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R模型法的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以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909.36 KB
- 文档页数:5
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 (2)第三章镇域总体规划 (2)第一节城镇化水平预测 (2)第二节村镇体系规划 (2)第三节产业布局规划 (3)第四节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3)第五节镇域用地规划 (4)第六节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5)第七节综合交通规划 (5)第八节基础设施规划 (5)第九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6)第十节防灾减灾规划 (7)第十一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7)第四章镇区建设规划 (7)第一节城镇规划区、性质与规模 (7)第二节总体布局 (8)第三节镇区土地利用规划 (8)第四节土地使用控制 (9)第五节综合交通规划 (9)第六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0)第七节“四线”控制规划 (11)第八节绿地系统规划 (11)第九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12)第十节景观风貌规划 (13)第十一节防灾减灾规划 (13)第十二节近期建设规划 (14)第五章规划管理措施 (14)第六章附则 (15)附表1镇域村镇体系规模分布一览表 (15)附表2镇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16)附表3镇区用地计算表 (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洛碛镇社会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洛碛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镇域村镇的可持续发展,规范城乡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特编制《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总体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一)依托区位优势、特有资源优势,建立适合的、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结构体系;塑造特色品牌城镇,从城乡统筹发展角度建立有机、和谐的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村镇体系。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解决洛碛镇产业发展、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设与利用,镇域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三)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加强全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长寿区云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正文:----------------------------------------------------------------------------------------------------------------------------------------------------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长寿区云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长寿府发〔2015〕94号云集镇人民政府:你镇《关于报批长寿区云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请示》(云府文〔2015〕9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云集镇华中村境内,北至围子堡,南到华中村张家湾,东至春天湾,西到塘坎脚坡顶,属于华中村用地,规划面积33.35公顷。
二、规划规模规划区总用地面积33.35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3.35公顷;规划常住人口为0.65万人。
三、功能定位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宜居小城镇。
四、规划结构及用地指标规划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两组团”。
一心:以镇政府为中心的云集镇区商业中心。
两组团:南部居住组团与北部居住组团。
1.规划居住用地布面积13.4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40.18%;2.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5.4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6.37%;3.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2.1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6.39%;4.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7.1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1.32%;5.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0.4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41%;6.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4.7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4.33%。
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基础教育设施方面,规划1所初中,1所小学,幼儿园1处。
2.医疗卫生设施方面,规划1处卫生院。
3.公共文化与体育设施方面,规划1处文化活动中心,1处健身活动中心,7处体育活动场。
4.社会福利设施方面,规划1处日间照料中心。
“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下居民点布局规划——以武穴市车坊村为例摘要:“农者,天下之本也。
”鉴于村庄居民点对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加强居住点规划的广度和深度,向上支撑实用性村庄规划、向下指引居住空间建设。
本文依托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详细规划的法定地位,围绕统筹农村住房布局核心内容,从村庄现状特征与问题、编制体系、编制内容三方面构建居民点规划的编制模式。
以武穴市车坊村居民点规划为实证,对规划实践中三区划定、村庄布局、规模预测、空间布局、用途管制、建设指引的成果转化进行阐述和说明,探索前瞻性、指导性、落地性的居民点规划模式,切实服务于乡村振兴。
关键词:村庄布局,多规合一,人地关系,用途管制,新型农村社区引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0年聚焦三农,不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下,村庄“人、地、业、施”均应集聚发展,发挥集聚效益,集约节约土地。
本文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和村庄编制工作,重点对人的生活空间“居民点”进行系统化研究,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居民点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感,助推乡村振兴。
1.规划背景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人,其居住聚落的居民点是村庄人地系统交互耦合的重要空间载体,亦是“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核心区域;同时《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将“统筹农村住房布局”作为“八统筹一明确”之一,充分体现居民点对村庄规划和农民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乡二元机制导致乡村地区“人地”矛盾,出现宅地基闲置低效、“八不准”等问题。
本文依托村庄规划中镇村座谈、入户访谈、详实调研等基础条件,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和村庄布局工作,优化居民点用地布局和空间形态,保障2035年农民居住建设空间,满足新时代农民生活劳作需求,推行乡村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重庆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四月目录前言II第一章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形势.............................................................................. I II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I II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V)第三节面临的形势 (VIII)第二章土地利用与规划目标.................................................................................. X I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XV)第一节基本稳定农用地 (XV)第二节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 X VI 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XVII)第四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XVIII)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XVIII)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XXII)第五章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任务.................................................................... X XIV 第一节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X XIV 第二节优化利用建设用地 (XXVII)第三节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X XIX 第四节协调区域土地利用 (XXXII)第六章中心城区规划 (XXXIII)第七章重大工程安排 (XXXIV)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重大工程 (XXXIV)第二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XXXV)第三节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X XXVII 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XXXVIII)第一节强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XXXVIII)第二节完善实施管理制度 (XXXIX)第三节建立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XL 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能力....................................................... X LII 第五节构建规划实施的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XLIII 附表.......................................................................................................................... XLV前言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正文:
----------------------------------------------------------------------------------------------------------------------------------------------------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长寿府发〔2015〕79号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你委《关于报批《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请示》(长寿经开文〔2015〕2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为长寿区中心城区,规划面积4228.82公顷。
三、同意《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114.05公顷,其中规划居住用地1668.6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43.71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39.28公顷;工业用地190.55公顷;物流仓储用地12.3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760.4公顷;公用设
施用地32.38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766.78公顷。
四、严格执行本批复。
请你委会同区级有关部门加强规划控制和管理,保证各项规划要求得到落实。
如需变动,应按规定程度报批。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7月8日
——结束——。
长寿区八颗镇占地规划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指导重庆在本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1996---2020 年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条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1(一)贯彻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重点控制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规模。
协调城市群的发展,实现市域范围内大、中、小城镇的有机结合;(二)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三)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环境污染,增加城市绿地,注重城市景观,建立与城市和人口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弘扬优秀的城市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山城和江城的特色。
第三条 1983 年编制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1990 年的调整规划,是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它所确定的城市结构形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及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对重庆市十多年由改革开放带动的城市高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但原规划实施中尚存在着旧城开发强度过大,新区建设力度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城市居民的需求不相适应,城市污染较重,绿地面积不足,山城风貌特色减弱,文化、体育、卫生等公益性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城市规划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如何适应设立重庆直辖市后的新形势等问题。
1424.城乡统筹下的重庆主城城郊农村规划探索——以《九龙坡区黄金堡村村规划(2010-2020年)》为例摘要: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实践区,重庆近年来对不同地域的村庄规划都作了积极的探索。
城郊农村因特殊的区位、直接受城市影响的特征,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也较其他地域更为明显,面对的挑战也更为多元。
笔者试图基于城乡统筹的理念,从村庄规划的理念与核心内容、村庄空间管制区划、村庄产业发展选择、村庄人口预测与居民点布局、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角度,探索城郊农村规划内容与方法,为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实践提供有益的实践。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郊农村规划对策1 研究背景1.1 重庆主城郊区农村“城市化”与“边缘化”问题并存重庆主城城郊农村1相对于远郊区县的农村地区,深刻的受到主城区快速城市化、产业化的影响,在经济社会结构、居住生产方式等方面呈现出诸多不同特点,包括农村建设水平较高,人口规模较大,交通方便,公共市政设施配套较完善等,但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城郊农村相对主城低成本的土地资源与劳动力,成为主城下游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如九龙坡区的海龙村集聚了数十家摩配小型民营企业,人口由原来的2000人迅速增加至10000人,然而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厂房的大量建设,却给当地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二是城郊农村特殊的区位条件,受到主城强大的吸引力影响以及对主城现代化生活环境的向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主城迁移,农村“老龄化”、“空巢化”现象突显,经济社会日益衰败,如巴南区红星村。
如何避免“城市化”与“边缘化”的出现,规避市场作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郊区农村的健康发展,是重庆主城城郊农村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2 重庆主城扩城发展背景下的城乡互促共进的总体要求按照国家关于“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改革试验区”的总体部署以及“两江新区、西永保税区”的批准,根据总体规划,重庆确定在“城市现有建成区以外,内环快速路与外环高速公路周边约400平方公里的地段内”进行集中成片、综合配套的扩城建设,扩城地区的发展势必将引起主城城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的演进、调整和重构(王法成、范颖、余颖,2012)。
长寿区城市发展综合实力分析报告目录一、城市概况 (2)(一) 地理位置 (2)(二) 历史沿革 (3)(三) 资源环境 (3)(四) 城市定位 (3)(五) 城市掠影 (4)二、城市宏观经济 (5)(一) 城市人口 (5)(二) 城市GDP (6)(三) 城市投资 (7)(四) 城市消费 (8)三、城市房地产市场 (10)(一) 房地产投资 (10)(二) 商品房 (10)一、城市概况长寿区被重庆市政府定位为次区域中心城市,其城市发展相比同等级区域城市较好。
长寿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主城区以东,同时处于“一小时经济圈”以内,将主城和渝东北翼相连接,是重庆重要的枢纽。
襟长江,拥有长寿湖,自然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旅游之地和鱼米之乡。
矿产资源丰富,已经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化工基地。
城市经济发展强劲,“十二五”期末其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亿元。
(一)地理位置长寿区位处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紧邻主城区,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
长寿区西面和重庆主城相连,距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东南面和涪陵区相邻,东北面和垫江相邻,北面和四川省邻水相邻。
长寿区襟长江,居渝东,连接三峡库区,史称“膏腴之地,鱼米之乡”;因其“东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而得名。
长寿区总幅员面积为1423平方公里,东西距离57.5公里,南北距离56.5公里。
2011年末人口91.6万人,下辖1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长寿区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七千多年前,长寿境内就有土著民族居住。
古属巴国枳邑,原名乐温县。
因县民多高寿,于公元1363年改置长寿县。
1959年4月,由涪陵专区划归重庆市。
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
(三)资源环境长寿区自然资源丰富,其天然气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是全国已探明的大天然气田之一。
煤炭储量为4600万吨,另外优质白云岩储量10亿吨,特优级石灰石20亿吨等。
长寿区江河纵横,不仅长江贯穿而过,而长寿湖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其中,另外其境内共有107座水库。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的批复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的批复(渝府〔2014〕33号)长寿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报批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的请示》(长寿府文﹝2013﹞3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长寿区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化工基地,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中的新型制造业基地、都市农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区,区域性物流中心。
实施《总体规划》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要优化城镇布局,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把长寿城区作为城镇化主要载体,促进功能组团、镇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要保护好生态资源,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把长寿区建成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
三、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要按照五大功能区战略布局的要求,立足长寿区功能定位,在全域范围内合理分布产业要素和人口。
至2025年,全区常住人口98.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7.9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
全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06.3平方公里,形成长寿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和长寿经开区两部分),长寿湖、葛兰、云台、新市4个中心镇,邻封、但渡等9个一般镇的“城区/镇”的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至2025年,长寿城区城市人口54万人(其中中心城区45万人、长寿经开区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89.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39.5平方公里,长寿经开区50平方公里),形成“一心两片”的城市空间结构。
2023年度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57题)1、建筑后退是指()。
A.地块内建筑地面上最大高度限制B.建筑控制线与规划地块边界之间距离C.地块内建(构)筑物之间以及与周边建(构)筑物之间水平距离要求D.地块内所有建筑基底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百分比【答案】 B2、从人口增长与时间变化关系中找出两者之间规律,建立数学公式来进行预测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是()。
A.时间序列法B.综合平衡法C.相关分析法D.区位法【答案】 A3、下列关于规划区表述,错误是( )。
A.在城市、镇、乡、村规划过程中,应首先划定规划区B.规划区划定主体是人民政府C.水源地、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应划入规划区D.城市规划区应包括有密切联系镇、乡、村【答案】 C4、根据城市在区位中地位、作用来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分析预测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法B.相关分析法C.综合平衡法D.区位法【答案】 D5、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若干层次系统,再进行分析、比较、量化、排序,然后再逐级进行综合的分析方法是()。
A.系统评价法B.层次分析法C.线性规划模型D.模糊评价法【答案】 B6、社会利益协调涉及方面包括( )。
A.保障社会公共利益B.通过开发控制方式,协调特定建设项目与周边建设和使用之间利益关系C.宏观经济条件调控手段D.改善人居环境【答案】 B7、下列关于居住区规划表述,错误是()。
(2017年真题)A.居住区由住宅、道路、绿地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组成B.居住区人口规模为3~5万人C.过小地块难以满足居住区组织形式需要D.居住区空间布局应结合用地条件和功能需要【答案】 C8、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不包括( )。
A.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B.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C.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D.城镇体系规划【答案】 D9、在计算居住小区内的道路用地时,不应包括的是( )。
A.尽端路的回车场B.独立停车楼的占地C.车道边的人行便道D.道路中的绿化带【答案】 B10、下列选项中,属于居住区规划设计“产业化要求”是()。
32 | 可持续社区更新作者简介黄 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com 瞿 欣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硕士研究生前关于老龄化研究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
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难以满足精细化城乡建设要求,需与社会学、地理学等诸多领域结合,才能创造出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空间[2]。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的生活单元,其可持续发展的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 in Public Space in Old Communities in Mountainous Cities and Their Sustainable Renovation Ideas: Based on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老年人社交活动特征与可持续更新思路:基于社会网络分析*黄 瓴 瞿 欣 HUANG Ling, QU Xin在人民城市理念背景下,针对山地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与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的现实困境,需要更加长期、动态、准确地理解社区老人的社交需求与活动特征,进而结合地方自然、经济和人文特征,提出长效的可持续更新思路。
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选取山地城市老旧社区特征显著且老龄化严重的重庆市渝中区凉亭子社区为研究区域,以居住在该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实地观察、访谈和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厘清各类社群关系下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分布及活动类型特征,剖析老年社群—社交空间—社交活动的整体关系,进而明确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的问题与目标,提出因地制宜的可持续社区更新思路。
对于突破山地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更新的社区资产认知、持续改善和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整体构建和谐的社区社群关系具有参考意义。
Under the concept of people's city, in view of the aging trend of population in mountainous cities and the practical dilemma ofage-appropriate renovation of public space in old commun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social needs and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in a more long-term and dynamic way, and then put forward long-term sustainable renovation ideas and ac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local natural, economic and huma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ocial network, this study selects the Liangtingzi Community in Yuzhong District, Chongqing City, with significant mountainous characteristics and serious aging problems, as the research area, and takes the elderly liv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long-term field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research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ctivity ty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under various community relationships,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overal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derly community, social space and social activities in the old community of mountainous cities, and then clarifies the problems and goals of the community's public space for the elderly, proposing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community renovation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is study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old communities in mountainous cities to break through the cognition of community assets that are suitable for aging and renovation, continuously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ommunity public space, and build a harmonious community relationship as a whole.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可持续更新;社会网络;老年人;社交活动mountain city; old community public space; sustainable renovation; social networks; senior citizen; social events文章编号 1673-8985(2024)01-0032-09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40105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70%,相较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增长了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