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下册第十课生字组词
生字组词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组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的意思和用法。
在三年级下册第十课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新的生字,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这些生字的组词方法。
首先是“狐”,我们可以组成“狐狸”、“狐狸洞”、“狐狸尾巴”等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可以更好地理解“狐”的含义和特点。
接着是“溪”,我们可以组成“小溪”、“清溪”、“山溪”等词语,这些词语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溪”的意义和用法。
然后是“烟”,我们可以组成“炊烟”、“烟雾”、“烟囱”等词语,这些词语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烟”的特点和含义。
接着是“麦”,我们可以组成“麦田”、“麦穗”、“麦收”等词语,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麦”的用法和意义。
接下来是“稻”,我们可以组成“稻田”、“稻米”、“稻草”等词语,这些词语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稻”的含义和特点。
然后是“岸”,我们可以组成“河岸”、“湖岸”、“海岸”等词语,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岸”的意义和用法。
最后是“池”,我们可以组成“鱼池”、“莲池”、“荷池”等词语,这些词语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池”的特点和用法。
通过组词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的意义和用法,希望大家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多多运用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词
表
本文档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单词表的完整版。
以下是单词表的内容:
1. 第一课:我们的生活
- 词汇1:阳光、流翠、白云、小山、小草
- 词汇2:晒、晴朗、一朵、滚烫、撑伞
2. 第二课:快乐的节日
- 词汇1:国庆节、元旦、春节、端午节、元宵节
- 词汇2:祝福、聚、喧闹、鞭炮、热闹
3. 第三课:植物的世界
- 词汇1:开花、结果、枝条、花蕾、树干
- 词汇2:蔬菜、水果、种子、植物、光合作用
4. 第四课:美丽的鲜花
- 词汇1:玫瑰、郁金香、百合、牡丹、紫薇
- 词汇2:香气、丰富、芬芳、盛开、花苞
5. 第五课:昆虫的世界
- 词汇1:蝴蝶、蜜蜂、蚂蚁、蟋蟀、蜻蜓
- 词汇2:羽毛、昆虫、环保、捕食、触角
6. 第六课:动物的小伙伴
- 词汇1:小狗、小猫、小鸟、小鱼、小兔
- 词汇2:可爱、机灵、饥饿、温顺、亲密
7. 第七课:智慧的帮手
- 词汇1:电视机、电脑、电话机、收音机、打印机- 词汇2:方便、快捷、知识、沟通、播放
8. 第八课:城市的一天
- 词汇1:早晨、中午、下午、晚上、夜晚
- 词汇2:热闹、景色、奔忙、熟睡、喧嚣
9. 第九课:美丽的花园
- 词汇1:美丽、绿色、种植、草坪、做工
- 词汇2:休闲、湖泊、凉亭、滑梯、花坛
10. 第十课:美丽的童话
- 词汇1:拖鞋、布偶、美丽、河马、甜点
- 词汇2:故事、神奇、橡皮擦、快乐、梦幻
这里只是简略地列出了每课的部分关键词汇,详细的单词表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
如果需要完整的单词表,请参考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词语盘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词语盘点【精心】〖理解〗专心;周密细心。
〖例句〗导演精心准备了一台晚会。
【憧憬】〖理解〗向往。
〖例句〗我们心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依然】〖理解〗照往常,依旧。
〖例句〗昨天刚被老师批评,今天小明依然迟到了。
【凌空】〖理解〗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
〖例句〗我们正在广场上放着风筝,发现一架飞机凌空而过。
【翩翩】〖理解〗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奔跑】〖理解〗快速地跑。
〖例句〗操场上有人在飞快地奔跑。
【大惊失色】〖理解〗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例句〗听到这个消息,他大惊失色,急急忙忙赶回家去了。
【千呼万唤】〖理解〗形容多次邀请,多次催促。
〖例句〗小家伙躲在屋子里,客人们千呼万唤才把他叫出来。
【倏】〖理解〗极快地。
〖例句〗刚才还看到他在门口,怎么一会而就倏地不见了?【踪影】〖理解〗踪迹和形影。
〖例句〗刚把野兔放掉,很快野兔就没了踪影。
【垂头丧气】〖理解〗低着头无精打采的样子。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别垂头丧气,我们重新开始!【田埂】〖理解〗田间的埂,用来分界和蓄水。
〖例句〗田埂把稻田整齐地分成了几大块。
【磨坊】〖理解〗磨面粉等的作坊。
〖例句〗村口有一家不大不小的磨坊。
【近义词】憧憬──向往依然──依旧快活──快乐寻找──寻觅【反义词】细──粗紧──松高──低精心──粗心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课文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_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生字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中“惊弓之鸟”这个词比喻受到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情况会惊恐不安。
小编在此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生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生字1 【弓】读音:弓[gōng]巧记:弯字掉上半(弓),拉开能射箭。
字义:①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②弯曲组词:①弓箭弹弓左右开弓②弓腰弓背造字:象形法造句:古时候,弓箭不仅是人们打猎的工具,还是战斗的武器。
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
2 【魏】读音:魏[wèi]巧记:见“鬼”矮半截(委)。
字义:战国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带组词:魏国造字:形声法造句: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笔顺:“委”上下对正,笔画迎让;“鬼”的竖弯钩伸展。
字歌:委员他姓魏身材很魁伟瑰宝己占有内心很惭愧3 【射】读音:射[shè]巧记:一个小人,“身”一“寸”。
字义:①放箭,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②放出光、热等③有所指组词:①射箭发射②辐射反射③暗射影射造字:会意法造句:射箭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笔顺:左部紧靠竖中线;右部竖钩运笔用力。
字谜:身高一寸功夫很深放出一箭击中靶心4 【箭】读音:箭[jiàn]巧记:“前”面有片竹林。
字义:①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箭杆前端装有金属尖头②形状或功能像箭的东西组词:①弓箭一箭双雕②火箭令箭造字:形声法造句:火箭发射成功了。
笔顺:上窄扁,下宽长。
“前”第三笔横长托上盖下。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生字1【弓】读音:弓[gōng]字义:①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②弯曲造字:象形法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
2【魏】读音:魏[wèi]巧记:见“鬼”矮半截(委)。
字义:战国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带组词:魏国造字:形声法造句: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笔顺:“委”上下对正,笔画迎让;“鬼”的竖弯钩伸展。
字歌:委员他姓魏身材很魁伟瑰宝己占有内心很惭愧3【射】读音:射[shè]巧记:一个小人,“身”一“寸”。
字义:①放箭,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②放出光、热等③有所指组词:①射箭发射②辐射反射③暗射影射造字:会意法笔顺:左部紧靠竖中线;右部竖钩运笔用力。
字谜:身高一寸功夫很深放出一箭击中靶心4【箭】读音:箭[jiàn]巧记:“前”面有片竹林。
字义:①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箭杆前端装有金属尖头②形状或功能像箭的东西组词:①弓箭一箭双雕②火箭令箭造字:形声法笔顺:上窄扁,下宽长。
“前”第三笔横长托上盖下。
字歌:竹枝用刀剪拿来做弓箭前下有四点慢慢用火煎5【猎】读音:猎[liè]巧记:猜错一半(犭)(昔)。
字义:①打猎,捕捉禽兽②搜寻组词:①打猎猎户狩猎渔猎②猎奇造字:形声法笔顺:“犭”弯钩弯势不宜过大;“昔”上横短下横长。
字歌:带犬去打猎飞鸟有喜鹊用心去珍惜人来把书借6【雁】读音:雁[yàn]巧记:“厂”里有一人(亻),人后有一(隹)。
字义:大雁,鸟名,多指鸿雁。
羽毛褐色,腿短,群居在水边,飞时排列成行。
是候鸟组词:大雁鸿雁造字:形声法造句:秋天,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南方。
笔顺:“厂”横、撇要充分展开;两个“亻”左短右长。
字谜:厂下双人行主字多一横秋天往南飞常排一字形7【弦】读音:弦[xián]巧记:弹头(弓)中的“玄”奥。
组词:①弓弦②琴弦弦外之音造字:会意法造句:长时间不练习,他连弓弦都拉不开了。
笔顺:左窄右宽。
10. 纸的发明chuàng xiécún zhìcài lún lèi xiān ōu zhōu shè创携存制蔡伦累鲜欧洲社shùwěi lùcèbǎo cún yuēyàāōu zhōu shè术伟录册保存约验阿欧洲社léi (果实累累) xiǎn(朝鲜)(鲜有)累lěi (积累)(拖累) 鲜lèi (劳累) xiān(新鲜)(鲜美)听写词语: 造纸术伟大文字记录青铜器保存方便学问轻便盛放西汉大约东汉吸收经验树皮破布原料切断满足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欧洲社会进步文化影响四字词语: 学富五车近义词: 发明——创造笨重——沉重轻便——轻巧改进——改良促进——推动反义词: 笨重——轻便方便——麻烦粗糙——细腻容易——困难便宜——昂贵邻近——遥远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课文的总起句,用“伟大”来形容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之大)2.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这句话借用成语“学富五车”来介绍古代使用竹片、木片制成的书很笨重,要用车来拉)3.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常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通过帛与竹片、木片的比较,写出了帛虽然很轻便,但价钱太贵的特点。
)4.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这句话具体介绍了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步骤。
)5.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牧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这句话写出了经过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具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是这种造纸方法得以传承的原因)纸发明以前——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纸的发明西汉时代——用麻来造纸伟大贡献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来——传到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世界和欧洲课文主要讲的是纸发明之前的情况、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经过以及造纸术的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促进。
中国民间故事里的“秘密”借助神奇元素弘扬真善美——《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秘密——借助各种神奇元素,弘扬真善美3、激发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欲望,并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熏陶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秘密——借助各种神奇元素,弘扬真善美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欲望,并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熏陶教学准备:《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信息量非常大,需要我们的大脑快速地运转起来。
要不,我们先来个大脑热身运动吧!2、看图猜故事:同学们大都喜欢读故事书,要不,我们来看图片猜故事吧!准备好了吗?“牛郎织女”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十兄弟”——十个身怀绝技的兄弟团结一心救助自己的父亲“哪吒闹海”——小哪吒大闹龙宫,惩治了残害百姓的恶龙“田螺姑娘”——仙女下凡,帮助一个勤劳的青年过上了幸福的生活3、引出《中国民间故事》知道吗,这四个故事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它们口口相传,被收录在一本书中,这本书就叫《中国民间故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民间故事》,去书中探讨中国民间故事的里的“奥秘” 。
二、简介民间故事1、民间故事的分类神话传说、传奇故事、生活故事、才子佳人、公案故事2、民间故事特点,引出“神奇” 你们读过那么多民间故事,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吗?(贴近生活、有趣、富有想象力、神奇)中国民间故事当中有何神奇之处,我们以《田螺姑娘》为例,来找找吧!三、默读《田螺姑娘》,探寻“神奇元素”1、默读《田螺姑娘》,用横线勾画故事中的神奇之处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开到第20 页,边默读边用横线勾画出这则故事中令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2、交流神奇之处说说,你从哪个句子感受到了神奇?3、师根据生的回答,引出“神奇元素” 神奇人物:田螺姑娘(天上的仙女,住在田螺中,从水缸中出来,衣上一点也没湿)神奇宝物:田螺(足有水壶那么大)神奇法力:用它储藏粮食,无论你吃多少,壳里的稻谷都不会被吃完3、引出神奇的“三段式” :三次弄清真相在中国大部分民间故事中,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常常会反复出现三次。
10.纸的发明一、看拼音写词语。
zào zhǐshùwěidàjìlùbǎo cún dàyuēālābóōu zhōu shèhuìjīng yàn二、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创(chànɡ chuànɡ) 蔡(cài chài) 伦(lún nún)册(cè chè) 洲(zōu zhōu) 录(lù lǜ)三、把下列词语补充恰当的动词。
()文字()发展()在水里()造纸术()经验()欧洲四、选择题。
下列选项不是我国四大发明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轮子五、判断1.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2.纸是我们中国发明的,后来传到了国外。
()3.改进技术后,纸的价钱也便宜了。
()4.造纸术的发明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六、按照要求改句子(1)再把浆捞出来晒干,不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了改成肯定句:(2)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书多的时候要用车来拉。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七、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促进事情满足发展记录需要八、课文回顾。
1.这篇课文写出了,表明了,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重量太___ ,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__________ 这个成语形容。
九、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用“”画出蔡伦的造纸过程的句子。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同步练习题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
chuàng zào xiéshǒu cún zài zhìzào lún lǐshèhuìbǎo cún dàyuēōu zhōu jīng yàn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蔡.伦(cài)大约.啊.拉伯B.携.带(xié)朝鲜.一册.书C.创.造(cuàng)世.界造纸术.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在周末开了有趣的联欢家庭会。
B.当老师的都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
C.我们要养成上课认真听讲、预习、复习的好习惯。
D.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的行为,是可耻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书写材料有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
B.在东汉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C.到了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造纸方法就被传承了下来。
D.造纸术首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后来又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影响了全世界。
三、填空题5.比一比,再组词。
麻(________)洲(________)论(________)术(________)欧(________)床(________)州(________)伦(________)述(________)呕(________)6.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轻便——(________)方便——(________)昂贵——(________)普及——(________)少数——(________)传承——(________)2.反义词:伟大——(________)便宜——(________)文明——(________)笨重——(________)粗糙——(________)保存——(________)7.根据课文《纸的发明》内容,补全下列记录文字的方法所具有的缺点,并回答问题。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课文分析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2、3、4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歌颂我们祖先的功绩。
我会写:术shù(算术、术语、武术)伟wěi(伟大、雄伟、伟人)录lù(录取、录音、录用)册cè(上册、史册、纪念册)保bǎo(保护、保存、保证)存cún(存心、存在、存钱)约yuē(约会、大约、节约)验yàn(验算、验血、经验)阿ā(阿姨、阿爸、阿婆)欧ōu(欧洲、姓欧、欧元)洲zhōu(亚洲、非洲、大洋洲)社shè(社会、报社、社团)必会词语:造纸术、伟大、文字、记录、青铜器、保存、方便、学问、轻便、盛放、西汉、大约、东汉、吸收、经验、树皮、破布、原料、切断、价格、满足、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欧洲、社会、进步、文化、影响多音字:累:lèi(累坏)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近义词:笨重—沉重轻便—简便粗糙—粗陋吸收—吸取改进—改善促进—推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反义词:文明—野蛮贡献—索取笨重—轻巧粗糙—光滑促进—阻止理解词语: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传承:传授和继承。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十课惊弓之鸟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十课《惊弓之鸟》叙述了古时候一个叫更赢的人,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故事。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十课《惊弓之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十课《惊弓之鸟》课文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
”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十课《惊弓之鸟》学习要点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
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三年级语⽂下册第⼗课惊⼸之鸟课⽂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
店铺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下册第⼗课《惊⼸之鸟》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年级语⽂下册第⼗课《惊⼸之鸟》课⽂-原⽂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
有⼀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
⼀只⼤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雁对魏王说:“⼤王,我不⽤箭,只要拉⼀下⼸,这只⼤雁就能掉下来。
” “是吗?”魏王信不过⾃⼰的⽿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下。
”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拿⼸,右⼿拉弦,只听得嘣的⼀声响,那只⼤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吃⼀惊,“真有这本事!” 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是因为我知道,这是⼀只受过箭伤的鸟。
”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听到弦响,⼼⾥很害怕,就拼命往⾼处飞。
它⼀使劲,伤⼝⼜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 三年级语⽂下册第⼗课《惊⼸之鸟》课⽂-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让学⽣了解“惊⼸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这个成语。
2.运⽤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之鸟”、“能⼿”等词语。
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在⽂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 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背诵第8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新课,整体进⼊ 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个有着五千多年⽂明的伟⼤民族,在浩如烟海的⽂学世界⾥,有⼀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
成语对于我们的⼝头和书⾯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
⼩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之鸟”这篇课⽂。
知识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一、课内阅读(一)(2021春·重庆永川·三年级统考期末)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成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这段话一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讲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第二句话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话讲为什么这种纸能传承下来。
2.请用“﹏﹏﹏”勾划出具体写这种纸传承下来的原因的语句。
3.串连起三句话,这一段话的内容主要讲了什么?4.结合句子意思,给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理解,把番号填在括号里。
(1)吸收..:①吸取;②组织或团体接受某人为成员。
A.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B.少先队把我吸收..为少先队员了。
()(2)容易..:①做起来不费事;②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
A.喝生水容易..生病。
()B.用这种方法造成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答案】1.蔡伦是怎样造纸的(二)(2021春·江苏淮安·三年级统考期中)课内阅读。
纸的发明(节选)①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②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用这种方法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轻()好用的纸。
③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5.填入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关联词是()A.既……又……B.不是……而是……C.不但……而且……D.虽然……但是……6.以下不是造纸原材料的一项是()A.树皮B.麻头C.麦草D.破布7.蔡伦是怎样造纸的?请找出片段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把造纸流程图补充完整。
《惊弓之鸟》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导入: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拼命、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
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四、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
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
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
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
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
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
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
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3、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