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一)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学家。
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让作为刚进入教育岗位的我受益匪浅,读着此书,就好像这位智者就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恼,给我指点迷津。
他又好像一位平易近人而又学识渊博的老人,在我遇到种种困难时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有了明确的方向,给我以极大的鼓励,他就像一盏明灯一样,让我对未来的事业前景充满信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刚踏入教育行业的我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如若这桶水不及时予以添加,也会有用尽的那一天。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我现在的任务不仅仅是认真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及时的充电是必须的,只有多读书多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才会将教育工作完成得更出色。
而且教师是否热爱读书,精神世界是否充实,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
教师知识渊博、谈吐不凡会让学生对老师充满敬佩之情,对知识充满渴望。
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和你的学生一同走进知识的世界,在世界里遨游!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读书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我们的时间怎么够分配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阅读了苏霍姆林斯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讲述一个问题都会有生动的事例为证,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些大都是苏霍姆林斯教育教学的实例,他娓娓道来,有益于提高我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其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昼夜只有24小时。
为我解答了这个疑惑。
书中说:每天不间断的读书,给书结下终身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四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优秀读书笔记(通用15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优秀读书笔记(通用1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优秀读书笔记(通用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给教师的建议》优秀读书笔记1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站在现代化、信息化时代从教师的角色对教师的建议,而不是教育教学的某个领域。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
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一、“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
“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二、“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想说话,二是有话可说,三是会说话。
”首先你得想表达,有一种表达的冲动,心里的话不说出来就难过,睡不着。
……要保护好想说话的冲动,我要做三件事。
一是让自己孤独一点,不去瞎应酬。
二是让自己安静而专注。
三是自信,从不怀疑自己。
第二个条件是有话可说。
“写不出”绝对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你没有发现自己头脑中的矿藏。
如果文章是“皮毛”的话,思想是“皮”,语言文字是“毛”。
每个人都有很多词语,就缺一张皮。
因此,常做三件事:一是怀疑,不人云亦云,不迷信专家、教授和领导。
崇洋而不媚外。
二是保持独立人格。
要有自己的语言。
三是表现自我。
写作是表现自我最价廉物美的方式。
教师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5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应该是教师的一个“法宝”。
每次翻起,都会有一种体会,都会有一个个成熟或不成熟的偶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篇1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都认为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时间就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
其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特别爱开小差,于是在老师他们的评语中都有这样一句:“希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
”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
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他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建议呢在这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
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好书,好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常读常新。
我想,当我在教育上遇到困惑时,我还可以再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优秀读书笔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优秀读书笔记(通用19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优秀读书笔记篇1六年前,我在准备教师招聘考试时,从教育教学理论中初识了苏霍姆林斯基及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当时教辅书中对其地位和成就的介绍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从教之后,我便买下了这本书,由于各种原因,我只是粗枝大叶的浏览,并没有进行深读。
今年寒假之余,利用零碎的时间,我再次从书架中拿出了这本书,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这部作品。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他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该书中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因此而命名。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许多理论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两点让我最为记忆犹新。
第一点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
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比特罗夫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
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老师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为她修好电视机后,尼娜比特罗夫娜感到非常的难受,他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与此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指出: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活着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
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很多领域的其中之一。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1《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许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
它不晦涩,通俗易懂,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进教育大师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虽然如今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转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芒的教育思想对如今的教育工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宏大的教育理论大师,他用30多年的时间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他闪耀的思想,精练的语言,犹如一场准时雨,滋润着教育工干渴的心灵!书中的很多阅历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
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怀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的。
其中第八十七条“谈谈老师的教育素养”给我的启发最为深刻。
“教育素养”首先是指老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熟悉。
我所从事的工作是美术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我必需能够在美术这一学科中学习足够的学问,在美术的各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了解学科的进展,清晰学科的动态。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老师的学问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老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确实是这样,只有当我的学问视野无比宽广时,在教育教学时,才能高瞻远瞩、才能改革创新、才能赐予同学更多的学问。
文中还多次提到,老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爱好,要喜爱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深化地思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2再次重温《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从另一面深得体会:我们要做一个擅长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
长期以来,我们的管理者和老师,对自己的特长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熟悉,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5篇《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十分值得我们教师阅读,下面给大家分享《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1《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
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
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
第一个感受:爱学生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
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
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
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
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
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
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
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懂得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
2023年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15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1很早以前我就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时间去看,或者说自己没给自己挤出那样的时间来学习。
这个学期刚一开始,教育局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有了这个规定,也就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有了这样的压力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这学期我找到了这本早已听说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细读了我感兴趣的第2卷。
这部文集,涉及内容很广,包含《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三部分内容。
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就将我的感受简单地说一下: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
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
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在此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会。
这位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实上还相当的年轻,她从20岁开始工作,到退休也不过45岁。
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
奇怪的是,这位女教师连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恰好当她在学校工作满25年度那天离开工作。
她的告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
她说:“亲爱的朋友们,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
我在这个工作中得不到满足,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202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通用24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篇1这是一本大家公认的教育经典因此如何解读这本书就成了一个经典难题。
更让我觉得困难的是我始终无法认可这本书在教育中的经典价值尽管它讲了不少有效的教育策略也充分地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智慧也不缺少作者对教育的奉献精神与浓浓爱意。
但在我的眼中始终觉得这本书还是浅了一些尽管有不少的有用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方法过于有用让读者简单模仿就可以了而不必去深入地思考这些教学方法有用性的原因何在。
当你翻看《给教师的建议》的目录就会发现阅读这本书的困难因为全书只是作者教学经验文集的汇编;甚至可以给出一个粗浅的结论在作者之后的一百年里会很难发现有比这样的经验文集更为全面而又有用的文集。
所以这本书为我们提供远不只是一些有用的方法而是透彻理解教育过程的原始资料。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 想成为一个好人” 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
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如果教师关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他们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两样了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三篇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真是一本好书,越读越使人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三篇,欢迎阅读,希望您喜欢。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1“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撒下的是泪滴。
”一首老歌,旋律悠扬,歌词动人,那份对老师的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哪知如今的我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要把我心中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我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却不知道怎样爱他们。
是给予无限宽容和自由驰骋的天地,还是一板一眼地严厉管教?这样的困惑让我这个新老师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我要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快乐的学习天堂。
除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我还常麻烦一位好朋友,他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他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像是我的甘霖仙露,让我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
捧读此书,不由自主地感觉这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滋润你的心灵。
此书中每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实际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每每翻看这本教师宝典时,从字里行间就能感觉作者对教育满满的爱,这是对学生无限的关怀,是对教育事业无尽的热忱。
而这种爱是特别的,不是纵容,也不是拘禁,而是一种拿捏到位的教育艺术。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需要老师付出爱心,更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爱,还要他们懂得去爱别人。
这一点,也是作者在此书中提到的重要一点。
例如,有些孩子纪律散漫,影响他人,作者提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体谅他人、爱他人。
所以作者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去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
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在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细心观察我们就能体恤人间的喜与悲,时间长了,孩子们甚至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3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篇1一本好书犹如一泓清泉,它能让你在困惑之时有醍醐灌顶之感,对我而言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那本著名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使我受益匪浅。
我曾迷失过,我曾抱怨过,我曾逃避过,经历了五年的历练,我明白年轻不是我放纵的借口,而是我奋发的资本。
一、年轻,一本认真的书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三毛《给教师100条建议》告诉我年轻不是让我们挥霍的,不是让我们放纵的,更不是让我们懈怠的,而应该是一本认真的书。
以前我对计算教学的认识只停留在掌握计算法则,练习中强化法则的应用,达到熟练应用,准确计算的目的.,课堂上不是特别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只是学会了算法。
在深入学习研究后,我认为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这类计算教学时,就应该大量使用了数形结合、类比迁移的思想方法。
课堂上把画图变成学生的主动需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自己画一画,化抽象为形象。
这样合理运用知识的迁移,以形助教,形象直观,让学生对算法和算理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
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可以带领大家总结了本节课所用的方法,给孩子加深了印象,这样孩子在分析类似问题时会更加有意识的去用这些方法,真正体现了数学思想在整节课中的灌输。
总之,在“有形”的数学知识中,必定蕴含着“无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写在教材里;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整个“数学大厦”的构建,核心问题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建立。
所以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切实把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就能为我们的课堂点亮了一盏明灯,会获得高效教学的入场券。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通用1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1假期翻阅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过的每一条都在指导着我该怎么去管理教育学生,并且找到了自己在教学当中的一些不足和弊端。
今天我学习的这一条让我同样感受很深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室还应当有让学生在那里从事智慧的、被某种思考所鼓舞的劳动。
这块天地可以是很小的,哪怕是装着泥土的一个小箱子也行。
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同时看见、观察和动手。
哪里能做到这三点,哪里就有生动的思考,使智慧得到磨练。
苏老师在现实中指出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
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败坏下去。
其实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里并不少见,这些上课无所事事的学生通常被成为在“开小差”,他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每当课上看到“开小差”学生总是会让教师感到恼火,我们都希望人人都目不转睛地听着自己的课,但事实上每节课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对我讲的内容一点兴趣都没有,除了反思自己课不够精致不够生动外,还忽略了个重要问题:我的课没有把学生带入思考的世界。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新鲜事物不断刺激他们的各大神经,调动各种感官,而教师为此也是绞尽脑汁地使尽各种手段。
很多时候有个现象,孩子越学越觉得没意思,家长也会说:人家越学越聪明,你怎么反而笨了?苏老师早就说过:不能认为:既然学生在掌握知识,他自然就变得更聪明了。
这一切远不是这么简单的。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来于爱迪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不能不思考。
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课有最高的效率,学生要思考如何才能将今天所学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2在读苏联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时,我对其中的两条建议感触很深,下面结合我自身的教育经验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精选3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利用假期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这个阅读过程仿佛是在和一位和蔼的老人亲切地对话,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宝。
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一、“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
“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二、由于自己也属于需要“回去看半年书、甚至更长时间”类型的,因此今天捧起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其中第25条“思索是件快乐的事”讲的就是写论文,读完颇受启发,不知对您是否合适。
摘取部分内容与大家,权当分享:“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想说话,二是有话可说,三是会说话。
”三、“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
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有关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老师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一本好书往往塑造着一个人的气质和谈吐,在读的作品过程中我始终有剧烈的代入感。
我们假如用文字的方式来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
的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给老师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敬请参阅本文!给老师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篇1)“教给同学一杯水,老师应当有一桶水。
”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完的时候。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老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
由于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学问,才能学会制造性地使用教材,赢得自身的进展。
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学问,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阅历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力量。
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冲突也接连不断的消失,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老师,要学的东西还有许多许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因此,老师必需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总结更多阅历,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究新的学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果。
一、读书提高内在素养。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进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老师自身进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老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需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气,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进展。
二、读书提高教学水平。
学问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
老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假如老师不能常常的更新学问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期的奇怪与敏锐,老师就有可能被同学看不起,在同学眼里成为“老古董”。
这样老师在同学眼里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
学问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好玩、海阔天空,老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学问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共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敬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3篇1.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2. 只要课堂上充满着师生间相互体谅的气氛,有了一种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的。
3.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4.人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5.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
6.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7.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8.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9.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10.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1.有经验的教师们,在第一次教新教材的课上,总是力求看到:学生是怎样独立地完成作业的。
12.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3.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
14.我们一般地不在上课开始时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用来检查知识,而把检查知识跟加深、扩充和运用知识密切结合起来。
15.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
16.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教师读书笔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师读书笔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通用3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读书笔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篇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
它不晦涩,通俗易懂,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进教育大师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他用30多年的时间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他闪烁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灵!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
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
其中第八十七条“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给我的启发最为深刻。
“教育素养”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
我所从事的工作是语文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我必须能够分辨清楚语文这门学科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学科思想的前沿问题。
如:我应对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有所了解,熟悉目前语文教育领域的动态。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的确是这样,只有当我的知识视野无比宽广时,在语文教育教学时,才能高瞻远瞩、才能改革创新、才能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真正能手。
文中还多次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1前不久,读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如获至宝、受益匪浅。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一线任教的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取胜。
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
低效率的课堂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良的一个课题。
这本书中让我认收获不少:教师要有个性。
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教师要让“爱”象南风一样徐徐吹拂过孩子的心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主动学习,提高成绩。
不能无视事物多样性,将教育当成知识的简单叠加;更不能将学生当成读书机器,当成考试机器;无视学生作为灵魂实体和精神实体的特性,在教学中,不能只关心分数,应积极和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和交流,使课堂变得温馨和谐。
同时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在大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必须依靠并运营集体,使之形成良好的群体气氛,以促进学业成绩提高。
因此,教师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者,而更是班级这一学习群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好教师的许多特质,特别是一些非权力特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
那么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书笔记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大家进行阅读和参考。
暑假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提议》,正如林海音所说的一样,好书不厌百回读,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新的收获。
结合自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觉得这一次读后,对自我的印象最深或者说在今后的教学中启示最大的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占据你的注意的中心的将不是关心教材资料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景的关心。
这是每一个教师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
”苏老的话,给我的启示很大。
反思自我的教学,难道不是停留于注意教材的资料吗?上课的时候,总是想着,这节课我将向儿童教一些什么资料,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我将采用怎样的方式去教会儿童。
力求把自我想要讲的东西变得明白易懂,或者为学生的理解搭建梯子,使学生能够顺利学习。
就这几各方面,进行苦思冥想,然后借助于必须的手段来完成,这就是我的备课吧。
而这种备课在苏老看来是极其失败的,最致命的一点就是这种课学生往往不需要进行思考,只是停留于对知识的掌握。
然而,苏老却提议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异常关注的不是这个,而是对学生思维的敏锐的洞察,要充分地认识到你的面前是几十个活松松的人,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表情、动作、语言,从而了解他是不是在学,是不是乐意学,是不是在学的过程中思维参与到了其中。
透过提议,不难看出,苏老对我教师的要求。
首先,你得是一个自我所任教学科专业的专家。
其实提议中很明了的告诉我们,你不要将注意停留于教材的资料上,可是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连教材的资料都没有透彻掌握,都不能流利、清晰地表述,那么你能够撇开资料去注意学生的思维吗?所以这注意学生思维的前提,是教师对所教学的资料已经胸有成竹,并且能够采用不一样的方式进行表达,乃至与资料相关联的资料、资料的变式也了然于胸了,能够说对教材的资料的表述已经到达了自动化的程度。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大家公认的教育经典因此如何解读这本书就成了一个经典难题。
更让我觉得困难的是我始终无法认可这本书在教育中的经典价值尽管它讲了不少有效的教育策略也充分地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智慧也不缺少作者对教育的奉献精神与浓浓爱意。
但在我的眼中始终觉得这本书还是浅了一些尽管有不少的有用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方法过于有用让读者简单模仿就可以了而不必去深入地思考这些教学方法有用性的原因何在。
当你翻看《给教师的建议》的目录就会发现阅读这本书的困难因为全书只是作者教学经验文集的汇编;甚至可以给出一个粗浅的结论在作者之后的一百年里会很难发现有比这样的经验文集更为全面而又有用的文集。
所以这本书为我们提供远不只是一些有用的方法而是透彻理解教育过程的原始资料。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 想成为一个好人” 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
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如果教师关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他们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两样了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
(二)
要精心呵护孩子“ 想成为一个好人” 的火花。
我相信每一孩子都是想学好的再调皮的学生在他的心灵深处都是渴望成为一个好孩子的。
这学期有一个插
班生叫邱友煊的孩子让所有任科教师头疼不已上课坐不住老是影响前后左右的同学学习。
可是他也有认真听课认真写作业的时候。
每当他觉得自己表现的不错的时候下课时就会到我身边来问我:“ 老师我今天上课不错吧?你能不能跟我妈妈说我今天在学校很乖?” 他也想学好呀!
“ 有些教师常抱怨说儿童在上课时调皮做小动作…… 这些话总使我困惑莫解。
” 我也常听到这样的话但我自己尽量注意不说这样的话。
因为我始终认为学生上课不愿听那是因为我的课不够精彩。
有些时候你会发现学生非常专注地看着你那是因为你的话语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了。
所以我们要思考地就是怎么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不是抱怨学生不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