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图形密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图形密铺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小学数学2、一课时二、教学课题: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三、教材分析:《奇妙的图形密铺》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国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教材分三个层次安排:1、呈现生活中图形密铺的场景,感受图像几无缝隙有不重叠的铺在平面上,直观的认识图形的密铺。
2、通过观察、猜测和操作,体会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和正五边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尝试七巧板中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
欣赏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的图案,并尝试设计。
这样的活动,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平面图形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行数学美的欣赏。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密铺现象,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2.、使学生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的特点。
3、在设计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受到数学美的熏陶。
五、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密铺,掌握图形密铺的特点.六、教学难点:用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设计.七、教学准备:1、密铺图案的多媒体课件。
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和正五边形的纸片.3、七巧板、方格纸、水彩笔、小黑板。
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感受奇妙图形1、谈话导入:学校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已经搬到了新的教学楼上课。
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那么大家就更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
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你可留心观察过这些地方?2、课件出示:学校内用砖铺成的底面和墙面.3、思考交流: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交流所看到的。
(1)平时我们在这些路面上走过,或者你也曾用手摸过这些墙面,他们给你的感觉是?学生交流。
(平整、没有缝隙等。
教师给予肯定,并板书:没有空隙。
) (2)提问:观察这些地面和墙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学生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3)提问:是怎样铺在一起的的?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P86~87。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图案,使学生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摆各种图形,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初步探索密铺的特点,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能运用密铺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课件、教师电脑一台、学生电脑每人一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观察与理解。
1.同学们,最近几年我们常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平坦宽阔。
我这里有几张新拍的照片,你们想看吗?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同伴间可以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人行道、公园小路、墙面、蜂巢、龟甲……)2.师:同学们观察得特别投入,那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学生交流。
A.关键词:铺师:这些画面我们在生活中都能见到,想一想:在铺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能有空隙,要注意图形的美观不能重叠)学生可能只说出不能有空隙,而说不出“也不能重叠”。
再出示一张屋顶铺瓦的图片。
师:屋顶铺瓦与前面有什么区别?(铺瓦的时候要重叠在一起)(板书:无空隙不重叠)B.关键词:各种图形(规则的、不规则的)3.小结师: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不管用到了几种不同的图形,只要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做密铺。
(板书:密铺)屋顶铺瓦是密铺吗?4.揭题:密铺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离不开密铺,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
(板书完整:奇妙的图形密铺)二、自主探索——思考与操作。
1.师:通过观察你已经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密铺?我们常见的密铺图形都是长方形、正方形,下面还有哪些平面图形也可以密铺平面?课件出示: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形师:如果只用一种图形,猜一猜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学生发表各种猜测。
《奇妙图形密铺》教学设计《奇妙图形密铺》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奇妙的图形密铺”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活动课,建立在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基础上,包括“观察与理解”、“思考与操作”、“欣赏与设计”三个部分内容。
在后继的学习中学生会在八年级下册对此有更深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2、通过猜想、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数学美的体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4、通过信息技术的三大优势,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
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充分利用数字平台的操作功能和交互功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通过自己选择基本图形,再根据图形密铺的特点,发挥想象,设计图案。
三、教学设计:根据以上目标和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有三大优势:传达信息的,作为一种工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交互,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版块:1、创设情境,理解密铺;2、动手操作,探索密铺,第二个版块又分为三个层次:单个图形的密铺;两种规则图形的密铺;两种不同图形的密铺;3、欣赏和设计。
(一)、创设情境,理解密铺: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优势,从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密铺,再由理解概念到联系生活举例到欣赏图案判断图案,感知密铺概念的三大关键:无空隙,不重叠,铺在平面上。
(二)、动手操作,探索密铺:1、单个图形的密铺:根据学生对基本图形的了解,大胆猜测单个图形是否可以密铺,经过分类,动手操作验证和再分类,明确基本图形中单个图形可以密铺的特点,这是学生第一次简单进地行图形密铺,通过操作和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密铺的动态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平台的交互,在在线聊天中交流自己的结果和!2、两种规则图形的密铺:通过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七巧板”中三种不同的可以密铺的基本图形,任意选择其中的两种也可以密铺一个平面,而且图案更美。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p86--87【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使学生理解密铺的含义。
2.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
3.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网络环境下的小组探究式学习,每组配备一台电脑。
【教学实施过程】一、观察与理解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够和你们在电脑室上一节数学课。
准备好了吗?这是什么地方?(我们石歧中心小学)老师特喜欢我们中心小学,尤其喜欢你们学校墙面和地面的设计。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学校图片(大门、大堂、墙面等)1.问(看完后):铺成这些地面或墙面的有些什么图形?这些图形就是我们常说的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2.出示三张图:除了你们学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像这样把平面图形拼在一起的现象。
出示三张图请看:这里有哪些平面图形?怎样拼的?(学生演示:一块紧挨着一块,边贴着边,角贴着角,(你能演示一下吗?)实物直观演示怎样是紧挨。
追问:两个图形之间有没有空隙?引出无空隙教师问:图形与图形之间有没有互相重叠的?(你明白什么是重叠吗?)引出不重叠演示怎样是重叠?怎样不是重叠。
4.小结:像这样把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也叫镶嵌。
(出示密铺)(4)问:判断平面图形能否密铺?必须具备那些条件?(无空隙不重叠)过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密铺,密铺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数学教案一、教学背景和学情分析《奇妙的图形密铺》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的方法,来进行有趣的几何游戏。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几何图形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几何图形的命名、特征、分类等。
因此,学生们对于几何图形应该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有趣的密铺。
同时,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并能够正确地命名和分类。
•理解不同的图形如何进行“密铺”,以及密铺的规则是什么。
•掌握常用几何图形的基本面积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密铺”中。
•能够独立思考,合理安排“密铺”顺序,完成“密铺”任务。
•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几何问题解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几何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以及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并理解密铺的规则。
•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如何合理安排“密铺”顺序,完成“密铺”任务。
四、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五、教学安排1.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六十页的大图,简单介绍此页面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于“密铺”的理解和想法。
2.探究“密铺”规则(15分钟)通过学生们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们一起探究什么是“密铺”,以及密铺的规则是什么。
3.体验“密铺”游戏(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不同的几何图形卡片,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卡片进行“密铺”,完成指定任务。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学设计指导教师:岭下中心小学陆盛岚执教: 岭下中心小学苏小霞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课堂观察册第86-87 页。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感知密铺图形的形状,理解密铺的特征,了解图形密铺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用三角形、四边形密铺的图形。
3.尝试用两种或多种平面图形构造密铺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密铺的含义及知道哪些平面图形能单独密铺。
教学难点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5 种基本图形各10 个(每组1 份)七巧板图形多组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感知密铺1、观察:这是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铺成的?这些图形是怎样铺在一起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无空隙不重叠)2、明确:上面砖的形状有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或六边形的。
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能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做密铺。
3、学生读短语二、操作探究,体验密铺(一)活动一:一种图形的密铺1、出示课件,猜测:下面几种图形也能密铺吗?先猜一猜,在记录表中做记号。
2、提问: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测呢?3、出示活动要求。
学生动手铺一铺,在小组里交流验证结果,并在记录表上做记号。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选择一些优秀作品来展示。
课堂观察4、提问: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不可以?说说你的理由。
5、拓展:五边形和圆为什么不能密铺是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去查找资料,与同学分享。
(二)、两种图形的密铺1、设疑:两种图形能否密铺呢?2、认识七巧板:你能从七巧板中选出两种不同的图形密铺一个平面吗?3、试一试,用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指定的纸上设计的图案,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4、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参与活动,并与学生交流。
5、组织反馈,展示学生作品,共同评价。
三、欣赏出示课件1、生活中的密铺图案2、埃舍尔的密铺图案学生欣赏并说说每幅作品是由哪些图形密铺而成的。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6~87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密铺现象,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2.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索并了解哪些平面图形能够密铺,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感受密铺的特点。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和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数学美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体会密铺的含义,感受密铺的特点;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和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数学美的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第121页剪下来的平面图形、七巧板、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观察与理解,初步感受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
你见过这样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吗?(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三幅图片)2.提问:铺成地面或墙面的砖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呢?(随学生回答,课件闪动,将砖抽象成平面图形)2.说明:正六边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些图形像这样铺在一个平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做密铺。
3.思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想一想,这些图形的密铺有什么特点?4.辨析:那你觉得这些图形的铺法是密铺吗?为什么?(出示课件)5.反思:那你觉得图形怎样铺才是密铺?6.小结: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能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做密铺。
7.密铺现象举例(1)一些墙面或地面是采用密铺的方法铺的,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密铺的现象呢?(2)小结:看来,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密铺现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入手,直观形象地引入了密铺的概念;通过观察、辨析和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密铺的含义,体会图形密铺的特点和作用。
二、思考与操作,深入体会1.一种平面图形的密铺。
(1)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平面图形,有平行四边形、梯形、正三角形、圆和正五边形。
(课件依次出示)(2)猜一猜:如果只用一种图形来铺,那么这几种图形哪些能密铺,哪些不能密铺?(3)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你们选择的图形究竟能不能密铺呢?我们可以动手铺一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奇妙的图形密铺》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下)第86、87页,观察与理解、思考与操作、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
2.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征;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从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初步理解图形的密铺,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面图形密铺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认识密铺。
1.谈话:知道今天学习什么内容吗?读了课题,想一想,你想知道哪些有关图形密铺的知识?学生自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2.谈话:要解决这么多问题的前提先要认识什么是密铺。
(出示墙砖、地砖、木板铺成的平面)思考:这几幅图中分别用什么形状的图形铺成的?是怎样铺的?同桌讨论。
并让学生想像,它可不可以一直这样铺下去?3.说明:这三幅图分别用正方形、正六边形、长方形铺成的平面,像它们这种铺法数学上称之为密铺。
你能根据刚才的观察、交流说说什么是密铺吗?(学生初步概括密铺的意义)4.(出示一个由正八边形铺成的平面),它是密铺吗?为什么?如果给空隙的地方盖起来,这是不是密铺吗?5.再次引导学生概括图形密铺的意义。
明确:像刚才几种图形一样,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就称之为密铺。
二、动手操作,感知密铺。
1.提问: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知道哪几种图形能密铺?猜一猜,这个平行四边形能不能密铺?(学生自由猜测)2.课件出示由平行四边形密铺成的平面,学生观察并说说它能不能密铺。
明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一样,也能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上,所以平行四边形也能密铺。
3.(出示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正五边形)再让学生猜一猜,哪些能密铺,同桌自由交流,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归庄小学黄建芬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第86页~87页。
教学目标:1、通过正反例的对比、修正使学生初步体会“密铺”的本质特征, 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 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密铺。
2、在探究图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能运用一种或两种平面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让学生在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的过程中, 体会图形的转换,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能初步理解图形的密铺的含义, 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理解密铺的特点, 用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图案的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科书第121页剪下的图形, 七巧板, 方格纸, 水彩笔。
整节课的设计意图:“奇妙的图形密铺”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 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节课是通过持续的观察、比较、分折、质疑、猜想、验证等思维方式和学生的动手操作, 交流讨论等活动, 让学生从正反例的对比、修正中体会“密铺”的特征。
在质疑、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探究“密铺”, 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特点, 知道有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 有些则不能;有的还可以用两种平面图形进行密铺, 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
从欣赏大自然、现实生活以及大师创作的奇妙的“密铺”图形中深化对“密铺”的认识, 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
同时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 在电子白板的直观操作中充分理解密铺的含义,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探究这些奇妙的图形, 获得数学美的体验。
教学过程:一、感受密铺——观察与理解1、分析比较, 认识密铺。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奇妙的图形密铺-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密铺的特点,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发展空间想象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审美观念和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对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平面图形的密铺原理,探讨图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如何无重叠、无缝隙地铺满一个平面。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秩序美和对称美,理解密铺的基本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密铺的基本特点,学会用平面图形进行密铺设计。
难点:理解图形密铺的内在数学原理,特别是在运用多种图形组合进行密铺时,如何做到既美观又符合数学规则。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密铺示例图。
- 学具:各种平面图形模具、剪刀、彩纸、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密铺实例,如瓷砖铺贴、墙面装饰等,引发学生对密铺的初步感知。
2. 新授:讲解密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密铺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3. 实践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手工操作,尝试用不同图形进行密铺,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交流分享:每组展示自己的密铺作品,分享经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密铺的规律。
5.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图形密铺的题目,加深理解。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密铺的关键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密铺。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图形密铺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进行设计,通过图表和示例清晰展示密铺的原理和过程。
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图形密铺的知识。
- 选做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室内或室外密铺图案,要求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图形。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清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是否提高,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
奇妙的图形密铺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6页—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感知密铺图形的形状,理解密铺的特征.了解图形密铺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用三角形、四边形密铺的图形。
3.尝试用两种或多种平面图形构造密铺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密铺的含义及知道哪些平面图形能单独密铺。
教学媒体: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感知密铺,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
你去看了吗?想不想去看看奥运场馆?
大屏出示:水立方图片。
(远景近景图各两幅)
这是水立方的外围墙壁,如果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铺成的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壁砖、地砖密铺场景):
平铺时,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什么要求吗?小组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板书:无空隙不重叠)
2.小结:是的,像这样把一种或几种乎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
(板书:密铺)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密铺图形呢?
4.师:的确,密铺把我们的世界装点得丰富多彩。
密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
(板书课题)
二、操作探究,体验密铺(15分钟)
活动一:一种图形的密铺
1,质疑牵引、大胆猜想。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正五边形等八种基本图形。
问:这些平面图形是不是都能单独密铺呢?请同学们先来猜一猜。
哪些图形可以单独密铺呢?
学生大胆猜想,相互争论。
2,动手操作、实践验证。
师: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测呢?
师: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我们就来动平铺一铺。
出示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图形铺一铺。
(2)想一想,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将铺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3.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3.分组操作,尝试用七巧板中的几种图形进行密铺。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与学生交流。
4.展示汇报交流,共同评价。
三、展示情境,欣赏密铺(3分钟)
四、鼓励创造,设计密铺(15分钟)
小小设计师
用今天学的密铺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相信你一定行!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五、总结升华(2分钟)
全班交流学生的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