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3.77 MB
- 文档页数:99
第六章园林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第一节园林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一、害虫防治的生态学依据长期以来害虫防治被认为仅是研究各类防治方法的问题,即认为仅是一种防治技术,对害虫的发生发展也多从生物学的现象来阐明规律。
自1869年德国学者赫格尔(Ernst Haeckel)提出生态学概念以后,以及生态学众多分支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昆虫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便对昆虫学中的害虫防治问题赋予了生态学的思想,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害虫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在园林生态系中,害虫和生态系的其他成成分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任何一个组成成分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的变动,从而影响害虫种群的消长,甚至害虫种类组成的变动。
园林害虫防治必须从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有害生物——寄主——环境因素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放眼整个系统的最优结果,协调运用各种可能的防治手段,把害虫种群控制在景观、生态和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达到长期控制害虫对园林植物为害的目的,维护生态平衡和使生态系统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二、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园林害虫防治并不是将所有的害虫彻底消灭,而是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害虫的发生数量,使之不至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景观价值,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生虫害以及害虫为害是否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景观价值,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园林生态系中是否有害虫存在,其次是害虫种群数量多少,最后是害虫取食及其他方式为害给园林植物造成伤害的程度与性质。
通常,害虫防治可以通过3条基本途径达到防治的目的,即控制园林生态系中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害虫的为害。
(一)控制园林生态系中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即尽可能减少园林生态系中害虫的种类,增加有益生物的种类。
在自然界中,由于害虫分布和栖息场所的局限性,通过阻止其传播侵入,就可以有效地保护园林植物不受为害。
在大范围内,由于地理阻隔和害虫扩散能力的限制,许多危险性害虫不能自然侵入新的地区,只要防止人为的传播便可免受其害。
第六章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r-类害虫答案:又称r-对策者,其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达到环境容水平,超过生境容纳量时不致造成进化上的不良后果,一个世代不影响下一世代的资源。
2.经济阈值答案: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害虫密度达到经济为害水平。
3.经济受害水平答案: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依据,其基本含义是,当防治成本等于其防治收益时的有害生物种群密度。
4.植物检疫答案:是运用技术手段,通过法律、行政的措施,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贸易的正常交往,保护农林业的安全生产,保护区域性生态平衡的一项法律措施,有称法规防治。
5.遗传不育昆虫答案:采用异地同种昆虫杂交、射线或化学药品处理昆虫,获得雄性不育个体或雌雄兼性个体释放与田间,致使昆虫后代不育,达到遗传防治的目的。
6.化学防治答案:是利用化学物质——农药来控制有害生物数量的方法。
7.农药答案: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包括提高这些药剂效力的辅助剂、增效剂等。
8.生物防治答案:生物防治是综合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利用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
二、判断题1.依靠单一的防治措施可以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
()答案:错2.农药对美国农户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化学农药效益的三分之一。
()答案:错3.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化学问题。
()答案:错4.若由于防治速度迟缓,防治面积大和准备时间长等因素则要提前防治,此时ET>EIL。
()答案:错5经济受害水平可以用数学公式推算。
()答案:对6.一个合理经济受害水平或防治指标确定,需要衡量防治所付出的代价。
()答案:对7.植物检疫广义上可解释为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而进行隔离检查与处理。
()答案:错8.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后也成为IPPC的合法成员。
()答案:对9.《检疫法》在时我国第一部由最高国家权力机构颁布的以植物检疫为主题的法律。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害虫防治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减少或消灭对人类、农作物、家庭及家具等有害的昆虫。
下面将从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害虫防治原理1.生态平衡原理:生物界中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通过保护和促进天敌(如蜘蛛、蝙蝠等)和有益昆虫的生存和繁殖,可以调节害虫的种群数量,从而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
2.阻断传播途径原理:害虫的传播途径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
通过阻断害虫的传播途径,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3.断绝繁殖原理:害虫的繁殖能力强,通过削弱或断绝害虫的繁殖能力,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害虫的数量。
4.提高抗虫能力原理:通过改善栽培条件、选择抗虫品种和培育抗虫种群,提高植物和动物对害虫的抵抗能力,减少害虫的危害。
二、害虫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通过利用天敌和有益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
例如:引入天敌来捕食害虫,如使用寄生蜂来控制害蝗、使用蜘蛛来捕食害虫等。
2.化学防治:利用农药来杀灭和控制害虫。
化学防治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方法,在严重危害时可以使用。
但要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方法,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物理防治: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害虫。
如:利用电击器杀死害虫,使用黏虫纸捕捉害虫,使用粘贴剂粘住害虫等。
4.栽培防治:通过选择抗虫品种、种植间作作物、合理施肥等措施,提高植物的抵抗力,减少害虫的繁殖和危害。
5.机械防治:通过机械方法来消灭害虫。
如:使用剪刀、剪刀等工具捕捉和杀灭害虫。
6.生物技术防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良抗虫品种,培育杀虫基因工程品种,研制生物农药等措施来控制害虫。
总之,害虫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实施害虫防治时,需要注意控制措施的选择合理性、使用方法的正确性和效果的监测评估,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