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2 水泥的检测与选用
- 格式:docx
- 大小:37.52 KB
- 文档页数:12
任务二水泥的基本性质学情分析课前准备组织教学1.学会水泥材料取样2.学会水搅拌,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测量3.学会团队合作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水泥基本性质第一部分实训主要任务是学会水泥取样、搅拌,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测量。
接到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事先准备好用于实施任务的检测仪器、试样和相关学材,然后按照确定检测内容、设计检测环节、试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先后顺序,通过教师示范、小组讨论、独立操作等多种方式实施任务(建筑水泥取样、搅拌,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测量。
),之后,在教师的主持下,进行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整体评价。
通过完成本项目设置的工作任务,学会团队合作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会建筑水泥取样、搅拌,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测量。
1水泥的细度水泥的细度即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水泥越细,凝结速度越快,早期强度越高。
但过细时,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反应而降低活性,并且硬化时收缩也较大,且成本高。
因此,水泥的细度应适当,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应大于300m2/kg。
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拌制水泥净浆时为达到标准稠度所需的用水量,以水与水泥质量之比的百分数表示,一般在24%~30%之间。
3水泥的凝结时间凝结时间是指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所需大时间,分为初凝和终凝。
初凝时间为水泥从开始加水拌和起至水泥浆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时间为水泥从开始加水拌和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
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过早,以便在施工时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和砌筑等操作;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宜过迟,以免拖延施工工期。
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5h。
4水泥的安定性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稳定性。
安定性不良的水泥,在浆体硬化过程中或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膨胀,并引起开裂。
水泥的质量检测与合理使用技巧水泥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因此,对水泥的质量进行正确的检测,并合理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水泥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水泥的合理使用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泥的质量检测方法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最简单且最基本的水泥质量检测方法之一。
水泥应呈灰白色或微黄色,块状水泥应无明显凝结块和颜色不均匀的现象,且无结块、皮层和臭气。
2. 堆积密度检测堆积密度是水泥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方法是将一定质量的水泥,由于堆积方式不同,得到的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堆积密度的合理控制可以保证水泥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凝结时间检测凝结时间是指水泥在与水混合后开始凝结的时间。
凝结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对施工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凝结时间应在适当的范围内,既要保证施工的效率,又要确保水泥的品质。
4. 强度检测水泥的强度是评判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强度检测方法有胶凝材料强度测试机试验、开裂荷载试验、抗压强度试验等。
通过对水泥强度的检测,可以对其质量进行判定。
二、水泥的合理使用技巧1. 水泥的储存水泥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库房中,远离水源、酸碱等化学物质。
储存期不宜过长,以避免水泥质量受到影响。
同时,应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使用水泥,确保水泥的新鲜度。
2. 水泥的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需要,合理制定水泥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的种类、掺合材料的掺入比例等。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提高水泥的强度和施工效果,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工程成本。
3. 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在水泥使用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1)水泥的搅拌:应控制好水泥的搅拌时间,避免过度搅拌导致水泥凝结过快。
2)水泥的加水量:加水量应适中,过多会导致水泥流动性过大,过少则会影响水泥的凝结效果。
3)施工环境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泥的施工效果,应根据季节和气温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4)养护措施: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证水泥的优良性能。
水泥的质量检测方法与控制技巧总结水泥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水泥的质量检测方法与控制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总结水泥的质量检测方法与控制技巧,希望能够对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一、水泥的质量检测方法1. 外观检测:通过观察水泥的颜色、形态和无结块等外观特征来评估其质量。
质量良好的水泥应具有灰白色、细腻均匀的颗粒和无结块状。
2. 物理性能检测:包括水泥的比重、含水率、凝结时间、强度等方面的检测。
比重和含水率能够直接反映水泥的密度和含水量,而凝结时间和强度则是评估水泥的凝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关键指标。
3. 化学成分检测:包括水泥的主要元素含量和无机氧化物含量的检测。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等。
二、水泥质量控制技巧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水泥的质量直接受原材料的影响,因此应该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对于主要原材料如石灰石、黏土和石膏等,应选择质量稳定、来源可靠的供应商,并建立相应的供应商评估机制。
2. 精确控制煅烧过程:水泥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煅烧和研磨两个环节。
在煅烧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配比确定适当的煅烧温度和时间,以保证水泥的成分和结构达到要求。
3. 合理控制研磨工艺:研磨是将煅烧后的水泥熟料研磨成细粉的过程,对水泥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应根据需要调整研磨时间和研磨介质的配比,以获得所需的细度和活性。
4. 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和设备,对水泥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控制。
同时,应进行定期的质量审核和持续改进,以确保水泥质量的稳定和优良。
5.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水泥质量控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企业应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其具备水泥质量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水泥质量控制的水平和能力。
总结:水泥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控制技巧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引言水泥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水泥化学分析是水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水泥化学成分的检测,可以了解水泥的性能,指导生产和使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水泥化学分析,了解水泥的基本组成,掌握化学分析方法,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水泥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常见水泥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
3. 提高对水泥性能的认识,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1. 水泥样品采集与制备- 采集一定数量的水泥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 将水泥样品研磨至一定细度,以备后续分析。
2. 化学成分检测- 氧化钙(CaO)的测定:采用滴定法,使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的氧化钙含量。
- 二氧化硅(SiO2)的测定:采用重量法,通过酸溶解样品,过滤、洗涤、干燥,计算二氧化硅含量。
- 三氧化二铝(Al2O3)的测定:采用滴定法,使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
- 三氧化二铁(Fe2O3)的测定:采用滴定法,使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的三氧化二铁含量。
- 氧化镁(MgO)的测定:采用重量法,通过酸溶解样品,过滤、洗涤、干燥,计算氧化镁含量。
- 硫酸盐(SO3)的测定:采用滴定法,使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的硫酸盐含量。
- 碱含量(Na2O+K2O)的测定:采用滴定法,使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的碱含量。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各化学成分的含量。
- 分析各成分含量与水泥性能之间的关系,探讨水泥性能的影响因素。
四、实训结果1. 氧化钙含量:3.5%2. 二氧化硅含量:20.2%3. 三氧化二铝含量:6.8%4. 三氧化二铁含量:2.5%5. 氧化镁含量:1.2%6. 硫酸盐含量:0.5%7. 碱含量:1.0%五、结果分析与讨论1. 氧化钙含量较高,说明水泥中钙质成分较多,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水泥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水泥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水泥的质量进行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水泥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和标准。
一、外观和颜色检测外观和颜色是水泥质量的直观指标。
通过肉眼观察和比对,可以初步判断水泥的质量。
合格的水泥应该呈现灰色或浅灰色,均匀颜色,无明显色差和斑点。
二、比表面积检测比表面积是反映水泥细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比表面积仪的测量。
根据GB/T 8074-2017《水泥比表面积和胶凝材料比表面积测定法(比渗透法)》的要求,通过测定水泥与标准粉(Filter 1)形成对比图形,计算出比表面积数值,以评估水泥的细度。
三、凝结时间检测水泥在与水发生反应后,会迅速凝结,产生强度。
凝结时间是衡量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检测方法是终凝时间试验。
通过GB/T 17671-1999《沪杭修正:水泥终凝时间试验方法》的规定,测试水泥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后,从混合开始到试块凝结完全所经历的时间,来评估水泥的凝结性能。
四、抗压强度检测抗压强度是衡量水泥质量的主要参数之一。
可以通过标准试样试验法来进行检测。
根据GB/T 17671-1999《水泥标准试样和试件的制备方法》和GB/T 17671-2017《水泥试品标准强度试验方法》的规定,用制备好的标准试样,通过在一定时间内施加压力,测定试样抗压强度,作为评价水泥质量的指标。
五、氧化物含量检测氧化物含量是衡量水泥化学成分的一个重要参数。
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
根据GB/T 176-201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通过采用显微分析、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确定水泥中氧化物的含量,以及各种氧化物的比例。
六、硫化物含量检测硫化物含量是评估水泥硫酸盐含量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电位差滴定法进行检测。
根据GB/T 1346-2011《水泥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电位差滴定法》和GB/T 1248-2008《硫酸盐含量的测定电位差滴定法》的规定,分别测定水泥中氯离子和硫酸盐的含量,以评估水泥中硫化物的水平。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细度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水泥细度检测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检验水泥的细度,为水泥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水泥细度是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它直接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和强度。
水泥细度检测常用的方法有负压筛析法、比表面积法等。
本实验采用负压筛析法进行水泥细度检测。
负压筛析法是通过在一定负压下,将水泥样品置于筛网上,利用筛网孔径和负压的作用,使水泥颗粒通过筛网,根据筛余物的质量来计算水泥细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负压筛析仪、负压筛、天平、筛网、筛框、透明盖、负压源、收尘器等。
2. 实验材料:水泥样品、蒸馏水、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负压筛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2. 称取试样:称取25g水泥样品(精确至0.01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
3. 筛析试验:将负压筛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检仪连续筛析2min,筛毕。
4. 称量筛余物:用天平称量筛余物的质量(精确至0.01g)。
5. 计算细度:根据筛余物质量,按照公式计算水泥细度。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实验数据如下:水泥样品质量:25.00g筛余物质量:1.20g水泥细度计算公式:细度(%)=(100-筛余物质量/水泥样品质量)×100%计算结果:细度(%)=(100-1.20/25.00)×100%=96%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本批水泥的细度为96%,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水泥细度适中,有利于提高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和强度。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水泥细度检测实训,我们掌握了水泥细度检测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前要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称取试样时,要保证称量的准确性。
3. 在筛析试验过程中,要控制好负压,确保水泥颗粒能够顺利通过筛网。
水泥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要点与方法概述:水泥和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正确选择和检验水泥与混凝土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选择材料的要点、检验材料的方法以及检验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水泥的选择与检验水泥作为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合理选择和检验水泥材料具有关键意义。
1. 选择水泥的要点选择水泥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包括强度等级、硬化时间和配合比等因素。
通过了解不同种类的水泥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
2. 检验水泥的方法- 外观检验:观察水泥的颜色、块度和颗粒形状等外观特征,确保没有明显的颜色差异和掺杂物。
- 强度检验:通过试验方法,测定水泥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参数。
比较检验结果与标准要求的差异,评估水泥质量是否合格。
- 水化热检验:通过测定水泥在一定时间内的水化热释放情况,判断水泥的活性和抗裂性能。
二、混凝土骨料的选择与检验混凝土的骨料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
正确选择和检验混凝土骨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1. 选择混凝土骨料的要点选择骨料应综合考虑大小、形状和孔隙率等因素。
粗骨料应具备适当的强度和耐久性;细骨料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细度模数。
2. 检验混凝土骨料的方法- 外观检验:观察骨料的颜色、形状和纯净程度等特征,确保没有明显的杂质和粘结物。
- 强度检验:通过试验方法,测定骨料的抗压强度和抗冻融性能等参数。
比较检验结果与标准要求的差异,评估骨料质量是否合格。
- 符合性检验: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检验骨料的筛分、含水率和均匀性等指标,以确保其与水泥和掺合料的适配性。
三、混凝土添加剂的选择与检验混凝土添加剂在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并对其进行检验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1. 选择混凝土添加剂的要点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用于不同用途的添加剂,如减水剂、增强剂和防水剂等。
水泥的检测及应用水泥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主要由石灰石、黏土等原料烧制而成。
在建筑工程中,水泥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砂浆、砖块等的制作。
它的牢固性和耐久性使得建筑能够更稳定和安全。
同时,水泥也被用于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如桥梁、隧道、预应力构件等。
水泥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它旨在确保水泥品质符合标准,以提高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常见的水泥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分析水泥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如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四氧化三铁等含量的分析,可以确定水泥的确切配方和品质。
2. 物理性能测试:包括水泥的压缩强度、抗拉强度、抗冻性、热稳定性等各项物理性能的测试。
这些测试指标可以反映水泥的实际工作性能。
3. 硬化过程观察:观察水泥的硬化过程,包括凝结时间、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等,可以评估水泥硬化的速度和质量。
4. 接触性能测试:通过测试水泥与其他材料的接触性能,如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强度、水泥与金属材料的腐蚀性等,可确定水泥对其他材料的影响。
水泥在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在混凝土中作为胶结材料,水泥能够与骨料、水等混合制成混凝土砂浆,用于施工一些基础、地板、墙体等部位。
其次,在砂浆中作为黏结物,水泥与砂子的混合可以制成砂浆,用于砌筑砖块、填充裂缝等。
此外,水泥还可以作为涂料的成分,用于装饰墙体、地面等表面。
在工业建筑中,水泥也有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桥梁、隧道、高速公路等建设中,水泥作为预制构件的主要材料之一,能够制作出稳定、耐久的结构。
再者,水泥还可以用于草坪、人行道、停车场等场所,作为压实层将地面加固,并且具有耐侵蚀、耐老化的特性。
总之,水泥的检测和应用都对建筑结构的安全和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确保水泥品质的合格,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而水泥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工程能够更加稳定和安全,也为工业建筑提供了坚固和耐久的材料基础。
建筑工程用水泥和混凝土的选用与检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对建筑的使用舒适程度以及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此,有关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也开始顺应民众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质量。
建筑质量的好坏,除了会受到设计者工程设计以及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影响之外,还有可能会受到建筑材料的影响。
倘若建筑材料本身的质量不过关,那么建筑工程竣工之后,其质量也就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
而建筑材料当中最主要的就是水泥以及混凝土,倘若水泥和混凝土的质量不达标,那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就无法达到标准。
为此,本文将进行水泥和混凝土的选用与检测有关问题的分析,以期能够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水泥和混凝土;选用与检测引言水泥与混凝土的使用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根本,倘若水泥以及混凝土的使用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也就无法获得较好的保障。
为此,有关水泥和混凝土的材料选用以及材料检测变得尤为重要。
倘若其材料选用和检测出现了问题,那么不论建筑工程团队的施工技术专业与否,整个工期是否如期按时完成,其建筑质量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一、水泥与混凝土的影响因素分析前文已经说到过,水泥与混凝土会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水泥与混凝土在建筑工程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水泥与混凝土的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为此,下文将对影响因素进行一个较为细致的分析。
其实相比较水泥而言,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影响混凝土质量因素也有很多。
有关研究人员基本上会将影响混凝土的因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外部原因,所谓的外部原因指的是空气、温度等无法用人力控制的原因,第二个部分是内部原因,内部原因种类较多,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混凝土在最原始的制作配比中出现了问题,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其质量出现问题,这样一来,整个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除此之外,混凝土在浇筑过程当中,也很有可能出现问题,倘若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建筑一旦成形,是很有可能会对施工人员以及使用该建筑的民众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威胁的。
学习活动2 水泥的检测与选用学习目标1.了解水泥的性质2.掌握水泥的检测方法建议学时学习过程一、以设问的方式讨论水泥的作用,明确工作任务思考下面的问题:(1)水泥作为胶结材料,与石灰相比,优缺点在哪?(2)混凝土里面是不是水泥用量越多越好?(3)水泥的安定性在现实中有什么意义?(4)配制混凝土时对水泥有哪些要求?二、制定工作进度计划土方材料的性质任务工期为学时,依据任务要求,制定合理的工作进度计划,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进行分工。
三、水泥的基本性质1、概念:具有拌水后的粘结性能,能在空气和水中硬化,将散粒和纤维材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强度的材料称为水泥。
最常用的是硅酸盐水泥又称波特兰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分为不掺入混合材的称为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加入不超过5%混合材料的称为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规范:GB175-1999分为六个强度等级一、硅酸盐水泥的原料与生产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材料、主要工艺流程如下:“两磨一烧”二、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一)硅酸盐水泥熟料硅酸盐水泥熟料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四种矿物组成硅酸钙(包括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约占70%以上,对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也是“ 硅酸盐水泥” 这一名称由来的原因。
不同熟料矿物与水作用时表现的性能是不同:C3S水化速度快、水化热多,早期强度和最终强度高强度的来源C2S水化速度慢、水化热少,早期强度低,最终强度高C3A水化速度最快、水化热最多,强度低,与C4AF同属“熔媒矿物”改变水泥熟料组成的相对含量,水泥的技术性能会随之变化。
例如:提高硅酸三钙的含量,可以制得快硬高强的优质水泥。
(二)石膏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加入适量石膏起缓凝作用。
掺量3%-5%,过多导致水泥石膨胀性破坏。
(水化硫铝酸钙)(三)混合材料1、定义:在水泥生产时, 所掺入的天然或人工矿物材料, 称为混合材料2、作用:(1)改善性质(2)增产,降水化热、降强度、降成本3、分类:混合材料按其是否可发生化学反应可分为活性混合材和非活性混合材料。
非活性混合材料与水泥不能或很少反应生成水化物,在水泥中仅起填充作用。
例如石英砂、粘土、石灰岩等。
活性混合材料与水泥能生成具有胶凝性的水化物,它可改善水泥的某些性能, 提高水泥产量,降低水泥成本,扩大使用范围,还能充分利用工业废渣。
这类混合材料常用的有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与粉煤灰等。
主要成分为活性的氧化硅、氧化钙、三氧化二铝。
窑灰是从水泥回窑窑尾废气中收集下的粉尘。
窑灰的性能介于非活性混合材料和活性混合材料之间。
三、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凝结与硬化(一)水化硅酸盐水泥遇水后,各熟料矿物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这一过程称为水化,其反应式如下:3( CaO·SiO2 )+ 6 H2O = 3CaO·2SiO2·3 H2O (胶体) +3 Ca(OH)2 (晶体)2( 2CaO·SiO2)+4 H2O = 3CaO·2SiO2·3H2O + Ca(OH)2(晶体)3 CaO·Al2O3 + 6 H2O = 3 CaO·Al2O3·6 H2O(晶体)4 CaO·Al2O3·Fe2O3+7H2O = 3CaO·Al2O3·6H2O+CaO·Fe2O3·H2O (胶体)石膏与部分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难溶的水化硫铝酸钙的针状晶体。
水化硫铝酸钙的存在,延缓了水泥的凝结时间。
(钙矾石)综上所述,硅酸盐水泥水化反应后,生成的水化产物有胶体和晶体,其结构称为水泥凝胶体。
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水化铁酸钙的胶体和水化铝酸钙、水化铁酸钙、、水化硫铝酸钙、氢氧化钙的晶体,主要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的胶体。
(二)凝结与硬化塑性失去,强度产生,洛赫尔三阶段理论来解释:1、加水至初凝:水化产物小,数量少,呈可塑状态。
2、初凝至24h:水化加快,水化物大量形成,各颗粒交错连接成网,水泥凝结。
3、24h至水化结束:石膏耗尽,结构致密,强度提高。
水泥的水化和硬化过程是连续的。
水化是凝结硬化的前提, 而凝结硬化是水化的结果。
凝结标志着水泥浆失去流动性而具有了塑性强度,硬化则表示水泥浆固化后的网状结构具有了机械强度。
四、分类:水泥的种类按水硬性物质分为硅酸盐、铝酸盐、硫铝酸盐、铁铝酸盐水泥,按用途和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性水泥。
硅酸盐水泥,分为六大类型五、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指标1.技术指标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化学指标、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六大品种水泥技术要求2.煮沸法包括试饼法和雷氏法,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2.强度水泥强度是选用水泥的主要技术指标,也是划分水泥强度等级的依据。
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其各龄期的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六大品种水泥不同强度等级各龄期强度值四、水泥的检测与选用(一)水泥的取样基本要求和内容(1)凡建设工程用的水泥均应按厂别、品种提供水泥出厂合格证,合格证备注栏中由施工单位填明单位工程名称及使用部位、进场数量,散装水泥还应提供出厂卡片。
(2)水泥进场使用前必须进行强度、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检验。
(3)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并提供水泥检验报告单:1)水泥出厂时间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2)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3)水泥因运输或存放条件不良,有受潮结块等异常现象;4)使用进口水泥;5)设计中有特殊要求的水泥。
(4)水泥检验应按批进行,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水泥抽样不少于一次,散装水泥取样必须在散装车上,以一辆次为一取样点,每点取样不少于1kg,累积留样不得少于12kg,袋装水泥可以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5)水泥检验报告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之前提供,检验结论要明确。
(6)当水泥质量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中的初凝时间或安定性指标不符合有关标准时均为废品,不得用于工程。
终凝时间、细度不符合标准规定或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规定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经鉴定可由企业技术负责人签章处理。
(7)钢筋砼结构、预应力砼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8)进口水泥除须按国产水泥检验标准做检验外尚应对水泥有害成分含量(氧化镁、三氧化硫)做检验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后方可使用。
(9)特种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低热水泥、膨胀水泥)也应提供合格证提供检验报告,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10)水泥检验报告上注明的水泥品种、出厂日期、强度等级、出厂编号等应与水泥合格证相一致。
Ⅱ核查办法(1)核查水泥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的项目(如水泥品种、各项技术性能、编号、出厂日期等)是否填写齐全,检验项目是否完整,数据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对照单位工程材料用料汇总表(核对水泥出厂合格证与进场检验报告、砼配合比试配报告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厂别、编号是否一致;核对出厂日期和实际使用的日期是否超期而未做抽样检验;各批量水泥之和是否与单位工程的需用量基本一致。
Ⅲ核定原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无水泥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2)应见证的水泥检验未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见证取样送检的材料种类、数量与规定不符。
(3)使用本节Ⅰ(3)条所列情况的各种水泥,未提供水泥检验报告。
(4)主要的检验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缺项或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
(5)实际使用的水泥与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上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厂家不相一致。
(二)水泥性能的检测·水泥试样准备1.散装水泥。
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一次运进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超过500t.随机地从不少于3个车罐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拌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2.袋装水泥。
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以一次运进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超过2oot。
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拌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3.对来源固定,质量稳定、且又掌握其性能的水泥,视运进水泥的情况,可不定期的采集试样进行强度检验。
如有异常情况应作相应项目的检验。
4.对已运进的每批水泥,视存放情况应重新采集试样复验其强度和安定性。
存放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使用前必须复验,并按照结果使用。
5.取得的水泥的试样试验应首先充分拌匀,然后通过0.9mm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水泥标准稠度(一)概述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净浆在标准稠度仪上,当标准试锥下沉深度为(282)mm 时的拌和用水量。
确定标准稠度的目的是为了在进行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时,对水泥净浆在标准稠度的条件下测定,使不同的水泥具有可比性。
(二)仪器设备1.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应符合GB3350.6规定)。
该仪器由铁座和可以自由滑动的金属圆棒构成。
松紧螺丝用于调整金属棒的高低。
金属棒上附有指针,在量程0~75mm 的标尺上可指示金属棒的下降距离。
当测定标准稠度时,可以金属圆棒下装一金属空心试锥,锥底直径为40mm ,高为50mm。
装净浆用的锥模上口内径为60mm,锥高70mm。
2.净浆搅拌机(应符合GB3350.8要求)。
由搅拌翅和平底搅拌锅组成,搅拌翅转速为90r/min,搅拌锅的内径为130mm,深为95mm,搅拌翅与锅壁底的间隙为0.2~5mm。
(三)试验方法1.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测定,如发生争议时以前者为准。
2.测定前须经检查,以保证测定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
3.水泥净浆的拌制。
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应先用湿棉布擦过,然后将称好的500g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
拌和时,先将搅拌锅放到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同时徐徐加入拌和水,慢速搅拌120s,停伴15s,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
采用调整水量方法时、拌和用水量是先按经验确定一个水量,然后逐次改变用水量,直至达到标准稠度为止;采用不变水量方法时,拌和用水量为142.5mL(准确至0.5mL)。
4.装模测试。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好的净浆装人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试锥自由沉人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