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复习课程
- 格式:pptx
- 大小:100.57 KB
- 文档页数:8
阅读复习指导(一)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1、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3、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复习要求: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复习提示: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
因此,必须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其方法大致有: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
比如:《马踏飞燕》中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
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璧归赵”这个词语,但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有了。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璧”怎样的?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
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
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
”“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
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
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习习惯。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学习目标】1、掌握“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2、通过质疑研讨、总结归纳、检测反馈等来掌握答题的方法与技巧;3、能使用准确、流畅的书面语言回答问题。
【学习重难点】掌握“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一、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主要是指阅读现代文作品时,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语言环境,揭示词语的本义及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以及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大致有以下几类:①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比喻、象征、借物喻人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②词语的创新使用,包括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相生(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变抽象为具体等。
如鲁迅《社戏》“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中的“踊跃”,化静为动,把静态的山作动态写,写出了小伙伴行船之快,也很好的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心情。
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如安徒生《丑小鸭》中“他感动难为情。
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三、小组合作探究(任选一题),整理归纳答题的方法结合语境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1、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形象地表现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1)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2)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
(1)“羞涩”,害羞的意思。
这里运用拟人修辞,赋予小花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小,不易被发现;(2)羞涩,难为情,这里细腻地写出男孩第一次走上领奖台时的局促不安、害羞的心理。
考向01 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考点解读考点剖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这也是课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重点考向(一)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主要考点:1.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义;2.把握词语的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的指代义;3.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或表达效果(作用);4.能分析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基础点:1.重要词语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限于“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散文阅读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类词:(1)体现作者态度或情感主旨的词语俗话说“字斟句酌”,词语的运用需要仔细考虑与锤炼。
很多情况下,词语的选择与文章的主旨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仔细体味这类词语,就能理解句意甚至文章的主旨,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单个的词语,本身是没有修辞手法的,只有运用到句子中,才显示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词语,能够取得丰富的表达效果。
(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等)的词语具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就是指代词,它包括指代词与指代短语两类。
前者有人称代词及指示代词,如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它们),自己、人家、别人,这、此、那等。
后者如这些、那些、某些、这样、那样、如此、之所以如此、既然这样等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有些词语,单独存在时,并没有特殊的表达作用。
当其一旦进入语境,与具体的文本发生关系时,就有了明显的表达效果。
这类词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还可以是反复出现的词语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词典义、表面义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为在新的语境中,其产生了特殊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2.重要句子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分析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1.理解词语含义。
记叙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这一考点主要包括: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等。
2.品味词语作用。
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记叙文阅读中,品味词语作用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对关键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这一考点主要包括:品味特定语境中精妙动词、形容词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体会特定语境中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准确性、严密性等。
3.理解句子含义。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阅读记叙文,当然要理解句子,把握语句的含义,特别要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在记叙文文本中,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能够概括文章的段落或全文的句子;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的句子;理解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能够体现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的句子;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精警语句等等。
4.品味句子作用。
记叙文中,句子的一般作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
此类句子主要指在文章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中心句;揭示段意。
主要是段的起始句、终结句及结论性的句子;揭示文章脉落层次。
主要是文章统领性的、过渡性的、总结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落层次的语句;语句自身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精妙运用所彰显出的表达效应。
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一)常见题型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结合上下文,说说加点字“这”指的是什么。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加点词语能否换成……为什么?6、请你从……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二)答题思路1、理解词语的含义(1)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字词的“语境义”。
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2)注意不同类型的词语有不同的答题点:①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②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
理解词语的反义语就要将褒贬互换。
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④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3)要看词语是否有特殊性:①注意是否使用了修辞方法,比如比喻、反语,如果有,要结合这些写法分析。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
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绝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
“标致”是反语。
②注意词语所在句子是否使用了某种描写方法。
比如所在句运用了环境描写。
③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
比如是否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中“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句中“尽情卖弄”贬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任性创造的情态。
④注意词语所处的位置。
如果是在段中,需要结合段意来理解;如果是在标题中,就需要结合主旨来理解。
(4)结合人物情感来分析。
有些词语需要根据人物的心情、心理等情感因素分析。
2、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需要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
(1)赏析表达效果、妙处、作用①从情感的角度。
一般选取能体现作者情感、观点的词语,用来表达人物的热爱、赞美、思念或厌恶、批判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怎样理解词语》小学毕业班复习课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研讨毕业班复习的相关问题,我今天执教的内容是阅读专项复习——怎样理解词语。
随着新课改的步伐,我经历了小学阶段一至五年级的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这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对于毕业复习,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接到这节课时,我想过很多复习内容,如:词语积累、古诗词积累、阅读复习等,最初时,定下阅读复习——怎样读懂一篇文章。
当时的设计思路是由课内阅读引领学生归纳、总结读懂一篇文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独立阅读,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通过试讲,我们发现复习目标大,内容多,对每个知识点都是走马观花,复习不扎实,没有针对性,忽略了学生的复习点,这节课也就失去了复习的意义。
在姜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教研组和学校领导再次坐下来重新审视这堂课。
有的说:“既然是复习,就应该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有的说:“要根据复习内容恰当的制定复习目标,使复习有针对性。
”还有的说:“要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大家的指点下,我调查了学生对复习的看法,以及想复习的内容,了解孩子们的薄弱点,最终定下了这节阅读专项复习——理解词语。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
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对词语的理解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