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现象-植物的遗传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31
《生物的遗传现象》一、教材分析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我国汉代学者王充对这种生物现象就有过恰当的概括,即“物生自类本种”。
意思就是说: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前代的各种基本特征。
概括地说,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有关生物繁殖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现象。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仔细观察并描述三个孩子及其家人所具有的相似特征。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的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搜集有关植物遗传的资料。
科学知识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
比如头发,单、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兰花学生准备:自己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照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人类的遗传现象:1、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与同学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首先请同学们看一张照片。
(出示照片)他是谁?认得吗?(电影明星陈佩斯)2、再出示一张照片(陈强的照片)你认得他吗?3、仔细观察他们俩个,你有什么发现?他们两可能是什么关系?你能猜出来吗?4、你更像爸爸还是更像妈妈?学生介绍,具体到哪里像。
5、通过子女与父母之间特征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孩子与父母之间都有相似的地方。
)板书:子女和父母之间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6、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遗传现象。
)对,这就是遗传现象。
(板书:遗传现象)7、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些照片,仔细观察小朋友和父母的照片,小组讨论哪个孩子和哪对父母有相似特征,帮小朋友找到自己的父母。
8、学生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1课生物的遗传现象1、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两种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动物有遗传现象,植物也有遗传现象,所以说生物都有遗传现象。
4、动物亲代的相似点包括外形、毛色、花纹、神态及食物、生活习性等。
5、有关遗传现象的谚语和俗语有:(1)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2)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3)物生自类本种。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1、变异: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不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变异。
2、同变异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3、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三叶草长出四片叶子都是变异现象。
4、变异现象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如:高茎碗豆和矮茎碗豆。
5、不可遗传的变异: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车祸导致的残疾。
6、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如: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7、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第3课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1、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2、孟德尔发现豌豆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他还发现这些豌豆的后代形态特征大都和它们的上代相似。
3、孟德尔的研究结论不能圆满的解释诸如有些动物其父母的皮毛都是褐色的,但它们的孩子却是白色皮毛这样的现象。
4、生物除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自身也会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有害,有的变异对生物有益,有的变异对生物即无害也无益。
5、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2001年2月,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科学《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反思(一)《生物的遗传现象》这一课是在学生通过研究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似处,并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知道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了上代的各种基本特征,认识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画的一组动物父母的图片来猜测动物宝宝的样子,初步认识遗传现象。
通过帮助同学找父母,把影视明星和他的家人的照片进行对比,找出影视明星和他的家人的外貌,看看哪些部位相似。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分组观察将自己的外貌与父母的相比较,看哪些部位有些相像。
同时交流自己与自己父母的相同点。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与父母之间之间存在的相似点。
在感受了人与人之间存在这种遗传变异现象之后,“动物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呢?”将学生的兴趣往更广阔的范围进行引领。
学生通过观察各组动物图片,以及已有的经验进一步发现,原来不光是人,动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也存在这种遗传的现象。
然后放手让学生对植物的遗传现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最后将这三种现象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多或少地保持着相似的特征,叫做这种想象叫做生物的遗传现象。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训练、找寻规律的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当应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暗示“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善于观察、相互比较、勤于思考才能真正学好科学。
科学《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反思(二)一、小组讨论不充分在教学第一部分发现人类的遗传现象教学中,前4个小环节分别是(1)为走失得孩子找父母(2)汇报(3)提问:你是怎么帮他们找到父母的?(4)学生说理由。
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利用小组讨论,而是让学生单个汇报,而且在汇报时直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导致学生说得不够全面,而且说得特征也不够具体。
如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理由多,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反思
《生物的遗传现象》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具有遗传现象等知识点。
下面谈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猜一猜(根据明星小时候照片猜一猜她是谁)以及帮孩子找父母两个环节,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具有遗传现象,我们可以根据遗传现象来初步探寻孩子像父母之处。
二、通过大量资料来进一步认识
遗传现象不仅是人类特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是有遗传现象的。
植物: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及生活中留种子的经验和ppt的图片资料,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动物:通过可爱的动物家庭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遗传现象。
三、拓展迁移,学会应用
根据生物的遗传特性,布置学生课后调查“人的性格、脾气是
否也能遗传?”。
四、缺陷与不足
本节课由于没有相应的课堂科学实验匹配,部分学生在听讲时易走神,教师需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
亲代和后代植物变异例子遗传现象的实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小猫的后代还是小猫。
父母的血型是什么样的血型,子女的血型与父母的一致。
小狗的后代还是小狗。
变异现象的实例: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父母肤色正常,生了白化病的孩子。
在自然界找不到相同的两片树叶。
花生果实有大果和小果。
遗传现象是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性状的一种现象。
遗传学是研究这一现象的学科。
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
在这些变异现象中,有的仅仅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并没有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因而不能够遗传下去,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有的变异现象是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这是从古到今所有进化论者毋庸置疑的共识。
但是,关于变异的来源以及如何交织于成种过程(渐变—突变)。
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实例遗传现象实例:一般来讲,鼻子大、高而鼻孔宽呈显性遗传。
父母中一人是挺直的鼻梁,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
一般父母其中一方有酒窝的,剩下来的孩子一般都有酒窝。
红绿色盲,由X连锁隐性基因引起,男性发生率大约为10%,而女性则不常见。
在男性,引起色盲的基因来自母亲,母亲是色盲患者或者是具有正常视力的色盲基因携带者。
色盲基因不来自父亲,因为父亲提供Y染色体。
色盲父亲的女儿极少是色盲,但常常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等显性遗传,两个基因均表达。
例如镰状细胞贫血;假如一个人有一个正常基因,同时又有一个异常基因,就可能产生正常和异常两种血红蛋白。
V形发际线,一般来讲父母其中一方有V形发际线,他们的小孩也会有V形发际线。
变异现象实例:唐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
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整理与习题解答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生物的遗传知识清单:1.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动物有遗传现象,植物有遗传现象,所以说生物都有(遗传现象)。
3.动物亲代的相似点有(外形、毛色、花纹、神态、食物及生活习性)4.人类的许多特征与遗传相关。
例如,肤色的遗传规则是“相乘后平均”,也就是说如果父母都是黑皮肤,孩子就不可能是白皮肤;父母有一方是双眼皮,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很大;子女身高70%来自父母遗传;父母都胖,则孩子肥胖的概率较大;通常男孩的声音遗传自父亲,女孩遗传自母亲。
此外,血型、生育双胞胎、左利手,甚至睡姿等生理特点和行为方式也会被遗传,某些病症如色盲、心脏病等同样会被遗传。
教材中习题解答:1.农民播种前,为什么要选颗粒饱满的种子?(P14)答:农民播种前挑选饱满的、没有受损的种子,叫选种。
种子饱满,其子叶肥厚或胚乳多,营养物质多,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就健壮。
2.饲养员留种鸡时,为什么要选体格匀称健壮的鸡?(P14)答:饲养员选择匀称健壮的鸡做种鸡,以保证产出的鸡蛋合格率高,孵出的小鸡成活率高。
3.用连线的方法找出三名同学的父母。
(P14)答:父母和孩子在脸型、下颌形状、眼睛形状方面有较明显的遗传特征。
其中左边女孩与左起第一对父母是一家,中间男孩与右起第一对父母是一家,右边女孩与中间一对父母是一家。
4.与同学相互观察,找一找对方具有下面哪些特征。
(P15)答:遗传学中,将耳垂又大又厚且和脸颊分开的现象,叫有耳垂。
其余情况则为无耳垂。
这四组图中,有无耳垂、下颌中央是否有浅沟是人的外形特征;能否卷舌是人的生理特点;左右利手是人的行为方式。
四组图包含了人类遗传的三个主要方面:外形特征、生理特点、行为方式。
5.为小动物找“家人”,描述它们与“家人”的相似之处。
(P15)答:左上第一只是沙皮犬,毛色土黄,毛皮皱皱的,头大眼小,它的“家人”是左下第一只;上面中间是金毛寻回犬,毛色白黄相间,大耳下垂,性格温驯,它的“家人”是右下第一只;右上第一只是爱斯基摩犬,毛色黑白相间,耳朵三角形,保持直立,它的“家人”是下面中间一只。
植物遗传学植物的遗传特征植物遗传学是研究植物遗传特征和变异的科学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研究人员关注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给下一代,以及遗传物质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DNA是植物遗传物质的主要成分,它位于植物的细胞核中。
DNA分子是由四种不同的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鳟嘌呤)组成的,其排列顺序形成了基因。
基因决定了植物的遗传特征,如外观、生长习性和代谢能力。
植物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是杂交。
杂交是指将两个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使它们产生新的后代。
通过杂交,研究人员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遗传特征进行组合,以获得更强大和适应性更强的植物。
除了基因的组合,基因的表达也对植物的遗传特征产生影响。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转录成mRNA,然后通过翻译过程转化为蛋白质。
蛋白质负责植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功能,如光合作用、DNA修复、植物抵抗病原体等。
不同基因的表达水平决定了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适应能力。
除了基因本身,植物遗传学还研究一些遗传变异现象,如突变。
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化,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突变可以是有利的,使植物具有新的特征和优势;也可以是不利的,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
了解突变的机制和遗传规律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利用和控制植物的遗传特征。
在植物遗传学的研究中,基因定位和基因克隆也是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基因定位,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从而更好地理解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遗传调控网络。
基因克隆则是从植物中分离出特定的基因,并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其导入其他植物中,以研究和改变特定基因的功能。
总之,植物遗传学的研究旨在揭示植物的遗传特征和变异规律,以及遗传物质是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
通过深入了解植物的遗传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控制植物资源,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植物遗传学探索植物的遗传变异和遗传传递规律植物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在自然界的存在与繁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植物遗传学是一门研究植物遗传变异和遗传传递规律的学科,通过对植物基因的研究,揭示了植物界丰富多样的遗传特征和变异现象。
一、植物遗传学的背景与定义植物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植物基因的传递方式、遗传变异和继承规律。
通过对植物群体的调查和植物品种的选育研究,植物遗传学揭示了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以及这多样性在种间和种内遗传传递中的规律。
二、植物遗传变异的类型和原因植物遗传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组重组。
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序列发生变化,导致基因产生功能异常或丧失的现象。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上的删除、重排和倒位等结构的变化。
基因组重组是指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交换信息,使得基因在后代中重新组合,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植物遗传变异的原因主要包括自发突变、诱变和自交。
自发突变是指在DNA复制和维持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和损伤,导致基因发生变异。
诱变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为地诱导植物基因发生突变,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变异机制。
自交是指植物自我受精,增加了同一基因型内的基因组组合,进而增加了遗传变异的可能性。
三、植物遗传传递规律的研究方法植物遗传传递规律的研究主要采用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技术。
遗传分析是通过交配试验的结果,确定植物基因在后代中的表现和传递方式,以揭示基因的遗传规律。
分子标记技术基于DNA序列的差异和分布状况,可以精确检测基因型,并了解基因在群体中的传递和变异情况。
四、植物遗传变异与品种改良植物遗传学的研究对于植物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的遗传变异和遗传传递规律,可以选择适应环境和农业生产需求的基因型,并利用育种方法将其引入新的品种中。
这种产品的选育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转基因等。
五、植物遗传学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植物遗传学的研究对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