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A、B、DR及DQ抗原型别测定结果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临床医学检验:MHC与HLA检测及应用题库考点五1、判断题血清学分型法是最简单、最快速检测组织相容性的方法之一。
() 正确答案:对2、单选HLA基因复合体位于()A.第6对染色体的短短臂B.第15号染色体(江南博哥)C.第14号染色体D.第9号染色体E.第7号染色体正确答案:A3、单选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I类分子限制的是()A.TcB.ThC.TsD.B细胞E.以上均不对正确答案:A4、填空题CDC试验的关键在于获得各种HLA的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标准抗血清5、单选HLA细胞学分型法用于检测()A.HLA-A、BB.HLA-DR、DQC.HLA-A、DPD.HLA-D、DPE.HLA-C、D正确答案:D6、填空题PCR-SSO分型法中标记的寡核苷酸称为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探针7、单选作HLA-Ⅱ类分子分型时,下列哪种方法是应用最广泛且最简便、快捷和精确的方法()A.SBTB.PCR-SSOC.PCR-SSPD.RFLPE.PCR-SSCP正确答案:B8、单选下列关于单向MLC的描述,错误的是()A.单向MLC以刺激指数作为判断淋巴细胞反应强度的指标B.阴性分型法的SI=标准分型细胞对待测细胞刺激的cpm/待测细胞自身刺激的cpmC.阳性分型法的SI=待测细胞对预致敏淋巴细胞刺激的cpm/预致敏淋巴细胞自身刺激的cpmD.HLA-D抗原可用阴性和阳性分型法检测E.HLA-DP抗原可用阴性和阳性分型法检测正确答案:E9、名词解释纯合子分型细胞(homozygous typing cell)正确答案:是指表面只有一种LD抗原的细胞,以此作为刺激细胞与待分型细胞进行单向MLC,以作HLA分型。
10、单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A.MHCB.MHAC.HLAD.H-2E.RLA正确答案:A11、单选HLA-A*03011写法中“03”代表()A.基因座次B.等位基因数C.等位基因组D.等位基因号E.以上均不对正确答案:C12、多选CDC试验作HLA血清学分型的方法学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简便易行B.结果可靠,重复性好C.需花大量时间去筛选抗血清D.HLA-DQ、-DR抗原分型所用的抗血清须经血小板吸收以除去针对I类抗原的抗体E.待检细胞应为纯化的B细胞正确答案:A, B, C, D, E13、单选对人类来说,HLA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独特型抗原D.肿瘤特异性抗原E.改变的自身抗原14、问答题简述HL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HLA分型技术HLA分型并不只是一种应用性的临床检测指标,免疫遗传学研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分型为主要手段的HLA多态性分析。
60年代建立的并不断完善的血清学及细胞学分型技术主要侧重于分析HLA产物特异性;80年代起建立的DNA分型方法则侧重于基因的分型。
一、血清学分型技术(一)HLA-Ⅰ类抗原的检测HLA-A、B、C抗原型别鉴定均借助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microlymphocytotoxicitytest)或称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test)。
原理为取已知HLA抗血清加入待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作用后加入免补体,充分作用后加入染料,在倒置显微镜下判断结果,着染的细胞为死亡细胞,表示待检淋巴细胞表面具有已知抗血清所针对的抗原。
标准抗原清取自多次经产妇或计划免疫志愿者。
(二)HLA-DR、DQ抗原检测该二抗原分型方法同HLA-Ⅰ类抗原,但所用抗血清须经过血小板吸收以去除针对Ⅰ类抗原的抗体。
另外,待测细胞须是经纯化的B 细胞。
血清学分型是一项古老的技术,虽然近年来已建立许多新的分型技术,但血清学方法目前仍是HLA分型的基础。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取证梦想助力!【电脑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二、细胞学分型技术HLA-Dw特异性与HLA-DP特异性可分别通过纯合分型细胞(homozygote typing cell,HTC)及预致敏淋巴细胞试验(primed lymphocyte test,PLT)检测。
二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均是判断淋巴细胞在识别非已HLA抗原决定簇后发生的增殖反应。
由于分型细胞来源困难以及操作手续繁琐,细胞学分型技术下正逐渐淘汰。
三、HLA的DNA分型技术上述传统的HLA分型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近年来国内外已将HLA分型技术由抗原水平发展到基因水平。
中国常见及确认的HLA等位基因表(CWD)2.2版本中华骨髓库CWD表编撰组2016-02-15前言自1958年发现第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抗原以来,各国科学家多年来通过协作和技术创新,极大推动了HLA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在HLA结构、功能、多态性、组织器官移植应用、人类群体遗传和进化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目前HLA分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建库、HLA群体遗传多态性、HLA生物学功能、实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组织相容性配型、与某些疾病的关联、人类遗传进化、药物个性化选择等方面。
HLA系统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现发现的HLA抗原共有165个,其中HLA-A位点有28个、HLA-B位点有62个、HLA-C位点有10个、HLA-DR位点有24个、HLA-DQ位点有9个、HLA-Dw位点有26个、HLA-DP位点有6个。
根据IMGT/HLA数据库 3.23版本(2016年1月19日发布),总共发现14232个HLA等位基因,其中HLA-A位点为3356个、HLA-B位点为4179个、HLA-C位点为2902个、HLA-DRB1位点为1860个、HLA-DQB1位点为900个。
一、HLA常见及确认等位基因表的提出HLA基因分型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方法有PCR-SSP、PCR-SSO、Luminex技术、PCR-SBT等。
由于HLA基因高度多态性和检测技术的限制,在检测特定座位的分型中存在模棱两可的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模棱两可的基因型结果是指在HLA基因分型过程中,标本指定结果中存在一种以上的HLA等位基因组合方式。
1、HLA分型检测存在模棱两可的等位基因分型结果随着HLA等位基因数量的增加,等位基因间碱基序列高度同源性也越来越高,同一位点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碱基差异序列越来越少,造成检测区分难度相对增加;此外在测序过程中存在多种等位基因组合在测序区域内具有相同的杂合序列,可导致HLA基因分型时出现模棱两可的基因型结果。
排斥反应本质上是一种免疫反应,它是由组织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诱导的。
这种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抗原称为组织兼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或移植抗原(transplantation antigen)。
机体内与排斥反应有关的抗原系统多达20种以上,其中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者称为主要组织兼容性抗原,其编码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
控制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与调节功能的基因(immune uesponse gene,Ir gene )也存在于MHC内。
因此,MHC不仅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也广泛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
人类的MH C称为人白细胞抗原系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
[返回]人类HLA基因复合体对人主要组织兼容性抗原系统及其基因复合体的认识比小鼠约晚10年,法国学者D ausset在1958年首先发现,肾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的患者以及多次输血的患者血清中含有能与供者白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
后者所针对的抗原即人类主要组织相溶性抗原。
由于该抗原首先在白细胞表面被发现且含量最高,而且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 gen,HAL);人类MHC,即编码HLA的基因群自然数为HAL复合体。
HLA复合体定位及结构HLA复合体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
该区DNA片段长度约3.5~4.0×千个碱基对,占人体整个基因组的1/3000。
图5-2显示HLA复合体结构。
HLA复合体共有数十个座,传统上按其产物的结构、表达方式、组织分布与功能可将这些基因座分为三类。
图5-2 人类HLA复合体结构示意图1.HLA-Ⅰ类基因在Ⅰ基因区内存在多达31个有关的Ⅰ类基因座,其中HLA-A、HLA -B和HLA-C为经典的HLA-Ⅰ类基因,其它基因的产物分布有限,且其功能不明,另外还有许多伪基因.2.HLA-Ⅱ类基因HLA-Ⅱ类基因区包括近30个基因座,其中经典的Ⅱ类基因一般指DR、DP和DQ,它们编码的产物均为双肽链(α、β)分子。
1.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导致(感染、免疫缺陷)疾病。
2.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有(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阶段性)3•抗原抗体反应的温度一般以(15〜40 C)为宜,最适温度为(37 C)4•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电解质、pH、温度)5•某些特殊的抗原抗体反应对温度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冷凝集素在(4C)左右与红细胞结合最好,(20 C)以上反而解离。
6•抗原抗体的结合分子间的引力包括(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其中作用最强的是(疏水作用力)1•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包括(正向间接凝集、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和协同凝集反应)四种类型。
2•参与凝集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常用的直接凝集试验有(玻片法、试管法、玻片法)3•在间接凝集反应中正向凝集反应是用(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相应的(抗体),而反向间接凝集反应是用(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相应(抗原)4•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可用已知抗原型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可用于输血前的(交叉配血)试验。
1.免疫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2.棋盘格法(抗原)和(抗体)同时稀释,可一次完成(抗原)和(抗体)的滴定 3.单向琼脂扩散是待测抗原从含有定量(抗体)的(凝胶)内自由向周围扩散,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在两者比例合适的部位,形成(沉淀环)。
4.Maneini 曲线适用于(大分子抗原)的测定,在一定范围内,沉淀环随时间延长而扩大,抗原浓度与(扩散环直径的平方)呈线性关系,常用(普通)坐标纸作图。
5.Fahey 曲线适用于(小分子抗原)的测定,在一定范围内,沉淀环随时间延长而扩大,沉淀环直径与(抗原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常用(半对数)坐标纸作图。
6.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可对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含量和相对分子量进行分析,沉淀线靠近抗原孔指示(抗体含量较高);靠近抗体孔则指示(抗原含量较高);不出现沉淀线则表明(无对应的抗原和抗体)。
hla基因分型报告解释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报告是通过分析个体的HLA基因,确定个体的HLA基因型。
这对于移植医学、免疫学研究以及疾病的发生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HLA基因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基因之一,它编码了HLA分子,这些分子的主要功能是在免疫细胞表面呈现抗原片段,以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外来物质。
HLA基因分型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HLA-A、B、C和HLA-DRB1、DQB1。
其中,HLA-A、B、C是人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的亚型,而HLA-DRB1、DQB1是MHC II类分子的亚型。
HLA基因分型报告通常以数字和字母的组合表示,如HLA-A*02:01,其中“A”表示基因家族,"*02"表示亚型分组,":01"表示具体亚型。
不同的HLA基因型与个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包括免疫应答的强度、易感性和疾病的发展等方面。
HLA基因分型报告的解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HLA型别:报告会明确个体的HLA-A、B、C、DRB1和DQB1基因的具体型别,方便进行群体匹配和移植配型。
2. 基因家族:报告会显示个体所属的不同HLA基因家族,例如A、B、C家族属于MHC I类基因,DRB1、DQB1家族属于MHC II类基因。
3. 分辨率:报告中的型别可能具有不同的分辨率,更高的分辨率表示更具体的亚型信息,可以更准确地进行配型。
4. 频率:报告中通常会给出所测定HLA型别在特定人群中的频率信息,这对于移植匹配的评估非常重要。
5. 相容性:通过比较个体的HLA基因型与患者、供体之间的基因型,可以评估移植匹配的相容性,以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通过解读HLA基因分型报告,可以了解个体的HLA基因型,并根据不同的基因型进行移植匹配和疾病风险评估,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
HLA分型及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第一节 HLA简介一、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1956年Snell等将控制同种组织或肿瘤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的基因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其编码基因的产物包括MHC-I类和MHC-II类抗原。
在生命的进化过程中,机体内各个细胞必须共存与合作,同时又要防止被同一物种的其它个体吞并。
MHC的限制作用可看作为同一个体细胞之间自我识别的暗号。
没有自我识别,每个细胞和每种组织会被隔离而无法维系生命。
在诱发免疫应答过程中,无论是T细胞和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还是T 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或是T细胞对靶细胞的攻击,都涉及细胞间的识别。
即T细胞对细胞表面抗原的反应时,不仅是对抗原识别,而且也必须识别细胞上的MHC分子.否则,反应就不会产生,这便是MHC的限制作用。
其本质是:T细胞识别抗原要有两种识别,一种是TcR与MHC沟槽中的特异性多肽结合,而此多肽的基序只能与某一型号MHC分子结合,不是与所有MHC分子结合;另一种是TcR识别抗原槽两侧的同种异型部位的α螺旋结构。
由此限制了TcR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递呈的抗原。
同种异体组织移植时,若供受体移植抗原不同,尤其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匹配,将会诱发受体产生明显的移植排斥反应。
虽然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均是主要移植抗原,但这两类抗原在移植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体外实验表明,供受体Ⅱ类分子不同时,供体Ⅱ类抗原能直接刺激受体CD4+T细胞增殖和淋巴因子分泌,即MLR。
这一反应是免疫应答的中心,因为B细胞抗体的生成及CD8+T细胞发育和分化,都有赖于CD4+T细胞的活化以及淋巴因子的分泌。
而Ⅰ类分子不同以及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就会诱发CD8+T细胞增殖和分化成熟,导致移植物的破坏。
总之,MHC Ⅱ类抗原错配启动了免疫应答,而Ⅰ类抗原错配是导致免疫效应阶段被攻击的靶子。
HLA复合体(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omplex)是人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人类染色体6号上。
HLA复合体包括HLA-A、HLA-B和HLA-C三个类别的分子,以及HLA-DR、HLA-DQ和HLA-DP三个类别的分子,这些分子在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HLA分子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识别和抗原呈递过程。
它们在人群中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和遗传异质性,这源于基因的多副本存在以及基因组的重组。
每个人都有两个HLA基因,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态性:HLA分子存在非常高的多态性,即在人群中有多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这种多态性使得每个人的HLA分子组合都有差异,从而导致人们对不同抗原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也有所不同。
2.血型系统:HLA分子也与人体的血型系统密切相关。
例如,HLA分子与ABO血型系统的相关性被广泛研究,特别是与具体的HLA等位基因有关。
不同的HLA基因组合可能会影响红细胞的抗原特征,从而导致不同的血型。
3.免疫相关性疾病:HLA复合体与多种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这是因为具体的HLA等位基因与这些疾病的易感性相关。
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HLA基因组合可能增加发生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
4.种族差异:不同人种和种族之间的HLA分子组合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种族的遗传背景不同,导致不同群体在特定的HLA等位基因频率上存在差异。
这也是移植手术成功率受到HLA匹配程度影响的原因之一。
5.免疫耐受性:HLA分子与免疫耐受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具体的HLA分子组合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对自身细胞和外来抗原的辨识和反应。
一些研究表明,特定的HLA基因型可能与特定类型的免疫耐受性相关。
总的来说,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在人类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和抗原呈递过程,辨识并应对各种内外源性抗原。
两种方法对HLA-Ⅰ、Ⅱ类分型结果的比较
董慧芳;岳淑英
【期刊名称】《疾病监测与控制》
【年(卷),期】2016(0)4
【摘要】目的比较PCR—SSP基因分型与血清学抗原分型两种HLA分型方法的应用结果。
方法对62例已进行HLA血清学分型的肾脏移植患者,应用PCR-SSP 法进行HLA—I类(A、B位点)、Ⅱ类(DR、DQ位点)基因进行扩增分型。
结果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一致者52例,基因分型能明显判断而血清学分型无法判断者10例,其中B位点6例,DR位点3例,DQ位点1例。
结论 PCR-SSP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可靠的特点,特别是对HLA-I类的B位点及II类的结果判定比血清学分型方法更准确,能满足组织配型的需要。
血清学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但存在一定错配现象。
【总页数】2页(P323-324)
【关键词】HLA抗原;组织配型;PCR—SSP
【作者】董慧芳;岳淑英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钢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
【相关文献】
1.HLA-Ⅰ、Ⅱ类PCR-SSP基因分型与血清学抗原分型在移植配型中的比较应用[J], 吴晓冬;杨绍娟;崔亚南;卜丽莎
2.脐血HLA-Ⅰ类抗原血清学分型与基因分型的比较研究 [J], 李丹;刘海燕;于燕
3.PCR-SSP方法用于HLA-Ⅱ类基因分型的研究 [J], 周淑华;胡敬富;林麟;靳培英
4.HLA-ⅠⅡ类抗原一步分型新方法 [J], 肖露露;于立新;张升
5.发囊基因芯片法和血样单克隆抗体法在HLA-Ⅱ类分型中的比较研究 [J], 黄伟;程敦秀;王大卫;汪芯;陈忠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学分型法
方法:补体依赖的微量细胞毒试验(CDC)。
分型抗原:SD抗原,包括HLA-A、B、C、DR、DQ。
(一)原理
标准血清+淋巴细胞,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补体,在补体的
作用下,细胞被溶解。
溶解的细胞可被加入的染料(台盼蓝、伊红)
着染,即为阳性反应,计数死细胞数,作出结果判断。
(二)技术要点
1.CDC试验的关键在于获得标准抗血清,与AB0血型抗体不同,主
要获自经产妇。
2.抗血清种类应覆盖本民族、本地区80%以上的抗原。
3.Ⅱ类抗原,仅分布于B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故检测Ⅱ类抗原应
分纯B细胞。
4.注意下列假象:①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能够非特异性地,吞噬染
料而造成着染假象,应注意细胞形态的区别。
②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竞争,结合HLA抗体而导致假阴性结果,可用玻璃珠脱纤维抗凝。
③红细
胞沾染易致假阳性。
④单克隆抗体复合物不能激活补体,不能用于CDC,可改用ELISA、FCM.
(三)临床应用
1.HLA配型可用于器官移植与相关疾病的诊断研究。
2.HLA交叉配型即用CDC法检测受体血清有无针对供者HLA的抗体,以监测排斥反应的发生或估价受体的敏感性。
3.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检测(PRA)PRA用于判断器官移植时受体的敏感程度。
HLA-DR、-DQ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作者:刘俊, 蒋业贵, 王宇明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重庆,400038刊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英文刊名: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MILITARIS TERTIAE年,卷(期):2004,26(7)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3条)1.Feinmesser M;Sulkes A;Morgenstern S HLA-DR and beta 2 microglobulin expression in medullary and atypical medu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histopathologically similar but biologically distinct entities[外文期刊] 2000(04)2.Loercher A E;Nash M A;Kavanagh J J Identification of an IL-10-producing HLA-DR-negative monocyte subset in the malignant ascites of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rcinoma that inhibits cytokine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autologous T cells[外文期刊] 19993.Ahn S H;Han K H;Park J Y Association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HLA-DR type in Korea [外文期刊] 2000(06)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蒋业贵.王宇明.毛青.李奇芬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对比[期刊论文]-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1)2.李明月.黄尚志.曾宪嘉.陆明.李辉.李荣成.龚健.李燕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不应答与HLA基因单体型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3)3.蒋业贵.王宇明.Jiang YG.Wang YM HLA复合体与乙型肝炎的关系[期刊论文]-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0)4.蒋业贵.王宇明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的研究[期刊论文]-免疫学杂志2002,18(2)5.李学军对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控制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1)6.刘丹人体实体肿瘤与HLA-DR、DQ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学位论文]20057.钱毅.章廉.梁雪梅.侯金林.骆抗先广东汉族人群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与HLA-DRB1*02,07,09的相关性[期刊论文]-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1)8.王晓丽山西地区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学位论文]20089.刘泽寰.范新兰.林蒋海.符志彦.潘德京.付永贵.贾宗剑.徐安龙广州地区汉族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HLA-DP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8)10.褚瑞海.马立宪.王刚.邵丽华.CHU Rui-hai.MA Li-xian.WANG Gang.SHAO Li-hua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的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3(3)引证文献(1条)1.李宏涛.肖文华.李秋文.郝怡鑫.朱建华.王如良.叶明肝细胞癌组织中HLA-DR,-DQ的表达及其意义[期刊论文]-医学研究杂志 2011(5)引用本文格式:刘俊.蒋业贵.王宇明HLA-DR、-DQ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期刊论文]-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