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本节是《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第三节课。
本节内容有三个标题:工业与我们,工业分布的大势,高新技术产业。
工业的分布是这节中的一个突出的重点,如何突破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出工业分布的特点,是这节课要着重注意的地方.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设置材料很简单:归纳性的文字叙述和一幅我国工业分布图.如果照本宣科,内容枯燥乏味,也不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仔细地分析教材以后,我决定充分利用多媒体动态地图,以读图分析的形式来开展课堂活动。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局限性,要引导他们去看图,去找出规律,就要一步一步地启发他们结合地图进行。
首先,引导学生读中国工业分布图,让学生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并归纳工业分布有何明显的特点。
同学们会回答“多在铁路线附近”、“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图上读出哪几条铁路干线上的工业中心最多最密集,学生回答后,在图中动态显示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铁路沿线是我国的一个工业密集地带,验证学生的答案。
然后让学生读图,找出长江沿线主要的工业中心,并在图上作标记。
指出长江沿线也是我国的一个工业密集地带。
接着提出问题: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两省哪种自然资源非常丰富?黄河下游地区有我国著名的哪些油田?这部分内容给学生补充说明,并在图中作出标记,顺势指出黄河流域是我国能源开发的工业密集地带。
继续指导学生读图:我国沿海地区工业城市众多,主要有四个密集地区。
分别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工业基地。
然后请学生根据它们所处的位置为它们命名。
并指出:沿海地区是我国又一个工业密集地带.最后,让学生归纳我国工业分布的特征,引导他们得出结论.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通过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探究,使听、看、说、思、做有机配合,使学生学会探究和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有欠缺,特别是在活动方面对学生的引导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ﻬ。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课时1 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1。
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
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
理解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
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
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3.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承转)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我们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1.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2.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正常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3。
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4.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师问)谁来总结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生答)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
教师总结:针对工业产品的不同,对原料加工的次数也有多有少.提问:汽车的生产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教师总结:工业生产是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每个加工阶段都形成相应的工业部门,工业部门间又通过产品发生联系.有的工业产品需要多种零部件共同装配合成,所以往往与许多工业部门发生联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工业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以及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分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现状,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以及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2.难点:如何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我国工业发展实例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图表教学法:利用地理图表,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表、实例的课件,便于教学演示。
2.地图:准备我国工业分布图、影响工业分布因素图等,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3.实例资料:收集我国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实例,用于教学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工业发展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工业分布图、影响工业分布因素图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因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资料,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了解工业布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李军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3.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2.培养学生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分析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工业发展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 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三、教学难点: 影响工业区的分布因素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有时我会想:若是让我与几千年前的古代的国王一下位置,我不一定会同意。
最起码在现代社会中,夏天再热,冬天再冷都没有关系,有空调,晚上有电视机,平时有电脑玩,不知道你们愿意吗?
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①图4.25“张梦的家”,②我们的教室,找出工业产品,并说出相关的工业部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的兴趣。
2.播放有关工业生产过程的录像,增加学生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工业与我们】
1.关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读图4.24“什么是工业”,并分析得出工业生产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
然后,可以汽车的轮胎为例,“追根寻源”上个生产阶段,即合成橡胶工业和石油工业。
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汽车工业和轮胎制造业相互的按比例发展关系。
由上述内容可让学生归纳出工业生产过程的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2.关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农民、建筑师、科学家、军人对工业重要性的评述,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多种角色,例如医生、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售货员等,从各自行业角度寻找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体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3.完成活动练习1、2两题内容。
【工业的空间分布】
1.引导学生读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城市;黄河、长江沿线的工业城市;沿海四个工业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应作为重点内容。
2.完成活动练习1内容。
引导学生读图4.27“辽中南地区”,识别矿产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资源;识别表示各种工业部门的图例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的工业分布。
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①辽中南工业区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②辽中南工业区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
3.完成活动练习2、3内容。
引导学生读图4.28“沪宁杭地区”,组织学生讨论:①上海有哪些主要工业,对比辽中南地区的工业有什么不同?(上海的轻、重工业都很发达,辽中南的工业则以重工业为主)。
②上海附近煤、铁资源匮乏,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原因。
③读图分析沪宁杭地区有哪几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对其工业分布的影响。
4.完成活动练习4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使工业的分布和农业的分布紧密地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促进农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整体脱贫致富。
教师
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介绍乡镇企业的典型事例,例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针对活动练习4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报纸、杂志、因特网),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30“高新技术产业结硕果”,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29“北京高新技术园区”,找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位置。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中关村科技园区或其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录像,引导学生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读图
4.31“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析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除青海和西藏外,其他省区的中心城市都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
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可以举出我国沿海、沿边和内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例,向学生介绍。
5.完成活动练习1、2、3内容。
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三则短文,然后重点针对练习2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班级交流。
课堂小结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影响工业区的分布因素是难点。
课堂练习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提供生主资料为主叫重工业,提供生活资料为主叫轻工业。
举例说明哪些是轻工业,哪些是重工业?
重工业:机械、冶金、钢铁、造船、石化、采矿等
轻工业:服装、食品、电子、玩具等
板书设计
第一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一、工业与我们
1、工业的含义
2、工业的地位
二、工业的空间分布
1、四个工业带
2、四大工业区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高新产业的特点
2、高新产业的类型
3、高新产业的分布
作业
必作题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是、、、。
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电子和信息是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
选作题
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特点、发展的条件、主要的工业城市
辽中南地区:
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