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特殊教育的法规和政策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138.50 KB
- 文档页数:20
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解读与应用引言:特殊教育是一项关乎社会公平和教育公正的重要事业。
为了保障残疾儿童和学生的教育权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特殊教育政策和法规。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和法规进行解读,并探讨如何将他们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中。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的特殊教育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最基础的教育法律文书,其中特殊教育条款明确了残疾儿童和学生的受教育权益。
该条款规定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责任,也强调了保障残疾儿童和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原则。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的特殊教育保障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专门保护残疾人权益的重要法律。
该法规定了教育部门应当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给予特殊教育相应的倾斜,确保残疾儿童和学生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残疾儿童和学生在学校中的特殊教育权益保护措施,如提供辅助设施和个别教育计划等。
3. 教育部关于特殊教育的政策文件教育部出台了多项针对特殊教育的政策文件,如《特殊教育学校设置办法》和《特殊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命题与评价办法》等。
这些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特殊教育的相关制度,明确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职责和要求。
4. 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应用困境尽管特殊教育政策和法规已经相对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境。
资源不足、师资短缺、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此外,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监管和评估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 提高特殊教育资源配置的措施为了解决特殊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加大财政支持,增加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资源的设立。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特殊教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
6. 完善特殊教育评估体系特殊教育评估是判断学生需要的特殊教育服务的重要依据。
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因此,教育部门应加强对特殊教育评估的研究和推广,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特殊教育得法规与政策本章教学:1、了解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得基本体系与现状。
2、了解国外特殊教育得重要文献与重要法规第一节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一、我国特殊教育相关得法律1、《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82年通过,04年再修订)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得情况下,有从国家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得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得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与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与其她有残疾得公民得劳动、生活与教育。
2、《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法》(95年颁布)第十条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与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她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与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与便利。
3、《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86通过,06年修订)第六条国务院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得与残疾得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得实施特殊教育得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与智力残疾得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得场所与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得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得,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得,对直接负责得主管人员与其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得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得;(二)分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得;(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得;(四)选用未经审定得教科书得。
3、《中华人民共与国高等教育法》(98年通过)第九条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得录取标准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第三章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本章要掌握的基本内容:1、我国特殊教育相关法规、政策及解读2、国际相关重要法规及文献解读一、特殊教育相关法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82年12月4日通过。
第4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抚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二)教育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颁发第10条: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38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第2、6、11、19、31、43、57条有相应规定。
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通过第9条规定: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第7条、15条、32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教育法南京廖华范本一:1. 特殊教育法的背景及目的1.1 法律背景1.2 目的和意义2. 特殊教育的范围和对象2.1 特殊教育的范围2.2 特殊教育的对象3. 特殊教育的原则和政策3.1 公平性原则3.2 可及性原则3.3 个性化原则3.4 国际合作原则4. 特殊教育的组织和管理4.1 特殊教育的组织4.2 特殊教育的管理5. 特殊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法5.1 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5.2 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6. 特殊教育的师资和培训6.1 特殊教育师资的要求6.2 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7. 特殊教育的家庭和社区支持7.1 家庭支持7.2 社区支持8. 特殊教育的评估和监测8.1 特殊教育的评估方法8.2 特殊教育的监测机制附件:特殊教育法相关附件注释: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教育法:该法律旨在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2. 特殊教育:针对残疾人群体的教育形式,旨在他们获得适当的教育和发展机会,提高其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范本二:1. 特殊教育法的立法背景1.1 特殊教育法的立法目的1.2 特殊教育法的立法意义2. 特殊教育法的基本原则2.1 平等原则2.2 可及性原则2.3 个体化原则2.4 国际合作原则3. 特殊教育法的范围与对象3.1 特殊教育的范围3.2 特殊教育的对象4. 特殊教育法的组织与管理机制4.1 特殊教育机构的设置4.2 特殊教育管理机构的职责5. 特殊教育法的课程与教学方法5.1 特殊教育课程的设置5.2 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6. 特殊教育法的师资队伍与培训6.1 特殊教育师资的要求6.2 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与评价7. 特殊教育法的家庭与社区支持7.1 家庭的支持与参与7.2 社区的支持与共建8. 特殊教育法的评估与监测8.1 特殊教育评估的目的与方法8.2 特殊教育监测的机制与运作附件:特殊教育法相关附件注释: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教育法:该法律旨在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概述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概述引言特殊教育是一种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的教育方式。
在每个国家,特殊教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具有各种残疾、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为了确保特殊教育的有效实施,各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确保特殊教育的权益和需求得到保障。
本文将概述一些国际上通用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以加深对特殊教育法律框架的认识。
1.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是一项旨在保障残疾人权益和福利的国际人权法律文书。
该公约要求各缔约国确保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残疾学生在普通教育系统中获得有关个性化支持和合理适应手段。
该公约还要求缔约国采取措施,以促进残疾学生的社会融入,并确保他们不受歧视和排斥。
该公约在促进全面包容的特殊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美国《个体化教育计划》(IEP)美国《个体化教育计划》(IEP)是一项法律法规,为残疾学生在学校获得特殊教育支持提供指导。
根据美国的特殊教育法,学校必须为符合特殊教育资格的学生编制IEP。
IEP旨在确保残疾学生能够在普通教育环境中获得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IEP包括学生的当前学术水平评估、个性化目标设定、教育服务提供和评估等内容。
美国IEP的实施要求学校与学生的家长进行密切合作,确保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符合学生的特殊需求。
3. 英国《残疾权益法》英国《残疾权益法》是一项旨在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的法律。
该法律包括了一系列规定,旨在确保残疾学生可以在适合他们需求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
根据该法律,英国学校必须为残疾学生提供合适的特殊教育支持,以确保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
学校还需要制定具体计划,满足残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
此外,该法律还规定了学校对残疾学生的反歧视义务,以确保他们不因残疾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4. 澳大利亚《残疾者平等权益法》澳大利亚《残疾者平等权益法》是一项旨在保护残疾人平等权益的法律。
特殊教育行业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特殊教育行业的管理,提高特殊教育服务的质量,保障特殊教育学生的权益,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特殊教育是指针对智力、感知、运动、情绪、行为和语言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通过特殊教育服务,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支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第三条特殊教育行业规章制度适用于特殊教育机构、特殊教育教师、特殊教育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等相关方。
第二章特殊教育机构管理第四条特殊教育机构应具备相关办学资质和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特殊教育服务。
第五条特殊教育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教育教学管理、日常管理、财务管理等,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
第六条特殊教育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招生、就读、毕业流程,按照学生特殊教育需求和个性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
第七条特殊教育机构应配备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和职工,保障师资力量的专业化和素质化。
第八条特殊教育机构应建立有关学生信息管理和隐私保护制度,严格保密学生信息,防止信息泄露。
第九条特殊教育机构应建立德育工作制度,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第十条特殊教育机构应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安全,预防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第三章特殊教育教师管理第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相关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持有相关证书或资格,经过专门培训和考核。
第十二条特殊教育教师应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爱学生,不歧视、不虐待学生。
第十三条特殊教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特殊需求和个性差异,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特殊教育教师应定期接受进修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十五条特殊教育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章特殊教育学生管理第十六条特殊教育学生是指智力、感知、运动、情绪、行为和语言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需接受特殊教育诊断和评估,确定特殊教育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