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节 植物根的生长
- 格式:ppt
- 大小:6.79 MB
- 文档页数:24
《植物根的生长 (二)》教学设计抚顺市第五十中学王新丽《植物根的生长 (二)》教学设计抚顺市第五十中学王新丽●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依据新课程理念,组织学生课前组成团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分析,使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知识,利用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图片、视频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集思广益,达到资源共享。
●教材分析《植物根的生长 (二)》是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根尖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根的生长部位”的探究实验,进一步了解根的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明确植物根生长的原因,认识根生长的特性,为学生学习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学习生物学的热情高,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进行探究活动。
2、学生对根的生长原因了解不多,本节课,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根尖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2)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与交流,体验科学探究、与人合作的乐趣。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说出根尖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
2、教学难点:(1)探究根的生长部位的实验。
(原因:生活中学生对“植物的根尖”没有多少感性认识,有些陌生;根尖各部分无明显的界限;“根的生长部位的实验”不能在一课时完成,观察时间较长。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设计依据和构想】本章包括《植物种子的萌发》、《植物根的生长》、《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等五节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了解了种子萌发成完整的植物体的过程,对植物体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指导他们进一步了解植物体的结构及其功能,比如这节课学习的植物根的生长,让学生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根尖结构中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以及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根对植物的重要性,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向学生宣传如何保护好植物的根。
教师提供机会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可以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新问题,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2.能力方面:(1)学会观察幼苗的根毛和根尖的纵切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熟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通过学生亲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方面:(1)通过学习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通过根尖的生长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教学重点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根结构、功能、生长发育过程的视频、图片资料。
3.准备实验材料:放大镜、显微镜、萌发的小麦种子、培养出幼根的玉米、油性记号笔。
学生准备:1.指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改进实验方案,每组提前3~5天准备好用培养皿培育出的分别切除不同区生长状况的幼苗(玉米、小麦等常见的幼苗),油性记号笔。
苏教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 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能说出各局部的主要功用。
2. 描画根生长的部位及生长的缘由。
才干目的:1. 经过观察、自学根尖的结构,培育先生的归结、推理才干。
2. 构成处置生活中实践效果的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育先生大胆实际的肉体。
2. 培育先生顾惜植物的情感,增强环保看法。
教学重点: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局部的主要功用。
2、探求根尖的生长部位,描画根生长的缘由。
教学难点:1、描画根尖每一局部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局部的主要功用。
2、了解根生长的缘由学情剖析:七年级先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想的开展还很有限,他们看效果处在直观和理性阶段,对效果缺乏思索,缺乏思想性。
所以,七年级先生在认知方式上以笼统思想为主,在教学中,我尽能够多地布置各种图片、动画、实物等素材来组织教学,以满足、契合本年龄段的学习特点,但也注重经过一定量的的思索、议论、探求来促进先生们笼统思想的开展。
同时,在教学中对先生的学习进程、结果停止积极的评价,来满足七年级先生要求上进的心思,促进生物学教学的顺利、有序地展开。
在学习本课之前,先生已学习了植物分裂种子的萌生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功用、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等知识,这些内容有能够让先生能从微观的细胞变化的角度来看法植物根的生长的实质。
另外,在往常生活中,先生关于植物的根和根的生长有一定的理性看法,例如,先生见到过移栽大树、水培植物时根生长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停止教学的珍贵的资源。
所以,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好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素材,激起先生学习生物学的兴味,并在微观、笼统的教学内里,将数字教育资源有效、恰当的出现,来有效处置教育教学的重难点。
同时,教学中注重联络生活中实践,运用课堂知识来处置实践效果,表达生物学科的价值和魅力。
教学进程:〔教学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