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经济开发区核心区规划方案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20
沈阳近海经济区简介(2)一廊近海现代工业新城: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核心区20平方公里,起步区5平方公里。
用3—5年的时间打造成为最具活力的近海现代工业基地。
近港物流商贸新城: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为优势,用3—5年时间建成北方商贸物流集散地。
蒲东滨水文化新城: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以蒲河绿洲为依托,建设集商住、行政、教育、科研为一体的沈阳西部现代生态宜居副城。
用3——5年时间打造成为“创新之城、文化之城、滨水之城、休闲之城”。
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配套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重点发展铸锻造、机泵阀产业集群,成为中国铸造之都。
现代物流商贸产业,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商贸企业,成为东北物流商贸中心。
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重点发展铜材、不锈钢、铝材等产业集群,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加工之城。
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配套产业集群。
五大商机近海港口辽宁省委、省政府实施沈阳工业“西进”战略,规划建设850平方公里的沈西工业走廊,是继珠三角、长三角、滨海新区后的第四新型工业经济增长级。
沈阳近海经济区是沈西工业走廊的龙头和出海口。
三路通海沈西工业开发大道、铁路货运专线、大沈阳经济圈高速公路网的开通,使沈阳近海经济区成为腹地市场连接港口的中心。
三城启动近海现代工业新城、近港商贸物流新城、蒲东滨水文化新城同时建设,给中外投资商提供绝佳兴业机会。
名企加盟美国其仕、日本三和、台湾中泉、香港华英伦、沈阳机床、禾丰牧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涌入,已形成项目聚集效应。
政策洼地沈阳近海经济区受到国家及省、市的高度重视,已列入省、市“十一五”规划,最优惠政策倾斜和支持凸现。
十大优势区位优势位于沈西工业走廊——沈阳和营口港的中心点。
近海港、近空港、近沈阳,距母城沈阳市中心45公里。
是大沈阳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东北三省对外开放的门户、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节点。
交通优势陆路:六条干线铁路、七条高速公路、沈西工业通海开发大道、沈盘公路和已规划建设的沈-辽轻轨构成了中国最密集的陆路交通网。
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未来发展瞄准5大目标2011年9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标志着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建设国家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和东北区域金融中心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核心区域,始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是全国除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以外惟一以金融商贸为属性的开发区。
至此,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建设国家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和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区。
一、重点建设“五大核心功能”即建设区域融资功能、区域交易功能、区域风险管理功能、区域金融研发创新功能和区域金融信息集散功能,成为集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功能为一体的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
在此基础上,争取在2020年成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全面发挥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
二、着力发展“五大金融市场”发展以企业贷款、个人贷款及票据业务为重点的货币及信贷市场;以企业债及公司债、政府债券、企业上市、产权交易为重点的资本市场;以寿险和财险为重点的保险市场;以发展产业基金为重点的基金市场;融资租赁与资产证券化市场。
三、做优金融产业发展空间在金融产业的空间布局上,根据开发区金融业的发展特点及金融业总体发展规划,结合吸引金融总部、发展产业金融和优化金融环境,分别形成以金融总部、产业金融和商业金融为特色主题的三大金融功能分区。
四、打造金融后台服务和外包基地承接开发区金融产业转移需求,规划建设与金融总部机构直接经营活动相分离、为前台业务提供服务的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后台服务和外包基地。
培育和引进数据中心、信用卡中心等金融后援服务机构。
积极承接金融外包业务,鼓励金融企业开发信息处理、现钞物流管理、供应链金融、定制服务、档案管理、流程再造等金融外包新业务,建设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五、建设国家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目标按照国家对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要求,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规范化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较为完备的金融司法保障体系和覆盖全域的社会信用体系。
沈阳开发区未来的发展趋势
沈阳开发区作为沈阳市的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之一,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结构升级:沈阳开发区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优势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推动经济向高端化发展。
2. 城市建设规划:沈阳开发区将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市规划建设进程,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性,努力打造宜商、宜业、宜居的城市发展环境。
3. 对外开放:沈阳开发区将积极融入国际合作和全球经济发展,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交流,推动跨境贸易、产业合作等方面的开放合作,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和国际化人才。
4. 绿色发展:沈阳开发区将坚决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和环保工作,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沈阳开发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以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建设规划、对外开放和绿色发展为主要方向,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10•【字号】沈政发〔2022〕6号•【施行日期】2022.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为推动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沈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沈阳高新区在“创新沈阳”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集聚创新资源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培育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加强制度创新、开展先行先试、优化整体布局、强化示范带动,推动建设“产业体系、创新体系、人才体系、政策体系、金融体系”五大体系,为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提供强大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3年,以将沈阳高新区建设成为“战略位势最高、创新资源最密、发展环境最优、主导产业最强”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主攻方向,推进沈阳高新区“一区三园”发展,区域布局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将沈阳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
火炬统计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达到100家以上,科技研发投入达到100亿元以上,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新区20强。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创建于1988年,是沈阳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辽宁省实施对外开放的特殊经济区。
开发区总占地面积约为31.9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3600多万平方米,现已形成以轻工、电子信息、机械、金属制品、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是辽宁省重要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域。
开发区具备交通便利、资源优势、人才丰富等特点,已成为沈阳市现代工业集聚区、新型产业发展重要支撑区和对外开放形象窗口。
一、区域资源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沈阳市中部,北距沈阳市中心约15公里,距桃仙国际机场约40公里,南距大连港口约200公里。
紧靠京哈高速、沈阳环城高速、沈阳机场高速、沈阳大新快速路等国省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及铁路,交通十分便捷。
2.人才资源丰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集成电路、软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在此生活和工作。
同时,开发区还设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人才和技术支撑。
3.产业优势明显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制造业为主导,以涵盖轻工、电子信息、机械、金属制品、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为主要特色,形成了一批能够顺应市场需求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形成了突出的产业优势。
二、开发区重点发展方向1.推动智能制造升级开发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积极推动企业实现制造业升级。
目前,已经形成了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以及适合各类企业的项目孵化、技术支撑平台等服务体系。
2.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开发区积极开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广,建设了全球领先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园区。
致力于培育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机、光伏通讯等领先企业及产业链龙头企业。
3.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区积极推动各行各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组合。
沈阳经济区沈铁城际连接带(铁岭板块)发展研究.txt-//自私,让我们只看见自己却容不下别人。
如果发短信给你喜欢的人,他不回,不要再发。
看着你的相片,我就特冲动的想P成黑白挂墙上!有时,不是世界太虚伪,只是,我们太天真。
沈阳经济区沈铁城际连接带(铁岭板块)发展研究沈铁城际连接带(铁岭板块)是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五条城际连接带之一。
它以102国道为轴,以铁岭新城区为核心区,以新台子镇和腰堡镇为城镇带,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铁岭县懿路工业园区、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和东北物流城为产业带,总体呈“一区两带”架构。
南起铁岭县新台子镇懿路,北抵铁岭县凡河镇胜台子,长23公里;东起铁岭县腰堡镇石家沟,西至铁岭县凡河镇朱尔山,宽18公里,规划区面积41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60万人。
: N0 [: [5 \4 Q- Q( I) U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产论坛1 T8 s' Z: f 发展优势与发展环境分析% \9 A1 R" L" d新浪乐居( f6 c+ W* m( Y新浪乐居发展优势分析+ M' e5 v* I8 z房产论坛,装修论坛,业主论坛9 Y1 t, B新浪乐居沈铁城际连接带(铁岭板块)是沈铁工业走廊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具有诸多比较优势。
" I* {* S; R( S房产论坛,装修论坛,业主论坛* h1 d m" ^- {: ?区位优势明显。
位于沈阳经济区北端,地处辽、吉、内蒙三省(区)结合部,东北亚地理中心,京沈城市发展轴与京哈城市发展轴交汇处,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产业连接带和城镇连接带,是吉、黑两省通往沿海的通道,是东北振兴哈大一级轴线中心节点,对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浪乐居* U1 h1 ZR- V. ]8 I! z5 Z5 Q产业基础较好。
拥有一个省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县级工业园区(铁岭县懿路工业园区)和两个产业基地(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和东北现代物流基地)。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16•【字号】•【施行日期】2021.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时期。
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定位,聚焦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深入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组织实施好《规划纲要》,实现我市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沈阳市人民政府2021年4月16日《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遵照《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制定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发展战略,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领全市人民开启实现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09.25•【字号】辽环函〔2021〕146号•【施行日期】2021.09.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020年12月23日,我厅在沈阳市组织召开了《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函审审查会(防疫期间)。
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沈阳市生态环境局、辽宁宇晨环保咨询有限公司、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参加了函审会议。
有关部门代表及生态、环保、规划等相关专业的5位特邀专家共8人组成审查小组(名单附后)。
修改后的报告书于2021年9月3日报到我厅。
根据审查小组的评审结论,形成审查意见如下:一、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位于沈阳市新民市区东部东大营子。
2006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以《关于设立沈阳浑河民族开发区等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批复》(辽政〔2006〕117号)批准成立省级开发区,主导产业为医药、石化、农产品加工。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公告﹝2018﹞第4号),核准开发区用地面积346.73公顷。
《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35)》范围东至规划路、南至中央大道、西至 102 国道、北至东营路(中兴路),面积 3.47 平方千米。
规划年限为 2019—2035 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
规划形成“两轴、两片”的空间格局:两条发展轴,依托中央大道和世纪大道两条城市主干道形成城市发展轴以及产业发展轴;两个片区,即产业片区及生活服务片区。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第二节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第三节发展基础第四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节总体环境第二章发展构想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第一节优化开发区域第二节重点开发区域第三节限制开发区域第四节禁止开发区域第四章重点任务第一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二节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第三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第四节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第五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第六节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第七节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第八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第九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第十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五章保障措施第一节法治保障第二节人才保障第三节实施保障前言“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创新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沈阳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期。
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坚持问题导向和标本兼治,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愿景目标,对于我市适应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新举措、开创改革新局面,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二五”《规划纲要》共提出22项主要规划指标,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兴和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进出口总额、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在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耕地保有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单位GDP 能源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7项指标完成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低于规划目标。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沈阳开发区,是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一片崭新的经济发展区。
自1992年成立以来,沈阳开发区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成为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沈阳开发区位于沈阳市的东部,总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距离市中心仅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开发区地处“京沈大都市圈经济带”和“沈阳-大连经济走廊”之间,享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区内有大型铁路货运站和致远天河国际机场,通讯和交通十分便捷,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为东北地区首个国家级开发区,沈阳开发区凭借其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进驻。
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五大产业集群,分别是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这些产业集群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沈阳开发区在汽车制造业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沈阳拥有一批世界级的整车企业和重要零部件供应商。
沈阳开发区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积极引进和发展汽车制造业,培育了一大批元器件制造和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形成了汽车制造产业链的完整体系。
同时,开发区还大力支持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另外,沈阳开发区还注重发展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引进了一流的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涉及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这些企业以其自主创新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推动沈阳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开发区还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开发区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能源节约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