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全日制专硕培养方案2019-学科教学(英语)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6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英语教学论是教育学科中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个学科分支,本专业将帮助研究生系统掌握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英语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本领域最新发展与研究成果。
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能结合自身教学环境对涉及英语教育的有关领域展开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并此形成严谨的学风和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在英语教育学方面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工作;关注国内外英语教育的最新动态,重视运用现代教学与研究手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为大、中学英语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能够培养出大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高水平的大、中学英语骨干教师,为推进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主要培养各类学校、教育科研院所、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从事英语教学、英语教育研究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研究,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较高的教育学素养,勇于创新,能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能独立从事英语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和涉外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3.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能熟练运用现代外语教育理论和语言学理论去研究当前的外语教学问题;4.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和英语教育研究中。
5.毕业后能够承担中等和高等院校的英语课程论、英语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英语基本功,深厚的英语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又具有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与专业发展能力,为我国基础教育服务的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与未来教育家。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善于吸收国外先进思想和文化,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服务。
2. 了解并掌握国内外最前沿的外语教育教学研究动态,具有前瞻性思维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
3. 系统掌握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坚实的英语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用英语从事教学实践的能力。
4.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外语教学研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二年,总学分不低于37学分。
三、培养方式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英语学科教育硕士的培养,计划采用基于教学实践平台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即实行全过程到中学的培养方式,采用“体验-理论提升-实践-反思”的教学方式,将实践体验和教学反思贯穿于教育硕士整个培养过程。
2. 实行大学和中学双导师制度,聘请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学名师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指导教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并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
大学导师参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侧重对学生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的指导。
3. 规范论文写作要求及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将教学体验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以调查研究或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4. 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的作用,在确定硕士生录取名单后,尽早将其选择专业方向的必读经典文献目录发给录取的每位硕士生,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要求每位硕士生必须在开题报告之前做至少两次公开的读书报告,并上交两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国家试点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试行)XXXX大学教育学部2019年X月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试行)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学英语专任教师。
培养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英语学科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包括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语言学习理论的基本知识,英语教师基本的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以及中学英语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内容。
(三)课程意识与能力。
包括在整体性的课程理念下,进行课程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能力。
(四)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与评价能力。
包括分析学情和确定最近发展区的能力,差异化设计教学目标、任务、策略、评价的能力,以及支持特殊需要儿童学习的教学设计能力。
(五)交往与合作能力。
包括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六)持续专业发展能力。
包括反思、研究、终身学习的专业习惯与能力,分析与使用信息的能力,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
(七)人文关怀能力。
包括尊重、宽容、关爱、平等、公正、真诚、同情等等。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本科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实践教学)。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二)课程列表五、培养方式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
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课程性质与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学科教学(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1.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2.教育原理(2学分)3.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4.中国语言文化(2学分)5.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6.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2学分)1.英语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2.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3.外语教育心理学(2学分)4. 教育统计学(2学分)5.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与论文写作(2学分)6.英语语音实践(2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专业理论知识类课程(1)认知语言学与中学英语教学(2学分) (2)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2学分)(3)语用学与中学英语教学(2学分)(4)西方文化概况(2学分)(5)翻译理论与实践(2学分)(6)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学英语教学(2学分) 2.教学专业技能类课程(1)现代教育技术(2学分)(2)英语教师口语(2学分)(3)中学英语写作与教学(2学分)(4)中学英语阅读与教学(2学分)(5)语言测试学(2学分)(6)高级英语写作(2学分)3.教育教学管理类课程(1)中学英语教学专题研究(2学分)(2)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3)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四)实践教学(8学分)1.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045108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专业领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相应课程的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良好的英语专业修养和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较强的教育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熟练运用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展英语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4.具有较强的英语教育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和语言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外语教育技术,解决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
5.能熟练阅读本专业英语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一般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体报考条件以学校正式颁发的招生简章为准。
三、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优秀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并与教师资格认定相衔接。
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等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3学分)1.汉语语言文学基础(2学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4.教育原理(2学分)5.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6.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7.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1.英语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2.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3.英语教学测量与评价(2学分)4.外语学习理论与方法(2学分)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及以上)1.外语教育发展史(1学分)2.基础教育改革研究(1学分)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1学分)4.外语教学研究前沿专题(1学分)5.英语课外活动设计与管理(1学分)6.外语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7.中西文化比较(1学分)8.应用语言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1学分)9.语言教学法流派(1学分)10.二语习得研究(1学分)11.外语教学心理学(1学分)(四)实践教学(8学分)1.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向培养⽅案-北京师范⼤学研究⽣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向培养⽅案⼀、培养⽬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具有较⾼⽔平的中⼩学英语教学的⾻⼲教师。
基本规格如下:(⼀)热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作,有志于英语教学、教学改⾰的实践与研究,事业⼼、责任感强;(⼆)具有较宽厚的⽂化基础与英语专业基础,能通过阅读专业⽂献了解国内外英语学科教学理论和发展趋势,具有较⾼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英语教学⽅⾯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的⼯作,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
(三)⾝⼼健康。
⼆、招⽣对象及⼊学考试(⼀)招⽣对象⼤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学位,有三年以上基础教育教学⼯作经验,教学效果良好的中⼩学教师。
未获取学⼠学位者,需具有中学⼀级教师任职资格。
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
(⼆)⼊学考试1、考试⽅式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在职攻读教育硕⼠专业学位全国统⼀联考。
2、考试科⽬基础英语、教育学、⼼理学、专业英语、政治理论。
三、学习年限与教学⽅式学习年限为三⾄四年。
学习分两个阶段:第⼀阶段主要进⾏课程学习,第⼆阶段主要是撰写学位论⽂(含调查研究与实验)。
其中,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年。
实⾏导师负责与教研室(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同时强调发挥学⽣⾃主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
四、课程设置按⼀年左右的时间来安排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前两类为必修课程。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1、学位公共课(15学分)2、专业必修课(⾄少15学分)3、选修课(⾄少4学分)五、学位论⽂⼯作及学位授予修满学分后⽅可进⼊撰写学位论⽂阶段。
论⽂内容应紧密联系本学科中学教学的实际,并有⼀定的理论分析与概括。
论⽂要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由学⽣独⽴完成。
论⽂的格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论⽂必须在研究⽣院规定的⽇期以前全部完成,并打印成册,按研究⽣院规定的程序申请答辩。
教育硕士(英语)(04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教育硕士英语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Master in Education(学科教学·英语045108)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以本校教育学和英语教育学科长期以来进行职前和在职英语教师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依托学校其它相关学科和在上海教育教师培养的社会影响力,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具体要求:(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恪守教育职业道德规范。
(二)掌握英语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英语教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二、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一)研究方向:中小学英语教学本研究方向是专门为有志于成为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而设置。
具体课程类别包括学位课程,其中包括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和实践与论文写作。
学位课程围绕获得学位需要完成的基础教育教师所必需掌握的教育教学原理、基础理论以及教育教学方法、英语语言能力和意识、对各教学环节和要素的操控实践能力等,是本专业学位的主干课程体系。
选修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学生拓展和深化专业基础和专业兴趣开设的专门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研读。
实践与论文写作要求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圆满完成学校实习和见习任务,并能够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完成专业学位硕士论文。
本方向导师主要有:卜友红、武成、王丹斌、胡俊杰、宋梅砚、盛迪韵等。
学科英语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背景与研究领域学科英语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旨在加强学生在英语教育领域的学科知识与研究能力,提高他们在解决英语教育实际问题方面的综合素质。
该学科主要涉及以下研究领域:1.英语教育理论与研究: 探讨英语教育的规律、原则和方法,以及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 语言学习与认知: 研究语言学习的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3.英语课程与教材研究: 研究英语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以及教材的开发与选用。
4.教师专业发展: 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法与机制,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5.英语教学技术:研究现代教学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在线学习平台、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二、培养目标与职业发展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1.掌握英语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独立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和研究的综合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英语教育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教研和管理工作能力。
3.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能够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发展主要为:1.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英语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2.从事英语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能够在学术期刊、出版社等单位从事英语教育研究、编辑和出版等工作.3.从事技术支持和管理工作,能够在教育技术公司、在线学习平台等单位从事技术支持和管理工作。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学位必修课:主要包括英语教育理论、研究方法、语言学习理论等课程.2.学科必修课:主要包括英语课程与教材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英语教学技术等课程。
3.选修课: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际、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测试与评估等课程。
4.实践课程: 主要包括教学实践、教育实习、学术论文写作等实践环节。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学科教学硕士培养方案Here is an essay on the topic of "Master's Degree Program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with a word count greater than 1000 words, written entirely in English without any additional punctuation in the body of the text.The Master's Degree Program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s a comprehensive and rigorous academic program designed to equip aspiring educators with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necessary to excel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This program aims to cultivat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principles, pedagogical methodologies, and the diverse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backgrounds of learners.At the heart of the program lies a strong emphasis on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mponents. Students will engage in a thorough examination of the latest research and theor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xploring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 and sociocultu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learning process. This foundational knowledge will serve as a springbo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the ability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engaging lesson plans.One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Master's Degree Program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s its focus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pply their learning in real-world classroom settings, working closely with experienced mentor teachers and participating in supervised teaching practicum experiences. This hands-on approach allows students to hone their teaching skills, refine their classroom 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 gain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hallenges and rew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The curriculum of the program is designed to cov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 essential to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oursework may include modules on languag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materials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nd the role of culture in language learning. Additionally, students will delve into the nuances of teaching various language skills, such as reading, writ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ensur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language instruction.Beyond the core academic components, the Master's Degree Program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lso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leadership. Students will have opportunities to engage in research projects, participate inconferences and workshops, and collaborate with peers and faculty members on innovative initiatives. This exposure to the broade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ty with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will foster a spirit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ability to contribute to the ongoing evolution of the discipline.One of the unique strengths of this program is its commitment to diversity and inclusivity. The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are designed to be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learners from diverse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Students will develop the cultural competence and sensitivity necessary to create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at celebrate and leverage the rich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ir students.The program's faculty members are highly experienced and respected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ey bring a wealth of knowledge, expertise, and a passion for mento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ducators. Through their guidance and support,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cutting-edge research, engage in scholarly discourse, and contribute to the ongoing evolution of the field.Upon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Master's Degree Program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graduates will be equipped with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credentials necessary to pursue a wide rangeof career paths. They may choose to work as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in K-12 settings, adult education programs, 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dditionally, they may explore opportunities in language program administr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olicy.In conclusion, the Master's Degree Program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s a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program that prepares aspiring educators to excel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Through a blend of rigorous academic coursework,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udents will gain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confidence to become effective and innovative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ready to make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lives of their students.。
学科教学英语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英语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够有效运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科教学合作。
培养内容1. 英语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英语学科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学习科学英语词汇,掌握生物、化学、物理等领域的专业词汇。
•学习科学英语的语法、句型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科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学科教学中常用的口头表达和写作技巧。
•学习如何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融入英语教学内容,提高学科教学的英语语言水平。
•练习教学中常见的英语教学技巧和方法,如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等。
•制定学科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案,并实践应用。
•分析学科教材,提炼出适合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知识点和教学资源。
3. 实践与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设计学科教学相关的实践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提供学科教学实践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培养活动1. 学习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科教学英语相关问题,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根据学科教学案例,进行英语思维转换和表达训练。
3. 学科教学英语角•邀请英语专业教师给学生进行学科教学英语角辅导,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4. 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科实验、科学探究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
5. English Café•学生在聚会中用英语进行自由交谈,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评价•采用定期考核、作业评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科教学英语能力进行评价。
•对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学科教学英语培养方案》的相关内容,通过这些培养目标、内容和活动,我们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教学英语能力,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学科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英语)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专业方向学科教学(英语)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五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
(一)公共学位必修课(5学分)1.外语(2学分)2.政治(3学分)(二)学位基础课(8学分)1.教育学原理(2学分)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3.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4.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三)专业必修课(10学分)1.外语课程与教学研究(2学分)2.外语教育专题研究(3学分)3.教学心理学(3学分)4.外语课堂教学行为研究(2学分)(四)专业选修课(6学分)1.教学教材研究(2学分)2.外语课堂教学设计(2学分)3.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2学分)4.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学分)5.应用语言学(2学分)(五)实践教学(8学分)1.教育见习2.课例分析(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英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敬业、博学、求实、创新”,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系统掌握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英语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本领域最新发展与研究成果。
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能结合自身教学环境对涉及英语教育的有关领域展开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并由此形成严谨的学风和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
能在英语教育方面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工作。
3、在英语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方面达到完善程度,能用英语写出有相当学术水平的论文。
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三、学习年限我校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一般为三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一半。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须自筹。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教学计划表。
其中学位课为必修科目,共25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6学分;公共选修课至少2学分;跨专业选修课至少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实践活动2学分;同等学历和跨专业研究生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修完37学分即为完成教学计划。
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学位课程的考核采用考试方式,非学位课程的考核采用考试方式或考查方式。
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授予硕士学位门类(代码): 教育硕士(0451)根据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面向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培养英语课程的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如下: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4. 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 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研究方向01 英语教学论02 英语课程论03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三、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英语类专业毕业生。
四、学习方式及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如遇特殊情况,学生可申请延迟毕业,延迟时间最多不超过1年。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须自理。
五、课程设置与考核(一)课程设置与学分。
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6,其中课程28学分,包括学位基础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各方向课程设置参见附录“课程设置一览表”)(二)学位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
课程考核原则上采取课程论文形式,任课教师应提供详细的考核要求及评分细则。
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70分以上为合格,并获学分。
硕士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考试,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课程考试,必须事先提出缓考申请,专业课经学院批准,公共课须经研究生处批准,方可缓考,并参加下一学年对应课程的考试。
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硕士生必修课一门重修后仍不合格或两门以上(含两门)必修课考试不合格或无故旷考者,应予以退学,取消学籍。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08)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英语基本功,深厚的英语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又具有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与专业发展能力,为我国基础教育服务的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与未来教育家。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善于吸收国外先进思想和文化,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服务。
2. 了解并掌握国内外最前沿的外语教育教学研究动态,具有前瞻性思维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
3. 系统掌握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坚实的英语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用英语从事教学实践的能力。
4.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外语教学研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二年,总学分不低于37学分。
三、培养方式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 英语学科教育硕士的培养,计划采用基于教学实践平台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即实行全过程到中学的培养方式,采用“体验-理论提升-实践-反思”的教学方式,将实践体验和教学反思贯穿于教育硕士整个培养过程。
2. 实行大学和中学双导师制度,聘请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学名师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指导教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并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
大学导师参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侧重对学生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的指导。
3. 规范论文写作要求及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将教学体验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以调查研究或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外语)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外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2)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系统专业理论,拥有独立从事XX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学外语教育研究人才和骨干教师。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系统掌握中学外语教育的合理知识结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外语教育的国际动态与发展方向;3.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协作能力,善于获取并运用教育教学信息;具有较强的外语教学设计、外语教学实施能力,熟练的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能独立地进行外语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4.能熟练地阅读基础教育的外文资料,具有用英语进行论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5.具有独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学术人格。
二、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四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8学分(按18学时或相当学习量,计1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论文写作6学分。
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前2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三、培养方式培养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注重能力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和自学性,做到教学相长。
积极创造条件为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社会实践,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1.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深化和拓宽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420108)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际,具有较强的自主专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有意识在教学实际中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系统掌握英语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形成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养成多维度、多视角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中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个学科分支。
本专业将帮助研究生系统掌握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英语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本领域最新发展与研究成果。
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能结合自身教学环境对涉及英语教育的有关领域展开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并由此形成严谨的学风和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在英语教育学方面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工作。
在英语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方面均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能用英语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具备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
关注国内外英语教育的最新动态,重视运用现代教学与研究手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为大、中学英语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能够培养出大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高水平的大、中学英语骨干教师,为推进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定政治方向,系统专业理论,现代教育理念,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1.培养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身心健康。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较高的教育学素养,勇于创新,能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能独立从事英语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和涉外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3.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能熟练运用现代外语教育理论和语言学理论去研究当前的外语教学问题;4.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和英语教育研究中。
三、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又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强调外语教育理论研究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相互交叉渗透。
本专业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有:1.外语教学理论研究;2.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3.外语教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
国家试点学院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英语)专业
(试行)
XXXX大学教育学部
2019年X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试行)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学英语专任教师。
培养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具体要求为: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英语学科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包括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语言学习理论的基本知识,英语教师基本的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以及中学英语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内容。
(三)课程意识与能力。
包括在整体性的课程理念下,进行课程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能力。
(四)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与评价能力。
包括分析学情和确定最近发展区的能力,差异化设计教学目标、任务、策略、评价的能力,以及支持特殊需要儿童学习的教学设计能力。
(五)交往与合作能力。
包括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六)持续专业发展能力。
包括反思、研究、终身学习的专业习惯与能力,分析与使用信息的能力,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
(七)人文关怀能力。
包括尊重、宽容、关爱、平等、公正、真诚、同情等等。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本科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实践教学)。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二)课程列表
五、培养方式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
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课程性质与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六、必修环节(实践教学)的实施
采用渐进式见习、研习与实习整合模式。
第一阶段是学校行政与文化见习、教育与社会见习,主要配合课程教学而进行。
教育硕士生从对学校、课堂、学生、学校文化的观察开始,熟悉学校生活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征;之后进入特殊学校、养老院等社会场景进行观察。
此阶段的实习主要由大学教师、中学负责行政的教师进行指导。
第二阶段是微教学研习,由大学学科教师、中学教师和教研员指导教育硕士生进行微教学实践,并进行研究。
第三阶段是教育研习,带领教育硕士生参与学校教研组的研究工作,如研究课、课例研究等,主要由大学教师和教研员指导。
第四阶段是集中教育实习,教育硕士生在观摩、学习的基础上,尝试教学。
计划每周四天在中学实习,第五天返回大学进行反思、交流、研讨。
主要由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指导。
必修环节(实践教学)采用成长档案袋评价法对教育硕士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从第一学期学校文化与行政见习开始制作成长档案袋。
成长档案的主要内容有观察表、跟岗学习单、反思日志以及课堂讨论记录等。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
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三)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基础教育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四)在规定学习年限内按培养方案完成学习、科研及实践任务,考核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达到相关要求的,准予毕业,并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经专业学位评审组、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专业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