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的人工孵化经验
- 格式:ppt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0
鹧鸪育雏饲养技术鹧鸪是一种鸟类,鹧鸪的食用价值非常高,而且还集食用、观赏为一体。
鹧鸪的市场行情也在不断变好。
因此鹧鸪养殖越来越受人欢迎,现在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
不过养殖鹧鸪却不是像想象中那么容易。
尤其是在鹧鸪育雏的时候,那么专业人士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鹧鸪育雏的饲养技术,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1、温湿度控制温湿度是在鹧鸪育雏时需要百度文库着重注意的,也是育雏时最关键的工作。
合适的温湿度能够有效的提高鹧鸪的成活率。
百度文库应根据鹧鸪的年龄合理调整。
在鹧鸪7-15日龄的时候,温度要控制在33度左右。
在20-35日龄内,保持在28度左右。
在第八周后,温度逐渐稳定在24度左右。
然后要控制好湿度,不可过大,否则容易导致雏鹧鸪感染病菌,过小的话则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通常在7日龄的时候,湿度控制在65%左右,然后第一周后保持在60%左右。
2、饲养密度然后百度文库要控制好雏鹧鸪的饲养密度。
如果饲养过密的话,雏鹧鸪会因为活动空间的首先,导致出现互相打斗的现象,死亡率也会因此提高。
但是养殖密度也不可过小,如果密度过小的话会导致场地浪费,造成养殖成本提高。
通常在鹧鸪破壳后到10日内,养殖密度控制在80只/平方米左右。
然后在10-30天内降低至50只左右。
1-2月龄的时候再减少二十只,最后稳定在15只左右。
3、饮水开食在鹧鸪破壳后的二十四小时中,要在40度左右的温水中加入适量的土霉素,容雏鹧鸪饮用。
如果不是孵化而是外购的话,那么则要加入适量的维B。
雏鹧鸪在饮水之后便可开食,第一次应将少量的饲料用水搅拌然后揉捏成小粒。
再将其适当的撒入,让雏鹧鸪自由及时。
在前三天的时候,最好是不要断料。
三天过后用料槽喂食,以多喂少量为原则,保证每次吃完后料槽中午无残留饲料。
4、光照通风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百度文库还要做好通风透气的工作。
提高舍内氧气含量,排出二氧化碳,可增强鹧鸪的新陈代谢能力。
然后百度文库要控制好光照,在破壳后的第一天一直到第七天的时候,要以全日照为主。
中华鹧鸪人工养殖技术鹧鸪,又名中华鹧鸪,是鸟类的一种。
鹧鸪野外繁殖率很低,鹧鸪的人工繁殖还没成功。
那么如何养殖中华鹧鸪呢?下面跟着专业人士一起来看看。
中华鹧鸪人工养殖技术1.产蛋。
野生鹧鸪一般在3~6月产蛋繁殖,属季节性繁殖,人工养殖产蛋率跟野生鹧鸪相差无几,产蛋率很低,控制的良好条件下,繁殖季节延长。
但无法一年四季产蛋,年产蛋量为20左右枚。
鹧鸪繁殖性能的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外界环境如营养、管理等因素影响。
2.性成熟。
雌鹧鸪比雄鸱鸪性成熟早,雌鹧鸪性成熟期200~240天,雄鹧鸪要推迟2~3周。
因此,对雄鸱鸪必须提前增加营养和光照。
3.配对。
在野生条件下为一雄一雌配对,人工驯养,可一雄多雌组群,采用自由交配的方式。
种鸪的选择与交配要成功地进行繁殖,除学会鹧鸪的性别鉴定外,选种尤为重要。
选种应在优良品种中选择健壮、体大、活动强的鹧鸪作种鸪。
为避免近亲繁殖,须与其他养殖户交换种鸪。
种鸪90周龄后应加以淘汰,不然会影响其繁殖力和生产力。
交配,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即围笼交配和室内交配。
围笼交配:将一雄一雌种鸪放入0.4平方米的围笼内,让其自由交配,这样有利于观察交配情况,即很快认出是不授精的雄鸪或是不易受精的雌鸪,以便及时补充雄鸪或雌鸪。
室内交配:通常将雌雄种鸪按1∶3的比例放入宽敞明亮的鸪舍内或种鸪笼中自由交配。
交配时间最好选择早餐之后进行。
野生鹧鸪每年产卵1次,产卵量为10-20枚。
光照能促进种鸪每天加以电灯光照17小时,产卵量可达120枚。
目前,我国飞翔网室或其他开放式鸪舍,白天利用自然日光,光照时间不足可按光照制度补充人工光照。
种蛋的管理及孵化鹧鸪产卵期,产下的种蛋应及时捡收保存,每天最少捡收3-5次,天气过热或过冷时,还须增加捡收次数,种蛋应放在蛋盘上,大端向上,然后将种蛋移放在温度为12-16℃、相对湿度70%,相对通风阴凉、干净卫生的房间里。
存放期一般不宜超过15天,过期会影响其孵化率。
鹧鸪孵化技术
鹧鸪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孵化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方法来孵化鹧鸪蛋。
以下是鹧鸪孵化技术的步骤:
1. 蛋的采集:选取健康、无瑕疵的鹧鸪蛋进行孵化。
通常选择具有坚实壳膜、形状规整、大小适中的蛋。
2. 孵化箱的准备:准备好孵化箱,并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温度通常保持在摄氏37.5-38.5度之间,湿度保持在50%左右。
3. 蛋的存放:将鹧鸪蛋垂直放置在孵化箱上的网格或孔隙中,以保持蛋的适当通气和湿度。
4. 孵化过程的监控:定期检查温度和湿度,确保孵化环境的稳定性。
也可以使用电子温湿度计来监测环境条件。
5. 孵化周期的控制:鹧鸪的孵化周期通常为17-21天,但具体时间可能因孵化环境和鹧鸪品种而有所变化。
在孵化周期的不同阶段,温度和湿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6. 孵化途中的照明:在孵化过程中,适当的照明对鹧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提供适量的光照可以促进幼鸟骨骼和羽毛的正常形成。
7. 孵化过程的翻蛋:为了保证蛋内胎儿的健康发育,需要定期翻动蛋。
通常每日2-3次轻轻地将蛋翻转一次。
8. 孵化后的饲养:鹧鸪孵化成功后,需要将幼鸟转移到适宜的育雏器具中进行饲养。
提供适量的饮水和合理的饲料,保证幼鸟的健康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鹧鸪孵化技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饲养者应具备相关知识,并遵循科学的饲养方法,以提高孵化成功率和幼鸟的存活率。
此外,注意鹧鸪蛋的消毒处理和孵化环境的清洁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鹧鸪怎样科学孵化和管理鹧鸪是一种野生的鸟类,属于珍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鹧鸪的产卵期主要在春季和秋季,仔鸟出生后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孵化和管理才能够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孵化的准备、孵化的过程、孵化后的管理等方面来介绍如何科学孵化和管理鹧鸪。
孵化前的准备环境孵化环境对孵化后的鹧鸪健康成长很重要,准备孵化环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温度:一般室内温度应该控制在20-25℃之间,需要保持恒温,因为温度的改变会影响孵化的效果。
2.湿度:孵化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一般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孵化。
3.通风:孵化过程中需要保持空气流通,坚决不能让鹧鸪在缺氧的环境下孵化。
孵化设备鹧鸪的孵化设备一般有两种,一个是孵化箱,一个是孵化器。
孵化箱一般适用于孵化大量的鹧鸪,而孵化器适用于一定数量的鹧鸪孵化。
孵化蛋的选择孵化鹧鸪蛋需要选择健康的蛋。
可以使用手轻轻地摇动蛋,如果里面有异响的话,就不建议孵化这个蛋,因为里面可能已经出现了死胎或是蛋黄病。
此外,蛋面的颜色要有些规律性,表明其成熟度相对均匀。
孵化过程鹧鸪的孵化过程一般需要21天,孵化的过程就是让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让鹧鸪在里面颠簸地成长。
温度鹧鸪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7.8℃。
孵化的前7天温度一般维持在37.5℃,中间7天维持在37.8℃,后7天维持在37.5℃。
如果温度过高或是过低,都会影响孵化的效率。
湿度孵化孵化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一般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孵化,可以适时加湿。
翻蛋与掉蛋对于鹧鸪蛋的孵化,每天都需要定时翻蛋,这样可以促进胚胎的生长与发育,并避免蛋黄沉积。
注意不要损伤到蛋内鸟胚儿。
另外,时不时地扔掉废弃的蛋,以保证孵化容器内的质量。
孵化期的注意事项1.避免将孵化器暴露在阳光下直射的地方,同时注意保持水平状态,避免摇晃影响孵化效果。
2.如果室温比较低,可将孵化器放在插电热毯的上面,这会好一点,孵化区温度持续升温。
鹧鸪饲养技术(下)三、孵化家养鹧鸪采用人工孵化繁殖,孵化器可以用电器孵化,也可以用煤油灯孵化或热水袋孵化。
种蛋一定要新鲜、匀称,过大、过小、畸形、不清洁蛋都要剔除,保存期一般不超过7天。
保存温度10~15℃,保存湿度65%左右。
保存期内防止太阳直射,防止震动。
入孵前种蛋要进行消毒,其方法是:将种蛋放在孵化机或容器内,按每立方米加入高锰酸钾14克、福尔马林28毫升的用量,将福尔马林倒在高锰酸钾上,使其产生气体,紧闭机门或容器熏蒸2小时即可。
孵化室室温冬季保持在18~23℃、夏季23~30℃,相对湿度7天以内55%~60%,7~18天50%~55%,18~24天70%~75%。
翻蛋十分重要,从入孵至20天必须每隔2小时翻1次蛋,20天到出壳可以不翻蛋。
通风系统不好的孵化机要注意晾蛋,晾至32~33℃便可,孵化中期每次晾蛋时间10~15分钟,后期或天热每次晾蛋30分钟,入孵后23~24天不再晾蛋。
孵化期间照蛋2次,头照在第7~8天,二照在第20天,二照后把发育正常的蛋转入出雏器内,继续孵化到出雏。
出雏用的蛋盘要平放,防止挤压,否则会影响出雏。
在出雏盘上再加盖网片,以免出壳的雏鸪掉落。
出雏箱的温度要比孵化箱的温度低0.5~1℃。
落盘后要注意出雏器的通风量。
适当增加水盘,提高湿度,以利出壳。
四、育雏鹧鸪孵化期为23~25天。
出雏后把绒毛已干的雏鸪捡出,放在盛雏箱内,盛雏箱底要垫上软干草或软纸,以50~100只1箱为宜。
在取出雏鸪的同时,取出空壳,以免壳套着雏头将其闷死。
对能啄壳但无力出壳的胚雏,可进行人工助产,助产要待雏鸪的尿囊血管干枯后进行。
尽量少开出雏器,以免影响出雏。
孵化到26天不出雏的一律不要。
怎样饲养中华鹧鸪中华鹧鸪人工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我们都知道鹧鸪不仅声音好听,而且鹧鸪肉很美味,鹧鸪蛋也很有营养。
那么看到鹧鸪你知道能知道它是什么类别吗?具体的名字能叫出来吗?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华鹧鸪。
中华鹧鸪很难被发现。
它的脚爪强健,并且善于在地上行走,虽不常飞行,但飞行速度很快。
怎样饲养中华鹧鸪1、饲养方式鹧鸪可散养也可笼养,一般多采用笼养,笼养可充分利用室内空间。
养殖密度每平方米10只左右,可使不愿交配的母鸪逃避公鸪的追逐,种蛋受精率也较高。
2、公母比例产蛋鸪的公母因比以1:4—5为好,能充分发挥公、母鸪的生殖能力,也可减少公鸪相互争斗,种蛋受精率高、破损率低。
展开全部内容3、光照控制母鸪180天左右性成熟,公鸪早一个月。
母鸪开产前3周增加光照,公鸪比母鸪早2周增光。
增光可用电灯,平均每平方米3瓦,灯距地面2米。
保证每天共有14小时的光照,增光要求照明均匀,光线稳定。
中华鹧鸪人工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一、养殖技术1、产蛋。
野生鹧鸪一般在3~6月产蛋繁殖,属季节性繁殖,人工养殖产蛋率跟野生鹧鸪相差无几,产蛋率很低,控制的良好条件下,繁殖季节延长。
但无法一年四季产蛋,年产蛋量为20左右枚。
鹧鸪繁殖性能的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外界环境如营养、管理等因素影响。
2、性成熟。
雌鹧鸪比雄鸱鸪性成熟早,雌鹧鸪性成熟期200~240天,雄鹧鸪要推迟2~3周。
因此,对雄鸱鸪必须提前增加营养和光照。
3、配对。
在野生条件下为一雄一雌配对,人工驯养,可一雄多雌组群,采用自由交配的方式。
二、注意事项笼顶用布隔开不给他撞到笼;人别老是天天看,更不要翻开遮挡布;注意给水,料要充足;狗等动物不要近旁;不用喧哗。
养殖中华鹧鸪生病时如何处理1、首次鹧鸪的消毒不低于10 日龄,以后每隔7~10 天1 次。
发生疫情时可每天1 次。
每次清粪后带鹧鸪消毒1 次。
2、消毒时应注意事项:鹧鸪舍勤打扫,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及灰尘,以免降低消毒质量;喷雾消毒时,喷口不可直射鹧鸪,药液浓度和剂量要掌握准确,喷雾程度以地面、墙壁、屋顶均匀湿润和鹧鸪体表稍湿为宜。
中华鹧鸪孵化技术中华鹧鸪别称中国鹧鸪、越雉、怀南等,生活在低山间干燥的山谷内及丘陵的岩坡和砂坡上,多在灌丛、草地、荒山等环境中,有时也出现在农田附近的小块丛林和竹林中,清晨和黄昏时常在山谷间觅食,晚上在草丛或灌丛中过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华鹧鸪孵化技术吧!选蛋中华鹧鸪的繁殖期为3~6月,3~4月间开始求偶交配,每窝产卵3~6枚,多时可达8枚,卵为椭圆形或梨形,颜色为淡皮黄色至黄褐色。
中华鹧鸪人工孵化时尽量利用两周以内种蛋,要严格挑选出双黄种蛋和畸形蛋,选好以后用30℃的温水加0.1%的高锰酸钾将种蛋浸泡3分种,取出后晾干即可入孵。
入孵中华鹧鸪种蛋预热后即可码盘入孵,将经过选择、消毒、预温的种蛋大头向上、小头向下略微倾斜地装入蛋盘(尽可能的将种蛋放在蛋盘中间),蛋盘放入孵化机内即可开始孵化。
往机内装蛋盘时一定要卡好盘,以防翻蛋时蛋盘自行滑落、脱出。
温度一般情况下胚龄小(孵化初期)要求较高的孵化温度,随着胚龄的增大,孵化温度应相应降低。
冬天和早春孵化要求孵化温度较高,以后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孵化温度可稍低。
鹧鸪种蛋的孵化温度略低于家鸡,孵化温度应根据胚龄、季节和具体条件来掌握,使孵化温度最适宜于种胚的孵化,上、下偏差在±0.2℃以内。
对整批入孵的种蛋,也可采用变温方式孵化,(1~7天)温度为38℃,中期(7~16天)为37.8℃,后期(17~24天)为37.7℃。
湿度中华鹧鸪种蛋的孵化湿度稍高于家鸡,孵化前期(1~7天)孵化器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0%,中期(第8~20天)湿度降低至55~60%,后期(第21天至出雏)湿度应增加到60~70%,通常在孵化机内加入水盘的面积相当于孵化机底面积的2/3或3/4就基本满足湿度要求,孵化室最好保持相对湿度55~60%。
孵化过程中应随着胚胎发育对氧气需求的增加适当通风换气,孵化前8天定时换气,8天后经常换气。
翻蛋翻蛋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胚胎粘连,孵化早期蛋黄上浮,如果不翻蛋,就容易发生胚盘与壳膜粘连。
鹧鸪常规孵化技术1. 引言鹧鸪是一种常见的禽鸟,因其美丽的外观和悦耳的叫声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为了保护和繁殖鹧鸪,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鹧鸪的常规孵化技术。
本文将介绍鹧鸪的常规孵化技术,包括孵化鸟蛋的环境要求、孵化过程的管理方法以及孵化后的保养等内容。
2. 孵化环境的准备在进行鹧鸪的孵化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符合鹧鸪孵化要求的环境。
以下是环境准备的具体步骤:2.1 室温调节孵化环境的室温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为摄氏27-30度。
可以使用恒温器来控制室温,确保孵化环境的稳定性。
2.2 干燥度控制鹧鸪的孵化环境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一般为相对湿度60-70%左右。
可以使用湿度计来监测湿度,并使用加湿器或者湿度调节器来调节湿度。
2.3 鹧鸪蛋的存放鹧鸪蛋在孵化前需要进行存放,存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尽量选择完整、健康的鹧鸪蛋;•避免将鹧鸪蛋受到震动或碰撞;•存放的温度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为摄氏15-18度;•存放的湿度要适中,一般为相对湿度40-50%。
3. 孵化管理方法一旦准备好了孵化环境和鹧鸪蛋的存放,就可以开始进行孵化管理了。
下面介绍鹧鸪常规孵化的管理方法:3.1 孵化温度控制孵化过程中,温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我们需要根据鹧鸪蛋的孵化要求来控制温度,一般为摄氏37-38度。
可以使用恒温器来控制温度,及时调整温度,保持孵化环境的稳定。
3.2 孵化湿度控制除了温度,湿度也是孵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素。
孵化箱内的湿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为相对湿度60-70%。
可以使用湿度计来监测湿度,并根据需要使用加湿器或者湿度调节器来调节湿度。
3.3 孵化期的翻蛋在孵化期间,需要定期进行蛋的翻转,以确保蛋内胚胎的正常发育。
一般每天翻转2-3次,每次翻转的角度为45度。
翻蛋时要轻轻将蛋翻转一下,避免用力过大导致蛋破裂。
3.4 孵化期的观察与记录在孵化期间,要经常对孵化箱内的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
观察的内容包括孵化温度、湿度、蛋的状况等。
鹧鸪育雏的条件和方法鹧鸪(学名:Francolinuspintadeanus)又名中华鹧鸪,是鸟类的一种,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
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300克左右,多生活在丘陵、山地的草丛或灌木丛中。
雄性鹧鸪好斗,叫声特殊,有人拟其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鹧鸪以谷物、豆类和昆虫为食。
3至6月间繁殖,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做巢,每窝产卵3至6个,多时七八个,卵呈梨形,白色或乳白色。
鹧鸪肉味在雉鸡之上,是野味上品。
此外,也可作斗禽。
分布于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
鹧鸪的育雏很关键,饲养鹧鸪成功与否育雏是关键。
那么鹧鸪的育雏怎么实行?要些什么条件呢?鹧鸪育雏方式有哪些:平育可选择背风向阳的房屋作育雏舍,最好是水泥地面,可防鼠、保暖,便于清扫、消毒,但要使用锯末屑、稻壳做垫料。
笼育可用普通养鸡笼,四周和笼顶用规格为1x1厘米的铁丝网,笼底用0.5x0.5厘米的铁丝网。
鹧鸪育雏的条件:1、温度育雏期温度的调节宜缓降缓升,切忌忽高忽低,冷热不均。
l)温度对雏鹧鸪的发育影响:温度是鹧鸪育雏的关键条件。
刚出壳的鹧鸪,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同时体小、采食量少、消化机能较弱、产热不多,而单位体重的表面散热量大,因此,鹧鸪育雏期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关键环节,就是需要较高的育雏温度,而且要求保温时间长。
雏鹧鸪出壳后即给适宜的温度,能促进卵黄的吸收,收脐良好,健壮地生长,有效地提高成活率。
不适当的高温和低温,是导致鹧鸪发生疾病和死亡的诱因,甚至是致死的直接因素。
尤其是鹧鸪出壳后的5天内,是幼雏的"鬼门关",要特别重视保温工作,如果疏忽保温工作,很容易使雏鹧鸪发病,甚至死亡,死亡率可达50%,甚至全群覆没。
2)温度要求:鹧鸪幼雏在1~5日龄要求环境温度37~36℃,以后每4天降低1℃,至10日龄以后每3天降低1℃,满3周龄开始每两天降低1℃,满4周龄开始每天降低1℃,直至育雏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为止,即可脱温。
鹧鸪怎么繁殖?鹧鸪人工繁育技术鹧鸪肉营养丰富但是价格昂贵,国内做鹧鸪养殖的很少。
如果你想养殖鹧鸪不妨了解一下鹧鸪的繁育技术:一、繁殖特点1、土生鹧鸪一般在6-7月龄开始繁殖。
在人工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一年四季均可产蛋,年产蛋80-100枚甚至可达150枚以上。
2、雌鹧鸪比雄鹧鸪性成熟早。
雌鹧鸪性成熟期约200—240天而雄鹧鸪要晚2—4周。
因此要对雄鹧鸪提前增加营养和光照。
3、土生情况下鹧鸪为1雄1雌配对。
人工驯化后平面散养时1:2-3,笼养时1:3-4配对。
受精率一般可达92%-96%、孵化率84%-91%。
二、种鹧鸪的选择鹧鸪繁育一是选育新的优良品种,二是繁殖优良品种增加优良品种的个体数目。
1、避免近亲繁殖(1)引进新的优良品种:从外地鹧鸪养殖场引进品质优秀、体形较大、健康无病的鹧鸪建立基础群。
(2)选育新的优良品种:目前鹧鸪的选种主要采用表型选择,选留种鹧鸪时要求:①外貌一致基本符合本品种特征。
②姿态正常身体平稳、肩自然地向尾部倾斜40°-45°。
③行走时步伐自由、动作灵活、体重适中。
④眼睛圆大有神、喙短而稍弯曲、头深宽而长短适中、颈稍长并与头匀称。
⑤背宽平胸宽、背胸平行。
⑥脚健壮有肌肉、颈部硬直、长短适中、脚趾齐全正常。
⑦羽毛完整而且要丰满有光泽。
⑧初产雌鹧鸪性成熟期相对要早约200天左右;雄鹧鸪雄性要强鸣声宏亮。
三、繁殖技术1、配种技术配种技术包括配种的雄雌鹧鸪的遗传型及其血缘关系和配种方法。
(1)大群配种雄雌比例以1:3-5常可得到90%以上的受精率。
多用平养方式进行饲养,配种群的大小以50-100只为宜。
常用这种配种方法来繁殖纯系。
(2)小群配种常采用雄雌比例以1:3-4或3雄配9-12雌来混合饲养的笼养方式,任其自由交配。
优点是可以及时分辨出不会交配或性欲低下的雄鹧鸪、提高受精率、减少了工作量和鹧鸪的应激。
(3)个体控制配种具体做法是先将1只雄鹧鸪和一只雌鹧鸪自由交配,交配后立即捉出雌鹧鸪以免损耗雄鹧鸪的精力。
人工养殖鹧鸪繁殖方法引言鹧鸪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观赏鸟类,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为捕猎的影响,野生鹧鸪的数量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和繁殖鹧鸪,人工养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人工养殖鹧鸪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鹧鸪的选择在开始人工养殖鹧鸪之前,我们首先应该选择健康的鹧鸪作为种源。
一般来说,选择具有较好遗传品质、体型健壮的鹧鸪。
为了保证繁殖的成功率,最好选择已经成年且产蛋能力强的雌鸟和优质雄鸟。
最好的选择是选择控制繁殖过程的天然或人工选择,以避免繁殖过程中的健康问题。
鹧鸪的饲养环境鹧鸪对饲养环境的要求较高,一个适宜的饲养环境对繁殖的成功非常重要。
鹧鸪的栖息环境* 温度:鹧鸪对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
需要给鹧鸪提供一个温暖、干燥的栖息环境。
* 光照:鹧鸪对光照的要求也很高,适宜的光照能够提高鸟类的活力和繁殖能力。
鹧鸪需要每天接受10-12小时的日光照射。
* 空气质量:保持鹧鸪饲养环境的空气清新,并保持适宜的湿度。
鹧鸪的饲料和饮水鹧鸪的饲料和饮水是保证其健康和繁殖成功的关键。
鹧鸪的饲料应当保持均衡,包括杂粮、绿色蔬菜和蛋白质饲料。
饲料应保持清洁,避免变质和霉变。
此外,鹧鸪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确保其摄水量和水质要求。
鹧鸪的舒适性为了鹧鸪的舒适性,可以在设备上加入一些适宜的设施,例如巢箱、栖木和浴缸等。
这些设施能够为鹧鸪提供一个安逸的生活环境,增加其繁殖的成功几率。
鹧鸪的繁殖过程繁殖季节鹧鸪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春季或夏季。
这个时候的气温和光照条件比较适宜,有助于鹧鸪的繁殖活动和幼仔的生长发育。
繁殖准备在进入繁殖季节前,鹧鸪的饲养环境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
根据鹧鸪的习性,可以在巢箱中放入苔藓、纤维填充物等,以使鹧鸪选择合适的地方产卵。
产卵进入繁殖季节后,鹧鸪雌鸟一般会开始产卵,每天产一个蛋,持续数周。
好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有助于提高产蛋率和幼仔的存活率。
孵化和育雏鹧鸪蛋的孵化期约为20天左右。
在孵化途中,应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为孵化提供良好的环境。
鹧鸪怎样科学孵化和管理(l)适时调整温度。
孵化温度随自然气温的高低和孵化时间的长短而变化。
孵化初期室温要求较高,后期需适当降低;自然气温偏低时,室温应稍高,反之可稍低。
夏季当自然气温在23-30℃时,孵化温度控制在37.6-37℃之间,其中孵化1-7日为37.6℃.8-20日为37.2℃,21-24日为37.O℃;其他季节当自然气温在18-23℃时,孵化期间的孵化温度应控制在37.8-37.2℃之间,其中孵化1-7日孵化温度为37.8℃,8-20日为37.5℃.21-24日为37.2℃。
(2)及时调整湿度。
湿度也随孵化不同时期需进行调整。
孵化第1-7天内,孵化器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5%-60%:第8-20天内为50%-55%;第21-24天内为60%-70%,后期提高湿度,以利于雏鸪啄壳、出壳,防止绒毛粘在蛋壳上。
(3)注意通风换气。
在孵化过程中,随着胚胎发育呼吸逐渐增强,对氧气需求日益增加,必须不断提供新鲜空气才能保证要求,如果孵化器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1%,不仅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严重时将会出现畸形、死胎。
所以应从孵化的第2天开始,就应逐步打开孵化器上的通气孔,进行通风换气,但要注意通风均匀,风速适中。
特别是到破壳出雏时,更要加强通风透气,保证有足够的氧气,否则会因缺氧使小雏窒息死亡。
(4)每天坚持翻蛋。
从孵化第1天开始,每4小时翻1次,直到21天为止,即落盘时停止翻蛋。
如为手工翻蛋,应与倒盘结合进行。
(5)凉蛋前后有别。
胚胎发育早期,凉蛋时间每次10-15分钟即可;胚胎发育后期,胎内发热较多.加之天气炎热,凉蛋时间应长一些,每次30-40分钟,使蛋温凉到32-33℃。
(6)做到两次照蛋。
照蛋的目的是:了解胚胎发育情况,掌握孵化要求,改进调整孵化条件。
照蛋一般进行两次,头照在入孵7-8天进行。
主要检查无精蛋和死胚蛋,并及时拣出。
二照在20-21天进行。
主要了解胚胎发育情况,清除死胚蛋,为落盘打基础。
水床孵化鹧鸪注意事项1. 确保水床处于稳定的位置,避免颠簸和晃动,以免对鹧鸪的孵化产生不利影响。
2. 水床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宜,一般来说,孵化鹧鸪的温度应为37-39摄氏度,湿度应保持在50-60%左右。
3. 孵化鹧鸪的鸟蛋在水床上孵化的过程中,需要定时翻转,一般每3-4小时翻转一次,以保证胚胎在蛋中均匀发育。
4. 在孵化过程中,应保持环境的卫生干净,定时清理水床内的鸟粪和鸟蛋碎壳,避免繁殖细菌和霉菌。
5. 孵化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饲料和饮水的供给,但要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影响鹧鸪的正常发育。
6. 孵化期一般为17-19天,当倒计时剩余2-3天时,要停止翻转鸟蛋,以便鹧鸪调整姿势孵化。
7. 孵化后的鹧鸪要及时转移到合适的饲养环境中,保持温暖、干燥、通风良好的条件,给予适宜的饲料和水源。
8. 注意观察孵化后的鹧鸪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疾病传播和鹧鸪的生长受到影响。
9. 在鹧鸪孵化期间,要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避免过多的噪音和干扰,以免影响鹧鸪的孵化效果。
10. 孵化时要确保室内的光线适中,不要暴露在直射阳光下,避免过度的光照对鹧鸪的睡眠和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11. 孵化过程中,要避免频繁地打开水床,以免影响温湿度的稳定和危及鸟蛋的孵化成功率。
12. 注意观察孵化过程中鸟蛋的状态,如有蛋壳损坏或裂纹,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修补蛋壳或进行紧急孵化。
13. 对于孵化失败或孵化出弱小、畸形的鹧鸪,要及时做好分离和处理,以避免对其他鹧鸪产生负面影响。
14. 水床孵化鹧鸪期间,要随时注意饲养设备和环境的安全性,避免鹧鸪受到意外伤害或逃脱。
15. 最后,在孵化鹧鸪的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细心,密切观察并及时应对鹧鸪的需求,以确保孵化的成功率和鹧鸪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