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一课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69.00 KB
- 文档页数:13
分析 P128 《生活处处有民法》案例导入新课,民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最直接、最密切……(1)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
( 2)民法的基本原则:①平等原则;②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价有偿原则;③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原则;④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⑥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
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教材 126 页上的漫画认为李某现在已经 18 周岁了,是否有资格处理父母留给自己的财产?自然人成为民事主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略)自然人要成为民事主体,必须以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
除了自然人以外,法人也可以成为民事主体,那末,什么是法人、法人的成立需要哪些条件呢?是一种社会组织,但惟独具备法人条件的社会组织才干取得法人资格。
(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我们刚才学习了解的法人条件,也就是说法人需要通过法定代表人来进行民事活动。
是指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首先我们要学习民法, 懂得民法,遵守民法;其次要自觉运用民法规范自 己的行为, 依法正确行使民事权利, 自觉履行法定的民事义务, 并尊重其他民事 主体的民事权利。
否则,就是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具体为:住手侵害,排除妨 碍,消除危(wei )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 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分析书本 P133 页几个镜头,突出民法保护我们的人身权等。
例如: 1.工人排队接受搜身 2. “恶作剧” 3.偷看他人信件 4.网上说 别人坏话 5.拍广告 (1) “工人排队接受搜身”侵害了工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
(2) “恶作剧”侵害了生命健康权。
课题序号11 授课班级13机电五年制13机械113机械213会计授课形式讲授法授课日期授课章节名称第十一课公正处理民事关系---珍惜人身权利使用教具教材板书投影仪视频教学目的了解人身权的基本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人身权不受侵害;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侵害了公民的人格权和身份权;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
教学难重点难点: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情境表演法。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基本一致课后作业 P143 案例分析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第十一课公正处理民事关系〕珍惜人身权利一、生命健康俱可贵二、姓名肖像受保护1.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犯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学主要内容与过程教法运用第一步:组织教学(5’)第二步:教学导入(5’)第三步:新课学习(60’)一.师生问候二.点名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案例及材料;学生在课前收集案例。
一.前课复习我们提倡见义勇为,但见义勇为的过程中也要守法,不能给犯罪分子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而且,见义勇为的前提是先保全自己,自卫也好、助人也罢,都要先审时度势,客观衡量敌我力量的对比情况,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要有勇有谋,既要与犯罪分子斗勇,更要与之斗智。
二.新课学习以及新课导入【导入】中国封建社会,传统观念一般认为儿女是父母养大的,就应该听父母的话,否则就搬出“孝顺”来压迫儿女,怎可不听父母之言?甚至父母有一些违法之事,也要儿女承担责任,因为你是我的儿女,就应该代父母受过。
这种观念过去专制时代甚至发展到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其实生命是可贵的,儿女虽为父母所养,但生命的尊严,不能以无理、无义之行给予戕害。
父母又凭什么能剥夺子女生存的权利呢?作为与生俱来的人身权利具体有哪一些呢?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教学过程】展示材料:材料一《儿子不听话,母亲杀死8岁亲生子》引导学生思考:黄某为什么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从法律上讲,黄某拥有的生命健康权利受到了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