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织物结构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织物的结构分类、设计原则以及创新技术,从而培养其在织物设计与生产中的才能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织物的基本结构和纺织品的分类;2. 掌握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理解织物结构与设计的相关技术和工艺;4.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5.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织物结构基础1. 织物的定义和分类;2. 纱线的构造和纤维的特性;3. 织物的细密程度与密度;4. 织物的质地与手感。
单元二:织物设计原理1. 色彩与纹理在织物设计中的应用;2. 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3. 织物设计的比例与构图;4. 织物设计的情感表达。
单元三:织物结构与功能1. 织物的强度和耐磨性;2. 织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3. 织物的染色与印花;4. 织物的保暖和防晒功能。
单元四:织物创新与技术1. 数字化织造技术在织物设计中的应用;2. 3D打印和电子纺织品的新兴技术;3. 智能织物的设计与制造;4.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纺织品创新。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织物结构和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织物设计的过程,培养其实践技能。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4. 课堂展示:通过学生的展示,展示他们的创意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
2. 设计项目:完成织物设计项目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估。
3. 学习笔记:学生需认真记录上课内容和个人思考,形成学习笔记。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织物结构与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王小红.《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年。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011004202、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3、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5、总学时:52学时6、理论学时:44学时7、实验学时:8学时第二章织物基本组织及织物本章主要介绍三原组织及其织物方面的知识。
包括三原组织的定义、作图方法、上机要点、组织应用等。
同时还介绍平均浮长的概念。
最后介绍织物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平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二节斜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织物第四节平均浮长第五节织物分析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主要介绍平纹、斜纹及缎纹组织的变化组织的定义、特点、组织作图法和上机要点;组织的应用范围即对应织物品种。
另外介绍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的方法及其要点。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包括经重平、纬重平和方平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第一节织物几何结构概述第二节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第六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主要介绍复杂组织的定义、分类和部分有特色的复杂组织的构图、设计要点。
第一节复杂组织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二重组织第三节双层组织及多层组织第四节毛巾组织第五节起毛组织13、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1)先修课程:不要求(2)选修教材:顾平.《织物结构与设计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3)主要参考书目:[1]蔡陛霞.《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9月.[2]沈兰萍.《织物组织与纺织品的快速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3]区秋明.《小花纹织物设计》.纺织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4]陈秋水.《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5]苏州大学.《织物组织与纹织学》.纺织工业出版社.1984年5月.[6]蒋高明编.《现代经编产品设计与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2.。
《织物组织结构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名称:织物组织结构与设计课程代码:1303018设计周数:15周设计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专业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织物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纺织品方向)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的一门专业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地讨论织物成形、纤维材料的交织方式、结构形态及其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会正确的方法进行织物结构分析,并理解织物组织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织物的组织、密度、规格等。
2.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将复杂组织分解成简单组织,并加以分析。
(二)知识目标:1.了解织物组织的种类、设计方法和应用领域。
2.了解织物组织的特点、分析手法以及在织物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三)素质目标:1.培养对织物分析的兴趣,了解新型的织造工艺。
2.理解织物结构的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一)学生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挂图、幻灯片、视频录像等多媒体资源,搭建多维、动态、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求,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能力训练本课程以学生的能力训练为核心,使学生尽量多的接触各类机织物组织,了解各类组织织物的外观效应,并能较快地进行组织大类的判断;掌握织物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各类织物组织;学会上机织造织物小样,深刻理解上机图的作用及画法,提高动手能力;接受织物设计的初步训练,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设计内容(一)课程设计地点:多媒体教室、国际贸易实训室。
(二)设计内容五、课程设计成绩考核(一)形成性考核(50%)。
学生独立完成并递交书面作业,教师批改并据以评定成绩。
(二)终结考核(50%)。
织物组织设计一例,以电子稿方式提交。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了解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形成原理和方法;3.能够分析织物组织与结构对织物性能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织物组织与结构的观察和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织物组织的概念及分类(1)织物组织的定义;(2)织物组织的分类:平织、斜纹、提花、麻花、针织等;(3)不同织物组织的特点和应用。
2.织物结构的形成原理和方法(1)织物结构的形成原理:经纬纱线的交织;(2)织物结构的形成方法:经编、纬编和全排织等;(3)不同结构方法对织物品质的影响。
3.织物组织与结构对织物性能的影响(1)织物组织与结构对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2)织物组织与结构对透气性和保暖性的影响;(3)织物组织与结构对光泽和手感的影响;(4)织物组织与结构对色彩和图案的影响。
4.织物组织与结构的观察与分析(1)织物组织与结构的观察方法;(2)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分析方法;(3)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5.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实践操作(1)平织和斜纹织物的织造制样实践;(2)经编和纬编织物的编织制样实践;(3)针织织物的编织制样实践;(4)提花和麻花织物的织造制样实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2.实验操作法: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制样实验,并进行观察和分析;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并解决织物组织与结构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实验操作过程。
四、教学评价1.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测验学生对课上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2.实验报告: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进行评价;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期末考试:对学生综合掌握的程度进行考核。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前言纺织品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穿着的舒适性和耐用性依赖于纺织品的结构和设计。
因此,对于纺织品结构与设计的教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织物结构对纺织品舒适性和耐用性的影响•掌握设计纺织品的基本技能•开发创新能力•熟悉数字化设计工具教学内容织物结构概论教学内容包括纱线、织物结构,如平纹、斜纹、缎、牛仔布等。
要求学生掌握每种织物结构的特征,以及各种结构在设计中的优缺点。
纺织品设计纺织品设计是本课程中的一个重点。
教学内容应该涵盖:•色彩学•线条和图案设计•三维设计要求学生熟悉不同的设计技巧,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数字化设计工具数字化设计工具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设计效率和精度。
本课程需要提供数字化设计工具的培训,包括PadCAD和Adobe Illustrator等。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应该配合工作坊、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不同织物结构和设计的差异。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了解不同结构和设计的优缺点,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对于每个教学单元,教师应该讲解并解释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提供足够的例子和练习。
视频教学多媒体设备可以用于播放视频,将现代化的纺织技术和织物结构展示给学生。
通过视频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纺织技术的应用和新发展。
工作坊/实验带领学生参加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和工作坊。
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
个人项目在课程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个人项目,他们将提交一份基于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织物结构样本和设计方案。
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运用所学技能,并鼓励他们开发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
其中包括:1.组生织物样品评估2.个人项目成果评估3.团队项目成果评估4.期末考试总结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它需要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structure and design 学时:55学分:4适用专业:纺织品设计、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检测、服装工程、服装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任务:全面掌握织物结构方面的知识;了解织物外观与织物有关性能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识别、分析织物样品的能力;具有设计与制织机织物小样的能力;实现对织物会设计、会分析、会生产的目标。
前导课程:纺织材料、机织技术后续课程:纺织品设计纹织设计二、课程主要内容知识要求1.熟练掌握原组织的绘作方法、原组织的特性;2.熟练掌握织物上机图的绘作方法,穿综和穿筘原则;3.掌握变化组织的构成方法;4.掌握联合组织的构成方法;5.掌握复杂组织的构成方法;6.掌握配色模纹的作图方法;7.掌握各种组织织物的品种及其外观特征和服用效果;8.能运用织物CAD技术设计织物。
技能要求1.掌握织物设计的步骤;2.掌握各种组织上机的工艺要求和技巧;3.具备解决织物小样织造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有运用织物CAD技术设计织物的能力。
项目 1 原组织织物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织物基本知识;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织物设计;织物上机织造工艺的确定;原组织织物CAD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原组织及其织物的基本特征;原组织织物CAD S计方法。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教学。
项目 2 变化组织织物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平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缎纹变化组织的定义、基本特征及特点;掌握组织绘作方法和上机要点;掌握变化组织织物CAD S计方法;掌握变化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
教学重点和难点变化组织织物CAD S计方法;变化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教学。
项目 3 联合组织织物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条格组织、绉组织、透孔组织、蜂巢组织、凸条组织等联合组织的外观特点、构成原理、绘作方法、上机条件;掌握各种联合组织织物CAD S计方法。
织物结构与设计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织物结构的种类、特点与应用;2.掌握织物的成型技术与工艺;3.学会绘制和分析织物结构图;4.能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织物产品。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织物结构的基本概念•织物的结构分类•织物结构图的绘制•织物的性质与应用第二章织物的成型技术和工艺•纺纱技术•织造工艺•印染技术第三章织物的构造设计•条纹与格子类图案的设计•花样图案的设计•面料纹路的规划设计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授课讲解:打牢理论基础,让学生掌握织物结构的种类、特点与应用。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织物成型技术与工艺,了解织物行业的实际情况。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绘制和分析织物结构图,加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面料设计的构思和交流,提高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估•课堂测试:每章节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作业:安排学生独立完成织物结构分析、设计等作业,并进行评分和点评。
•期末项目:结合课程内容要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一个实际的面料产品,包括织物结构图、实物样本、设计说明等,并进行评分。
五、教学资源•织物结构与设计第四版教材。
•织物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等)。
•实际案例资源。
六、教学进度表教学内容授课时间授课方式第一章织物结构的基本概念第1-2周授课讲解、案例分析第二章织物的成型技术和工艺第3-5周授课讲解、案例分析第三章织物的构造设计第6-9周授课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课堂讨论综合实践项目第10-14周学生团队合作完成,期末考核七、教学考核方法期末考核分为理论、实践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织物结构分类、织物成型技术、织物设计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综合实践项目考核: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完成织物面料产品的设计、制作和演示,并进行评分。
八、参考文献1.董孝敏. 织物结构与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2.王志清,李允斗. 织物面料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3.3.等. 织物设计原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织物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织物概论》是染整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对于学生进行染整产品的开发和工艺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织物组织结构的基本知识及常用织物的风格特征,在熟悉织物设计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能进行织物分析。
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第一章织物及其性能概述1、织物及其组织概述:织物组织及表示法2、概述影响织物性能的因素:原料、纱线结构、织物组织、经纬纱密度,紧度及织物结构第二章三原组织及其织物1、平纹、斜纹、缎纹组织图画法。
2、常见织物的外观特征。
第三章织物分析及上机图1、织物分析内容、方法、步骤2、上机图的组成、画法及各图之间关系本课程的难点:织物组织及表示法(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织物及其性能概述1、织物及其组织概述:织物组织及表示法2、概述影响织物性能的因素:原料、纱线结构、织物组织、经纬纱密度,紧度及织物结构等。
第二章三原组织及其织物1、平纹、斜纹、缎纹组织图画法。
2、常见织物的外观特征。
3、织物纱线平均浮长概念。
第三章织物分析及上机图1、织物分析内容、方法、步骤2、上机图的组成、画法及各图之间关系第四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1、平纹变化组织及其织物:重平、方平组织及织物;斜纹变化组织及织物;加强斜纹、复合斜纹、角度斜纹、曲线斜纹、山形斜纹、菱形斜纹、锯齿斜纹、芦席斜纹等。
上述织物组织图画法及风格特征。
2、缎纹变化组织及其织物:加强缎纹、变则缎纹、重缎纹。
3、各种组织的应用及布边组织设计。
三、考核办法1、该课程为考查课。
2、平时成绩占50%;期末占50%。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1、课程代码:01100420
2、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
3、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
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5、总学时:52学时
6、理论学时:44学时
7、实验学时:8学时
8、学分:3学分
9、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及相关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掌握织物组织结构方面的知识,了解织物外观与织物有关性能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识别、分析织物样品的能力,同时具有设计与制织机织物织物小样的能力。
10、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机织物上机图、各类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特征及其在常见织物中的应用,同时对织物分析的方法及内容作了简单的介绍。
11、教学大纲
第一章织物的基本知识及上机图
本章有两个要点,即织物的基本知识和上机图。
第一节织物的基本知识
主要介绍织物及织物结构的概念、织物的分类、织物的量度及织物的发展动向。
第二节上机图
本节内容主要有上机图及其相关概念。
包括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等。
第二章织物基本组织及织物
本章主要介绍三原组织及其织物方面的知识。
包括三原组织的定义、作图方法、上机要点、组织应用等。
同时还介绍平均浮长的概念。
最后介绍织物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平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四节平均浮长
第五节织物分析
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
主要介绍平纹、斜纹及缎纹组织的变化组织的定义、特点、组织作图法和上机要点;组织的应用范围即对应织物品种。
另外介绍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的方法及其要点。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
包括经重平、纬重平和方平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
包括加强斜纹、复合斜纹、角度斜纹、曲线斜纹、山形斜纹、破斜纹、菱形斜纹、锯齿形斜纹、芦席斜纹。
第三节缎纹变化组织
包括加强缎纹斜纹、变则缎纹和重缎纹。
第四节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
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本节主要介绍几类具有一定外观特征的联合组织的特征、作图方法、上机要点及其应用。
第一节条格组织
第二节绉组织
第三节透空组织
第四节蜂巢组织
第五节凸条组织
第六节网目组织
第七节平纹地小提花组织
第八节色纱与组织的配合
第五章织物几何结构的概念
主要介绍织物几何结构相、织物紧度的概念以及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
第一节织物几何结构概述
第二节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
第六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主要介绍复杂组织的定义、分类和部分有特色的复杂组织的构图、设计要点。
第一节复杂组织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二重组织
第三节双层组织及多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