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毛概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10.34 MB
- 文档页数:8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计划(2013年修订版)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单位:社会科学部课程代码:00201010答疑信箱:zhangxiaoqun1981@社会科学部电话:31690920一、授课对象:2011级大专班所有学生、2013级大一所有学生二、授课时间: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授课地点:理论课:多媒体教室;实践课:多媒体教室或实训基地三、任课教师(职称)主讲:罗孝友,讲师王韬,讲师杨照明,讲师袁春竹,讲师张小群,讲师王晓琳讲师四、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课程,是为培养高等学校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实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而开设的公共必修基础理论课,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主渠道,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极其重要的理论课程。
本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立足于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主要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旨在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进一步推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
根据本课程性质和定位确立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和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弄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的重要性。
毛概论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第一,时代特征: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领导力量: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第三,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四,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旧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课后作业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P4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6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9-15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8-23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0第二章新民主主义理论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38;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P41(2必然性,3条实现途径)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44-46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P48-49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统一战线:结成统一战线的2个必然性原因和3种可能性原因。
P49—50统一战线的内容(2个联盟)P50我党领导统一战线的经验P50武装斗争:武装斗争的必然性、依靠谁?谁领导?为了谁?怎样进行武装斗争?P51党的建设:P51-52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P5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57,第二段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58,最后一段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P66-67,3条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P71—73,5条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P75-8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成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关于所有制结构;关于经制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于科学和教育;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一、选择、判断部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主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江泽民进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
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5、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7、中国共产党的显著标志: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8、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
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9、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
10、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发展。
11、党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12、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3、提出科学发展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现实基础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1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新民主主文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逐步形成。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35 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科学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答: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历史地位:第一,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在实践上,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在精神方面,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答:历史地位: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答: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内容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