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
- 格式:ppt
- 大小:246.50 KB
- 文档页数:28
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归纳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高职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总结第一章文言文《荀子》——劝学篇(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beanfield一、“古代诗文阅读〞考试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古代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7)默写常见的名句、名段和名篇〔见“古诗文背诵篇目〞〕二、真题感悟1.〔2004〕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23—26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事父按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之曰:“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
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父欣然从之。
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wū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
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年荒劝赈,存活甚众。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那么民不敢谩,廉那么吏不敢欺。
〞晟拜受。
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
服阕,改蒲州学正。
霍蒲两邑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于官,年五十九。
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
及见端,退语诸生日:“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
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遂避席去。
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
2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 〕A.父欣然从之从:听从B.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屏:除去C.毁淫祠百余淫:淫乱D.童子皆流涕涕:眼泪2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B )A 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我见相如,必辱之B 宣德九年卒于官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 即画地以质之父属予作文以记之D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曹端“学不厌〞或“教不倦〞的一组是( C ) ①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②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③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④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⑤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