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1. 引言天气预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服务,能够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有助于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安排。
为了统一天气预报信息的表达,避免产生误解和混淆,各国家通常制定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本文将就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的业务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2. 定义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是指通过特定的词语和表述来描述天气的预报等级。
这些等级用语通常与具体的天气现象和预警级别相关联,能够直观地传达出天气情况和危险程度。
3. 等级用语规定3.1 天气现象等级用语天气现象等级用语是根据不同的天气现象制定的等级描述,用于向公众传达天气的变化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等级用语:•晴:表示天空晴朗,没有云层覆盖。
•多云:表示天空部分被云层覆盖,但阳光仍然可见。
•阴:表示天空被云层完全覆盖,阳光无法穿透云层。
•雨:表示降水现象,通常指轻度、中度或大量降水。
•雪:表示降雪现象,可以根据降雪的强度和范围分为不同级别。
•雾:表示大范围的能见度降低,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悬浮颗粒物。
3.2 预警级别用语预警级别用语是指用于向公众传达气象灾害或极端天气事件的严重程度的词语。
以下是常见的预警级别用语:•蓝色预警:表示可能出现的轻微不利天气,可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黄色预警:表示可能出现的有较强风险的天气,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
•橙色预警:表示预计会出现的较强风险天气,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
•红色预警:表示非常严重的天气现象,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4. 使用规范为了保证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下是几点使用规范:•保持简洁明了:用语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不常见的词汇,以确保广大公众能够容易理解。
•规范描述天气现象:对于各种天气现象,应明确描述其特征和强度,避免使用模糊的表达,如。
首届四川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能竞赛试卷(一)----理论基础知识(满分80分)单位:姓名:考号:------------装-----------------订------------------线--------------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1、天气雷达是探测降水系统的主要手段,是对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龙卷和)进行监测和预警的主要工具之一。
A、暴洪B、暴雨C、强降雨2、天气雷达发射脉冲形式的电磁波,当电磁波脉冲遇到降水物质时,一小部分能量被降水物质向四面八方散射,其中散射的能量回到雷达天线,被雷达所接收。
A、向前B、向下C、向后3、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定量估测、风场信息、改善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初值场.A、含水量B、雨量C、大范围降水4、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与风害和相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
A、暴雨B、冰雹C、龙卷5、在雷达硬件标定正确的情况下,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的质量主要受到因素的影响。
A、地物杂波、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B、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C、地物杂波、超折射------------装-----------------订------------------线--------------6、 0 dBZ、-10dBZ、30dBZ和40dBZ对应的Z值分别为1、0.1、、10000 (mm6/m3)。
A、1000B、3000C、1007、电磁波在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在大气中由于分布的不均匀性,就会产生折射,使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
A、折射指数B、温度层结C、垂直风切变8、每秒产生的触发脉冲的数目,称为脉冲重复频率,用PRF表示。
两个相邻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称为,用PRT表示,它等于脉冲重复频率的倒数。
A、脉冲重复间隔B、脉冲重复时间C、脉冲重复周期9、在瑞利散射情况下球形粒子的后向散射截面与粒子直径的6次方成正比,与波长的次方成反比。
天气预报用语规定(一)天气预报分类天气预报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
在48h以内为短期,超过48h为中期,半个月以上为长期。
通常在广播与电视里播放的都是短期天气预报。
在重大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出现前,各级气象台站还要及时发布“消息”、“报告”、“警报”、“紧急警报”等内容。
“消息”---预计某种灾害性天气系统将于两天之后影响本地区,或尚难确定有无重大影响,但对本地区具有威胁时,可先发布“消息”,如“台风消息”等。
“报告”---预计两天之内将有某种灾害性天气出现,对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可发布“报告”,如“大风报告”、“高温报告”等。
“警报”---预计某种灾害性天气系统,两天之内影响本地且危害较大,即发布“警报”,如“台风警报”、“暴雨警报”、“大风警报”等。
“紧急警报”---预报24h内受台风影响,近中心最大风力达12级或以上,则发布“台风紧急警报”。
对24h内的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影响,也发布相应的紧急警报。
(二)天空状况天空状况是以天空云量多少和阳光强弱来决定的,分晴天、少云、多云、阴天四种情况。
晴天:天空无云,或有中、低云量不到1成,高云量在4成以下。
少云:天空中有1成~3成的中、低云层,或有4成~5成的高云。
多云:天空中有4成~7成的中、低云层,或有6 成~l0成的高云。
阴天: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稍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
(三)降水量强度降水量强度分级如下表所示。
等级12h降水总量(mm) 24h降水总量(mm)小雨0.0~5.0 0.0~10.0中雨1.1~15.0 10.1~25.0大雨15.1~30.0 25.1~50.0暴雨30.1~70.0 50.1~100.0大暴雨70.1~140.0 100.1~200.0特大暴雨〉140.0 〉200.0(四)降雪量强度降雪量强度分级如下表所示。
等级12h降雪总量(mm) 24h降雪总量(mm)小雪0.0~1.0 0.0~2.5中雪1.1~3.02.6~5.0大雪〉3.0 〉5.0注:降雪量与降水量的换算:l0mm厚雪等于1mm降水量(五)风力风力等级划分如下表所示。
(业务管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关于下发《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我司组织制定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
现将该规定下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天气预报等级用语(试行)二○○五年六月十七日附件: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特制定本业务规定。
壹、总则1、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壹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是警报的壹种表现形式,是最高级别的警报。
只有热带气旋和大风降温预报能够发布“消息”。
2、无论是预报、警报仍是预警信号,均应明确预报名称、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天气过程或系统影响区域、出现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防御提示等。
3、本规定给出了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高火险、城市高火险等十七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
文中规定的预报时效壹般是指最长预报时效,各级气象台站可根据对每次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确定预报发布的时间和等级用语。
4、其它种类的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备案。
5、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是根据目前的预报能力确定的。
随着预报能力的提高,需要滚动修正。
二、热带气旋预报等级用语分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预警信号五级。
1、消息:编号热带气旋远离或尚未影响到预报责任区时,根据需要能够发布消息,报道编号热带气旋的情况,解除警报时也能够用消息方式发布。
2、预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于未来72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发布预报。
3、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于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警报。
天气预报常识1、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和“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这12个小时。
“晴”指云量占1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
2、气象单位对降水量标准的规定,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
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
24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
预报时间没有超过12小时,就是指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
如果预报今天白天或晚上有雨雪,则指的是12小时内的降雪。
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雪,则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
除12.24小时预报外,还有48小时预报,72小时预报,还有未来天气分析等。
12个简单方法可以预测天气远山可见,天晴;近山模糊,天雨。
因为空气干燥,天气晴朗,远山才可看清楚。
可很清楚听到列车的声响,会下雨。
天气阴沉时,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变小,声音容易传远。
看到猫洗脸,会下雨。
猫用前脚洗脸的动作,是因为将下雨时,湿度增高,跳蚤在猫身上活动起来。
春天吹南风,易引起雪崩。
春天南风,是由于海上低气压引起。
温暖的南风,易造成冬去后未解冻的雪崩坍。
青蛙叫鸣不停,会下雨。
青蛙皮薄,能够敏感到湿度的变化,因此比平常叫得更激烈,表示湿度大,就会下雨。
霜受到朝阳照射,发出灿烂光彩,会天晴。
霜的成因是夜晚寒冷,与白天温差大,白天温度高,会天晴。
早晨见蜘蛛网上有水滴,会放晴。
天气好的时候,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就会变大,遇到冷空气的水蒸气,就变为小水滴。
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业务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是气象部门讨论沟通预报思路、交流预报技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手段。
为组织做好电视会商工作,特制定本业务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定期进行的各类全国性天气预报业务电视会商(以下简称常规会商)和根据天气形势及任务需要临时组织的全国性专题预报电视会商(以下简称专题会商)工作。
第二章会商的种类第三条常规会商包括全国早间天气会商、全国中期旬预报会商、定期组织的针对重要节日及重大气象服务任务的全国重大天气会商。
第四条专题会商是指根据重大灾害性天气或突发事件任务临时组织的天气会商。
第三章会商的组织第五条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全国天气预报会商的组织工作。
除常规会商外,遇有重大灾害性天气或突发事件任务时,国家气象中心可视情况组织专题会商;在此情况下局应急办、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和预报与网络司也可要求国家气象中心组织专题会商。
各省如遇紧急、突发的任务,需与国家气象中心进行会商时,应优先采取电话会商。
如确需电视会商的,可提前与气象中心联系建议其组织安排专题电视会商。
第六条当专题会商与常规会商在时间上冲突时,可在常规会商中增加专题会商内容,如两种会商不能合并组织的,一般应优先安排专题会商。
第七条各相关职能司和省局要求临时安排专题会商时,一般应提前四个小时以上通知国家气象中心(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任务的应急会商除外)。
国家气象中心在接到通知后,通过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相关省气象台联系确定专题会商时间。
第八条国家气象中心在确定组织专题会商后,应及时将会商内容和会商时间通知相关国家级业务单位和省气象台,要求相关单位做好准备。
同时,国家气象中心视情况报告有关职能部门。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应将新增的专题会商填写到一周会商安排中。
第四章会商的准备第九条国家气象中心根据天气系统演变特点并紧密结合预报服务需求确定天气会商内容和会商发言单位,一般应提前三个小时以上告知各会商发言单位的会商重点,要求其做好发言准备。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常规天气预报要素包括:天空状况、天气现象、降水量、降水等级、风向风速、气温等。
、1、天气预报分类:预报时效是天气预报的有效期限。
在现代天气预报业务中,根据时效的长短分为以下四类: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0天以上(月、季、年)的旱涝、冷暖、雨量等天气趋势的展望,一年以上的预报称超长期预报。
中期预报:对未来4~10天内的逐日天气预报,内容针对灾害性天气和转折性天气。
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其内容是对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
其中0-12小时的预报称为超短期预报。
短时临近预报:是指未来0-6小时的预报,其中0-2小时的预报称临近预报。
对短期预报进行补充和订正,一般是对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尺度较小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
2、天气预报常用时间用语气象部门以北京时20点为日界,天气预报中描述的白天和夜间与我们常规的认知是有区别的。
了解了天气预报中的时间划分,就能够更好的使用它了。
常用时间用语如下:白天:08时~20时;夜间:20时~08时;早晨:04时~08时;上午:08时~11时;中午:11时~13时;午后:12时~14时下午:13时~17时;傍晚:17时~20时;上半夜:20时~24时;下半夜:24时~04时;半夜:22时~02时;凌晨:02时~04时;3、天气预报常用范围用语个别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5%的区域。
局部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10%的区域。
部分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有10%~30%的区域。
大部分地区: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大于50%的地方。
4、天气预报中天空状况是如何规定的?在气象上,根据云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分为低云(2500 m以下)、中云(2500~5000 m)和高云(5000 m以上)。
天空状况是指气象观测时天空云量的多少,就是把整个天空划分成10等份,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
附件江苏省灾害性天气预报等级用语和预警信号标准为规范灾害性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根据江苏实际,制定本标准。
总则本规定给出了台风、暴雨、暴雪、高温、冷空气、霜冻、雾、霾、道路结冰、大风、雷暴、冰雹等十二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和预警信号标准。
等级用语兼顾逼近时间和强度两种因素。
依据灾害性天气逼近时间,依次发布消息、警报(报告)和预警信号;在一定的时间内,从弱到强依次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
在灾害性天气演变过程中,达不到发布预警信号的标准,则继续使用原强度等级用语,或使用时效更早、强度更弱的等级用语。
例如:发布台风警报后,如达不到台风预警信号标准,可以继续发布台风警报,亦可以根据情况发布台风消息。
标准中给出的预报时效是指可使用该预报用语的最长预报时间,实际使用中,可据具体情况,在较短预报时间内使用。
例如,台风警报的预报时效为48小时,是指预计未来台风将在48小时以内影响本地,超过48小时则不必发布台风警报。
一、台风根据热带气旋的逼近时间,预报等级用语分消息、警报和预警信号三种。
1.台风消息:预计编号热带气旋72小时以内将影响预报责任区,尚无法确定热带气旋是否有明显影响,或热带气旋影响减弱并远离预报责任区时,根据需要发布。
2.台风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或登陆预报责任区,并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时发布。
3.台风预警信号: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24小时内将影响或登陆预报责任区,并造成严重影响时发布,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且影响可能会持续。
根据影响时风力大小分为四级。
蓝色: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
黄色: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
橙色: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
红色: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
二、暴雨根据暴雨的逼近时间,预报等级用语分警报、预警信号两种。
1.暴雨警报:预计未来48小时内预报责任区将出现24小时雨量达50毫米以上的降水。
附件:福建省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用语暂行规定一、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用语(适用于单站和分区)(一)暴雨日和暴雨过程单站暴雨日和暴雨过程:出现日雨量≥50毫米(以20时~20时为主,08时~08时为辅,下同)为一个暴雨日,连续≥1个暴雨日的天气过程,称为一个暴雨过程,以该过程的初始暴雨日冠名。
福建暴雨日和暴雨过程:指全省出现≥3站日雨量≥50毫米为一个福建暴雨日,连续≥1个暴雨日的天气过程,称为一个福建暴雨过程,以该过程的初始暴雨日冠名。
中间间断日为一天且≥5站日雨量≥25毫米或有1~2站日雨量≥50毫米算同一个过程。
注:这里及下文中出现的“≥X站”,均指我省国家气象观测站(非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要素观测值。
(二)登陆和影响台风1.登陆台风中心风力达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中心自海上登陆福建,称为登陆台风。
2.影响台风当台风进入48小时警报区(即15°N、115°E;20°N、125°E;25°N、130°E三点连线的15°N以北和130°E以西区域),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定义为影响台风。
(1)受台风影响,极大风≥8级;(2)受台风影响,日雨量≥50毫米。
全省只要有1个站达到台风影响标准,即可称为影响福建台风。
(三)沿海大风沿海出现极大风≥7级(≥13.9m/s),称为沿海大风。
(四)强冷空气(寒潮)1.较强冷空气同时满足以下两条的冷空气过程:(1)日最低气温≤8.0℃;(2)日最低气温的48小时降温≥6.0℃,或过程降温≥8.0℃。
2.强冷空气同时满足以下两条的冷空气过程:(1)日最低气温≤8.0℃;(2)日最低气温的48小时降温≥8.0℃,或过程降温≥10.0℃。
3.寒潮同时满足以下两条的冷空气过程:(1)日最低气温内陆地区≤5.0℃,沿海地区≤6.0℃;(2)日最低气温的24小时降温≥8.0℃,或48小时降温≥10.0℃,或过程降温≥12.0℃。
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特制定本业务规定。
一、总则1、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一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是警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最高级别的警报。
只有热带气旋和大风降温预报可以发布“消息”。
2、无论是预报、警报还是预警信号,都应明确预报名称、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天气过程或系统影响区域、出现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防御提示等。
3、本规定给出了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高火险、城市高火险等十七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
文中规定的预报时效一般是指最长预报时效,各级气象台站可根据对每次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确定预报发布的时间和等级用语。
4、其它种类的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备案。
5、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是根据目前的预报能力确定的。
随着预报能力的提高,需要滚动修正。
二、热带气旋预报等级用语分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预警信号五级。
—1 —1、消息:编号热带气旋远离或尚未影响到预报责任区时,根据需要可以发布消息,报道编号热带气旋的情况,解除警报时也可以用消息方式发布。
2、预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72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发布预报。
3、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警报。
4、紧急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24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紧急警报。
5、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详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气发[2004]206号),下同。
三、暴雨预报等级用语分暴雨预报、暴雨警报、暴雨预警信号三级。
1、暴雨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或24小时责任区内将有暴雨发生,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将造成一定影响,可发布“暴雨预报”。
ICS07.060 A 47DB天气术语Weather Terminology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2.1天气 (1)2.2天空状况 (1)2.3天气现象 (1)2.4降水等级 (2)2.5降水概率 (3)2.6冷空气(寒潮) (3)2.7风 (3)2.8天气预报时间用语 (4)2.9天气预报空间用语 (4)2.10天气预报辅助用语 (5)前言本标准由湖南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南省气象台;参加起草单位: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湖南省气象局业务服务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伯良、居晶琳、李艳、邹用昌、李伟。
天气术语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湖南省境内发生的各类天气定义和分级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各级气象行业,同时可供其他相关行业对天气调查、统计、评估和研究。
2 术语和定义2.1 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大气中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2.2 天空状况2.2.1 晴低云量(0~4)成,或总云量(0~5)成,或者两者同时出现。
2.2.2 少云低云量(3~4)成,或总云量(4~5)成,或者两者同时出现。
2.2.3 多云低云量(5~8)成,或总云量(6~9)成,或者两者同时出现。
2.2.4 阴低云量(9~10)成,或总云量10成,或者两者同时出现。
注: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
总云量是指某时天空被所有的云遮蔽的总成数,低云量是指天空被低云族的云所遮蔽的成数。
2.3 天气现象2.3.1 雨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比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2.3.2 阵雨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2.3.3 毛毛雨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漂浮在空中,徐徐落下。
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而无湿斑。
浙江省天气预报用语业务规定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特制定《浙江省天气预报用语业务规定》。
一、天空状况用语含义晴:天空无云或云很少(低云量不到1成,或高云量不到3成,或者两者同时出现)。
少云:天空有1—3成中、低云,或有4—5成高云,或者两者同时出现。
多云:天空有4—7成中、低云,或有6—10成高云的天空状况。
阴天:天空云系(以低云为主)密布全天,或天空虽有云隙,但仍感到阴暗。
二、天气现象用语含义雨: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阵雨: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毛毛雨: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漂浮在空中,徐徐落下。
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而无湿斑。
雷雨:也称雷阵雨,指伴有雷声或闪电的液态降水现象。
雪: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
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阵雪: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雨夹雪:降雨时,雨滴中同时夹带雪花或冰粒的降水现象。
积雪:雪覆盖地面达到气象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上。
冰雹: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
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上,常伴随雷暴出现。
冻雨:过冷却液态降水落到地面0℃左右或以下的物体表面后发生直接冻结成坚硬冰层的降水现象。
冰层冻结加厚形成的表面呈白色半透明的凝聚物,称之为雨淞。
雾凇: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
露:空气中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霜:地面温度较低时(一般4℃以下),接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松脆冰晶。
有时冰晶不明显时也称暗霜。
结冰:露天水冻结成冰。
雾: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在10.0公里以下。
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试行)
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特制定本业务规定。
一、总则
1、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一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是警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最高级别的警报。
只有热带气旋和大风降温预报可以发布“消息”。
2、无论是预报、警报还是预警信号,都应明确预报名称、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天气过程或系统影响区域、出现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防御提示等。
3、本规定给出了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高火险、城市高火险等十七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
文中规定的预报时效一般是指最长预报时效,各级气象台站可根据对每次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确定预报发布的时间和等级用语。
4、其它种类的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备案。
5、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是根据目前的预报能力确定的。
随着预报能力的提高,需要滚动修正。
二、热带气旋预报等级用语
分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预警信号五级。
1、消息:编号热带气旋远离或尚未影响到预报责任区时,根据需要可以发布消息,报道编号热带气旋的情况,解除警报时也可以用消息方式发布。
2、预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72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发布预报。
3、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警报。
4、紧急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24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紧急警报。
5、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详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气发[2004]206号),下同。
三、暴雨预报等级用语
分暴雨预报、暴雨警报、暴雨预警信号三级。
1、暴雨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或24小时责任区内将有暴雨发生,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将造成一定影响,可发布“暴雨预报”。
如果影响较小,则不用“暴雨预报”术语。
2、暴雨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有把握时也可以提前24小时)责任区内将有暴雨发生,对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有较大影响,可发布“暴雨警报”。
如果影响不大,则用“暴雨预报”术语。
3、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暴雨预报、警报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四、高温预报等级用语
分高温预报、高温警报、高温预警信号三级。
1、高温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有高温天气发生。
2、高温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有高温天气发生。
高温标准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根据本省(区、市)实际情况确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3、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五、寒潮预报等级用语
分大风降温消息、寒潮预报、寒潮警报、强寒潮警报、寒潮预警信号五级。
1、大风降温消息:预计未来72小时责任区内最低气温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4℃。
陆上平均风力5-7级(海区平均风力7级以上)。
2、寒潮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最低气温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4℃。
陆上平均风力5-7级(海区平均风力7级以上)。
3、寒潮警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为≤4℃。
陆上平均风力5-7级(海区平均风力7级以上)。
4、强寒潮警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最低气温下降14℃以上,最低气温≤4℃。
陆上平均风力5-7级(海区平均风力7级以上)。
5、寒潮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对寒潮预报中的大风标准,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若降温幅度和最低气温达不到寒潮标准,可以发布强冷空气预报,具体标准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六、大雾预报等级用语
分大雾预报、大雾警报、大雾预警信号三级。
1、大雾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大雾。
2、大雾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或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
3、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七、雷雨大风预报等级用语
分雷雨大风预报、雷雨大风警报、雷雨大风预警信号三级。
1、雷雨大风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或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雷雨大风。
2、雷雨大风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或6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雷雨大风。
3、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八、大风(除台风、雷雨大风外)预报等级用语
分大风预报、大风警报、大风预警信号三级。
1、大风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6级以上大风。
2、大风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6级以上大风。
3、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九、沙尘暴预报等级用语
分沙尘天气预报、沙尘暴警报、沙尘暴预警信号三级。
1、沙尘天气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沙尘天气。
2、沙尘暴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3、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十、冰雹预报等级用语
分冰雹预报、冰雹警报和冰雹预警信号三级。
1、冰雹预报:预计未来12-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冰雹天气。
2、冰雹警报:预计未来6-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冰雹天气。
3、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十一、雪灾预报等级用语
分雪灾预报、雪灾警报和雪灾预警信号三级。
1、雪灾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或24小时责任区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一定影响的降雪。
2、雪灾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
3、雪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十二、道路结冰预报等级用语
分道路结冰预报、道路结冰警报和道路结冰预警信号三级。
1、道路结冰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2、道路结冰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3、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十三、霜冻预报等级用语
分霜冻预报、霜冻警报两级。
1、霜冻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农业有较大影响的霜冻天气。
2、霜冻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农业有较大影响的霜冻天气。
十四、灰霾预报等级用语
分灰霾预报、灰霾警报两级。
1、灰霾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人们生活有影响的灰霾天气。
2、灰霾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人们生活有严重影响的灰霾天气。
十五、城市内涝预报等级用语
分城市内涝预报、城市内涝警报两级。
1、城市内涝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一般内涝。
2、城市内涝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严重内涝。
十六、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用语
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地质灾害气象警报两级。
1、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出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3-4级)。
2、地质灾害气象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出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5级)。
十七、森林(草原)高火险预报等级用语
分森林(草原)高火险预报、森林(草原)高火险警报两级。
1、森林(草原)高火险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容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火险等级3-4级)。
2、森林(草原)高火险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极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火险等级5级)。
十八、城市高火险预报等级用语
分城市高火险预报、城市高火险警报两级。
1、城市高火险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容易发生城市火灾(火险等级3-4级)。
2、城市高火险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极易发生城市火灾(火险等级5级)。
十九、国家气象中心、各省(区、市)气象局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备案。
二十、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