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智慧商圈建筑商业综合体大厦信息化建设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12 MB
- 文档页数:338
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建设综合解决方案智慧写字楼智能化系统建设方案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概述•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建设方案•智慧写字楼智能化系统建设方案•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与智慧写字楼智能化系统对接方案CATALOGUE 目录•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建设综合解决方案优势分析•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建设综合解决方案实施效果评估01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概述•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机电技术等手段,对商业中心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以提高商业中心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定义1. 高效性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能够大幅提高商业中心的运营效率,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实现商业中心各个领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3. 舒适性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例如智能化的照明、空调、音响等设备,能够根据人流量、时间等因素自动调节。
4. 节能环保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能够大幅降低商业中心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例如智能化的照明系统能够自动调节灯光亮度,节省能源。
2. 安全性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具备高度安全性,能够实时监控商业中心的各个领域,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问题,保障商业中心的安全运营。
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特点•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对于商业中心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智能化系统可以提高商业中心的竞争力,使其在市场上更具优势;其次,智能化系统可以提高商业中心的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最后,智能化系统可以提高商业中心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的重要性02商业中心智能化系统建设方案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环保的智能化商业中心系统,提高商业运营效率,提升客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
目标遵循“以人为本、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原则,注重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实现智能化商业管理、智能化安防管理、智能化能源管理等功能。
智慧商场信息化建设方案智慧商场建设背景新消费趋势下,人们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变化,电商挤压、同行竞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让购物中心后期运营更加复杂。
购物中心运营者需要在前期定位、规划设计、招商等方面满足消费者的期待,因此,购物中心的发展前景,在于是否能通过各种手段捕获消费者的心,并“增大顾客价值”,而其本质在于创造。
通过提供免费的高速Wi-Fi,并结合移动应用资源和大数据客流运营分析,购物中心可为消费者提供人性化、互动化、差异化的服务体验,为商户的营销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互联网+”的创新理念和“O2O”的运营模式相结合,为消费者升级商场体验,创造生活休闲新乐趣,进而帮助购物中心提升整体的运营能力,塑造商业地产新地标。
智慧商场信息化建设的IT 需求网络安全运营网络稳定可靠、管理灵活便捷➢稳定的网络接入体验,免投诉,且能保障业务不中断➢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依照需求可灵活扩展➢网络易管理、易维护人员、信息安全合规➢商场属于密集型场所,对场内人员安全管理、设施安全管理有较高要求➢商场网络属于公共区域网络,需满足国家网监审计要求应对数字化变革➢线下客流分析及精准营销➢场内智能导航➢数据支撑店内品牌及运营分析智慧商场方案设计有线网络高性能设计FEGE百兆桌面千兆桌面GE GE 带宽高不仅表示单位时间传输的数据量大,还表示传输时延低10GE10/40GE商场网络安全接入上线快SDN网络智能设备网络办公网络视频采集网络隔离强运维简VxLAN VxLAN VxLAN 100200300VxLAN 200VxLAN 300VxLAN 100智能识别网络能够自动感知终端上线;控制器自动识别终端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自动分类。
自动隔离终端根据业务类型自动进入隔离通道,不同业务类型的物联终端能够安全隔离。
安全隔离终端在线过程中能够进行精细化管理,防止异常仿冒,从而保护业务和数据安全性。
一卡通、IP 电话、摄像头、PC 等终端的自动化接入管理商场交换机安全融合特性核心层NetStream 安全插卡汇聚层防火墙插卡防火墙插卡接入层Internet接入设备上报日志信息汇聚设备通过防火墙插卡上报安全日志核心设备通过NetStream 插卡上报会话信息态势感知平台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核心层安全防护(S75/S105+Netstream 插卡)✓S75/S105+NetStream 插卡结合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时呈现全网的拓扑结构,实现核心资产和关键业务的可视化管理。
智能大厦系统集成设计方案智慧商圈整体信息化建设设计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X月目录第1章系统设计总体说明 (13)1.1 项目背景 (13)1.2 项目概述 (17)1.2.1 工程概况 (17)1.2.2 总体设计思想与设计目标 (18)1.3 系统设计原则与依据 (23)1.3.1 系统设计原则 (23)1.3.2 设计依据 (26)1.4 设计内容与范围及工程责任 (30)1.4.1 设计内容 (30)1.4.2 设计范围 (30)1.4.3 工程责任范围 (32)1.5 工程总体技术要求 (34)1.5.1 工程进度要求 (34)1.5.2 工程质量要求 (34)1.6 重点难点分析 (35)1.6.1 设计重点分析 (35)1.6.2 设计难点分析 (36)1.7 产品选型说明 (37)1.8 总体设计说明 (38)1.8.1 综合布线系统 (38)1.8.2 CAS通信系统 (41)1.8.3 OAS-计算机网络系统 (42)1.8.4 CAS-公共广播及应急广播系统 (43)1.8.5 CAS有线电视与卫星接收系统 (43)1.8.6 SAS中视频监控系统 (44)1.8.7 门禁一卡通系统 (46)1.8.8 智能化信息显示及发布系统 (48)1.8.9 网络时钟系统 (49)1.8.10 OAS-机房工程 (50)第2章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54)2.1 系统综述 (54)2.1.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54)2.1.2 系统组成 (55)2.1.3 系统设计依据 (59)2.1.4 系统设计目标 (64)2.2 户需求分析 (67)2.2.1 功能需求分析 (67)2.2.2 信息点数需要分析 (69)2.2.3 产品选型分析 (71)2.3 系统设计特点 (72)2.3.1 按色系分类 (72)2.3.2 垂直理线架设计 (72)2.4 各子系统设计 (73)2.4.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73)2.4.2 水平子系统设计 (75)2.4.3 垂直主干子系统设计 (77)2.4.4 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Subsystem) (79)2.4.5 设备管理子系统设计 (80)2.4.6 建筑群间管理子系统设计 (89)2.4.7 综合布线管理软件 (90)2.5 弱电综合桥架管路设计 (93)2.5.1 整体布局综合考虑 (94)2.5.2 垂直桥架设计方案 (95)2.5.3 水平桥架设计方案 (95)2.5.4 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线方案 (96)2.5.5 信息插座底盒 (97)2.6 主要材料特点及技术参数、性能 (98)第3章通信网络系统设计 (106)3.1 系统综述 (106)3.1.1 系统概述 (106)3.1.2 工程内容与范围责任 (107)3.1.3 设计依据 (108)3.1.4 设计原则 (108)3.2 用户需求分析 (109)3.2.1 主要技术指标需求分析 (109)3.2.2 用户需求分析 (110)3.2.3 产品选型分析 (113)3.3 系统设计 (114)3.3.1 系统工作原理 (114)3.3.2 系统架构设计 (114)3.4 系统主要设备特点及技术指标 (117)第4章弱电设备专网系统设计 (125)4.1 系统综述 (125)4.1.1 系统概述 (125)4.1.2 设计原则 (125)4.2 用户需求分析 (126)4.2.1 网络系统应用需求分析 (126)4.2.2 网络性能需求分析 (127)4.2.3 系统结构需求分析 (127)4.2.4 系统管理需求分析 (127)4.2.5 系统数据存储需求分析 (128)4.3 系统设计 (128)第5章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130)5.1 系统综述述 (130)5.1.1 系统概述 (130)5.1.2 设计原则 (131)5.1.3 网络主要参照标准和设计依据 (131)5.2 需求分析 (132)5.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32)5.2.2 信息点数需求分析 (133)5.2.3 信号的处理需求分析 (136)5.2.4 产品选型分析 (136)5.3 有线电视的组成及工程界面 (138)5.3.1 设备子系统 (138)5.3.2 干线子系统: (139)5.3.3 分配网络子系统: (139)5.4 分支分配网络系统设计 (143)5.4.1 分配网络设计 (144)5.4.2 用户端电平及计算 (147)5.4.3 系统指标分配 (148)5.4.4 系统安全设计 (150)5.5 供应商介绍和主要设备选型: (152)第6章背景音乐系统设计 (159)6.1 系统综述 (159)6.1.1 系统概述 (159)6.1.2 系统组成与设计范围 (160)6.1.3 设计目标 (162)6.1.4 设计思想 (163)6.1.5 设计依据及设计指标 (164)6.1.6 设计原则 (167)6.2 用户需求分析 (168)6.2.1 总体需求分析 (168)6.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69)6.2.3 信息点位需求分析 (172)6.2.4 产品选型分析 (174)6.3 系统技术设计 (175)6.3.1 公共广播布点设计 (175)6.3.2 传输导线的设计 (176)6.3.3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及参数 (177)第7章监控报警系统设计 (181)7.1 系统综述 (181)7.1.1 系统概述 (181)7.1.2 系统设计思想 (182)7.1.3 系统设计内容与范围 (184)7.2 用户需求分析 (185)7.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85)7.2.2 视频监控系统点位需求分析 (186)7.2.3 产品选型需求分析 (188)7.3 视频监控系统构架设计 (191)7.3.1 前端子系统 (191)7.3.2 传输及控制子系统 (192)7.3.3 显示及存储子系统 (193)7.4 视频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195)7.4.1 前端设备 (195)7.4.2 编码器设备 (237)7.4.3 视频管理系统 (247)7.5 报警系统设计 (256)7.5.1 系统设计原则 (256)7.5.2 报警系统设计特点 (257)7.5.3 报警系统设计 (258)7.5.4 系统主要设备功能及技术参数 (260)第8章智能一卡通管理系统 (287)8.1 系统综述 (288)8.1.1 系统描述 (288)8.1.2 系统总体建设目标 (289)8.1.3 设计原则 (290)8.1.4 设计依据 (293)8.2 用户需求分析 (293)8.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93)8.2.2 系统数据流分析 (297)8.2.3 信息点位需要分析 (299)8.3 产品选型分析 (301)8.3.1 公司实力方面 (301)8.3.2 产品技术方面 (302)8.3.3 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方面 (304)8.3.4 工程案例方面 (304)8.4 智能一卡通系统总体设计 (305)8.4.1 总体系统设计说明 (305)8.4.2 系统网络构架设计 (307)8.4.3 系统软件体系架构设计 (307)8.5 证卡制作及人事发行管理子系统 (318)8.5.1 发卡管理流程 (318)8.5.2 购卡及印刷 (318)8.5.3 个人信息及卡号的录入 (318)8.5.4 授权 (319)8.5.5 CPU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20)8.5.6 发卡管理软件的功能 (320)8.5.7 数据备份与恢复 (322)8.6 门禁管理子系统 (323)8.6.1 门禁管理系统概述 (323)8.6.2 门禁管理系统结构图 (324)8.6.3 门禁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324)8.6.4 门禁管理系统软件主要功能 (332)8.6.5 电子地图实时监控 (335)8.6.6 门禁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 (336)8.6.7 门禁系统与消防系统联动 (336)8.6.8 门禁系统与报警系统联动 (337)8.6.9 门禁系统主要设备参数 (337)8.7 访客登记管理系统 (343)8.7.1 访客登记系统概述 (343)8.7.2 访客登记管理系统结构图 (344)8.7.3 访客登记系统功能 (344)8.7.4 设备技术参数 (345)8.8 考勤管理子系统 (346)8.8.1 概述 (346)8.8.2 系统结构图 (346)8.8.3 考勤系统功能 (347)8.8.4 考勤机主要技术参数 (348)8.9 消费管理子系统 (349)8.9.1 标准消费机的两种消费方式 (349)8.9.2 标准消费机的系统结构图 (350)8.9.3 标准消费机基本功能 (350)8.9.4 标准消费机的软件功能 (351)8.9.5 标准消费机主要技术参数 (352)8.10 在线式巡更管理子系统 (352)8.10.1 概述 (352)8.10.2 在线巡更管理子系统软件 (353)8.11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354)8.12 一卡通系统总结 (357)第9章信息发布系统 (359)9.1 系统综述 (359)9.1.1 系统概述 (359)9.1.2 设计原则 (359)9.1.3 系统建议目的及实现功能 (364)9.2 用户需求分析 (366)9.2.1 总体功能需求 (366)9.2.2 信息点位需求分析 (370)9.2.3 产品选型分析 (373)9.3 系统设计特点 (376)9.3.1 稳定性及可靠性 (376)9.3.2 易用性 (376)9.3.3 灵活性和兼容性 (377)9.3.4 可持续发展性及可扩展性 (378)9.4 系统构架设计 (378)9.4.1 系统组成 (378)9.4.2 系统构架设计 (381)9.5 系统功能设计 (382)9.5.1 控制中心系统 (382)9.6 系统应用方案设计 (388)9.6.1 实时的有线电视节目AV/TV传输系统接入 (388)9.6.2 实时的视频会议系统或监控系统接入 (391)9.6.3 与实时的天气预报等系统结合应用 (393)9.6.4 与触摸屏业务查询系统结合应用 (393)9.6.5 音视频服务器广播系统结合应用 (394)9.6.6 与LED真彩显示屏结合应用 (395)9.7 系统功能特点 (396)9.7.1 分布式结构、开放式接口 (396)9.7.2 适合复杂网络条件下的信息发布 (396)9.7.3 真正的集中管理 (397)9.7.4 中央信息管理 (397)9.7.5 任意分割显示区域 (398)9.7.6 支持静态格式 (399)9.7.7 支持动态格式 (399)9.7.8 支持多种音视频格式 (399)9.7.9 灵活设定播放时间表 (400)9.7.10 发布形式灵活 (400)9.7.11 支持紧急/临时信息插播功能 (400)9.7.12 权限管理 (401)9.7.13 系统简明工作流程 (401)9.7.14 个性化定制开发服务 (402)9.7.15 与Linux架构的系统比较 (402)9.8 主要设备性能及技术指标 (406)9.8.1 媒体播放机端 (406)9.8.2 显示设备 (408)第10章综合体智慧云系统 (410)10.1 设计原则 (410)10.2 标准和规范 (410)10.3 方案概述 (412)10.4 综合体智慧云方案设计 (414)10.4.1 综合体IaaS云平台方案 (414)10.4.2 高性能BI系统基础平台方案 (445)10.5 推荐部署和选型 (452)10.5.1 总体物理部署 (452)10.5.2 推荐配置 (452)10.5.3 版本配套 (458)10.6 子方案亮点 (459)第11章网络时钟系统设计 (461)11.1 系统综述 (461)11.1.1 系统概述 (461)11.1.2 设计指导思想 (463)11.1.3 设计依据 (463)11.2 用户需求分析 (464)11.2.1 总体功能需求分析 (464)11.2.2 点位需求分析 (465)11.2.3 产品选型分析 (466)11.3 系统设计 (467)11.3.2 系统设计特点 (471)11.3.3 时钟系统设计 (472)11.4 时钟系统优化建议 (487)第12章系统集成 (489)1.1.1 集成建设总体原则 (489)1.1.1.1 系统集成原则 (489)1.1.1.2 系统集成质量保证 (490)1.1.1.3 系统集成服务 (497)1.1.1.4 系统技术支持 (504)1.1.2 本期集成项目集成规划思路 (506)1.1.2.1 集成思路 (506)1.1.3 项目成果交付 (527)1.1.3.1 项目建设阶段成果交付 (527)1.1.3.2 项目维护阶段成果交付 (529)1.1.4 项目质量服务体系 (530)1.1.4.1 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530)1.1.4.2 进度管理 (530)1.1.4.3 人员管理 (531)1.1.4.4 质量管理 (532)1.1.4.5 客户满意度管理 (536)1.1.4.6 交付管理 (538)1.1.4.7 运维管理 (539)1.1.5 项目服务承诺 (540)1.1.5.1 服务内容 (540)1.1.5.2 服务流程 (541)第13章机房工程设计方案 (546)13.1 机房综述 (546)13.1.1 工程概述 (546)13.1.2 设计原则 (547)13.1.3 设计依据 (548)13.1.4 设计思路 (550)13.1.5 总体设计说明 (551)13.2 机房设计关键点 (554)13.3 装饰工程设计 (555)13.3.1 总体规划 (555)13.3.2 装饰工程 (559)13.4 空气调节系统 (567)13.4.1 概述 (567)13.4.2 机房环境特点 (567)13.4.3 精密空调功能区 (570)13.4.4 精密空调负荷计算方法的确定 (571)13.4.5 精密空调计算及选型 (571)13.4.6 送风方式的选择 (573)13.4.7 艾默生PEX系列精密空调介绍 (573)13.5 舒适性空调区 (586)13.6 新风系统 (586)13.6.1 概述 (586)13.6.2 设计目标 (587)13.6.3 新风设计 (587)13.6.4 新风设备与消防联动 (590)13.7 配电系统 (590)13.7.1 概述 (590)13.7.2 设计依据 (590)13.7.3 机房配电设计原则 (591)13.7.4 需求分析 (592)13.7.5 配电系统 (592)13.7.6 配电柜及其元器件的选择 (593)13.7.7 UPS电源设备配电 (594)13.7.8 动力设备配电 (594)13.7.9 电缆敷设,配管配线 (594)13.8 服务器机柜的规划与选择 (595)13.8.1 服务器机柜基本规划的重要性 (595)13.8.2 本次方案对服务器机柜的基本规划 (595)13.8.3 对服务器机柜的其他要求 (596)13.9 照明系统 (596)13.9.1 设计标准和依据: (596)13.9.2 设计内容 (596)13.10 防雷击电磁脉冲系统、接地系统 (597)13.10.1 共用接地系统与机房等电位连接 (597)13.10.2 电气屏蔽及布线 (598)13.10.3 机房防雷 (599)13.11 UPS不间断电源 (601)13.11.1 电源需求 (601)13.11.2 UPS配电系统初步规划 (601)13.11.3 艾默生AdaptPM模块化冗余UPS系统介绍 (602)13.12 火灾早期报警系统 (608)13.12.1 总体规划 (608)13.12.2 VESDA系统的优势 (608)13.12.3 管网设计 (610)13.12.4 机房、电源室火灾防范的重要性 (611)13.12.5 机房、电源室火灾防范特点 (611)13.12.6 VESDA在机房、电源室中使用的特点 (614)13.13 主要设备技术参数说明 (618)第14章施工组织设计 (626)14.1 总论 (626)14.1.1 工程概况 (626)14.1.2 工程范围 (626)14.1.3 编制目的、宗旨 (627)14.1.5 编制依据 (627)14.1.6 总体说明 (628)14.2 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 (629)14.2.1 施工方案编制原则 (629)14.2.2 本工程技术要点分析 (630)14.2.3 本工程技术方案实施目标 (633)14.2.4 本工程施工总体规划 (634)14.2.5 工程阶段划分及施工工序安排 (635)14.3 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642)14.3.1 施工工具 (642)14.3.2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644)14.3.3 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645)14.4 主要材料进场计划 (648)14.5 劳动力安排计划 (649)14.5.1 工程管理组织机构与人员组成 (649)14.5.2 项目组织管理构架图 (653)14.5.3 人员的职能 (653)14.6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61)14.6.1 工程施工中的设计技术管理 (661)14.6.2 材料及设备质量控制 (662)14.6.3 施工质量控制 (663)14.6.4 调试质量控制 (663)14.6.5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664)14.6.6 强化对材料设备的质量管理 (664)14.6.7 强化与其它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协调 (664)14.6.8 设备安装技术管理措施 (664)14.6.9 工程文档管理措施 (665)14.6.10 工期进度保证措施 (665)14.6.11 设计控制 (666)14.6.12 采购、检验和试验 (669)14.6.13 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 (670)14.6.14 过程控制 (670)14.6.15 施工流程控制 (671)14.6.16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要求 (672)14.6.17 施工、调试阶段质量管理要求 (673)14.7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74)14.7.1 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674)14.7.2 成品保护措施 (685)14.7.3 安全施工及事故预防措施 (694)14.7.4 防止物体打击及高空附落的措施 (700)14.7.5 安全用电要点 (703)14.7.6 现场保卫工作 (704)14.7.7 设备的维护保养与安全管理规则 (706)14.7.8 逃生急救规程 (708)14.7.9 安全检查的形式及作业标准化 (711)14.8.1 人员管理 (717)14.8.2 工作任务分析表(WBS) (720)14.8.3 工程进度安排 (723)14.8.4 项目协调管理 (724)14.9 施工进度计划设计 (730)14.9.1 工期目标 (730)14.9.2 施工进度计划 (731)14.10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733)14.10.1 现场场容管理 (733)14.10.2 现场生活卫生管理 (735)14.10.3 工人精神面貌 (735)14.11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736)14.11.1 环境保护措施 (736)14.11.2 防尘措施 (736)14.11.3 噪音控制措施 (737)14.12 系统调试、联合调试方案 (738)14.12.1 开通调试 (738)14.12.2 试运行 (739)14.12.3 最终检验 (740)14.13 各弱电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设计 (741)14.13.1 线管、线槽施工及线路敷设工艺 (741)14.13.2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技术方案 (754)14.13.3 安防系统施工工艺 (760)14.13.4 有线电视系统施工工艺与方法 (770)14.13.5 机房工程施工工艺与方法 (770)14.13.6 室外管网工程施工工艺与方法 (776)14.14 各专业、各单位之间的配合 (777)14.14.1 与总包的配合 (777)14.14.2 与监理和设计人员的配合 (777)14.14.3 在工程进度上的配合 (778)14.14.4 与土建专业的配合 (779)14.14.5 与电气专业的配合 (780)14.14.6 与水电安装专业的配合 (781)14.14.7 与二次装修的配合 (781)14.15 系统的竣工验收设计 (784)14.15.1 弱电系统的验收通则 (784)14.15.2 隐蔽工程验收 (786)14.15.3 分项工程验收 (786)14.15.4 竣工验收 (786)14.15.5 竣工验收文档要求 (786)14.16 售后服务及维修保证承诺 (788)14.16.1 免费保修期 (788)14.16.2 长期维修合同 (788)14.16.3 维修资料保证 (788)14.16.4 培训内容及计划 (789)14.17 售后服务 (796)14.17.1 本地化技术服务功能; (796)14.17.2 产品服务、质量和交货等承诺 (798)14.17.3 详细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方案; (817)14.17.4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方案 (820)第1章系统设计总体说明1.1项目背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的办公大楼智能化弱电系统和几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先进技术在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慧商圈(广场信息化)大数据系统集成建设整体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X月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 (6)1.1 设计背景 (6)1.2 智慧建筑的建设需求 (7)1.2.1 大规模的建筑运行数据的采集与保存 (7)1.2.2 建筑运行数据的高效管理。
(8)1.2.3 更完备的执行器网络 (9)1.2.4 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9)第2章技术方案 (11)2.1 技术标综述 (11)2.1.1 设计说明 (11)2.1.2 设计范围 (11)2.2 弱电分系统设计 (11)2.2.1 综合布线系统 (11)2.2.1.1 系统概述 (11)2.2.1.2 需求分析 (12)2.2.1.3 设计依据 (13)2.2.1.4 系统方案设计 (14)2.2.2 视频监控系统 (20)2.2.2.1 系统概述 (20)2.2.2.2 需求分析 (20)2.2.2.3 设计依据 (21)2.2.2.4 系统方案设计 (22)2.2.3 公共广播系统 (26)2.2.3.1 需求分析 (26)2.2.3.2 系统方案设计 (27)2.2.4 入侵报警系统 (30)2.2.4.1 系统概述 (30)2.2.4.2 需求分析 (30)2.2.4.3 设计依据 (31)2.2.4.4 系统方案设计 (32)2.2.5 有线电视系统 (34)2.2.5.1 系统概述 (34)2.2.5.2 需求分析 (35)2.2.5.3 设计依据 (35)2.2.5.4 系统方案设计 (36)2.2.6 离线巡更系统 (37)2.2.6.1 需求分析 (37)2.2.6.2 系统方案设计 (37)2.2.6.3 系统拓扑结构图 (38)2.2.6.4 组网示意图 (39)2.2.6.5 系统工作原理 (39)2.2.7 门禁系统 (40)2.2.7.1 系统概述 (40)2.2.7.2 需求分析 (40)2.2.7.3 设计依据 (41)2.2.7.4 系统方案设计 (41)2.2.8 综合管路系统 (45)2.2.8.1 系统概述 (45)2.2.8.2 系统设计 (45)2.2.9 机房工程设计方案 (49)2.2.9.1 机房综述 (49)2.2.9.2 机房设计关键点 (57)2.2.9.3 装饰工程设计 (58)2.2.9.4 空气调节系统 (73)2.2.9.5 舒适性空调区 (93)2.2.9.6 新风系统 (93)2.2.9.7 配电系统 (97)2.2.9.8 服务器机柜的规划与选择 (102)2.2.9.9 照明系统 (103)2.2.9.10 防雷击电磁脉冲系统、接地系统 (104)2.2.9.11 UPS不间断电源 (109)2.2.9.12 火灾早期报警系统 (117)2.2.9.13 主要设备技术参数说明 (128)2.3 建筑智能化分系统 (136)2.3.1 设计概述 (136)2.3.2 系统实现目标 (142)2.3.3 主要监控子系统 (143)2.3.4 整体结构设计 (145)2.3.5 系统主要功能 (147)2.3.6 产品选型 (169)2.3.6.1 嵌入式监控主机 (169)2.3.6.2 短信报警模块 (171)2.3.6.3 声光警号 (172)2.3.6.4 智能电量仪 (173)2.3.6.5 空调控制器 (175)2.3.6.6 UPS软件模块 (176)2.3.6.7 网络型温湿度传感器 (177)2.3.6.8 漏水探测器 (179)2.3.6.9 烟感探测器 (180)2.4 综合体智慧云系统设计 (180)1.1.1 设计原则 (180)1.1.2 标准和规范 (181)1.1.3 方案概述 (183)1.1.4 综合体智慧云方案设计 (185)1.1.4.1 综合体IaaS云平台方案 (185)1.1.4.2 高性能BI系统基础平台方案 (221)1.1.5 推荐部署和选型 (229)1.1.5.1 总体物理部署 (229)1.1.5.2 推荐配置 (229)1.1.5.3 版本配套 (235)1.1.6 子方案亮点 (237)2.5 装饰装修工程 (237)2.5.1 设计理念 (237)2.5.2 功能设计 (238)2.5.3 空间布局设计 (240)2.5.4 装饰装修工程建设 (243)2.5.5 施工工艺 (254)2.5.5.1 地面施工工艺 (254)2.5.5.2 墙面工程 (258)2.5.5.3 油漆工程 (264)2.5.5.4 天棚工程 (267)2.5.5.5 门窗工程 (268)2.5.5.6 其他装饰工程 (272)第3章系统集成 (278)1.1.1 集成建设总体原则 (278)1.1.1.1 系统集成原则 (278)1.1.1.1.1 系统规划设计原则 (278)1.1.1.1.2 系统运行指标 (279)1.1.1.2 系统集成质量保证 (280)1.1.1.2.1 项目实施计划制定 (280)1.1.1.2.2 系统环境完整性 (284)1.1.1.2.3 系统环境高可用性 (285)1.1.1.2.4 系统环境扩展性 (286)1.1.1.2.5 系统集成文档提供 (287)1.1.1.2.6 系统架构培训 (287)1.1.1.3 系统集成服务 (287)1.1.1.3.1 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 (289)1.1.1.3.2 制定详细的集成标准 (289)1.1.1.3.3 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 (290)1.1.1.3.4 项目团队实力 (291)1.1.1.3.5 项目风险控制 (291)1.1.1.3.6 厂商技术支持 (294)1.1.1.4 系统技术支持 (294)1.1.1.4.1 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团队 (294)1.1.1.4.2 专家级的技术咨询服务 (295)1.1.2 本期集成项目集成规划思路 (297)1.1.2.1 集成思路 (297)1.1.2.1.1 集成方案规划 (297)1.1.2.1.2 项目实施计划 (298)1.1.2.1.3 系统集成实施准备工作 (303)1.1.2.1.4 设备到货验收 (304)1.1.2.1.5 软硬件安装 (305)1.1.2.1.6 系统集成部署与实施 (305)1.1.2.1.7 系统测试 (308)1.1.2.1.8 系统监控 (311)1.1.2.1.9 割接入网准备 (313)1.1.2.1.10 系统维护支持 (314)1.1.2.1.11 系统验收 (315)1.1.3 项目成果交付 (318)1.1.3.1 项目建设阶段成果交付 (319)1.1.3.2 项目维护阶段成果交付 (321)1.1.4 项目质量服务体系 (321)1.1.4.1 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322)1.1.4.2 进度管理 (322)1.1.4.3 人员管理 (322)1.1.4.4 质量管理 (324)1.1.4.5 客户满意度管理 (328)1.1.4.5.1 施工安全管理 (329)1.1.4.5.2 软件安全管理 (329)1.1.4.6 交付管理 (330)1.1.4.6.1 项目成果管理 (330)1.1.4.7 运维管理 (331)1.1.4.7.1 告警管理 (331)1.1.4.7.2 故障管理 (331)1.1.5 项目服务承诺 (332)1.1.5.1 服务内容 (333)1.1.5.1.1 电话\邮件支持服务 (333)1.1.5.1.2 现场服务 (333)1.1.5.1.3 后期技术培训 (333)1.1.5.1.4 系统咨询服务 (334)1.1.5.2 服务流程 (334)第1章项目概述1.1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不再单单是建筑的基本功能,而是要需要更加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环境。
因此衍生出楼宇自动、综合布线、安保与消防系统、停车系统等等智能系统。
这些系统无不是在体现智能与安全,是构建智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
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主要面向办公楼、商业综合楼、文化、媒体、学校、体育场馆、医院、交通、工业建筑、住宅小区等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通过对建筑物智能化功能的配备,实现高效、安全、节能、舒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智慧建筑整体解决方案是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为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融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多媒体图像显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现代高新技术,充分与建筑技术有机结合。
设计了一整套包括智能化集成系统(IIS)、信息设施系统(ITSI)、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公共安全系统(PSS)和电子化机房工程(EEEP)等子系统在内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1.2智慧建筑的建设需求1.2.1大规模的建筑运行数据的采集与保存数据是建筑智能化的基础。
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分析,才能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对建筑进行更加高效、安全、节能的控制管理。
说的简单点大部分的人工智能方法都是“找规律”--通过大量的数据找出数据中相关参数的统计学关系。
如果没有大量的“true data”,那么规律自然就找不出来。
但是目前,即使是非常高标准、不差钱的建筑项目也缺乏有效的建筑运行数据的采集与(长期)保存。
即便是建筑中安装了建筑自动化系统,因为缺乏数据保存的能力,一般来说大部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也只会保存很短的时间。
1.2.2建筑运行数据的高效管理。
建筑虽然不是什么精密仪器,但其中包含的数据量也很大。
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小型办公建筑,其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点也有上千个。
而通常这些数据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规范,查找管理的时候很不方便。
目前已经有人研究如何将建筑运行数据整合进BIM(建筑信息模型)中去。
但是问题是,首先,原生的BIM数据标准(例如IFC)并不支持实时运行数据的整合;其次,BIM的发展其实被那些大公司把持,只有他们有意愿推动才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研究应用一些数据挖掘的方法来确定某个数据点的物理意义。
1.2.3更完备的执行器网络目前的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是建筑中安装了越来越多的传感器,但是执行器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一般来说建筑中能够自动化控制的系统只有空调系统。
其他与室内环境参数息息相关的组件,例如窗户的开关、百叶窗等都是手动控制的。
虽然有自动控制相关的产品,但是成本很昂贵。
这样一来,目前的建筑智能控制的研究便都集中于室内热环境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