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3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文字,展示了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崛起和发展,认识到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掌握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新兴国家在世界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2.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插图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2.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相关视频。
4.作业材料:相关的历史案例和问题时答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
13.展示图片,讲述纳米比亚的独立和意义。
14.展示地图,归纳非洲的独立。
15.介绍古巴维护主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16.展示古巴革命领导人的照片。
17.展示图片,介绍巴拿马收复运河的过程。
18.展示地图和图片,介绍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19.提问:巴拿马人民经历了长期斗争直到1999年才收回巴拿马运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0.提问: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然贫穷落后,历史根源在哪里?你认为要改变它们的命运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21.提问:亚非拉的民族独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备注:视频《巴拿马运河的竣工》和《苏伊士运河》可作为备用视频,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放给学生看。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强调苏伊
士运河的
重要性。
点出古巴
导弹危机。
吸取经验
教训。
课堂小结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独立后的各国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
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
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
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
还要正确认识到,亚非
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
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
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板书。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以及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外交活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亚非拉历史知识的拓展,有助于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崛起和崛起过程中的艰辛,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欧洲、北美、亚洲等地区的国家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以及外交活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以及外交活动,认识亚非拉国家在二战后的崛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亚非拉国家在二战后的崛起,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2.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3.亚非拉国家的外交活动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以及外交活动。
2.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亚非拉国家在二战后的崛起及其影响。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亚非拉国家发展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3.课件:PPT或其他形式的课件4.史料:与亚非拉国家发展相关的史料5.视频:与亚非拉国家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或图片引出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教学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6年4月19日下午,在古巴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议上,年近90的卡斯特罗发表了《我终将离去,但理想不朽》的演说。
“我即将年满90岁。
我从未想过会有这一天,这不是努力的成果,而是一种幸运。
每个人都会有大限来临的一天,不过古巴共产主义的思想将永远留存。
我们必须告诉拉丁美洲和全世界的兄弟们,古巴人民必将取得胜利。
”历史上,“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推行哪一政策的体现?卡斯特罗为古巴革命作出了什么贡献?卡斯特罗最后演说传递了什么思想理念?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万隆会议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万隆精神及其历史影响。
设问:此图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召开的情景?这次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说说该会议的决策内容与影响。
归纳总结:(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3)会议精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4)历史意义: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目标导学二:“非洲年”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材料,了解非洲独立运动发展概况和主要国家独立史实。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埃及共和国是哪年建立的?埃及是如何实现独立的?纳赛尔宣布从哪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提示:1953年;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英国。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本册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
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奋斗历程,认识到新兴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是对亚非拉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国家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历史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历史,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史实,认识新兴国家的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亚非拉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的奋斗和艰辛,理解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的合理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非拉地区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史实。
2.教学难点:亚非拉国家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及其选择的合理性。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的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形成自己的认识。
2.问题驱动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史料: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史料文本和图片。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史料和播放相关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在二战后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史料,包括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道路为什么会出现多样性?这些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否合理?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知道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知道拉丁美洲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通过搜集和阅读有关亚非拉国家独立和维权斗争史实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书资料以及网上搜寻、获取有关亚非拉国家独立与发展的资料;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
教学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6年4月19日下午,在古巴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议上,年近90的卡斯特罗发表了《我终将离去,但理想不朽》的演说。
“我即将年满90岁。
我从未想过会有这一天,这不是努力的成果,而是一种幸运。
每个人都会有大限来临的一天,不过古巴共产主义的思想将永远留存。
我们必须告诉拉丁美洲和全世界的兄弟们,古巴人民必将取得胜利。
”历史上,“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推行哪一政策的体现?卡斯特罗为古巴革命作出了什么贡献?卡斯特罗最后演说传递了什么思想理念?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万隆会议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万隆精神及其历史影响。
设问:此图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召开的情景?这次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说说该会议的决策内容与影响。
归纳总结:(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3)会议精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振兴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复杂多样,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掌握其主要发展历程和成就;认识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及其发展历程。
2.难点: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特点和经验。
3.讨论法:学生就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的查阅。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3.课件的制作。
4.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亚非拉国家发展的了解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非拉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然后提问:“你们对亚非拉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以及其主要发展历程。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现状中的问题;2.掌握亚非拉国家发展中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思考发展的途径和策略;3.培养学生对全球发展的视野,并提升其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2.教学难点:发展途径和策略的思考与探讨。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现状1.学生通过老师的简要讲述和自己的学习,了解到亚非拉国家的现状。
例如,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文化传承的挑战,人口数量多等方面的问题。
(二) 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需求1.学生通过讨论或看电影等形式,了解到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需求。
例如,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教育、健康、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三) 发展途径和策略的思考与探讨1.学生在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现状和需求之后,讨论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途径和策略。
例如,通过吸取外部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发展中小型企业等方面的途径和策略。
(四) 亚非拉国家的未来和全球发展的关系1.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探讨亚非拉国家的未来发展和全球发展的关系。
例如,对于全球资源和环境的依存度,繁荣稳定和全球化发展的可能性等方面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1.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现状和问题;2.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需求;3.发展途径和策略的思考与探讨;4.亚非拉国家的未来和全球发展的关系。
五、教学手段1.传统白板教学;2.小组讨论;3.影片观看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六、教学评估1.课间练习;2.作业检查;3.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教材通过讲述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独立运动,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如不结盟运动、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展示了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崛起和发展,认识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亚非拉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历程,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以及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亚非拉国家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掌握不结盟运动、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合作的基本情况;认识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关注,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及其发展历程。
2.不结盟运动、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合作的作用和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不结盟运动、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合作的作用和地位。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如印度、埃及等,分析其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特点。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
教学难点:
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年4月19日下午,在古巴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议上,年近90的卡斯特罗发表了《我终将离去,但理想不朽》的演说。
“我即将年满90岁。
我从未想过会有这一天,这不是努力的成果,而是一种幸运。
每个人都会有大限来临的一天,不过古巴共产主义的思想将永远留存。
我们必须告诉拉丁美洲和全世界的兄弟们,古巴人民必将取得胜利。
”
历史上,“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推行哪一政策的体现?卡斯特罗为古巴革命作出了什么贡献?卡斯特罗最后演说传递了什么思想理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万隆会议
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万隆精神及其历史影响。
设问:此图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召开的情景?这次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说说该会议的决策内容与影响。
归纳总结:(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
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3)会议精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4)历史意义: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目标导学二:“非洲年”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材料,了解非洲独立运动发展概况和主要国家独立史实。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埃及共和国是哪年建立的?埃及是如何实现独立的?纳赛尔宣布从哪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提示:1953年;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英国。
(2)阅读教材《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指出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之年被称作什么。
20世纪90年代前期,非洲独立运动取得了怎样的突出成果?
提示:“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归纳总结:
目标导学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阅读教材和史料,说说古巴革命和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历程。
图一卡斯特罗图二巴拿马运河
设问:材料中的人物有何重要贡献?举例说明。
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提示:(1)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斗争概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归纳总结:民族解放运动人物谱图解
三、课堂总结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独立后的各国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
还要正确认识到,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增强直观性,一方面是把历史拉近现实,另一方面就是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和形势图。
历史的形势图,是历史空间直观而又客观的反映,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生动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且可以达到时间和空间的紧密结合。
例如:结合《非洲独立进程图》来学习“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时,不仅能清晰地了解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进展的情况,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国家
的地理位置,从而形成较好的时间、空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