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瓯万木林柑橘与锥栗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动态
- 格式:pdf
- 大小:402.17 KB
- 文档页数:6
建瓯和武夷山米槠天然林凋落物量归还动态作者:林红莲李爱萍官惠玲马红亮高人来源:《福建农业科技》2021年第01期摘要:为揭示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凋落数量、组分及季节动态特征。
采用凋落叶直接收集法,于2013年开始对建瓯(主林层平均年龄200年)和武夷山(主林层平均年龄50年)两地的米槠天然林进行为期1年的月凋落物收集并测定其质量和各组分含量。
结果表明:建瓯和武夷山米槠天然林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9530.49、5590.18 kg·hm-2,建瓯年凋落量显著高于武夷山年均凋落量(P<0.05);建瓯、武夷山米槠天然林年凋落物总量均呈现单峰模式,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4月;年凋落物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在凋落枝、叶、果、杂物等4个组成部分以凋落叶占比最大,占年凋落量的50.5%~67.2%,枝(13.1%~20.8%)和杂物(14.5%~17.8%)次之,果(1.9%~14.2%)最低;各组分凋落物季节变化均是春季和夏季高,秋冬季较低。
关键词: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凋落物;动态中图分类号:S 7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01(2021)01-0019-07DOI:10.13651/ki.fjnykj.2021.01.004Abstract: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amount, composition and season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itters in the natural forest of Castanopsis carlesii in the mid-subtropical zon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irectly collecting litters, the monthly litters of Castanopsis carlesii natural forests in Jian'ou (the average age of the main forest layer was 200 years) and Wuyi Mountain (the average age of the main forest layer was 50 years) have been collected for one year since 2013, and the quality of litters and the content of each component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total amount of litters of Castanopsis carlesii natural forests in Jian′ou and Wuyi Mountain were 9530.49 kg·hm-2 and 5590.18 kg·hm-2, respectively,and the annual amount of litters in Jian′ou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uyi Mountain(P<0.05). The annual total amount of litters of Castanopsi s carlesii natural forests in Jian′ou and Wuyi Mountain showed a single peak model, and the peak value appeared in March and April,respectively. The seasonal change rule of the annual amount of litters was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Among the four components of branches, leaves, fruits and sundries, the litter leaves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accounting for 50.5%-67.2% of the annual amount of litters, followed by branches (13.1%-20.8%) and sundries (14.5%-17.8%), and the fruits (1.9%-14.2%) were the lowest. The seasonal changes of each component of litters were all high in spring and summer, but low in autumn and winter.Key words:Mid-subtropics; Natural forest of Castanopsis carlesii; Litter; Dynamics森林凋落物(也称枯落物)是指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由森林植物组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面所有有机物质的总称[1]。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沉水樟林种群生态位分析陈远征;吴鹏飞;侯晓龙;王荣伟;刘爱琴;黄勇来;郑群瑞【摘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12个样地13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沉水樟林的优势种群多数为广生态位,对资源有一定共享性,其中沉水樟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且在群落径级分布中占绝对优势,表明沉水樟种群在群落中具有比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较高,其中大于0.5的种对占44.9%;相对来说,沉水樟与生态位较宽树种的重叠值较大,生态位重叠值多为0.05~0.10,没有大于0.10的,表明目前沉水樟尚能适应该群落生境,与群落中其他树种竞争还不激烈,可以与生态位较宽的物种形成混交林.【期刊名称】《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年(卷),期】2010(018)005【总页数】6页(P530-535)【关键词】沉水樟;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种群;生态位【作者】陈远征;吴鹏飞;侯晓龙;王荣伟;刘爱琴;黄勇来;郑群瑞【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龙岩市新罗区林业局,福建,龙岩,364000;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建瓯市林业局,福建,建瓯,353100;福建建瓯市林业局,福建,建瓯,3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21植物种群个体占据林分空间的大小是决定个体存在及发展的重要条件。
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生态位的概念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的物理空间,还包括它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及其在温度、湿度、土壤和其他环境变化梯度中的位置。
种群生态位研究对于揭示群落中不同种群的功能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有关生态位理论和实践探索已开展研究,其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11]。
武夷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第39卷第12期2020年12月灾ol.39 No.12Dec. 2020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苦槠种群种内与种间竞争黄加林(光泽县寨里林业工作站,福建光泽354100)扌商要:苦槠群落是福建万木林的主要次生林群落类型之一。
采用Hegyi 竞争指数模型研究万木林苦槠群落中的乔木层苦槠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
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苦槠的种间竞争强度(27.038)大于种内竞争强度(8.712)。
苦槠与各树种间的竞争强度表现为:苦槠〉罗浮栲〉木荷〉栲树〉薄叶山矶〉桂北木姜子〉山矶〉枫香〉闽楠〉檵木。
苦槠受到的竞 争强度随着其胸径的增大而显著减小。
苦槠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与胸径呈显著幂函数关系(P<0.05)。
关键词:苦槠;次生林;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建瓯万木林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20)12-0013-06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为壳斗科栲属常绿 阔叶乔木树种,栲属植物中分布最北的一个种。
苦槠木材较密致、坚韧,富于弹性,是优良的用材树种;树冠浓密,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脱涩后的果实(种仁)制作的苦槠淀粉可加工成苦槠豆腐、苦槠粉丝和苦槠糕等食品,是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栽培树种[1]遥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天然阔叶林和次生林的过度采伐和破坏,天然林和次生林面积的日益减少,导致天然苦槠资源日渐枯竭%目前有关苦槠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天然林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 罠苗木培育叭栽培技术化果实的药用价值冋等方面,有关苦槠次生林种间和种内竞争的研究未见报道。
在结构复杂的森林群落中,植物种群的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受非生物因素(气候、土壤等)和生物因素 (种内和种间竞争)的共同制约,其中后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罠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森林群落中的植收稿日期:2020-07-09基金项目:福建省南平林业局科研项目“苦槠果用人工林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南林综[2011]31号。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探奇
黄淦
【期刊名称】《野生动物》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 万木林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它位于福建省瓯县景色秀丽的房道盆地北缘的群山之中.这是一座面积约1770000m2,海拔约500m古木葱郁的小山.据说,从明朝开始,这里已经有四百年未动刀斧了.长期的保护,植被终于演替为绚丽多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黄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种子能源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J], 马良;陈永滨;冯丽贞;陈世品;林文俊;吴妙丽;李明河
2.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8种樟科树种的细根形态特征 [J], 卓鸣秀;闫晓俊;熊德成;黄锦学;陈光水
3.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猕猴资源调查 [J], 卓鸣秀
4.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苦槠种群种内与种间竞争 [J], 黄加林
5.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12种优势植物叶碳、氮含量及其与热值的关系 [J], 林恬;郑怀舟;王健;黄志鸿;朱锦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3年第2期现代园艺锥栗()是建瓯特产,壳斗科植物,其果实富含淀粉、糖、蛋白质以及脂肪,营养丰富,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小麦高,脂肪含量比稻米高出2~3倍,且含有抗坏血酸和胡萝卜素。
其果香甜可口,生食、炒食均可,还可加工成月饼、罐头等食品。
1建瓯锥栗种植现状建瓯锥栗栽培历史有1800多年,历史上的“贡闽榛”就产于建瓯“西乡”,生产的锥栗具有独特的“糯、甜、香”特色,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
建瓯市锥栗种植面积、产量和栽培品种资源均为全国之最,2004年8月9日,建瓯锥栗被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瓯市实施“科技兴市,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把开发锥栗产业,创名优品牌摆上议事日程。
将发展锥栗产业列为全市5大主导产业之一,并成立建瓯市锥栗生产指挥部,建瓯市锥栗协会等机构,加大锥栗开发力度,增加科技和资金的投入,使锥栗产业开发得到了有序发展。
建瓯市锥栗栽培面积由1997年的5333.33hm2,投产面积9333.33hm2,产量900t,发展到现在栽培面积28000hm2,投产面积20000hm2,产量22500t的规模。
2苗木培育2.1实生苗实生苗就是利用种子播种培育的苗木,优点是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寿命长、适应力强。
主要是用来作砧木,繁育优良的嫁接苗,在圃地培育到苗高50cm左右时开始嫁接。
2.2采穗休眠期,选择5~10年生锥栗母树,在树冠外围中上部选取充分成熟、健壮、芽眼饱满的结果枝,粗度要求为0.5~1.0cm,基本与砧木粗度相一致。
采取接穗后,将接穗按50或100根捆成1扎,再用湿度60%的河沙贮藏于室内。
2.3嫁接采用切接法嫁接,将接穗剪成5cm左右长的枝段,每枝段留1~2芽眼,在芽眼下部断口处呈45°斜角削成“短削面”,再翻转穗条,在芽眼背面以下及木质部平削成“长削面”。
切砧木前,应剪掉上部主干,留下3cm长的主干基部即可。
选择砧木较平滑的一面,在其横截面的一侧1/4处,用利刀向下纵切一刀,长度与接穗的“长削面”相等或稍长。
建瓯锥栗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李陈枝(建瓯市小松林业站,福建建瓯353100)李陈枝(1960.—),男,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营造林与经济林工作摘要:建瓯市是“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
锥栗在建瓯的栽培历史已有1800年,建瓯锥栗具有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文化内涵丰厚,其种植面积、产量和优良品种均为全国之最。
全市现有锥栗园面积28000hm2,年产锥栗30300t。
本文通过分析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瓯锥栗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无公害生产、流通、加工和营销等措施,以促进建瓯锥栗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瓯锥栗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建瓯市位于福建省武夷山脉东南麓。
建瓯市把锥栗开发作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锥栗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控制面积、科学兴榛、主攻单产、优化品质、激活流通、深化加工、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
坚持以锥栗丰产栽培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方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进的发展思路;以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重点,引导栗农学技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朝着无公害、无污染、优质丰产的方向发展;狠抓产品质量、促产品多元化、开拓销售市场,使建瓯锥栗产业向着加工增值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的品牌效应,以建瓯锥栗的品牌优势,把建瓯市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锥栗之乡”。
1、建瓯锥栗产业现状建瓯市是锥栗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栽培锥栗已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有名的“贡闽榛”就产于建瓯市。
全市锥栗栽培面积28000hm2,其中盛产面积20000hm2,年产量30300t,实现产值3.63亿元,产区栗农锥栗年人均收入达1500元以上。
其种植面积、产量和优良品种均居全国之首,荣获“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中华名果”、“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名牌农产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荣誉称号,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闽北知名商标”等商标使用权。
建瓯市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对策作者:谢木松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05期[摘要] 福建省建瓯市人工林特别是杉木人工林存在严重的地力衰退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人工林群落结构单一,重视针叶树,忽视阔叶树;不合理的造林措施引起土壤理化及生物特性恶化;用地与养地失调等。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发展阔叶林、改进造林措施、改善人工林群落结构、增加林地投入等措施。
[关键词] 人工林;地力衰退;现状;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 S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05-54-2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森林为人们永续利用,要加强提高林地的生产力。
如果林地生产力较低,森林资源的再生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但是长期以来,林地生产力的维护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在林业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林地地力衰退现象。
1 建瓯市人工林地力现状建瓯市位于杉木中心产区,2016年建瓯市人工林分面积为26.97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80.66%,其中杉木人工林面积为19.48万hm2,占人工林面积的72.23%。
因此,杉木人工林在建瓯市林业中占有重要比例。
并且发展杉木人工林仍是今后建瓯市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但是,在杉木人工林栽培过程中,地力衰退现象较为突出,直接导致人工林生产力下降,单位面积木材产量低等,尤其是连栽人工林的生产。
据调查,溪东采育场杉木第2次连栽的材积生产量比第1次下降了41%。
人工林质量不高这一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我国人工林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远低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而且人工林产量呈降低趋势,由“五五”期间的87.4 m3/hm2下降至“七五”期间的69.28 m3/hm2,11年间下降了18.12 m3/hm2。
因此,如何防治地力衰退,保持人工林持久高产,使森林资源能力能为人们永续利用,是建瓯市乃至我国林业发展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2 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2.1 人工林群落结构单一,重视针叶树,忽视阔叶树,导致树种单一化与针叶化从最近几年建瓯市的建档材料来看,无论是采伐杉木林还是马阔混交林或阔叶林,伐后更新树种多为杉木,少量为马尾松,阔叶林的比重不断下降。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动态
杨玉盛;俞白楠;谢锦升;陈银秀;何宗明
【期刊名称】《林业科学》
【年(卷),期】2001(037)0z1
【摘要】通过对27 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季节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年凋落物量为5.942t@hm,略高于纯林杉木的
5.668 t@hm,其中杉木和观光木分别占凋落物总量的70.38%和18.28%;混交林中观光木落叶占观光木凋落物总量的比例为82.78%,比相应杉木针叶所占比例高出21.8%;混交林与纯林凋落物总量均在3月、8月和12月出现峰值,而以3月数量最大,其季节变化模式则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
【总页数】5页(P30-34)
【作者】杨玉盛;俞白楠;谢锦升;陈银秀;何宗明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南平,353001;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
州,3500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南平,35300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南平,35300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南平,35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
【相关文献】
1.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动态变化 [J], 林瑞余;陈银秀;黄荣臻;陈光水;杨玉盛
2.不同年龄序列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动态变化 [J],
3.杉木中龄林和老龄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动态比较 [J], 高玉春;高人;杨智杰;盛浩;张彪;马书国
4.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热值及灰分含量的季节动态分析 [J], 陈光水;蔡丽平;林瑞余;陈银秀;杨玉盛
5.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能量归还量初步研究 [J], 杨玉盛;陈光水;何宗明;李秀芳;陈银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6卷第12期2006年12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 O LOGIC A SI NIC AV ol.26,N o.12Dec.,2006万木林自然保护区2种天然林及杉木人工林凋落量及养分归还郭剑芬1,陈光水1,钱 伟1,杨少红1,杨玉盛1,3,郑群瑞2(1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7;21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建瓯 353105)基金项目:国家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资助项目;福建省重大基础研究资助项目(2000F004)收稿日期:2005209203;修订日期:2006204210作者简介:郭剑芬(1977~),女,福建龙岩人,博士,主要从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N 等元素循环研究.3通讯作者C orresponding author.E -mail :geoyys @Found ation item :The pr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T eaching and Research Award Program for M OE P.R. C.(TRAPOY T )and the K ey Basic Research Project of Fujian Province (N o.2000F004).R eceived d ate :2005209203;Accepted d ate :2006204210Biography :G UO Jian 2Fen ,Ph.D.,mainly engaged in C and N cycling of subtropical broad 2leaved forests.摘要:通过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以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TS O )和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 ,A LG )为建群种的2种天然林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29年生)人工林凋落量与养分归还为期3a (2000~2002年)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年均凋落量(t ・hm -2)范围从杉木人工林的4163t ・hm -2到观光木林的6174t ・hm -2,叶所占比例范围为62%~69%。
建瓯锥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詹灼珍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总结了建瓯锥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嫁接早熟品种、合理密植、整形修剪、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詹灼珍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房道林业工作站 3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建瓯锥栗:建瓯农产品中的一道“招牌菜” [J], 邱荣健
2.福建省建瓯市锥栗山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其效益初探 [J], 高清贵
3.推广技术重创新塑造品牌促发展——福建省建瓯市锥栗协会推动锥栗产业发展纪略 [J], 林金树;陈芝生
4.福建:建瓯锥栗品质优受青睐 [J], 陈世平
5.福建:“建瓯锥栗”获中国驰名商标认定 [J], 陈世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瓯市古树名木保护的现状与对策黄鸿青,陈朝晖,冯慧英,李国华(福建省建瓯市林业局,福建,建瓯,353100)摘要:本文首先采取每木调查的方式,对建瓯市散生古树名木和古树名木群落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
其次是针对调查结果,对建瓯市古树名木的数量和管护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建瓯市古树名木生长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因素的结论。
然后指出了该市在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保护意识不强、管护主体不明、管护力量不足、资金投入不够、执法力度不强等5个主要问题。
最后,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确权发证、健全制度、制定标准、社会监督、纳入考评、成立基金、开展研究等建议。
关键词:古树名木;建瓯市;调查;保护古树名木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具有极高的科研、生态、观赏和科普价值。
建瓯市地处闽北山区,建县历史1800多年,是八闽首府,殷国首都,古树名木资源丰富。
但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古树名木遭受破坏,数量不断减少。
建瓯市林学会郑群瑞、陈国兴等人曾对建瓯古树名木保护方面进行过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侧重万木林保护区及其它局部区域分布的古树名木。
本文对建瓯市辖区范围内的散生古树名木和古树名木群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比较客观地反映建瓯古树名木的分布情况和管养现状,同时通过对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因素的分析,客观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对建瓯市建立古树名木管护长效机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调查地概况建瓯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上游,东经117°58'-118°57'、北纬26°38'-27°20'之间。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降雨量1600—1800hm,日照1612h ,无霜期286d。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1.5% ,是闽江上游的绿色屏障。
锥栗异常落果原因分析及治理技术探讨陈家誉【摘要】锥栗在政和县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锥栗在种植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异常落果现象,对锥粟异常落果现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花芽分化不良、品种混杂且质量低劣、管理粗放、生长不良、立地条件差、树体长势低劣、病虫害种类多为害严重等方面是导致锥粟异常落果的原因.从深翻栗园、改良土壤、合理施肥、集中养分、复壮树势、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提出治理锥栗异常落果的技术措施.【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锥栗;异常落果;治理技术【作者】陈家誉【作者单位】政和县星溪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政和县白岩农业科技示范场 ,福建南平 353600【正文语种】中文锥栗属壳斗科栗属的一种经济林果树,也是著名的木本粮食,栽培历史悠久,1995年以来福建闽北开始大面积栽培。
近几年,由于相当部分的果树进入“老年化”,锥栗异常落果现象严重,锥栗的生长、结实能力逐步下降,结果率低,再加上环境与气候的变化对锥栗的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气候变暖导致锥栗雄蕊过早开花,不能正常授粉,给锥栗正常授粉带来极大影响[1-4]。
根据笔者对政和县锥栗园和政和县白岩农业科技示范场锥栗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锥栗异常落果现象十分严重,有些年份会导致减产80%,甚至绝收,给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此,对锥栗的异常落果现象进行调查与分析,并组织实施治理方案,取得显著效果。
1 锥栗落果原因1.1 花芽分化不良锥栗系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从雌花枝和结果枝上抽生出雄花序。
雄花序呈螺旋状排列着雄花族,每簇5~7朵雄花,其数量非常之多,并具有特殊的香气味,能引诱昆虫传授花粉,雌花着生在结果枝前端雄花序的基部。
生长雌花的雄花穗短粗,一般着生1~3个雌花簇外边有总苞,总苞外有鳞片,而后发育成长刺束,其中有雌花3朵。
雌花有8个柱头,露出苞外,具有较强的发育枝和结果母枝才能分化雌花弱枝,不能分化雌花因子对雌花的分化有很大影响。
永泰县锥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林健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锥栗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树种,近年来永泰县锥栗种植发展迅速,但因生产上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措施不科学,病虫害危害较严重,致使锥栗产量和质量不高.本文通过生产中的观察和防治,将永泰县锥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林健
【作者单位】永泰县同安林业站,福建,永泰,35070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思州柚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绿色综合防治技术 [J], 李佳林;李琳琪;黄胜先;李星;谌金吾;王正文
2.砀山县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J], 王梅英
3.秦安县冬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J], 苏红梅
4.豫南粳稻晚播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变化及综合防治技术 [J], 段斌;卢兆成;方玲;何世界;李慧龙;宋晓华;胡杨;陈龙
5.黄山市黄山区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J], 胡秀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