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5
大庆地区冷棚绿色栽培番茄品比试验一、试验设计概述本次试验共选取了大庆地区三个不同地理位置的农户进行冷棚绿色栽培番茄品比试验,每个地理位置选取了3个农户进行试验,共计9个农户参与试验。
试验从番茄的品种选择、栽培基质、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设定,并在试验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监测和数据记录。
试验总计历时3个月,即可收获期间的范围内。
二、试验方法1. 品种选择本次试验选取了大庆地区适宜生长的优质番茄品种,包括朝阳红、早春红、仙人掌、深红宝石等。
这些品种都具有耐病虫害、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特点,非常适合进行绿色栽培试验。
2. 栽培基质本次试验中,选取了适宜番茄生长的栽培基质进行栽培,包括腐熟的有机肥料、腐殖土和珍珠岩等,保证番茄植株的生长和营养供应。
3. 肥料施用在试验中,采用了微量元素肥、复合肥和有机肥等多种肥料进行施用,在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施肥,提高番茄植株的抗病能力和产量。
4. 病虫害防治为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对番茄植株的影响,试验中采用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保证番茄植株的健康生长。
5. 养护管理在试验过程中,加强了番茄植株的养护管理,包括及时采摘、修剪、摘心和绑架等,保证番茄植株的正常生长和结实。
三、试验结果在试验结束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对。
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冷棚绿色栽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比传统栽培的方式有了显著的提高。
从产量方面来看,试验中采用的绿色栽培技术在相同的生长周期内,番茄的产量比传统栽培方式提高了20%以上。
这是由于绿色栽培技术能够保证番茄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养分供应,提高了番茄的产量。
从品质方面来看,绿色栽培番茄在口感、色泽和品味上都明显优于传统栽培的番茄。
试验中的番茄果实更加鲜红、口感更加鲜美,而且外观更加诱人,更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
通过本次冷棚绿色栽培番茄品比试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绿色栽培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为大庆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科学、高效的栽培技术。
夏秋季节番茄品种比较试验摘要番茄在6月播种,9~11月收获,周期短、产量高、产值高,进行筛选适合余庆县夏秋季节栽培的番茄品种的试验,结果表明:豫星76号单果重最大,茎最粗,株型好,抗病强,产量63.96t/hm2,位居第1,较贵蔬玉秀(ck)增产54.9%,可在余庆县大面积推广种植,但生产中要注意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番茄;品种比较;夏秋季节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022-01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选在贵州省余庆县白泥镇明星村一组,海拔570m,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300d,≥10℃积温5 187℃,年降雨量为1 000~1 100mm,年日照时数1 241h,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试验地土壤为潮泥土,肥力中等,前作豇豆。
1.2试验设计试验设供试品种6个:豫星76号、豫星2098、豫星2298、豫星4017,均由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供种,金果状元由广州市绿霸种苗有限公司供种,贵蔬玉秀作对照(ck),由贵阳绿丰农业有限公司供种。
每个品种3次重复,采用随机排列,小区长7m、宽1.5m,小区面积10.5m2,每小区栽40株(2行,窝距0.35m),试验四周设保护行并开沟排水。
1.3试验方法2008年6月12日下午播种,6月28日假植,7月13日移栽。
定植前施过磷酸钙750kg/hm2、高效复合肥450kg/hm2(n∶p∶k为15∶15∶15)、农家肥30t/hm2、硼砂7.5kg/hm2作底肥。
按1.5m 开厢深翻起垄,做成垄宽0.8m、高0.20~0.25m的高畦。
移栽后至还苗前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80%左右,开花前轻浇,结果后重浇。
生长初期结合浇水施肥2次,每次施高效复合肥75kg/hm2、猪粪尿7 500kg/hm2,生长中期果实膨大时结合浇水追施3次复合肥,每次施高效复合肥150kg/hm2、猪粪尿7 500kg/hm2。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番茄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杨红莉通过引进日本种苗株式会社、北京京番番茄研究所优质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绿亨109作比较试验,观察记录各品种生物性状、物候期、产量、果实耐储藏性等,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各品种进行相互比较和评分,得出各品种的相对优劣势,筛选出适宜米东区栽培的番茄品种。
综合以上三种种植环境可知,番茄新品种“桃星”在露地试种过程中果型最大,产量7560kg/亩;在大棚种植条件下产量7722kg/亩,在温室种植条件下产量5038kg/亩,且经济效益最高。
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材料桃星:粉果杂交一代,无限生长类型,具有对多种病害的复合抗性。
果重约220-230克,畸形果少,果实比较硬,较耐储运,糖度高,鲜食口感特佳。
北番602:生长势强,粉色硬肉番茄,中早熟,植株无限生长型。
成熟果粉红亮丽,果肉厚硬,大小均匀周正,果实高圆形,成品率高,抗病力强,适宜各类保护地、日光温室及春季大棚种植。
金粉368:生长势强,结果集中,果实大而圆,果色鲜亮,呈粉红色,有绿肩,脐小肉厚,不易裂果。
果实品质佳,丰产潜力大,抗病性好,适合秋延、越冬及早春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栽培,全国喜食粉果地区均可种植。
绿亨109:无限生长型,中早熟,生长势强,节间趋短,叶量偏稀。
果实圆形,粉红亮丽,光滑无棱,果肉硬度极好,耐裂。
耐低温弱光,不易产生畸形果和花疤果,商品性及商品率均好。
施用肥料:海神丰生物有机肥2、试验方法试验以每个品种作为一个处理,筛选出适宜米东区日光温室、大棚及露地种植的品种。
田间管理按技术人员要求进行,日光温室、大棚每个处理种3行,每行取连续的5株为一个重复;露地每个处理种6行,每两行为一个重复。
3、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测定植株形态指标和果实及产量性状指标,包括株高、茎粗、叶面积、单果重、果长、果宽及产量。
4、试验分析方法利用Excel录入数据和绘制相关图表,试验数据采用DPS 软件进行分析。
番茄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一、引进番茄新品种的必要性和影响1.1 必要性目前市场上的番茄品种多样,但存在一些种类在质量、产量和适应环境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
引进新品种成为了一种必要的选择。
通过引进新的番茄品种,可以拓宽市场的选择空间,丰富蔬菜品种,提升番茄种植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1.2 影响引进番茄新品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
对于种植者来说,新品种的引进可以提高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种植的风险,增加经济收益。
对于消费者来说,新品种的引进可以满足他们不同口味和用途的需求,丰富餐桌的多样性。
对于番茄种植业来说,引进新品种可以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比试验的设计和实施2.1 试验设计为了评估引进的番茄新品种对比试验,需要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设计。
试验设计应该包括不同品种的选择、试验地点的确定、种植方法的统一和试验指标的设定等。
在品种选择上,需要选取市场上备受关注的番茄新品种,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进行选择。
在试验地点的确定上,需要在实际种植环境中进行试验,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在种植方法的统一上,需要保证不同品种在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减少外部因素的干扰。
在试验指标的设定上,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种特点确定试验指标,包括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指标。
对比试验的实施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需要进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试验地点的准备、土壤的调理、种子的购买和处理等。
需要统一种植管理,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需要进行试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评估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差异。
三、结果分析与总结在对比试验的结果分析中,需要对不同品种的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引进的番茄新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优势,并为市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加工番茄新品种筛选试验一、试验目的通过不同品种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我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种屯河公司提供7个品种:屯河3号、屯河6号、屯河41号、屯河47号、屯河26号、屯河46号、立原8号,CK由22团生产。
2.试验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6米,宽米,小区面积平方米。
3.调查方法在小区内定点调查植株性状,每个点5株,调查后取平均数;产量进行小区实收计产。
4.土地情况试验设在22团农科站,地势平坦,土壤质地砂壤,前茬小麦,经取土化验,碱解氮为45毫克/千克,速效磷为90毫克/千克,速效钾为109毫克/千克,有机质为%,总盐为%,pH值为。
三、栽培与管理试验于3月19日机力开沟,沟距米,3月20日机力铺膜,开沟时667平方米施尿素8千克、三料磷肥20千克、硫酸钾5千克。
试验于4月16日播种,株距40厘米,分别在4月18日、5月4日、5月23日进行3次中耕,于第3次中耕时机力追肥,667平方米施入尿素14千克、二铵16千克。
全期浇水4次,头茬于8月16日收获,第2茬于9月6日收获。
四、试验结果1.生育期调查表1各品种生育期项目播种出苗现蕾开花膨大成熟全生育期处理屯河3号12/426/423/57/623/66/8115屯河6号12/426/423/57/625/610/8119屯河41号12/426/422/56/623/629/7107屯河47号12/426/423/56/623/629/7107屯河26号12/426/423/56/620/629/7107屯河46号12/426/423/57/620/629/7107立原8号12/426/423/57/620/625/7103CK12/426/423/57/620/622/7100各处理4月26日出苗且整齐一致,现蕾早的是屯河41号,在5月22日,其它在5月23日;开花早1天的是屯河41号、屯河47号、屯河26号,在6月6日,其它在6月7日;成熟最早的是对照,在7月22日,立原8号晚3天成熟,屯河46号、屯河26号、屯河41号、屯河47号晚7天成熟,最晚的是屯河6号,8月10日成熟。
5种西红柿品种对比试验总结摘要:通过引进品种试验,选择出适合吐鲁番地区气候条件的早春日光温室生产的抗病、高产、优质番茄品种,制定出本县生态区域内不同西红柿品种的抗病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本县今后的设施农业发展和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日光温室、早春茬、品种试验、一、参试品种三.栽植前准备工作:(1)试验地点:夏镇南湖村设施蔬菜基地。
(2)育苗:12月3日-2月2日在温室里各品种进行育苗工作。
(3)土壤消毒:2023年2月3日棚里耕翻后洒了土壤菌虫-打光药,3公斤进行土壤消毒。
(4)施基肥:棚里西红柿栽植之前施了5立方农家肥,200公斤鸡粪,80公斤牛奶,400公斤有机肥。
(5)开沟:2月4日棚里进行开沟,宽窄行,50厘米×50厘米,然后2月5号覆膜了。
(6)熏蒸:2月6日晚上试验棚进行熏蒸。
四.栽植时间:2023年2月7日,宽窄行80厘米×40厘米,株距35厘米。
五、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用以上5种西红柿品种,以早丽品种作为对照,采用顺序排列设计重复3次,一共15个小区,每小区用6行,一共90行,行距80×40厘米,株距35厘米,各品种定值密度同样栽植。
试验设计如下:早Ⅲ五、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用夏镇南湖村设施蔬菜基地2号棚,土壤属于沙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为甜瓜,栽植前棚里施了5立方农家肥,200公斤鸡粪,80公斤牛奶,400公斤有机肥。
各个关键时期每亩用80克磷酸二氢钾做叶面施肥。
六、试验地田间管理:(1)2023年2月7日按宽窄行方式栽植,80厘米×40厘米,株距35厘米。
(2)控制温室里温度和湿度:温室里白天温度控制35度左右,夜晚10-15度左右,湿度85%-90%左右。
(3)吊蔓,整植打叉工作:试验棚里按时进行吊蔓工作,并全生育期进行4-5次整植打叉工作。
(5)防治落花落果:开花坐果期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使用番茄灵,在一个花序上有2-3朵花开放时喷一次.(6)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按时进行了疏花疏果工作。
保护地番茄品种比较试验总结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保护地番茄栽培的主推品种,为下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引进了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商品性好且耐贮运的 3 个番茄品种与本地大棚较多种植的粉都女皇番茄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新郑市梨河镇刘吉安楼村王增的塑料大棚,试验地前茬为菠菜,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土类为潮土,质地为中壤,土壤耕层养分为:有机质14.2g/kg,碱解氮101.5mg/kg,速效磷(P2O5)14.3mg/kg,速效钾(K2O)105.2mg/kg。
试验地周围无污染,灌溉水为地下水,能达到饮用标准,符合生产无公害蔬菜用水标准。
试验地大棚设施完好,各种生产条件齐备。
(二)试验材料供试番茄品种:粉都女皇、中杂9号、金棚10号、金棚11号,其中,粉都女皇为对照品种。
(三)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重复 3 次,小区面积30m2。
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栽培。
播种期为7月2日。
定植期为8月18日。
定植采用双行单株三角对生种植方式,株距0.35m,行距0.65m,每小区定植131株,每667m2定植2 900株。
定植前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5 000kg左右,采用起垄栽培。
?定植后要加强通风、降温。
及时中耕松土、整枝、打杈、绑蔓,采用单秆整枝,留3~4穗果后摘心。
各品种大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方法同常规。
生长期间考察各品种的生育特性,主要生物学性状及抗逆性、病虫害发生等情况。
收获前在同一重复的保护行非边行中每品种定点取有代表性的成熟果20 个,作为样本进行果实性状的测量。
二、结果与分析(一)不同品种对番茄植物学性状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粉都女皇、中杂9号生长势强,金棚10号生长势较强,金棚11号生长势中等偏强;4个品种均为粉红果无限生长类型。
金棚10号、金棚11号早熟性优于粉都女皇,中杂9号较粉都女皇相当或稍晚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