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量计算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259.00 KB
- 文档页数:23
钢筋算量实训总结报告:钢筋实训总结报告清单计价实训报告钢筋实训总结1000字绑扎钢筋实训报告篇一:算量实训总结工程造价实训总结经过三个周的实训,我知道了一些计价规则,把之前不知道的弄懂了,有很多的不足,很多都不知道,还需要努力,虚心的想同学或是老师学习,和同学们是以组为单位的!不知道该算什么算得对与不对,在老师组员的带领帮助下,我越来越得心应手,原来不明白的地方在大家互相帮助之下也都明白了。
在这工程里面钢筋的算量是难得下面是我们的一些算法!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3、注意事项(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
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
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
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
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1)、清单规则: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工程量的计算公式和技巧一、工程量的计算公式1.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公式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公式一般为:体积=面积×厚度,其中面积指的是土石方工程覆盖的面积,厚度指的是土石方工程的厚度。
一般情况下,土石方工程属于三角形或梯形,因此可以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来计算。
2.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公式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公式一般为:体积=面积×厚度,其中面积指的是混凝土工程面积,厚度指的是混凝土的厚度。
在计算混凝土工程量时,还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损耗率,一般为10-15%。
3.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一般为:数量=钢筋长度/钢筋间距,其中钢筋长度指的是钢筋的长度,钢筋间距指的是钢筋之间的距离。
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还需要考虑到钢筋的损耗率和剪钢筋的长度。
4.砖砌工程量计算公式砖砌工程量计算公式一般为:数量=砖砌长度×砖砌高度,其中砖砌长度指的是砖砌的长度,砖砌高度指的是砖砌的高度。
在计算砖砌工程量时,还需要考虑到砖的损耗率,一般为5-7%。
以上介绍了常见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算公式,实际工程中还可能有其他类型的工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计算公式。
二、工程量计算的技巧1.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和要求在进行工程量计算之前,工程师需要对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包括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要求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才能准确地计算工程量。
2.使用标准工程量手册标准工程量手册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其中收集了各种类型工程项目的计算公式和工程量数据。
工程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工程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充分利用计算工具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可以充分利用计算工具来提高计算效率,减少计算错误的发生。
比如,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将计算公式和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进行自动计算。
4.注意工程量的损耗率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需要注意工程量的损耗率。
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其损耗率是有差异的。
建筑行业所有计算公式大全(附图表)(2012-10-16 23:39)标签:计算公式总结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钢筋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全套计算规则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S=(A+4)×(B+4)=S底+2L外+16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 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
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工程量基本计算规则及公式(1)、计算规则:钢筋工程量应区分不同钢筋类别、钢种和直径分别以吨(t)计算其重量。
(2)、计算公式:钢筋工程量=钢筋下料长度(m)×相应钢筋每米重量(kg/m) 式中:钢筋下料长度(m) =构件图示尺寸-砼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弯起部分的增加长度-量度差(钢筋弯曲调整值)+图中已经注明的搭接长度(3)、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搭接长度的,按规定搭接长度计算;自然接头损耗及下料损耗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得另计。
钢筋的电渣压力焊、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二十五、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 1、单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直钢筋净长=L-2C;弯起钢筋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弯起钢筋两端带直钩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2×(梁高-保护层厚度×2); 2、多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1)、首跨钢筋的计算: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端支座负筋长度=设计构造长度+端支座锚固值;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2)、中间跨钢筋的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两边跨设计构造长度+中间支座值;(3)、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 d)×2+(梁高-2×保护层+2 d)×2+14 d或24 d 箍筋根数=(梁净长-100MM)/设计间距+1,加密区另计。
(4)、腰筋、拉筋、吊筋应按构造要求计算其长度。
二十六、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现浇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根数=(板净长-100MM)/布筋间距+1(2)、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3)、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4)、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
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总结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工程量计算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训目的
钢筋工程量计算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训内容
在本次实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 钢筋工程量的基本概念及计算规则;
2.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
3. 钢筋重量、数量及成本的计算;
4. 钢筋施工图的识读与翻样。
三、实训过程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步骤完成了各项任务:
1. 学习理论知识:首先对钢筋工程量计算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了解计算规则和相关标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加深对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的理解。
3. 实际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钢筋重量和数量的统计以及成本分析等实际操作。
4. 总结反思:在完成实训任务后,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改进。
四、实训成果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1. 掌握了钢筋工程量的基本概念及计算规则;
2. 学会了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
3. 了解了钢筋重量、数量及成本的计算方式;
4. 熟悉了钢筋施工图的识读与翻样技巧。
五、问题与建议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 对某些计算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误差;
2.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钢筋规格和型号的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工作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2. 多进行实际操作,提高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
3. 加强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整体水平。
钢筋工程量计算实训总结摘要:一、引言二、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1.钢筋种类与规格2.钢筋长度计算3.钢筋根数计算4.钢筋面积计算5.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三、钢筋工程量计算实例1.实例一:框架柱钢筋工程量计算2.实例二:梁钢筋工程量计算3.实例三:板钢筋工程量计算四、钢筋工程量计算注意事项1.钢筋规格与图纸一致2.注意钢筋接头处理3.考虑钢筋保护层厚度4.关注图纸中的钢筋构造要求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钢筋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工程成本、施工计划和材料采购等方面。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本文对钢筋工程量计算的实训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二、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1.钢筋种类与规格在进行钢筋工程量计算时,首先要了解钢筋的种类和规格。
常见的钢筋种类有:HPB300、HRB335、HRB400等。
不同种类的钢筋在工程中的使用部位和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2.钢筋长度计算钢筋长度的计算可以根据图纸和实际施工情况进行。
一般情况下,钢筋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2。
需要注意的是,钢筋长度应考虑搭接长度和弯钩长度。
3.钢筋根数计算钢筋根数计算是根据图纸上的钢筋布置和规格进行的。
例如,一根直径为16mm的钢筋,按照每米长度计算,其根数为:100mm/16mm=6.25根。
4.钢筋面积计算钢筋面积计算公式为:钢筋面积=π×(直径/2)。
例如,直径为16mm的钢筋,其面积为:π×(16mm/2)=201.1mm。
5.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钢筋工程量=钢筋面积×钢筋根数×钢筋长度。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即可得到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工程量计算实例1.实例一:框架柱钢筋工程量计算假设框架柱的直径为200mm,长度为10000mm,保护层厚度为20mm。
柱钢筋采用HRB400,直径为16mm。
根据图纸,柱钢筋分为两层,上下各一根。
(1)计算钢筋长度:10000mm-20mm×2=9960mm(2)计算钢筋根数:上层钢筋根数=10000mm/16mm-1=625根;下层钢筋根数=10000mm/16mm=625根(3)计算钢筋面积:直径为16mm的钢筋面积=201.1mm(4)计算钢筋工程量:上层钢筋工程量=201.1mm×625根×9960mm=1208800mm;下层钢筋工程量同理2.实例二: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假设梁的宽度为300mm,长度为10000mm,保护层厚度为20mm。
钢筋手工计算总结介绍在土木工程中,钢筋是一种常用的构造材料,用于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拉强度。
钢筋的计算是土木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总结钢筋手工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经验。
1. 引言钢筋手工计算是指根据给定的设计荷载和构造要求,通过手工计算来确定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类型、数量和布置方式。
在一些简单的工程设计中,手工计算钢筋可以是一个高效可行的选择。
2. 计算步骤钢筋手工计算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确定设计荷载在进行钢筋计算之前,需要明确设计荷载的类型和大小。
设计荷载通常包括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如自身重荷载、使用荷载、风荷载等。
2.2 确定构造要求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工作性能和使用环境等。
2.3 选择钢筋类型和规格钢筋的选择要考虑到设计要求、工程实际情况和经济性。
常见的钢筋类型包括普通强度钢筋(如HRB335)、高强度钢筋(如HRB400)和预应力钢筋(如HPB300)等。
2.4 计算截面尺寸根据外部荷载和设计要求,计算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包括有效高度、有效宽度和受压区高度等。
2.5 计算截面受力根据荷载作用和结构几何形状,计算钢筋截面的受力状态。
常见的受力状态包括受拉、受压和受剪等。
2.6 计算钢筋布置及数量根据截面的受力状态和设计要求,计算钢筋的布置方式和数量。
钢筋的布置要满足构造要求,并保证钢筋的充分受力。
2.7 核验对计算结果进行核验,包括满足混凝土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等强度验算。
3. 技巧和经验在进行钢筋手工计算时,以下技巧和经验可能会有所帮助:•尽可能利用标准截面和钢筋配置表,避免重复计算。
•合理选择钢筋的直径和间距,以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性。
•常用的钢筋配置方式包括等距离双筋、单倍筋、对称布置等,根据受力状态和设计要求灵活选择。
•考虑施工工艺和接头要求,合理安排钢筋的连接和锚固长度。
•在计算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工具,如Excel表格和程序等,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钢筋工程量计算心得体会钢筋工程量计算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钢筋工程量计算心得体会(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钢筋工程量计算心得体会1实训期间,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钢筋工艺的制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首先通过实训我学到了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前对扎钢筋不以为然,认为很简单,结果自己一动手就犯难了。
学习和工作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就像扎钢筋时弯折角度稍有偏差就会造成整体参差不齐,影响质量和美观。
其次感受比较深的就是规范的问题。
虽然不可能一开始就做的很规范,但是这方面一定要考虑,尽量把它做好!就像我们在弯折钢筋的时候就产生很大的问题。
起点偏移量不同,弯钩、弯折长度不一样等等问题,这些似乎都可以通过规范来解决。
当然我们也是初次做,没什么经验,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教训吧。
再次团队之间的交流,有些东西事先不交流,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做,到时候肯定会出问题。
没有一个人的团队!所以要把项目做好,这些东西一定要注意。
应该多注意团队之间的交流。
最后就的体会就是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太多。
需要好好去学习!本次实训绑扎钢筋结构是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搭接采用现场绑扎搭接,梁配筋构造要求按7度三级抗震配置,混凝土等级为C25。
在箍筋制作的实训项目中,用到的工具:手摇板、断线钳、卷尺、滑石笔,实训要求箍筋的下料长度为1528mm,箍筋的内环长度为330mm。
开始时要在箍筋制作台上定箍筋的内环长度标尺330mm时尤为重要。
这决定制作出来的箍筋是否合乎要求,在弯箍筋的弯角90、135时操作手摇板所弯一的角度一定比90度、135度多1~2度。
通过这次的箍筋制作掌握了下料长度计算、检验箍筋等知识,使我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为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
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 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钢筋工程量计算的基本方法我折腾了好久钢筋工程量计算这事儿,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是瞎摸索。
就知道大概是按图算量,但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多了去了。
我最开始就只知道一根钢筋从这头到那头多长,就按照这个长度去计算。
后来发现完全不对。
比如说一根梁里的钢筋,它不是直的那么简单,还有弯钩啊,弯起部分呢。
这就像一根直直的绳子,你要把两头系起来做成一个圈,那就多出一段长度来了,这个弯钩就有点这个意思。
我试过一个方法,就是简单地量出图纸上钢筋的直线长度,然后按照记忆中的某个固定数值给每个钢筋都加上一点长度作为弯钩或者弯起的部分。
可是后来跟实际情况一对比,偏差可大了去了。
我这才意识到不同类型的钢筋,弯钩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有的是90度弯钩,有的是135度弯钩,这其中长款关系可复杂了。
后来我就仔细研究图纸的标注。
我发现大部分正规的图纸,其实是会给一些关键信息的。
就像一个藏宝图上给出了宝藏的大致方位。
那图纸上会有钢筋的直径啊,级别啊这些信息。
你得根据这些先确定钢筋的理论重量。
这就好比你知道一个苹果大小是多少,再知道这种大小苹果的密度,你就能算出这个苹果大概的重量了。
钢筋也是这样,直径和级别确定了,就能通过公式或者查资料得到它每米的理论重量。
然后就要仔细数钢筋的根数了。
这一步我也犯过错。
有一次我没看清楚,把一些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钢筋当成一样数量来算了。
就像你数一堆东西,结果把两类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数了。
其实加密区的钢筋会比较密集,数量肯定要多一些。
再有就是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
这可是个大难点。
我看了好多资料,发现它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啊,钢筋的级别直径等因素都有关系。
有时候图纸上会直接给出来,如果没有给出来的话,那就得按照规范去仔细计算。
就像你要过河,得根据河宽,水流速度等多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桥或者船一样。
关于钢筋工程量计算,我还在继续摸索中,但目前这些心得也算是给这漫长摸索之路的一点小总结吧。
希望对你有点用处。
钢筋计算总结一、保护层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无规定时取值as一般情况:基础40mm 框架柱30mm 框架梁25mm 板15mm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二、钢筋每米重量: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0.617是圆10钢筋每米重量。
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φ6=0.222 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 Φ22=2.98kg Φ25=3.85kg Φ28=4.83kg............Φ12(含12)以下和Φ28(含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至Φ25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三、箍筋计算1、双肢箍下料长度:无论箍筋还是拉筋,弯钩部分均按135°计算135°/135°弯钩矩形箍筋下料长度(l):按外包尺寸计算:l= 箍筋外包周长-3个90度弯曲调整值+2个135度弯钩增加值(1)、抗震结构l=箍筋4边外包尺寸-3×1.75d + 2×11.87d即l=2(b-2c+2d)+2(h-2c+2d)-1.75d×3+11.87d×2=2(b+h)-8c+26.5d =内包尺寸周长+26.5×箍筋直径(2)、一般结构(非抗震区),135°弯钩矩形箍筋下料长度(l):l=2(b-2c +2d)+2(h-2c +2d)-1.75d×3+6.87d×2=2(b+h)-8c +16.5d =内包尺寸周长+16.5×箍筋直径式中:b —构件截面宽;H —构件截面高;d —箍筋直径;c—主筋保护层厚;特别注意:计算过程中而采用内包尺寸时,箍筋下料长度=内包周长+26.5箍筋直径此点最容易忽视。
钢筋算量个人经验小结引言钢筋算量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经济等方面。
随着工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钢筋算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主要总结了个人在钢筋算量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正文1. 了解钢筋材料和规格在进行钢筋算量之前,首先需要了解钢筋材料和规格。
钢筋材料通常有普通钢筋、螺纹钢筋和高强钢筋等。
不同的钢筋规格对于不同的工程结构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
2. 熟悉钢筋算量公式在钢筋算量过程中,需要熟悉一些计算公式,如钢筋根数计算公式、钢筋长度计算公式和钢筋重量计算公式等。
这些公式是进行钢筋算量的基础,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些公式非常重要。
3. 学习使用钢筋算量软件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有很多钢筋算量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钢筋算量工作。
学习使用这些软件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因此,建议钢筋算量人员学习并熟练使用钢筋算量软件。
4. 注意钢筋配筋规范在进行钢筋算量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钢筋配筋规范。
这些规范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不遵守规范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进行钢筋算量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并遵守相关的规范。
5. 定期进行钢筋测量和检查钢筋算量不仅仅发生在工程设计阶段,也需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测量和检查。
定期进行钢筋测量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处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6. 建立准确的工程档案对于钢筋算量工作来说,建立准确的工程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档案包括各种工程文件、图纸和计算表等。
建立有效的档案系统可以方便后续工作的查阅和参考。
结论钢筋算量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经济等方面。
本文总结了个人在钢筋算量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包括了了解钢筋材料和规格、熟悉钢筋算量公式、学习使用钢筋算量软件、注意钢筋配筋规范、定期进行钢筋测量和检查以及建立准确的工程档案等。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穿筋上部贯穿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管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1〕、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2〕、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3〕、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穿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列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一)基础:1、独立基础:框架结构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交错布置;2、筏板基础:一般用于剪力墙结构,我们可以仔细学习一下04G101-3中的内容,例如对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钢筋中的钢筋应伸出板边LA(最小锚固长度)等方面一些具体要求。
3、条形基础:一般用于砖混结构。
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取Max(LaE ,0.5hc+5d)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hc-保护层+15d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支座负筋按照部位分为两类1)端支座负筋2)中间支座负筋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