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历史发展的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7.20 KB
- 文档页数:7
芬兰历史文化简介芬兰位于北欧,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芬兰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以后芬兰人迁入,建立了芬兰大公国。
约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兰人的祖先从南方和东南方迁居至此。
在历史上,芬兰曾经是瑞典的统治区域,后来在1809年被俄罗斯帝国攫取。
在1917年12月6日,芬兰宣布独立,并逐渐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
芬兰的文化也十分独特和多元化,芬兰人热衷于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同时也受到了斯拉夫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芬兰文学、音乐、建筑、设计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传统。
芬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
在这之后,芬兰被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和萨米人占领。
中世纪时期,芬兰曾受到瑞典的统治,并在瑞典君主国下成为了一个自治地区。
随着瑞典发动的一系列扩张活动,芬兰于1362年开始被瑞典统治,直到19世纪初。
1808年芬兰被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占领,此后芬兰就一直就是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直到1917年。
在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
在1918年的芬兰内战使俄国布尔什维克势力退出芬兰国土后,芬兰共和国于1919年成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苏联两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这场战争中瑞典提供了芬兰部分协助)以及1941~1944年的继续战争(纳粹德国对芬兰提供了重要帮助)。
二战结束后,芬兰成为战败国,主权和外交长期受制于苏联,没有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苏联衰落后,芬兰逐渐摆脱了苏联的影响,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
此外,芬兰的教育事业十分发达。
芬兰是世界上教育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国民享有免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教育体制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阶段。
全国有综合性大学三所、技术学院三十七所、职业学院二十二所,在校大学生占全国人口的5.3%。
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基础教育为9年制,小学4年后直升初小3年级,初中为3年级,在此阶段基本实现义务教育。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芬兰历史简介篇一:北欧之芬兰介绍360教育集团(/)介绍,芬兰在欧洲北部,1/4的国土面积位于北极圈内,是世界“最北的共和国”。
芬兰北靠挪威、东接俄罗斯、南邻芬兰湾、西频波的尼亚湾、西北连瑞典。
芬兰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国北高南低,多为丘陵平原。
芬兰全国有大大小小的湖泊近19万个,被誉称“千湖之国”,最大的湖是西南部的塞马湖。
芬兰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地处高纬度,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
芬兰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就是森林,全国森林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8%,在世界上位于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二、欧洲之冠。
桑拿浴又称芬兰浴,始于芬兰,是芬兰最有特色的民俗,已有数千年历史。
全国500多万人口、竟有130万桑拿浴室,平均4人一个浴室。
传统的桑拿浴室是圆木结构的小屋,小屋四面不透风。
当中有个大铁炉装有石块,洗澡时用木柴把石块烧热,把水泼在石头上,骤然间蒸气充满全屋,室温高达80摄氏度。
洗浴者赤身进入,很快就汗流浃背,浴者置身在蒸气笼罩之下,身心轻松,悠然自得。
如果用带叶的白桦树条在身上拍打使汗出透,更能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健康。
桑拿浴在芬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与朋友、家人沟通交流的最佳方式。
外国人认为,到芬兰没有洗桑拿浴就等于没来,而芬兰人说,没有桑拿浴就没有芬兰。
圣诞老人的故乡罗宛基米与北极村北极圈以北的地方称为拉普兰(Lap1and),由于交通方便,这里成为旅客观赏白夜(永昼)和北极光美景的胜地。
拉普兰首府罗宛基米是圣诞老人的故乡,你可在这里试试搭乘“驯鹿雪撬”的感觉!当地人还会扮成精灵和圣诞老人一起迎接您的到来。
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乡,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呢!历史上传说,芬兰是最早迎接圣诞老人安居的故乡。
芬兰和前苏联于1927年确定以拉普兰省“耳朵山”为两国通往北冰洋的国界线。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并有“千湖之国”之称。
芬兰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芬兰人迁入后,建立了芬兰大公国。
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
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帝俄,成为大公国。
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
芬兰是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
近年来,中芬两国经贸发展迅速,中国是芬兰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同时,芬兰也是中国在北欧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亦为中国在北欧的第二大技术转让方。
中文名称:芬兰共和国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Finland简称:芬兰所属洲:欧洲首都:赫尔辛基主要城市:图尔库,埃斯波国庆日:1917年12月6日国歌:《我们的国家》国家代码:FIN官方语言:芬兰语,瑞典语货币:欧元时区:UTC+2(夏时制:UTC+3)政治体制:半总统共和制国家领袖:绍利·尼尼斯托,于尔基·卡泰宁人口数量:5,410,233(2012年估计)人口密度:16人/平方公里(2012年估计)主要民族:芬兰人,萨米族主要宗教:基督教路德宗国土面积: 338,424平方公里水域率:10%GDP总计:2665.53亿美元(2011年)国际汇率人均GDP:49,349美元(2011年)国际汇率国际电话区号:+358国际域名缩写:.fi道路通行:靠右驾驶国鸟:大天鹅国花:铃兰(百合科)国树:栎树人类发展指数:0.871最大城市:赫尔辛基简介芬兰位于欧洲的北部,境内的湖泊与狭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连,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水路。
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有“千湖之国”的称号。
它是世界上靠北的国家之一,全国1/4领土在北极圈内,冬季寒冷;夏季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3~17度,日照时间长,北部5月底到8月初为极昼期,日不落。
[1]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腐败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
北欧四国简介在北欧四国之中,相信最给大家陌生的感觉非芬兰莫属,翻一翻有关的中学地理课本也很少出现芬兰的痕迹。
芬兰被称为「千湖国」,但其实芬兰总共有十八万七千多个大小湖泊,是全欧洲最大的湖区,而森林面积约有百分之六十九,故大自然已成为芬兰人生活的一部分。
芬兰的面积比台湾大十倍,三面分别被瑞典、挪威及俄罗斯包围,而主要的语言为芬兰文,其次是瑞典文及英文。
至于历史方面,在一九一七年前,芬兰先后被苏联及瑞典所占领,度过一段灰色的岁月。
首都赫尔辛基的街景中也保留了许多当时历史遗迹。
而现在芬兰已成为工业大国及高科技的发展之地方之一,主要输出品为金属、机械及化学用品等等。
挪威十分靠近海洋,全国面积约三十二万平方公里,挪威领土呈现南北狭长,近三分之一的领土深入北极圈之内,有「午夜太阳之国」的绰号,此也成为游客来观光的目的之一。
至于本地人所用的语言多为挪威文,但因教育水平高,故懂英文可说是旅游畅行无阻。
挪威的历史最远可追溯到一万年前,当时第一批人民是在此打猎,而其后的维京时代就是挪威的黄金时代,维京人到处掠夺,后数百年更占领冰岛、苏格兰、英格兰及法国诺曼第半岛等地区,并于十三世纪挤身世界强国之一。
在北欧之领土斗争当中,可说是瑞典与丹麦之争夺战。
瑞典的全盛时期包含今日的芬兰、挪威。
瑞典的祖先是以优异航海技术来作战,威胁欧陆的维京人。
而瑞典在文化上有很多可考究的地方,尤其是首都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的文化气息浓厚。
1523年,夫.瓦萨一世建立瓦萨王朝(Vasa),而瑞典势力是在国王古斯塔夫.瓦萨二世推至高峰,成为欧洲不敢忽视的强国之一。
不过,强势的瑞典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崩解,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为了保持中立,便让德国的纳粹军过境作为交换条件,故欧洲一些国家至今仍对此事耿耿于怀。
然而,大战过后,瑞典致力于国际救援及和平工作,是联合国国际和平出力最多的国家之一,而瑞典之中立国地位形象广受国际认同。
丹麦在过去曾经统治瑞典、挪威、冰岛领土,是北欧强国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芬兰王国
政体:
君主立宪政体
首都:
赫尔辛基
简介
芬兰王国(芬兰文:Suomen kuningaskunta),由脱离俄罗斯帝国后的芬兰所建立,是北欧一个曾经短暂存在过的君主国。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芬兰于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
1918年1月28日,芬兰社会民主党革命执行委员会宣布举行武装起义,芬兰爆发内战。
应流亡外地的芬兰参政院的请求,德国于4月3日至4月7日向芬兰派出了干涉部队。
4月29日芬兰内战结束。
由于芬兰内战的导火索是1917年11月社会民主党组阁未成而退出议会,因此许多芬兰人认为共和制是内战的根源之一。
他们认为芬兰独立后依然采取君主制才能足以保障芬兰民族利益。
1918年5月,芬兰议会选举第一任总统斯文胡伍德为最高摄政官。
由于当时德国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影响非常强大,芬兰参政院在6月初又向议会提出芬兰应选举一位德国亲王为君主,建立斯堪的纳维亚式的君主立宪民主政体。
同一时期立陶宛曾也选举德国符腾堡王国的乌拉赫公爵威廉·卡尔为国王明道加斯二世。
1918年8月,芬兰议会投票选举弗里德里希·卡尔亲王为国王,王号为“瓦伊诺一世”(V?in? I)。
10月9日,芬兰议会向弗里德里希·卡尔发出了邀请函。
但是11月11日德国战败投降,德国势力在芬兰的重要影响地位宣告结束。
由于担心协约国不同意由德国人担任芬兰的国王,弗里德里希·卡尔亲王先是推迟了前往芬兰即位的日期,后又于12月14日通知芬兰人,他决定不接受王位。
芬兰的君主政体仅历时两个月便告结束。
《世界地理》芬兰——北欧五国之一展开全文芬兰拥有世界上纬度第二高的首都赫尔辛基,仅次于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
芬兰共和国(芬兰语:Suomi),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
海岸线长1100公里。
地势北高南低。
拥有岛屿约17.9万个的同时还享有美誉“千湖之国”,说它是千湖之国实在还是往小了说,芬兰境内湖泊约18.8万个。
在芬兰的9月到3月,有机会可以欣赏到美丽奇幻的极光。
极光一般只能在高纬度地区才能看见,除非爆发强烈的太阳活动,在低纬度才有机会看见极光。
极光是怎么形成的极光是地球周围的一种大规模放电的过程。
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附近,地球磁场迫使其中一部分沿着磁场线集中到南北两极。
当它们进入极地的高层大气时,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并激发,产生光芒,形成极光。
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
这三者缺一不可。
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
首都赫尔辛基它是芬兰的首都是它政治,经济,文化,旅游,贸易,交通和航运的中心同时也是芬兰最大的港口城市✕✕赫尔辛基港地处北纬60度,号称世界上最北首都的芬兰赫尔辛基(Helsinki ),也是一座港口城市。
该港位于芬兰南部,濒临芬兰湾,三面环海,气候温和,与芬兰内陆有铁路、公路连接,交通方便。
✕✕赫尔辛基港担负着对外贸易货运量的50%左右它的夏季特别长一天中,阳光普照的时间达20个小时因此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太阳不落的都城✕✕该港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盛行南-东南风。
年平均气温冬季约-7℃,最低曾达-24℃,夏季约22℃,最高曾达29℃。
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的4月中旬为冰冻期,但有破冰船协助开航。
全年平均降雨量约600mm。
平均潮差甚小。
本港港外有小岛作屏障,是天然良港。
✕✕圣诞老人世界上不少国家均宣称或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家,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挪威,格陵兰。
图源: Instagram@santaclausoffice今年7月23日,圣诞老人所在的罗瓦涅米气温表显示34度。
芬兰概况介绍芬兰,位于北欧,北面与挪威接壤,东面与俄罗斯接壤,南面与爱沙尼亚隔海相望。
芬兰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自然美景的国家,也是北欧五国之一。
以下将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教育体系、经济发展等方面对芬兰进行介绍。
地理环境:芬兰位于北欧平原上,地势较为平坦,多湖泊。
芬兰拥有约18.8万个湖泊,湖泊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0%。
最大的湖泊是拉普亚湖,位于芬兰中北部。
芬兰还有众多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5%以上,是欧洲最森林茂密的国家之一。
芬兰还有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护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历史文化:芬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至少8000年的石器时代。
在历史上,芬兰曾受到瑞典和俄罗斯的统治。
直到1917年,芬兰才宣布独立。
芬兰文化受到瑞典和俄罗斯的影响,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传统。
芬兰人重视自然环境和宁静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由和平等。
教育体系:芬兰的教育体系备受世界瞩目,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体系之一。
芬兰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芬兰的教育资源充足,教师素质高,学校设施先进。
芬兰的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表现出色,多次名列前茅。
经济发展: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拥有先进的经济体系。
芬兰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尤其在通信技术和林业方面具有竞争力。
芬兰是全球通信设备巨头诺基亚的诞生地,曾经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芬兰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芬兰还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四季分明的气候吸引着众多游客。
冬季的芬兰是欣赏北极光和体验雪地活动的绝佳地点,夏季的芬兰则是享受湖泊和森林之美的好时光。
芬兰还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传统桑拿文化,为游客提供了放松和享受的机会。
总结起来,芬兰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教育发达、经济繁荣的国家。
它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出色的教育体系,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留学生。
芬兰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目的地和学习的圣地。
芬兰概况国名:芬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inland,Suomen tasavalta)独立日:12月6日(1917年)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
旗地为白色。
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四个白色长方形。
芬兰以“千湖之国”著称,西南临波罗的海,旗上的蓝色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说象征蓝天。
芬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征白雪覆盖着的国土。
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北欧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
该国旗是1860年前后根据芬兰诗人托查里斯〃托佩利乌斯的建议制作的。
国徽:为红色盾徽。
盾面上为一只头戴王冠的金色狮子,前爪握着一把剑,后爪踩着一把弯刀。
九朵白色的玫瑰花点缀在狮子周围。
狮子象征芬兰人民的勇敢和力量,九朵玫瑰花代表芬兰历史上的九个省。
国歌:《祖国》国家政要:总统塔里娅〃哈洛宁 (Tarja Halonen),2000年3月就职;总理马蒂〃万哈宁 (Matti Vanhanen ),2003年6月任职。
自然地理:面积为33.8145万平方公里。
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
地势北高南低。
北部曼塞耳基亚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
芬兰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
全国森林面积达2600万公顷,人均林地5公顷,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
全国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其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树种以云杉林、松树林和白桦林居多,茂密的丛林中到处是鲜花和浆果。
南部的塞马湖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是芬兰第一大湖。
芬兰的湖泊与狭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连,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水路。
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
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
芬兰的海岸线曲折,长达1100公里。
鱼类资源丰富。
发展历程较短的国家芬兰是一个发展历程较短但成就辉煌的国家。
它坐落在北欧,拥有自然美景和丰富的资源。
尽管国土面积不大,人口稀少,但芬兰在教育、技术创新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芬兰在19世纪末成为了一场争夺的战场,随后独立于俄罗斯,并在1917年成立了民主共和国。
起初,芬兰的农业和林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逐渐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里,芬兰建设起了健全的教育体系和先进的社会福利制度。
芬兰人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国家发展的关键。
他们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率,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这种投资教育的选择使得芬兰拥有了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专业人才。
在20世纪的后半叶中,芬兰开始转向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
芬兰的诺基亚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为芬兰经济的繁荣和就业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另外,芬兰还培育了一批杰出的科技公司,如Rovio Entertainment。
这些科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为芬兰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此外,芬兰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非常重视。
他们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制定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环保法律。
芬兰的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政策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芬兰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由于北欧地区经济形势的波动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芬兰的经济在2010年出现了衰退。
但通过合理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芬兰迅速恢复了经济增长,并实现了经济多元化。
尽管发展历程相对较短,芬兰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它以其创新的教育系统、领先的技术创新和先进的社会福利制度成为全球的典范。
芬兰人民对教育、技术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使得他们在全球舞台上站稳了脚跟,并成为了一个发展迅速、富有活力和可持续的国家。
芬兰旅游业发展历程简述
芬兰是一个位于北欧的国家,拥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国家,前来探索它的魅力。
下面,我们来简述一下芬兰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芬兰的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旅游业主要以国内旅游为主,游客主要来自于芬兰本土。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前往芬兰的海滨度假胜地和湖泊地区度假。
20世纪50年代,芬兰的旅游业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
当时,芬兰政府开始积极推广旅游业,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旅游。
同时,芬兰的旅游业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度假旅游,还涉及到了文化旅游、冬季旅游等多个领域。
20世纪80年代,芬兰的旅游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当时,芬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推广芬兰的旅游业。
同时,芬兰的旅游业也开始向高端市场发展,推出了一系列高端旅游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端游客前来旅游。
21世纪以来,芬兰的旅游业发展更加迅速。
当今,芬兰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前来旅游。
芬兰的旅游业已经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包括自然旅游、文化旅游、冬季旅游、健康旅游等。
同时,芬兰的旅游业也开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
服务。
总的来说,芬兰的旅游业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步阶段、国际化阶段、多元化阶段、高端化阶段和数字化阶段。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芬兰的旅游业也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芬兰历史发展的简介芬兰共和国(芬兰语:Suomen tasavalta,瑞典语:Republiken Finland),简称芬兰(芬兰语:Suomi,瑞典语:Finland),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
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
芬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
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芬兰人迁入后,建立了芬兰大公国。
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
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俄罗斯帝国,成为大公国。
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
“芬兰”这个名字源自于芬兰西南的一个自18世纪以来被称呼为芬兰本部的省份。
“?sterland”(东方之地)才是对这块瑞典东陲的土地的名字。
在大约15世纪左右芬兰才开始变成“?sterland”的同义词。
芬兰历史开始于1万多年前人类在现芬兰地域的定居,这种原始公社制度在芬兰一直持续到12世纪。
瑞典摄政比列尔·雅尔于1249年通过第二次瑞典十字军占领了芬兰。
这场十字军是针对Tavastian人的拒绝继续改信基督教而发动。
诺夫哥罗德控制了说东芬兰语方言的卡累利亚。
瑞典则于1293年在第三次瑞典十字军控制了西卡累利亚。
西卡累利亚此后因此归于西方文化圈内,而东卡累利亚在文化上则逐渐转向俄罗斯和东正教。
虽然东卡累利亚人在语言和血统上仍与芬兰人保持紧密联系,但他们通常会被当作一个独立的民族。
天主教和东正教世界的界线也随着1323年的N?teborg条约而定于芬兰的东界。
芬兰在13世纪时融入了中世纪的文化圈。
多明我会在1249年传入芬兰并造成重大的影响。
早在14世纪初,已有文件记载第一批芬兰的索邦大学学生。
在芬兰西兰部,图尔库的城市聚落正在发展中。
图尔库曾是瑞典王国最大的城镇,其居民包含德裔的商人和手工业者。
虽然芬兰在中世纪的都市化程度非常低。
芬兰南部和波的尼亚湾沿岸只有一些以农维生的教区和领地。
芬兰的其他地区则有以渔猎和小规模农耕维生的萨米人居住。
在12和13世纪,大量瑞典人移民至芬兰南岸和西北岸。
在奥兰群岛及奥兰群岛和图尔库之间的群岛中,瑞典语甚至比今日更加普遍。
瑞典语也成为芬兰其他地区上层阶级所使用的语言。
图尔库于13世纪就已建立了主教教区。
图尔库大教堂是圣亨利的崇拜中心,也是当地的文化中心。
当时的主教比现今拥有更大宗教上的权威,也常是当地最具权力之人。
主教通常是芬兰人,但城堡里的指挥官通常是瑞典或德国的贵族。
1362年,芬兰的代表获邀参加瑞典国王的选举。
这个事件常被当作芬兰融入瑞典王国的表现。
做为这个王国斯堪地那维亚的一部分,负担得起一人一马装备的权贵和自耕农组成绅士和贵族阶级,集中于芬兰南部。
位于维堡的堡垒保卫了芬兰的东境。
瑞典和诺夫哥罗德于1323年签署了N?teborg条约,但这个条约并未长期遵守。
1348年,瑞典国王马格努斯四世发动一场针对东正教异端的十字军,最后只使自己失去支持而丢了王位,这场十字军也失败以终。
瑞典与诺夫哥罗德的争端是为了控制波的尼亚湾北岸及芬兰东方Savo人居住的荒野。
诺夫哥罗德将那里视为渔猎的基地,且不满于西边天主教移民的缓慢渗透。
14和15世纪间瑞典和诺夫哥罗德彼此断断续续发生了一些冲突,但多数时间保持在一种不稳定的和平状态。
既存的内部的紧张亦然。
1380年发生在瑞典的斯堪地那维亚部分的内战也波及到芬兰。
1389年,内战的胜利者玛格丽特一世将瑞典、丹麦、挪威三个王国全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此即卡尔马联盟。
接下来的130年,瑞典的各个派系试图打破这个联盟。
芬兰也卷入了这场纷争,但在15世纪似乎是相对富裕的时期,期间人口增加、经济也有所发展。
到了15世纪末,东部边境的情势越来越加紧张。
莫斯科大公国占领了诺夫哥罗德,向统一俄罗斯迈进了一步。
1495年到1497年,瑞典和俄罗斯发生了战争,维堡的要塞遭到俄罗斯包围,根据当时的传说,该城是由神迹而拯救。
1521年,卡尔马联盟瓦解,瑞典恢复独立,古斯塔夫一世就任瑞典国王。
在他主政下,瑞典于1527年接受新教。
瑞典的行政体系经历了一场剧烈的改革,使国家的对地方生活的控制力得以加强,当然也能借此征到更多的税。
紧接在宗教改革之后,图尔库主教Mikael Agricola出版了他翻译的芬兰语新约。
1550年,古斯塔夫一世建立赫尔辛福(Helsingfors),即后来的赫尔辛基,但两个世纪以来,它仍只是个渔村。
古斯塔夫一世于1560年死后,他的三个儿子接连继位。
其中埃里克十四世开启了瑞典的扩张时代,他于1561年将爱沙尼亚的塔林市纳入其保护之下。
利沃尼亚战争(1558年—1583年)之后,瑞典一直处于战争或准战争状态达160年之久。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瑞典与丹麦、波兰和俄罗斯抢夺对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控制权。
芬兰人因此饱受战争带来的征兵、重税和军队的骚扰。
这造成芬兰人于1596年-1597年的起事,这场叛变以血腥的镇压结束。
1595年和俄罗斯签署的Tyavzino条约使瑞典和俄罗斯的边界向东及北方移动,大约就是现今芬兰与俄罗斯的界线。
16世纪的芬兰历史中很重要的部分即是农业聚落人口的成长。
国王鼓励农民自Savonia省迁移至芬兰中部的广大荒野。
这使得原本居住于此的萨米人被迫离开。
而有些荒地则是卡累利亚人的传统渔猎之地。
在1580年代,这导致一场芬兰人与卡累利亚人与芬兰人间的血腥游击战,特别是在博滕省。
1611年到1632年间在位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进行了一连串的军事改革,将瑞典军队从原先的农民民兵改造为有效率的战争利器,甚至可能是欧洲最好的一支军队。
他完成了对利沃尼亚的占领,还得到了俄罗斯在Stolbova条约中失去的领土。
1630年,瑞典和芬兰的军队开进德意志参加三十年战争。
芬兰人组成的芬兰轻骑兵即以“Hakkapeliitat”之名著称。
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瑞典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637年到1640年和1648年到1654年间,芬兰总督Count Per Brahe伯爵在其任内,推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也兴建了许多城市。
其措施常被认为有益于芬兰的开发。
例如在1640年,芬兰的第一所大学?bo学院成立于图尔库。
芬兰语的圣经全书于也于1642年出版。
但重税和持续的战争及寒冷的气候(小冰期)使这个时期的芬兰农民度过了一段黯淡的时光。
在1655年到1660年间的第二次北方战争中,芬兰士兵被调往利沃尼亚、波兰和丹麦作战。
瑞典的政治体制也越加趋向君主专制。
瑞典王国于1638年到1655年还握有今日美国的德拉瓦和宾夕法尼亚地区作为殖民地。
其中至少有一半的移民为芬兰裔。
17世纪的芬兰受路德教派思想控制。
1608年,摩西的律法倍附加于世俗法律上。
各领域事物都必须遵守路德宗的信仰,上教会也变成义务性质,宗教罚则也被广泛运用。
这些规定于图尔库主教尤汉·特瑟鲁斯(Johan Terserus)离职后公布,他所写的教义问答于1664年被图尔库皇家学院的神学家宣布为异端。
另一方面,路德教派鼓励个人研习圣经,使芬兰第一次尝试推动普及教育。
教会要求每位信徒都应该具备阅读路德信仰基本文本的能力。
虽然这些规定可能会以背下文本达成,但也使阅读的能力传达到民众之中。
发生于1697年到1699年的一场饥荒夺走了芬兰约30%的人口。
1808年在芬兰战争中,瑞典与俄罗斯交战落败,芬兰被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占领,此后芬兰脱离瑞典,成为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并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
1917年12月6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
1918年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次短暂但却刻骨铭心的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苏联两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这场战争中瑞典向芬兰提供了部分协助,在元帅曼纳海姆领导下创下了以少胜多的经典)以及1941~1944年的继续战争(纳粹德国对芬兰提供了重要帮助,芬兰人通过该战争收复了卡雷利亚地区)。
芬兰在二战中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
1944年~1945年间的拉普兰之战中,芬兰又将德国人赶出了芬兰北部地区。
1947年和1948年与苏联签署的多份条约规定了芬兰对苏联的义务与限制,芬兰也在1940年和约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多的领土让步。
1991年苏联解体后芬兰终于可以自己决定命运,并且在1995年加入欧盟。
2007年3月18日,议会选举,中间党获得200个议席中的51席,联合党获得50席,社会民主党获得45席,左翼联盟获得17个议席,绿色联盟获得15个议席,瑞典族人民党和基督教联盟分别获得9个和7个议席。
4月19日,以马蒂·万哈宁为总理的政府宣誓就职,政府由中间党、联合党、绿色联盟和瑞典族人民党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