiat组)。
对 三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脑积水量、脑梗死体积进行评定;E L I S A检测细胞因子浓度;用H E染色观 察脑组织形态的改变;T U N E 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F o s蛋白和K i67蛋 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发现,C I组的N O和M D A浓度比s h a m组大鼠显著增加(戶<0.05), C I组大鼠S O D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和C I组大鼠相比,Asiat组大鼠的N O和M D A浓度明显下降,S O D的活性显 著升高(户<〇.〇5)。
C I组大鼠的脑组织积水明显增多,脑梗死体积也显著增加,并且脑组织神经元细 胞也出现了大量的凋亡;C I组大鼠细胞质的染色不均匀,细胞核的染色较深,神经元的数量显著降 低;Asiat组大鼠的脑组织积水量明显减少,脑梗死的体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数量减少,脑组织形 态明显改善。
与s h a m组相比较,C I组大鼠F o s蛋白含量明显增多,K i67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0.05);Asiat组大鼠F o s蛋白含量比C I组大鼠显著减少,K i67蛋白含量比C I组大鼠明显增多(尸<0.05)。
6min(前lmin不计入)内观察大鼠在水中的行为:(1)游泳(swimming):鼠的四肢猛烈游动同时伴有前肢拍打水面,伸出水面,还包括攀援(climbing)沿着容器壁攀援上升想摆脱不利环境;(2)漂浮(floating):鼠四肢没有运动或仅后肢有轻微的运动只维持其头露出水面成飘浮状态;(3)粪便数量(defecation):主要反映动物体内的消化代谢情况,还可能与动物的紧张度有关。
每次做完实验后冲洗水缸,换水,避免对下一只老鼠产生影响。
用鼠的不动时间作为行为性抑郁严重程度的指标。
图2强迫游泳模型Fig.2Forcedswimmingtest图3给药部位(圆形阴影区)(AP3.7ram;RL2.4mm;H4.6mm)(Paxinos&Watson,1986)Fig·3InJectionsite(roundshadow)2.抑郁模型评价指标(1)敞箱试验(openfieldtest,OFT):这一模型是基于大鼠在一个新奇环境中会自然地接近该领域的边缘地带的特。
陛(thigmotaxis,趋触性1,这一特性能保护动物免遭外来者的入侵。
通常大鼠多在边缘地带滞留,感觉安全后则在中心地带滞留时间增多,这表明大鼠焦虑的减少。
实验装置为60cmx60cmx40cm,四周底面全部涂黑的无盖木制方箱,底面用白线划分成12cmxl2cm的25个方格,沿墙格称外周格,其余为中央格。
在箱子上方1米处放置一摄像头,镜头对准箱底,实验在安静环境下进行,将动物小心放在箱底中心,观察6minPq活动情况。
观察指标①水平得分(10comotionscore):在水平方向上三爪以上跨入邻格或者重心落入;②竖直得分(rearingscore):两前肢离开水平地面lcm以上的次数;③自我修饰得分(groomingscore):理毛或者洗脸的次数;自我理毛是动物在逃避还是战斗之问所面临的进退两难选择时表现出来的改向行为,动物可以通过自我理毛缓解紧张,因而是一种缓解冲动的方式,自我理毛不仅是对焦虑和紧张的反应,降低体温的机制,或者是一种护理体表的行为;④潜伏期(1atentperiod):第一次进入中央格的时间。
西酞普兰对应激大鼠额叶皮质神经细胞PCNA、C-fos表达及凋亡的影响俞爱月;苏巧荣;王岚;周瑾;刘学红【摘要】目的:研究西酞普兰对慢性应激大鼠额叶皮质神经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原癌基因蛋白(C-fos)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应激组(应激+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应激+西酞普兰灌胃),采用强迫游泳建立慢性应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C-fos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尼康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指标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应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少量PCNA表达阳性细胞、大量C-fos 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细胞的体积明显缩小.实验组与应激组比较,可见PCNA表达阳性细胞增多、C-fos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核浓缩现象较应激组明显减轻,染色也明显变淡,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影响大鼠额叶皮质神经细胞PCNA、C-fos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凋亡,西酞普兰可调控额叶皮质神经细胞PCNA、C-fos蛋白表达水平,拮抗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西酞普兰预防和治疗慢性应激引起的精神心理疾病的机制之一.【期刊名称】《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4(030)005【总页数】5页(P439-442,后插2)【关键词】西酞普兰;慢性应激;额叶皮质;PCNA;C-fos;细胞凋亡【作者】俞爱月;苏巧荣;王岚;周瑾;刘学红【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心理教研室,浙江绍兴312000;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心理教研室,浙江绍兴312000;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实验中心,浙江绍兴312000;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实验中心,浙江绍兴312000;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浙江绍兴3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慢性应激可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状态发生改变,也是抑郁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据报道,这可能与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下调,原癌基因蛋白(protoogene protein,C-f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表达水平改变有关[2]。
褪黑素对应激大鼠大脑核团c-fos表达的影响苏建军;李华丽;黄民;赵华【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09(29)7【摘要】目的实验观察了褪黑素(MT)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大脑外侧缰核(LHb)、室旁核(PVN)和中央杏仁核(CeA)fos蛋白样免疫反应及γ-氨基丁酸A(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对褪黑素所引起的c-fos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1 h组,应激1 h+MT组,应激1h+Bic+MT组,应激1 h+Bic组.采用电击足底方法制备应激大鼠模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激1 h组大鼠大脑LHb、PVN和CeA的FLI神经元显著增加,如果在应激前腹腔注射 MT,可抑制上述反应,而腹腔注射Bic 5 min后注射MT并再应激1 h,可抑制MT减少FLI神经元数量的效应.结论 MT可抑制电击足底应激所导致的c-fos表达的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GABA受体发生作用.【总页数】2页(P843-844)【作者】苏建军;李华丽;黄民;赵华【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相关文献】1.丙泊酚对大鼠大脑睡眠-觉醒相关核团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J], 薛兴;范坤;张晓兰2.慢性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环核苷酸和不同脑区核团c-fos蛋白表达及加味四逆散的影响 [J], 严灿;徐志伟;吴丽丽;王文竹;敖海清3.应激致高血压大鼠神经核团c-fos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J], 寇正涌;郝锡联4.褪黑素对大鼠视交叉上核中c-fos表达的影响 [J], 徐军;童建5.褪黑素对大鼠视交叉上核中c-fos表达的影响 [J], 徐军;童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李惠春;陈巧珍;钱烈【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7(036)002【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抑郁模型大鼠局部脑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变化,结合行为学改变,探讨抑郁的发病机理.方法:将16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应激模型组,以大鼠体质量及行为学改变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2组大鼠额叶和海马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活动能力下降,兴趣丧失,与临床抑郁症的精神抑制症状相似,且额叶和海马NO含量[分别为(31.00±2.55)和(38.11±1.73)nmol/mg·pro]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97±1.38)和(36.06±0.87)nmol/mg·pro],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额叶和海马NO通路代谢异常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总页数】5页(P150-154)【作者】李惠春;陈巧珍;钱烈【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浙江,杭州,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浙江,杭州,310009;杭州市萧山第一人民医院精神科,浙江,杭州,31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相关文献】1.养心开郁片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和脑内5-HT、NE的影响 [J], 吕富荣;盖海云;孙建宁;王开娜;畅洪生;王静怡2.保神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单胺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J], 阎醒予;张鲜利3.蒙药匝迪-5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的影响 [J], 呼日乐巴根;佟海英;萨础拉;呼和木仁;乌兰其其格;莲花;白龙;王布和朝鲁4.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5-HT1A和5-HT2A受体的变化 [J], 刘效巍;许晶;李晓秋;张慧;王俊平;左萍萍;杨楠5.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变化 [J], 唐建军;张印南;张金玲;许崇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学报 2014, Vol. 46, No.1, 69−78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4.00069收稿日期: 2013-03-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GK200901011)资助。
通讯作者: 安书成, E-mail: shuchengan@; 电话: +86-29-85310266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中大鼠眶额叶多巴胺D1受体对谷氨酸及其NMDA 受体的调节*吴 帅 安书成 陈慧彬 李 菲(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安 710062)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过程中眶额叶多巴胺D1受体对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及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 NMDA)受体的NR2B 亚基的影响。
实验通过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抑郁模型, 结合眶额叶微量注射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和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 运用糖水偏爱测试、悬尾实验和敞箱实验等方法检测动物的行为表现,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来检测眶额叶内谷氨酸、多巴胺含量及NR2B 和多巴胺D1受体的表达。
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CUMS 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变化, 且眶额叶多巴胺含量降低, 其D1型受体表达降低, 谷氨酸含量升高, 其NMDA 受体的NR2B 亚基也明显上调; 注射SKF38393后可明显改善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 且眶额叶谷氨酸含量显著下降, NMDA 受体的NR2B 亚基表达也有所降低; 正常大鼠注射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 大鼠表现出和CUMS 模型组相似的抑郁样行为, 且眶额叶谷氨酸含量升高, 其NMDA 受体的NR2B 亚基也明显上调。
大鼠消化道应激时中枢神经系统FOS蛋白的表达
夏蓉;Sinni.,V
【期刊名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019)006
【摘要】目的研究消化道应激状态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方法应用SOD大鼠结肠内手术埋管,注射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成应激反应。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神经细胞FOS核蛋白的表达。
结果下丘脑室旁核、脑干孤束核、脑桥臂旁核、蓝斑核、腰骶髓的后角,结肠壁的肠肌丛和粘膜下丛神经元中有大量FOS核蛋白的出现。
结论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在应激状态中有密切联系。
【总页数】3页(P535-537)
【作者】夏蓉;Sinni.,V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不同频率电针激活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Fos蛋白表达 [J], 郭惠夫;方圆
2.水浸束缚应激及电击足底应激诱导的大鼠脑内FOS蛋白表达 [J], 许爽
3.热应激时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Fos蛋白的表达 [J], 刘俊华;雷辉;赵正卿;段丽;万琪;赵钢;饶志仁
4.大鼠应激时垂体c-fos和催乳素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J], 蓝妮;谢启文;王淑芬
5.腹腔注射顺氯氨铂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Fos蛋白的表达 [J], 孔哲;季淑梅;高萱;陈应城;管振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应激时间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内神经炎症的动态变化陈雅洁;李月峰【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22(51)12【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应激时间后大鼠相关脑区内神经炎症及脑区代谢的动态变化以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10)。
模型组采取孤养与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应激模型,持续6周。
实验前及第2、4、6周末对大鼠测定体质量及行为学指标,同时采用18氟标记的吡唑并嘧啶类的TSPO 配体(^(18)F-translocator protein radioligand of pyrazolopyrimidines,^(18)F-DPA-714)及18氟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扫描检测相关脑区内神经炎症及脑区代谢的动态变化。
结果在给予应激后,第4周、第6周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体质量增加减少,不动时间延长,糖水偏好百分比减少(P<0.05)。
应激2周后,海马、前额叶^(18)F-DPA-714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 of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ean)开始增加(P<0.05),第4周、第6周进一步增加(P<0.05)。
扣带回皮质和岛叶在应激4周末^(18)F-DPA-714 SUVmean开始增加(P<0.05),第6周进一步增加(P<0.05)。
同期在这些脑区中^(18)F-FDG SUVmean逐渐下降,这与相关脑区的神经炎症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
结论抑郁大鼠中^(18)F-DPA-714及^(18)F-FDG 随着应激时间延长呈一定规律性动态变化,此可能为抑郁症病理机制的特点。
【总页数】6页(P32-37)【作者】陈雅洁;李月峰【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相关文献】1.游泳对慢性应激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2.大黄素对大鼠抑郁症行为学变化和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3.温胆汤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4.创伤后应激障碍样情感行为异常大鼠脑组织ATP酶活性的动态变化5.不同应激时间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内HIF-1α的动态变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激性防御反应与大白鼠脑内c-fos癌基因的表达及痛阈变化的关系金玉祥;陈嘉峰2;姚敏;胡波;王绍【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科学杂志》【年(卷),期】2000(16)2【摘要】采用足底电击结合噪音制做大鼠应激模型 ,以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研究了大鼠脑内 c- fos癌基因蛋白 ( FOS)在慢性应激过程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大鼠脑内无 FOS阳性细胞出现。
而应激组大鼠脑内 FOS的表达部位随应激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说明随应激时间的延长大鼠脑内不同核团神经元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
大鼠的痛阈在应激后 3,9d无明显变化而在第 1 5天大鼠痛阈明显升高 ,说明长时间的电刺激产生了镇痛。
【总页数】4页(P147-150)【关键词】C-fos癌基因;痛阈;大白鼠;应激必防御反应【作者】金玉祥;陈嘉峰2;姚敏;胡波;王绍【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白求恩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南关区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1.1;R338【相关文献】1.大鼠Meynert基底核注入海人藻酸后c-fos原癌基因蛋白在脑纹状体边缘区及边缘系统内的表达 [J], 包新民;舒斯云;李胜修;张运周;周光斗;吴文龙2.嗅刺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J], 杨天祝;葛莉;万选才3.全脑暂时性缺血诱导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J], 罗丕福;谢瑶;姚志彬;陈以慈;邝国璧4.自发性脑卒中诱导原癌基因c-fo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J], 林斌;邝国璧;魏洪;郭国庆5.海人藻酸注射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后c-fos原癌基因蛋白在脑内的表达 [J], 包新民;舒斯云;张运周;周光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