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禁毒教案(6课)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2
*****三年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班主任:***教学目标: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
2、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都是违法的行为。
3、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4、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1、知道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
2、知道怎样预防毒品,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1、师生搜集一些吸食毒品带来危害的事例。
2、相关禁毒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
你喜欢什么花?2、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花。
3、课件播放:满山遍野、艳丽无比的罂粟花师:同学们,看,这花美不美?(生:美)师: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对,它的名字叫罂粟。
有人说罂粟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但就在它美丽的外表下流出的却是罪恶的浆液。
使多少人为之失去了如花的生命。
二、认识毒品:看录相〈鬼一样活着〉:大学女生亲述吸毒经历1、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看了这些辛酸的画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学生畅所欲言,请五六个学生说,其他的同学同桌交流)2、师:是呀,毒品实在是太可恨了,它不仅夺取了如花的生命,而且还千千万万个家庭支离破碎,此时在你们眼里这花还美吗?学生:不美了。
老师:此刻在我们的眼里它就是毒花,是毒品,是罪恶之源。
下面就让我们先去认识一下这毒花的真面目吧!3、谈谈你们所知道的毒品。
生:海洛因、吗啡、冰毒、摇头丸……(指名三四个说)4、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看图片,师介绍)(1)、鸦片: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远离毒品关爱生命
小学三、四年级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远
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
(远离毒品关爱生命)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
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
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
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
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
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
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
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
亡。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
(结合图片)
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
1。
小学禁毒安全教育教案学校:XXX小学年级:小学三年级班级:3班主题:禁毒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 了解毒品的种类,明确毒品的危害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拒绝毒品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远离毒品、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毒品的种类。
2. 强调毒品对身体、学习、家庭、社会的危害。
3. 培养学生正确、坚定地拒绝毒品的态度。
教学内容:1. 毒品的种类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常见毒品的种类,如鸦片、海洛因、冰毒等,并简要介绍其危害性。
2. 毒品的危害教师以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下降、家庭破裂、社会关系紊乱等方面为切入点,向学生说明毒品的危害,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性。
3. 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向学生传授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如坚决说“不”,寻求帮助、告诉家长或老师等。
同时强调拒绝毒品需要勇气和坚定的意志。
4. 远离毒品、保护自己教师向学生强调远离毒品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毒品对自己的危害,并教育学生保护自己的方法,如选择良好的朋友、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等。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毒品的外观特征,让学生能够识别常见毒品。
2. 故事案例法: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扮演拒绝毒品的角色,培养学生正确拒绝毒品的能力。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识别毒品,并能理解毒品的危害性。
2. 学生表演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拒绝毒品的表现和应对能力。
教学资源:1. 毒品图片、实物2. 毒品危害案例3. 角色扮演场景道具备注:本节课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禁毒安全教育课,重要性及教育方面需通过家长与学生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年级珍爱生命远离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知识讲解1. 引入话题: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的了解。
2. 讲解的定义:是指能够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并且会对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损害的各种物质。
3. 介绍的种类:鸦片类、大麻类、兴奋剂、迷幻剂等。
4. 讲解对身体和心理的伤害: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肝脏、心脏等器官,也会导致心理依赖和行为失控。
第二章:的危害1. 观看危害的图片和视频: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
2. 讲解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破裂,也会增加犯罪行为。
3. 分享真实案例:分享一些因导致的悲剧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的危害。
第三章:拒绝的技巧1. 讨论拒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拒绝是保护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
2. 学习拒绝的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拒绝的诱惑,如坚定立场、寻找支持、转移注意力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诱惑的场景,并练习拒绝的技巧。
第四章: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1. 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远离的重要性。
3. 分享健康的小贴士:给学生提供一些健康的小贴士,如保持积极心态、培养兴趣爱好、与正能量的人交往等。
第五章:珍爱生命远离1. 回顾知识:回顾前面讲解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的认识。
2. 制作禁毒标语: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条禁毒标语,并分享给大家。
3. 宣誓珍爱生命远离:让学生集体宣誓,承诺珍爱生命,远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的认识和拒绝的决心。
2. 收集学生制作的禁毒标语,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对主题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影响。
由于篇幅限制,我将为您概括剩余五个章节的内容。
第六章:认识的伪装1. 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事例说明可能伪装成常见物品。
2. 讲解的伪装形式:可能伪装成零食、饮料、日常用品等。
3. 教育学生警惕的伪装: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拒绝伪装的。
《远离,珍惜生命》三年级禁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材第三章《生活与健康》第二节“远离,珍惜生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的定义、种类、危害及如何拒绝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定义、种类及其危害。
2. 培养学生树立拒绝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禁毒宣传活动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树立拒绝的意识。
教学重点:的定义、种类及其危害,以及如何拒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禁毒宣传海报。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实践情景图片(一个青少年因吸毒导致家庭破裂的画面),引发学生对的思考。
教师引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的这个青少年为什么会陷入如此困境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了解的危害,学会如何远离,珍惜生命。
2. 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的定义、种类及其危害。
(1)的定义:是指那些能够使人产生依赖性、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化学物质。
(2)的种类: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类、冰毒类等。
(3)的危害:损害身体健康、影响心理健康、导致家庭破裂、诱发犯罪等。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识别,拒绝的诱惑。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识别和拒绝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远离,珍惜生命》2. 内容:的定义、种类的危害如何拒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的认识,以及如何拒绝。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明确的危害,并提出具体的拒绝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是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便于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讲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危害的讲解3. 学生拒绝的方法教育4. 作业设计与答案要求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震撼力的图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远离,珍惜生命》三年级禁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全防护”,具体内容为第2课“远离,珍惜生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的危害、认识种类、提高防范意识以及拒绝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危害,认识到远离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种类和防范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关爱生命,健康成长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使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种类、危害及拒绝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模型、宣传册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危害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2.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种类,讲解各种的危害。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种类,并说明其危害。
分组讨论拒绝的方法,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 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的危害、防范方法等。
学生做好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 情景模拟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学会拒绝。
倡导学生关爱生命,远离,健康成长。
六、板书设计1. 危害2. 种类3. 防范方法4. 拒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远离,珍惜生命”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要求:围绕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 课后调研:了解家人、朋友对的认识,记录在笔记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禁毒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知识讲解4. 情景模拟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在此环节中,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如青少年吸毒的报道,使学生产生共鸣。
三年级禁毒宣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禁毒宣传教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了解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2. 掌握识别毒品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毒品的外观特征;3. 培养拒绝毒品的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4.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拒绝参与毒品相关活动。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毒品?- 定义毒品,解释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引导学生认识严禁接触毒品的重要性。
2. 常见的毒品种类介绍- 简单介绍毒品的种类,如冰毒、海洛因、大麻等;- 通过图片等视觉方式展示毒品的外观特征。
3. 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介绍吸食毒品对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危害;- 引导学生认识毒品会破坏健康和家庭的重要性。
4. 拒绝毒品的重要性- 强调拒绝毒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养学生拒绝毒品的意识和能力;- 分享正面的对抗毒品的故事和成功案例。
5. 法律法规和禁毒机构- 介绍我国禁毒法律法规和禁毒机构的作用;- 强调禁止参与毒品相关活动。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使用幻灯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直观呈现毒品的外观特征和对人体的危害。
2. 班会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提出与毒品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禁毒故事的表演,通过模拟情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4.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与禁毒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禁毒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评价学生对禁毒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应的作业,如填写禁毒知识问答、写一篇关于禁毒的小作文等,评价学生对禁毒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幻灯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
2. 图片和视频素材:收集有关毒品的图片和视频素材,用于教学展示。
六、教学安排本次禁毒宣传教案的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建议分为3-4个课时,每个课时约30分钟。
2024年《远离,珍惜生命》三年级禁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六单元《安全自护,健康成长》中的第2课《远离,珍惜生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的种类与危害、如何抵制、向说“不”的方法以及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种类、危害以及如何抵制。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关爱生命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护能力,增强防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重点:掌握的种类、危害以及抵制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禁毒宣传视频、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禁毒宣传视频,让学生了解的危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1)的种类与危害:介绍常见的种类,如冰毒、海洛因等,以及对身体、心理、家庭的危害。
(2)抵制的方法:讲解如何识别,拒绝的诱惑,向说“不”。
(3)关爱生命:强调珍惜生命,自觉抵制,健康成长。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遇到诱惑时如何应对。
4. 例题讲解:分析案例,让学生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的种类、危害以及抵制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的种类2. 的危害3. 抵制的方法4. 关爱生命,远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本节课所学的种类。
(2)简述对身体、心理、家庭的危害。
(3)如何抵制?请举例说明。
2. 答案:(1)冰毒、海洛因等。
(2)对身体造成损害,影响心理健康,破坏家庭和谐。
(3)遇到诱惑时,要坚决拒绝,寻求帮助,向说“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危害的认识程度,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诱惑时的应对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禁毒宣传活动,提高他们的禁毒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同时,鼓励学生向家人、朋友宣传的危害,共同抵制。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三年级禁毒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性。
2、知道吸毒的后果,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毒品的危害性,远离毒品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毒品的危害性,以及如何让他们自觉地远离毒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以及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性。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毒品会让人上瘾?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毒品?二、新课学习1、介绍毒品的种类和危害性。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毒品的危害。
2、分析吸毒的原因和后果。
让学生了解吸毒的原因有很多种,如精神压力、好奇心、追求刺激等,但无论什么原因,吸毒都是错误的。
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3、探讨如何远离毒品。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避免接触毒品,以及在遇到毒品时的应对方法。
三、巩固练习1、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吸毒,以及在遇到吸毒者时应该如何处理。
2、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在遇到毒品时的应对方法,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四、归纳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再次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和远离毒品的重要性。
2、强调远离毒品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年级禁毒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及如何预防。
2、使学生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从而懂得远离毒品。
3、帮助学生掌握预防毒品的方法和技巧,树立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1、毒品的定义和分类。
2、毒品的危害。
3、预防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掌握预防毒品的方法和技巧,树立拒绝毒品的意识。
2、帮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从而懂得远离毒品。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PPT课件。
2、视频素材。
3、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毒品有基本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毒品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
三年级毒品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毒品的概念及其危害;2. 认识常见的毒品种类,能够辨认毒品;3. 掌握拒绝毒品的基本方法;4. 了解寻求帮助的渠道;5.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拒绝毒品的决心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毒品- 毒品的定义和危害;- 常见的毒品种类及其特点;- 毒品对身体、心理以及家庭的危害。
2. 如何辨认毒品- 辨认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模拟识别常见毒品的图片及其特征。
3. 拒绝毒品- 拒绝毒品的技巧和策略;- 常见的毒品诱惑及如何回应;- 毒品对生命健康的危害;- 寻求帮助的方法和渠道。
4. 安全教育- 安全知识和技能;- 保护自己免受毒品侵害的方法;- 学会自救和互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毒品的概念、危害、种类、特点等内容;2.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各类毒品的外貌和特征;3. 视频播放法:观看有关毒品危害和拒绝毒品的视频,增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4. 示范法:通过示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拒绝毒品的技巧和策略;5.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享毒品教育相关的问题和经验,加强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评价1. 考试:针对毒品教育的知识点,设计期中和期末考试;2. 作业:提供阅读材料和练,布置个人或小组作业;3. 活动:组织毒品教育、安全教育相关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4. 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作业等方面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毒品教育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毒品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3. 毒品防治知识读本。
六、教学注意事项1. 课前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做好准备;2. 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3.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拒绝毒品的自信心;4. 未成年人毒品教育涉及法律法规和敏感话题,必要时要与家长合作,避免产生负面影响;5. 毒品教育工作须严格保密,避免泄露学生的个人信息。
小学三年级禁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毒品是什么?它对人类有什么危害?2.让学生知道对于毒品我们的态度就是“远离”。
针对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毒品和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行为我们可以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坚决加以打击。
3.当今时代,贩毒、吸毒依然是我国执法打击的重点对象。
为了祖国、人民利益请青少年从自己做起,远离毒品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将解释每个学生能清楚认识到“远离毒品”“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这样,未成年人依靠法律武器坚决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社会安定团结局面贡献一份力量。
四.课前准备1.幻灯片(近代史上禁烟宣传资料、有关毒品的图片以及物质结构剖析它对人类的危害性)2.录像片《东方110》3.法律宣传五.教学重点严厉打击有关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六.教学难点教育对象(未成年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容易经受不了各种诱惑,所以正确引导尤为重要.七.教学过程(一)回顾历史(展示虎门硝烟幻灯片)教师介绍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教训,人民饱受磨难,鸦片使军队、百姓不能自拔,迷失自我,个个吸毒后精神萎靡,打仗失去战斗力,就像海浪后泛起的泡沫。
究竟什么是毒品?它为什么有如此危害性?(幻灯片展示毒品种类及由来)表面漂亮的罂粟花粗略加工后变成俗称“大麻”物质,据报道,在精炼后能制成海洛因(俗称“四号”)、摇头丸、冰毒等毒性强的非法物质。
一旦接触这种物质,就立刻上瘾,接而导致死亡。
因为如果吸食后,对人脑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的幻觉,从而胡作非为。
例如,华东师大一位是生物科学院研究生2000年分配到上海市某毒品研究所工作,虽然他对毒品知识了解甚多,但由于好奇心驱使,埋下祸根。
有一次,他趁同事不注意,心想“都说毒品很可怕,他到底是什么滋味,接此时机尝试一下。
”结果,就那么一点白色粉末状的物质是他不能自拔。
由于吸毒过度成瘾于2002年7月在医院不治身亡。
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例,给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认识到远离毒品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拒绝毒品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珍惜生命,追求美好未来。
二、教学重难点4.重点-认识毒品的危害,包括对个人身体健康、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拒绝毒品的意识和技巧。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毒品危害,并将拒绝毒品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预防毒品的诱惑。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毒品的定义、危害和防范方法,让学生对毒品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毒品问题的看法和经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3.案例分析法:运用真实的案例,深入分析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增强学生的警示意识。
4.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更直观地展示毒品的危害和相关信息。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讲一些毒品危害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一名22岁的青年,从第一次接触毒品至今已经有11年。
他讲述了自己的吸毒经历,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如大汗如雨、想要自杀、产生幻觉等。
-小黎在不到10岁时就第一次接触了毒品,16岁时因吸食毒品被送入强制戒毒所。
-韩国知名男星李善均涉嫌吸食大麻和依赖性精神药品,于2023年11月4日前往仁川警察厅接受第二次审讯。
李善均在到案受讯时称,其被夜店公关所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吸食了毒品。
-提问学生对毒品的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毒品对生命的影响。
你认为毒品对个人的生命会产生哪些影响?毒品对个人的生命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面:身体健康:毒品可能导致身体器官受损、免疫系统削弱、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增加,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心理健康:毒品可能引起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个人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社交关系:吸毒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破裂、社交能力下降,使个人与家庭、朋友和社会隔离。
禁毒教案小学教案标题:禁毒教案(小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年级:小学三年级时长: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毒品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危害;2. 掌握识别并远离毒品的能力;3. 培养学生自身防范毒品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 培养学生对于健康生活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1. 让学生明白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2. 培养学生远离毒品的能力;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展示毒品的种类及危害;2. 班级中毒品宣传海报或口号;3. 笔记本和笔给学生使用;教学过程:课程一:毒品的危害1. 引入(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课件介绍一些常见的毒品(如大麻、冰毒、海洛因等),让学生了解并尽量简单明了地介绍其危害;-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听说过哪些毒品?你们知道这些毒品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吗?2. 讨论与学习(15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列出他们了解的毒品及其危害;- 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整理学生的回答并辅以课件或者展示海报的方式,进一步介绍毒品的危害;3. 针对问题的解答(10分钟)- 针对学生可能有的问题,进行简短的解答和补充说明;- 强调毒品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影响;课程二:远离毒品1. 毒品宣传海报分享(10分钟)- 学生展示班级中的毒品宣传海报或口号,让他们解释海报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提出对这些海报的评价和建议;2. 班级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远离毒品,并记录他们的建议;- 强调个人责任和自我选择对于远离毒品的重要性;3. 学生总结(10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写在笔记本上;- 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总结;评估方式:1. 对学生在班级中的讨论和对毒品危害的回答进行评估;2. 对学生总结的质量进行评估;扩展活动:1. 邀请警察或毒品防治专家来学校举办相关讲座;2.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与家长讨论毒品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并共同制定防范毒品的措施;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教案大纲,实施时你可能需要适应教学材料、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安排来做相应调整。
《远离,珍惜生命》三年级禁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三年级禁毒教育教材,章节为《远离,珍惜生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定义、种类和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珍惜生命,健康成长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的危害,如何抵制,珍惜生命。
难点: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资料、教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危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关注。
2. 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的定义、种类和危害,让学生认识到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抵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 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危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 如何抵制,珍惜生命。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的认识和如何抵制的决心。
答案:是一种有害健康的物品,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伤害。
我们要坚决抵制,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案例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的危害,提高了防范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禁毒展览,观看禁毒电影,进一步加深对危害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同时,邀请戒毒成功的人士来校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珍惜生命、健康成长的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解析1. 的定义:要让学生明白是指那些能够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导致生理和心理依赖的物质。
禁毒知识的教案小学生三年级教案标题:禁毒知识的教案(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毒品的定义及其危害性。
2. 学习如何拒绝接触毒品。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毒品:向学生介绍毒品的定义,包括吸食毒品的危害、毒品的种类以及毒品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2. 毒品的危害性: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毒品的破坏性。
3. 拒绝毒品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拒绝接触毒品,包括坚持自己的原则、寻求帮助和与身边的正能量人士保持良好关系等。
4. 健康的生活方式:讨论和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等,以帮助学生远离毒品。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发学生对禁毒知识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些有关毒品的图片或小视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提问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他们对毒品的了解程度。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毒品的定义和种类,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 通过多媒体展示毒品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险性。
3. 拒绝毒品的方法(15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拒绝毒品的看法和方法。
- 教授学生如何坚持自己的原则、寻求帮助和与正能量人士保持良好关系的方法。
4. 健康的生活方式(1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和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等。
-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的健康计划,并与同学分享。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总结今天学到的禁毒知识和拒绝毒品的方法。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与家人分享。
教学资源:1. 毒品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板书或投影仪来展示关键信息和重点词汇。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观察: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个人计划:检查学生制定的个人健康计划,评估其对禁毒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远离,珍惜生命》三年级禁毒教案教案:《远离,珍惜生命》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生命的守护》这一章节。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的危害,如何抵制,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免受的侵害。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珍惜生命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重点: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的认识。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利用PPT讲解的危害,包括对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影响。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做好笔记。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禁毒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真实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抵制的诱惑。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觉抵制。
五、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设计一份禁毒宣传海报。
2.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成果展示(5分钟)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禁毒宣传海报,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板书设计:1. 的危害对身体:损害健康、导致疾病心理健康:影响心理状态、导致心理疾病社会影响:破坏家庭、影响社会稳定2. 抵制的方法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抵制诱惑寻求帮助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禁毒的作文。
2. 设计一个禁毒宣传标语。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深入了解的危害,寻找身边的禁毒资源,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远离,珍惜生命》的禁毒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远离毒品关爱生命小学三、四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形式: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出示题目。
(远离毒品关爱生命)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
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
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
(结合图片)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2.防毒有五种措施: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三、四年级一、班会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它有什么危害,教育他们怎样自觉防范,远离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二、班会内容设计1.什么是毒品?常见的和最主要的毒品有哪些?毒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摇头丸、可卡因、大麻。
2.毒品的危害是什么?(1)、毒品毁人毁健康。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3.班主任介绍案例“吸毒者的自述”4.防毒的五种措施(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5.介绍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6.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为什么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7.教师总结: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中小学生从小要有防范毒品的意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塑造美好人生!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三、四年级教育目标:使学生知道毒品有哪些危害,提高拒毒防毒的意识,从而自觉防范,远离毒品。
培养学生扫除毒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班主任:今天我们班会课的主题是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有些同学可能不以为然,与我无关。
然而,近几年来,毒品已经进入我们中小学生中间,并且趁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增强防御能力,我们就要了解毒品以及的危害。
二、 1、出示电脑画面一:什么是毒品。
2、出示电脑画面二:毒品的危害(一)毒品毁人毁健康(1)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和爱滋病。
(二)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1)丧失工作能力。
(2)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折磨。
(三)吸毒导致堕落、犯罪(四)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三、由每个组学生推荐一名代表讲解本组准备的材料。
(两个同学帮助操作电脑画面)四、班主任总结:了解毒品,认识毒品对人的危害是我们远离毒品迈出的第一步,同学们要以爱抚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生命,以爱护生命一样祖国的未来。
远离毒品关爱未来小学三、四年级活动主题:远离毒品关爱未来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常见毒品的种类。
2、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3、毒品为什么会有成瘾性4、青少年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抵制毒品的诱惑活动方式:通过案例分析:1、联系自己周围的耳闻目睹的人和事。
2、学生分组辩论。
3、老师小结归纳实施过程:开场白:毒品是人类的公害。
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身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一:毒品的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辅助材料:1、鸦片: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2、吗啡: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
它对呼吸中枢有叫强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这通常是吗啡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
吗啡比鸦片更易上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
极易上瘾,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
4、冰毒:学名是去氧麻黄碱或甲基安非他明。
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它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
吸食冰毒将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
吸食者常发生精神分裂而自杀、自残。
5、摇头丸:学名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长期服用,会严重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偏瘫,也很容易使吸食者的行为失控而发生以外。
6、可卡因:化学名为苯甲基芽子碱,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小剂量的可卡因能导致心律减缓:剂量增大后则心律增快,呼吸急促,可出现呕吐、震颤、痉挛、惊厥等现象:如果大计量。
则可导致死亡。
二:毒品的危害(学生自己讨论,老师归纳小结)1、毒品毁人毁健康a、摧毁人的消化功能b、摧毁人的神经系统c、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d、传染性病及“艾滋病”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A、丧失工作能力B、倾家荡产C、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折磨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三:毒品的成瘾性(老师先介绍两篇案例)毒品的成瘾性是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欲望,并反复的使用毒品,以取得快感,或避免出现痛苦,使吸毒者处在一种特殊的精神和病态状况,可分为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两种。
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这是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神经效应,毒品使用者处于一种追求使用毒品的强烈欲念下有一种渴求,这种欲念强迫吸毒者不顾一切去寻求毒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身体依赖性:又叫生理依赖性,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这时候身体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持正常状态,一旦停止使用毒品后,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戒断症状,以海洛因为例,其戒断症状表现为打呵欠,流泪、流涕,皮肤起鸡皮疙瘩,出汗,瞳孔散大,肌肉、骨、关节疼痛、寒战,体温高,生理上焦虑、烦躁不安,严重者嚎叫、撞墙,在地上打滚,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四:吸毒者为什么以青少年为多: 1、青少年多单纯无知,有强烈的好奇心,且从众心理强,一人吸烟大家跟着吸,一人吸毒大家跟着试。
2: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挫折,逆反心理强,精神空虚更经不起诱惑,在毒品中求刺激。
3、盲目追求时髦,把吸毒视为时尚 4、自我防卫能力弱,对毒畈的引诱逼迫无力拒绝 5、轻信偏言,以为毒品可以提高成绩、治疗疾病。
四、学生讨论五、班长代表全体学生发出倡议。
六、班主任小结远离毒品警钟长鸣小学三、四年级一、教学目的1、6月26日是第17个国际禁毒日,通过禁毒主题班会,敲响禁毒警钟;2、进一步认清毒品的危害以及远离毒品、铲除毒品的重大意义;3、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防微杜渐,远离毒品。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环境布置:黑板书写班会主题内容“远离毒品,警钟长鸣--- 纪念第17个国际禁毒日”。
四、教学步骤:1、班会主持人(班长)介绍国际禁毒日的由来:(材料)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毒品蔓延泛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国际社会的安宁,已成为严重的国际性公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1987年6月,根据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议,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的问题国际会议”,这是部长级禁毒国际会议,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讨论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这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禁毒国际会议。
自1987年以后,各国在每年的6月26日前后都要集中开展大规模的禁毒活动。
今年6月26日是第17个国际禁毒日。
2、列举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说明深圳地处特殊地理位置,毒品情势比较严重,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分别由二位同学介绍从深圳网站下载的有关打击毒品犯罪的案例和新闻材料:(1)2002年4月27日 14:53南方网报道,深圳市开展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75天来共破获各类毒品案件3 26宗,缴获毒品海洛因182.85公斤、冰毒32.5公斤、摇头丸40733粒,数量居全省前列。
(2)据2002年5月16日12: 05南方网报道,深圳已成为毒品过境与消费并重的地区。
深圳禁毒形势严峻,吸毒人数达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