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伤口清创缝合术后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5.15 KB
- 文档页数:3
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对普外科患者手术后的切口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进行综合分析,探究患者接受手术期间的感染因素。
方法在2013年2月至2014 年12月期间,随机抽样调查本院124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住院患者,对所有的患者的切口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
结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住院患者的感染切口中检测出127株病原菌,其中6.30%为克雷伯菌属、7.09%为真菌、7.87%为肠杆菌属、12.60%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90%为肠球菌、47.24%为大肠埃希菌。
除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之外, 所有病原菌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且不同病原菌之间的耐药率存在差异性。
结论普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的耐药性,医护人员应该根据病原菌耐药性采取防控措施,控制普外科手术切口病原菌感染。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就是病原菌的耐药性,滥用抗生素是导致病原菌耐药性的主要因素,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后,大多数的敏感菌株被杀灭,但耐药菌株大量繁殖,替代了原有的敏感菌株,导致细菌对药物耐药性升高,其中革兰阴性菌增加最明显。
本文随机抽样我院2013年2月至2014 年12月期间124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住院患者,对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3年2月至2014 年12月期间,随机抽样调查本院124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感染患者63名,女性感染患者61名,患者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5.20±3.20)岁,所有患者的切口炎性分泌物均呈阳性,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发热、伤口疼痛等症状,且患者血常规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等显著升高。
患者疾病包括腹外疝、肝破裂、脾破裂、肠梗阻、阑尾炎等,手术切口类型,36例Ⅰ类切口,67例Ⅱ类切口,21例Ⅲ类切口,手术时间47min-7.24h,手术平均时长(85.25±23.54)min。
DOI :10.13493/j.issn.1672-7878.2020.01-014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耐药菌的分布及其药敏结果分析杨玉强*,全晓丽,王刘玉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00【摘要】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耐药菌感染的分布及其药敏结果。
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患者82例资料,统计其患者术后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鉴定及其药敏结果,分析其伤口感染菌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
结果:8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标本中,培养出155株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94株占60.65%,革兰阳性菌51株占32.90%,真菌10株占6.45%;氨苄西林对主要革兰阴性菌的敏感率均较低,大肠埃希菌对其完全耐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万古霉素对主要革兰阴性菌的敏感性均较高,尤其是万古霉素对4种主要革兰阴性菌的敏感率均为100.00%;呋喃妥因、利福平、万古霉素及替考拉丁对主要革兰阳性菌敏感率均较高,尤其是万古霉素和替考拉丁,两者的敏感率均为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 和红霉素完全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其的耐药率也较高。
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占大多数,每种药物对不同病原菌的敏感性有差异,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术;感染致病菌;药敏结果;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 96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878(2020)01-052-003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使骨折断端和外界相通的一种严重损伤性外伤[1-2]。
开放性骨折常由于高能量损伤造成的,伤口容易出现感染症状,因此应及时、正确处理。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以清理创伤口为主,采用开放性骨折术对开放性骨折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伤口感染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和预后[3]。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研究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提出控制措施。
方法对2011~2013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及3年间耐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共获得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129例患者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33株,革兰阳性细菌共72株,占54.14 %;革兰阴性细菌共61 株,占45.86 %;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变化大致相同,普遍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对其他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无显著差异;革兰氏阳性菌对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克林霉素及头孢唑啉的耐药性变化差异较大。
结论合理分析菌株耐药性对骨科手术后切口合理用药及降低感染发生率起重要作用。
标签: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 耐药性; 分析手术部位及切口感染是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骨外科医院感染的特征之一,同时也是骨科最棘手的问题之一[1]。
因此,通过研究分析感染患者病例,找出常见病原体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从而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感染病程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共收集2011年~2013年骨科手术后感染病例129例,分离出菌株133株,标本均采自骨科病房患者,包括男107例,年龄8~86岁,女22 例,年龄41~87岁。
所收集的手术切口分泌物、创面脓液及坏死皮下组织渗出液等标本由临床医生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采集并立即送检。
1.2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范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纯化[2],采用西门子Micro SCAN-4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及进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统计各年度病原菌的构成比,并计算出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并对各年度间的病原菌的构成比和耐药率进行对比分析。
创伤感染患者伤口细菌耐药检测及结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感染患者伤口细菌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0例开放性外伤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分布分析和药敏试验。
结果:共分离出289株病原菌,其中有G-杆菌170株占58.82%,G+球菌119株占41.18%;G-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等耐药;G+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西林体考敏感,对青霉素耐药性高。
结论:创伤后易导致多种细菌感染,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关键词】创伤;感染;细菌;耐药【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130-02创伤患者由于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失去了天然屏障保护功能,为多种病原菌的侵入提供了捷径,伤口感染会导致病人创口愈合延缓,严重者甚至导致感染性休克,严重威胁病人生命。
抗菌药物在预防、控制、治疗外科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达数百种,由于应用广泛,滥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引起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还会增加病原菌的耐药性,导致二重感染[1]。
因此,尽早确认病原菌,并通过药敏试验找到最佳的抗生药物,对防止伤口的感染严重化,促进病人的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本次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500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创伤感染患者伤口细菌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0例创伤感染患者患者,男230例,女270例,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35±3.9)岁。
1.2 纳入标准年龄≥14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
1.3 排除标准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肿瘤患者[2]。
1.4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离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采用ATB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相应配套的药敏卡。
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
方法450份患者手术切口分泌物、脓肿液等标本,采用VITEK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结果450份标本中分离到286株病原菌,分离率为63.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8株,占比为37.8%,主要包括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178株,占比为62.2%,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杆菌。
腐生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4种药物耐药性≥50.0%;粪肠球菌对7种药物耐药性≥51.9%;肠球菌对10种药物耐药性≥50%;大肠杆菌对6种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性最高为94.8%;肺炎克雷伯氏菌对5种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性最高为95.7%;铜绿假单胞菌对8种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耐药性最高为93.0%;阴沟杆菌对6种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性最高为100.0%。
结论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众多、复杂,应该加强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减少患者术后病原菌的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分离病原菌存在很很强的耐药性,在临床中用药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分析手术切口的病原菌感染成为了临床外科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当手术伤口感染后,严重影响患者手术伤口愈合[1,2]。
相关研究表明医院患者手术切口病原菌的感染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3类[3]。
近年来,在临床中手术伤口常见病原菌耐药性越来越来严重,其中,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越来越低,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4,5]。
本实验收集患者手术切口分泌物、脓肿液等标本450份,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来源收集2016年6月~2017年7月包头市地区医院患者手术切口分泌物、脓肿液等标本4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