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学校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特点在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教育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了家庭学校教育来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教育。
那么,美国家庭学校教育有哪些特点呢?1. 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公立或私立学校,家庭学校教育更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家庭学校教育可以让孩子在家中学习,而不是在大班教室里。
在家里,家长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教育方式也会更加个性化。
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节奏以及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而家庭学校教育正是可以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教育方式。
2. 自由度高、灵活性强家庭学校教育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自由度高、灵活性强。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日程安排以及孩子的学习节奏来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孩子不用按照公立或私立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上课,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学习计划。
这种自由度高、灵活性强的教学方式让孩子的学习更有趣味性,更富有挑战性。
3. 强调家庭教育在家庭学校教育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在家中学习,很容易形成亲子关系紧密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家长也因此成为孩子最好的教育者。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育元素,便于孩子学习和实践,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4. 社交活动多样有人认为家庭学校教育可能会让孩子缺乏社交能力,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家庭学校教育往往会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和其他家庭学校教育的孩子进行交流,扩展自己的社交圈。
比如,有家庭学校教育协会、教育组织、共同体,他们会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社交活动,如特定主题的活动、文化活动、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扩展自己的交际圈,也可以让孩子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总的来说,家庭学校教育已经成为美国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自由度高、灵活性强的学习计划、强调的家庭教育和丰富的社交活动等形式,家庭学校教育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国外家校合作成功案例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家中给孩子进行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称为家庭教育或家庭学校教育。
然而,对于许多家庭来说,他们需要寻求外部的帮助和资源,以确保孩子得到全面的教育。
这就导致了一些国外家校合作的成功案例。
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1. Calvert Education与国际学校合作Calvert Education是美国一家知名的家庭学校教育机构。
他们与许多国际学校合作,为在海外生活的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课程。
这些课程既符合美国的教育标准,也符合国际学校的教育标准。
通过这种合作,学生可以在家中接受与学校一样的教育,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2. Laurel Springs School与学术机构合作Laurel Springs School是美国一家著名的家庭学校教育机构,他们与许多学术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体验。
例如,他们与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Talented Youth合作,为具有天赋的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课程。
通过这种合作,学生可以得到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和更有挑战性的课程。
3. The Keystone School与国际学校合作The Keystone School是美国一家知名的家庭学校教育机构,他们与许多国际学校合作,为海外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
例如,他们与北京国际学校合作,为在中国的家庭提供教育服务。
通过这种合作,学生可以得到符合国际标准的课程和教育资源。
总之,国外家校合作可以为家庭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这种合作是通过家庭学校教育机构和学校或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来实现的。
通过这种合作,学生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更有挑战性的课程,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美国家庭学校发展的外部条件探析家庭学校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形式在美国长期存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公立教育所取代。
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家庭学校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并在美国迅速发展。
从法律、公立学校、和社会文化三方面对促成其发展的外部条件进行分析。
家庭学校美国外部条件家庭学校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在美国长期存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并在早期的美国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传统家庭单位的消解,家庭学校逐渐被公立学校所取代。
上世纪70年代,一场教育界的革新同时也是一场社会运动席卷美国,家庭学校以新的形式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并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迅猛发展,从一种边缘的教育形式进入主流社会和大众心中,并在美国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原因1.郊区化郊区化给家庭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
最初郊区化沿着铁路沿线发展,后来新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出现使得这一趋势更加自由。
此外,国家支持也促进了郊区住房的发展。
根据国家房屋建筑协会的统计数据,郊区住房的规模在70年代增长了15%,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一数据又增长了21%。
郊区给家庭学校提供了舒服的物质空间,它提倡的私人的,反政府的观念带来了人们对家庭学校不断增长的欢迎(mandel,1995:26: samuelson,2004:22-9)。
2.宗教原因2007年,nces(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对那些让孩子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人进行了一项调查,83%的调查对象指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宗教和道德上的指引(planty,2009:135)。
由此看出,宗教在家庭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这就造就了美国宗教的复杂性。
然而,公立学校趋向于世俗化发展,所教授的内容不可避免的与宗教信仰不同,甚至相违背。
一些家长出于工作忙、无法照顾孩子或想为孩子选择一个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但上学路途远,来往不便等原因,想为即将入小学的孩子选择寄宿制学校。
与普通的小学相比,寄宿制小学在课程设置以及日常生活安排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那对于身心发展都还未定型的孩子来说,进入寄宿制小学学习有什么益处,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方面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进入寄宿制学校对孩子成长的有利之处。
首先,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这里所言的独立自主,不仅是指生活上的饮食起居能够很好地自理,还包括在一些问题上的决策能力。
因为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的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对事物的决断和决策上,也出于保护心理而不太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小到吃什么、穿什么,大到上什么兴趣班,一般都由家长说了算。
因此,有些孩子一直被家长庇护到大学毕业,一碰到关键时刻,自己就拿不定注意、优柔寡断。
如果孩子在寄宿制学校的话,独立地打理生活是必须的,在碰到一些小问题时也必须要靠自己拿出解决的办法,比如钱不够的时候,是问同学借还是自己节省点用等。
第二,促进同伴交往的更好发展因为是独生子女,我们的孩子缺少了很多的兄弟姐妹间的情感体验。
因此,同伴关系在他们的人生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普通学校里,孩子下课后都各自回家,同学之间的交往就比较缺乏。
在寄宿制学校里,同学们从周一到周五都朝夕相处,所以他们能更多地体验到同伴之间的友情,并从与同伴的争争吵吵和磕磕碰碰中学会了理解他人和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这为他们将来的社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发展孩子的自控能力任性,是独生子女的一大通病,因为我们的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所以,他们没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去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不满情绪的宣泄。
但是,在寄宿制学校,一个教师要同时管三四十个孩子,因此,每个人都需要不同程度地控制自己。
孩子要学会适度地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不满情绪的表现,控制自我中心的做法等。
美国家庭学校
中国近二十年来经济的突飞猛进,使得大多数中国人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享受着比七十年代及以前要高得多的生活水准。
但是中国人也为这种富裕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其中,儿童注意力、意志力和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普遍增多、攻击性和消费倾向的日益提高就是代价之一。
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讲中国这二十年的失误在于教育,其实,在任何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中,其最可能发生失误的领域都必然是教育。
因为现实的快速变化、人们观念的激烈冲突都会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紊乱,使教育者自己无所适从或者对自己教育措施的极度不自信,从而表现为教育过程中的卤莽、放纵或者缩手缩脚,当然教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误区,从而使得儿童的自理能力、自信心和创造力等方面受到了抑制。
我们知道,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多种,但是父母亲是其中最重要也最有决定性的因素,孩子从跟家长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反思家长(当然也会有其他的人)的行为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
家长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等等,也就是说家长的言传身教,必然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并且是终身学校。
有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家庭教育就是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粮草。
没有家庭教育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主要在家庭养成),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未必起什么作用。
(二)事例:多少失足青年都是毁在错误的家庭教育上面,但是很少听到是毁在学校教育上面的。
再比如如今很多中小学生迷恋上网,而在美国却很少有“网瘾"这样的例子,就是因为美国的家庭教育比我们国家成功。
(三)如今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教学知识,比较片面,而家庭教育则是全面的,从做人的道理到科学文化知识,都包括,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提供孩子全方位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反之,在一个不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可能就被错误的引导,或者相应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四) 读书的重要性绝大部分都是家长灌输的,而不是学校教出来的,学校只能适当的引导。
再看看身边的例子,品行优秀的孩子绝大部分家庭教育都是良好的。
说到家庭教育,我个人觉得美国人的家庭教育做的是比较好的,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曾的一本书就以国外家庭教育小故事的形式,通俗易懂地介绍了西方的教育理念,使家长及所有教育者可以很容易的领会到此教育理念的精华,学习西方父母科学、先进的家教方法,吸收他们教子成才的成功经验。
另外,国外的大人不把孩子当孩子,而是当一个独立的、有人格的人,比如孩子跟父母的朋友第一次见面,父母会将孩子隆重的介绍给朋友,而朋友会跟孩子握手,像大人间的交谈一样。
是从意识里就将孩子放到一个尊重的角度上,而不像中国的家长,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
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有三个:独立个性、民主开放、经济意识。
这也集中反映了美国家教的全貌。
在《美国式家庭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两个片段:一个小女孩总要半夜大哭让父母哄,最后解决的办法是父亲只在女儿房间门口坐着而不再进去哄她……;另一个内容讲到是小孩子无理取闹时,采取隔离栏栅的方法,让小孩能看到家长,但又能被隔离开……。
看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能单纯的指靠学校和社会,家庭教育是尤为重要的第一课,是每位父母都应具备的技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幸福。
所以在此过程中首先就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线条,应该有明确的指向。
丢弃中国式的追求分数,读认字卡的单一教法,以为学习好了胜于一切。
更多应该的关注是孩子习惯的养成以及对社会的体验和分析能力,所以我个人不赞同寄宿学校,统一的作息统一的要求,磨灭了孩子独自的生活空间。
有了观念的转变,再慢慢的渗透到行动中,潜移默化地成为教育的习惯。
美国的父母不会代替孩子选择,而是坚持“Standbehind,don'tpush"(站在后面,不要推),给予孩子绝对的自由去选择他们的道路。
使孩子真正变成社会人是美国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正是这个目标,使孩子过早地拥有了家庭中的许多权利。
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美国的家庭教育就是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富有开拓精神、能够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参加义务劳动等。
而中国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父母不让孩子吃苦,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差。
很多家长对情商的理解有偏颇,认为读书跟情商没有关系,读不读好书没关系,很多人读了好多书,一样找不到工作,所以往往认为只孩子聪明,会搞关系,与人能称兄道弟是最重要的。
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主要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道德教育,我呼吁我们的家庭教育应以德为主,社会才能和谐。
还有很多原因在于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特别是农村里的爸爸妈妈们,面对孩子能力培养,功
课辅导,亲子交流,人格培养,青春期教育等等问题,我们的大多数父母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羚羊木雕》一文就表现了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式家庭教育方式,父母与孩子沟通太少,家长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心理需求,在孩子有需求有困难的时候不能了解情况理解孩子,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缺失。
中国家庭的“比较”往往重学习,“比较”的方面较为单一,西方国家的家庭的“比较”往往注重全面的素质,中国家庭的比较,常常爱拿自己孩子的优点与他人孩子的缺点比较,使家长得以自慰;西方家庭的比较,往往能自省自己孩子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不习惯于争强好胜,论高低上下,中国的家庭在比较时往往想突出自己的形象,有意无意地贬低别人;西方家庭的比较往往注重自身的自尊、自重、自乐。
实际上西方家庭不刻意比较,中国家庭的比较则上演成一种十分严重的问题:攀比。
但并不是表示说中国的家庭教育就一无是处。
千百年来,在家庭教育领域中不少有识之士辛勤耕耘,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并且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它包括了许多传统的家庭教育成分。
贯穿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领域历史的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如:德教为先,尊老爱幼,修身为本,以身作则,立志自强,博学慎思等等。
这些优秀的思想源远流长。
只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
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使我们带着“传统民族”的高帽,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对于一些80、90后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向因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奢侈越来越不知道珍惜父辈们的劳动成果。
在教育孩子方面,关键是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深入与孩子谈心,了解他的内心想法,然后心平气和地与他分析说理。
这样孩子就会被你的真诚所打动,接受你的教育。
如果你用强硬的教育方法甚至打骂孩子,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教他(她)就越不听。
所以我认为:教育孩子的关键是尊重孩子。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
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
”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如今,家庭教育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
所以好的教育体制是必要的,但在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希望中国的教育模式会有好的改变。
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还应继承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美国式家庭教育》
《羚羊木雕》
《西方教子40条》
旅游管理103班
裴梦晓
2010083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