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介绍-钦州简介PPT(经典版)
- 格式:pptx
- 大小:29.77 MB
- 文档页数:21
⼴西壮族⾃治区简介:NO.07钦州钦州是⼴西壮族⾃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部,⼴西壮族⾃治区南部,南海之滨,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的中⼼位置,是⼤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钦州市位于南华准地台的南端,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较全。
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在亚洲东南部季风区内,太阳辐射强,季风环流明显。
有30多处,4A级景区多处。
是中国⼤蚝之乡、中国⾹蕉之乡、中国荔枝之乡和中国奶⽔⽜之乡。
风景名胜钦州旅游景点有30多处,4A级景区多处,主要有:三娘湾旅游区、⼋寨沟旅游区、王岗⼭、冯⼦材故居、刘永福故居、⼤芦村民族风情、六峰⼭、五皇⼭、椎林叠翠、⿇蓝岛、龙门群岛(七⼗⼆泾)、三海岩、灵东⽔库、五皇⼭、越州天湖等。
古迹与⼈⽂景观有马鞍⼭遗址、独料遗址、古⽴⼭岗遗址、合浦郡址、越州古城址、安州故址、钦州遗址、天涯亭、⼴州会馆、⼤朗书院、绥丰书院、⼤芦古宅群、⽵⼭古宅群、苏村古宅群、久隆古墓群等。
钦州新⼋景:王岗春⾊、六峰缀秀、龙泾环珠、刘冯宝第、灵东浴⽇、⿇蓝仙岛、越州天湖、椎林叠翠。
主要景点⼋寨沟旅游区⼋寨沟旅游区位于钦州西北五⼗多公⾥的⼗万⼤⼭腹地的贵台镇境内,总⾯积三万多亩。
距离南北⾼速公路⼆⼗余⾥,⼋寨沟旅游区位于钦州西北五⼗多公⾥的⼗万⼤⼭腹地的贵台镇境内,总⾯积三万多亩。
距离南北⾼速公路⼆⼗余⾥,距离钦州⾄上思县⼆级公路仅是三公⾥多。
进⼊景区道路,均是混凝⼟和柏油路路⾯,⽆⾼坡要道。
有⼋公⾥长的砂页岩⼭涧地貌,⼋⼗多个⼤⼩各异的泉潭,⼩的像浴盘,⼤的可同时容纳百⼈游泳戏⽔。
可容纳百⼈避风⾬的仙⼈⽯屋、古⽼传奇的贼王寨,云绕⼭转营盘景观、仙⼥戏⽔潭、⽜郎织⼥桥(古⽯桥),还有九曲⼗⼋弯的⼈造⽉亮湖和松虬藤缠、兽⾛鸟鸣、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等等。
三娘湾三娘湾位于钦州市南部犀⽜脚镇境内,距钦州市区38公⾥、南宁168公⾥、北海100公⾥,南临北部湾,背倚乌雷岭,是中华⽩海豚之乡、电影《海霞》拍摄地。
钦州市城市建设总体情况介绍第一部分、城市概况机遇之城:钦州是一座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位于北部湾沿海中心位置,与东盟国家借海相拥、凭海合作,是中国中西部地区走向东盟陆路距离最短的出海通道,1986年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城市,1988年又列为沿海开放地区,1994年6月28日撤地建市,设立地级钦州市。
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钦州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4月16日,国家批准钦州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为钦州发展外向型经济增添了一块“金字招牌”,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将钦州推向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钦州有多重重大机遇叠加,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钦州近代史上曾出过刘永福、冯子材两位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古迹众多,文化灿烂,自古就是桂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清末民初著名画家齐白石和现代诗人田汉都在钦州留下他们的足迹和美好的诗词佳作。
北部湾是我国六大渔场之一,对虾、石斑鱼、青蟹、大蚝被誉为钦州湾“四大名海产”,钦南区获“中国大蚝之乡”。
生物资源品种繁多,盛产荔枝、龙眼、香蕉、柑橙等亚热带水果,灵山县、浦北县、钦北区分别荣获“中国荔枝之乡”和“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果园鸡之乡”。
旅游资源丰富。
人文景观主要有: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三宣堂、冯子材故居、尖山塔、天涯亭、镇龙楼、久隆汉墓群、平艮冯子材墓、大寺冯敏昌墓、广州会馆、越州古城遗址、白石水革命武装起义纪念旧址、张黄张世聪革命烈士墓等。
自然景观有龙门群岛七十二泾(“南国小蓬莱”)、茅尾海天然海上运动场、麻蓝岛、犀牛脚金滩浴场、六峰山、三海岩、龙武岩、马鞍山岩、灵东水库和星岛湖(洪潮江水库)等。
属自治区级保护区的有:钦北区的十万山水源林保护区、浦北县六万山水源林保护区、钦州港水井坑红树林保护区等。
四A级旅游景区有:三娘湾风景旅游区、刘冯故居和八寨沟。
浦北县有五皇岭、灵山县有明清古宅大芦村等。
广西钦州概况及发展前景一、国务院批准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2012年3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明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为中马两国政府合作的项目。
这个象征中马两国友谊的示范项目,将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新平台、新动力、新亮点。
国务院批复的文件对园区作了明确定性,确定“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的项目”。
文件对园区的作用作了阐述,认为“有利于增强广西及北部湾经济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有利于深化中国与马来西亚及其他东盟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
根据文件批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设在广西钦州市金鼓江地区,首期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未来发展将根据园区建设情况总面积可扩大至55平方公里。
这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国务院不仅批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享受我国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还规定,今后视情况发展,如需赋予其他政策,由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中马两国合作的第一个产业园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外两国政府合作的第三个产业园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钦州目前已拥有全国第六个保税港区、第五个沿海整车进口口岸、全国第一批7个国家级海洋公园之一和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批国家级开放开发的重要平台。
此次中马产业园“花落钦州”,是钦州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对于进一步提升钦州和北部湾经济区在国家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将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二、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总体情况、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1)总体情况: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周边已形成以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为龙头的石化产业,以中粮集团180万吨油脂加工项目为代表的粮油食品产业,以香港锐丰集团30万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项目为代表的冶金产业,以钦州保税港区为龙头的保税物流业,以整车进口口岸为依托的汽车装备制造业,以及电子制造业,林浆纸产业等。
钦州概述钦州,古称安州,有1400年悠久的历史。
钦州最早建制于南朝末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称为末寿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易名为钦州,取其“钦顺”之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钦州曾属广东省,后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1994年设立地级钦州市。
钦州地处中国西南沿海,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为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钦州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地区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
钦州港是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将钦州规划为“南方第二大港”,近年码头、仓储的建设高潮迭起。
钦州市现辖二县四区,即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三娘湾旅游管理区,总人口310多万,总面积10843平方公里,小岛屿303个,陆地海岸线长520.8里。
有海外华侨同胞38万人,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
钦州市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气候特点,日照充足,气候宜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古以来就成为桂南著名旅游胜地,吸引了不少旅客。
宋代文学家、诗人苏东坡曾“遨游钦灵”;1891年,俄太子尼古拉仰慕冯子材抗法战功特来钦州访问;1909年,著名画家齐白石游钦州时,绘了荔枝图,并赋诗一首:“此生无计作重游,五月垂舟胜鹤头,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1962年,戏剧家、诗人田汉来钦州游览时也留下不少美好的诗句。
钦州旅游景点有30多处,主要有:三娘湾旅游区、八寨沟旅游区、冯子材故居、刘永福故居、大芦村民族风情、六峰山、五皇山、王岗山、椎林叠翠、麻蓝岛等等。
明朝和清朝曾两次评过钦州八景,第二次评定至今已有300多年。
经钦州八景评审委员会审定,选出了钦州新八景,分别是:王岗春色、六峰缀秀、龙泾环珠、刘冯宝第、灵东浴日、麻蓝仙岛、越州天湖、椎林叠翠。
钦州的历史文化遗存独具南方沿海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人文历史价值,具有文物保护单位56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共4个点(刘永福旧居建筑群、冯子材旧居建筑群、刘永福墓、冯子材墓);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多个。
历史背景钦州市历史悠久,得名已1400多年,南北朝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为钦州。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
解放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
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和防城港,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
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钦州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地级钦州市建制。
经济状况“十五”期间,我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的发展战略和“323”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建设,基本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初步统计(下同),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3.22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0.6%;财政收入达到14.11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61.6亿元,是“九五”累计完成投资的2.7倍,五年平均增长31.3%。
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245.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7.0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111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4.74:35.48:29.78;财政收入17.17亿元;城镇化率2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5元。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942元、3091元,五年平均分别增长9.5%、8.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