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检测(涤纶、腈纶、锦纶、锦纶)
- 格式:pdf
- 大小:172.72 KB
- 文档页数:10
●第二节化学纤维化学纤维主要有粘胶、涤纶、锦纶、丙纶、腈纶、维纶等。
化学纤维有长丝和短纤维,化学短纤维的长度和细度可分为棉型、毛型和中长型。
一、粘胶纤维粘胶1905年在法国实现工业化,粘胶纤维为人造纤维中最主要的纤维,分长丝和短纤维,长丝称人造丝,短纤维有棉型和毛型,即人造棉和人造毛。
粘胶纤维的主要性能如下:⒈粘胶长丝的常用规格有:133.3dtex(120D)/30F、83.3dtex(75D)/18F、133.3dtex(120D)/48F、83.3dtex(75D)/30F、66.6dtex(60D)/24F等。
⒉粘胶纤维的强力、伸长率受湿度的影响很大。
这是因为粘胶纤维的聚合度低,无定形区大,取向度低,水分子进入无定形区,使分子间力进一步减小,易造成分子链的滑移、断裂。
⒊粘胶纤维虽同棉一样为纤维素纤维,因为粘胶的分子量比棉纤维低得多,所以耐热性比棉纤维差。
粘胶纤维双折射比天然纤维素纤维低,分子取向度比棉、麻低,耐日光性比棉差。
⒋粘胶纤维有一定的耐碱性,耐酸性较差。
二、涤纶涤纶是合成纤维的一大品种,虽然发明比锦纶晚,1953年开始工业化生产,但1972年后产量却跃居首位。
涤纶的主要性能如下:⒈强度高,普通型涤纶,强度一般为38 ~ 53cN/tex。
在湿态下强度不变,耐冲击强度比粘胶纤维高20倍。
⒉弹性好,将涤纶拉伸5% ~ 6%时,几乎可以完全恢复,抗皱性极佳。
⒊耐热性好,涤纶在150℃的热空气中加热168h,强度损失只有15% ~ 30%。
⒋耐光性强,涤纶织物经100天光照后其残留强力达95%。
⒌耐磨性好,涤纶耐磨性仅次于锦纶。
⒍涤纶的吸湿性低,染色困难,必须用分散染料在高温高压下染色。
●三、锦纶又称nylon,是由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同时在纽约和伦敦制成的。
锦纶66于1938年实现工业化生产,锦纶6于1941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锦纶66和锦纶6的内部分子结构不同,锦纶66的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优于锦纶6,其他性能大致相同。
服装面料的化学纤维性质作为服装材料的主要是七大纶,它们共同特性如下:A 吸湿性普遍比天然纤维低,磨擦后易带静电,易吸尘土。
B 大多数强度高,弹性好,穿久易起毛球。
C 燃烧时一般先软化收缩,有的能熔融,产滴落拉丝,发出异味,熨烫温度低于天然纤维。
D 热定型性较好,由于它们吸湿性小,故洗后仍能保持原样。
(一)、涤纶(的确良)是当前化纤中发展最快的一种纤维。
俗称的确良。
它做成的纺丝绸面料有柔姿纱、朱丽纱、佳丽丝,以及近提来夏季市场上受女士欢迎的所谓“麻纱料”等等。
将涤纶与棉混纺称棉的确良(棉涤),与毛混纺为毛涤,与麻温纺为麻涤等,其特点:有闷热、不透气感,染色不易,磨擦后带静电,易吸尘,但不易缩水,易洗,快干。
(二)、锦纶(尼龙、耐纶、卡普隆)俗称尼龙、耐纶、卡普隆等,其特点:弹性好,强度高,耐磨性高,耐光性较差,在阳光下晒容易泛黄常用于袜子、手套及针织运动衣等。
(三)、晴纶(奥纶,开司米纶,爱克斯纶)具有蓬松、柔软、保暖等特性,如质轻,价贱,色泽鲜艳,台度高,不霉不蛀,洗后不用烫等。
适宜做秋、冬季服装面料,如晴纶针织衫、纺裘皮大衣,以及毛毯等等。
(四)、维纶(维尼纶、纱纶,可乐纶)将维纶与棉混纺后,就成了国内市场一度颇受欢迎的维棉纶布。
维纶织物很像棉布,在合成纤维中性质最接近棉纤维,由于维纶在我国用于服装上较少,多用于床上用品,故此不多介绍。
(五)、粘胶其原料是天然的物质,如木材、竹子、棉短绒、甘蔗渣等,纺出的纤维也叫人造丝,其面料有:美丽绸、富春纺、人造软缎、人造棉、人造毛等。
其特性如下:1、吸湿性大,易燃。
2、表面光滑、手感柔软。
粘胶织物悬垂性比棉麻大,适宜做裙装及各种服装面料、里料。
(六)、醋(酯、酸)纤(维)其大多以丝绸风格出现,除作服装面料外,还常用做里料等。
(七)、氨纶(马利当,莱卡)具有像胶仅的高弹性,故又称弹性纤维。
能取代橡筋使用,但目前价格较贵。
1、弹性高,具有其他纤维所不及的高弹性,耐磨性良好。
涤纶、锦纶、腈纶、氨纶等织物的外观特征及涤纶、锦纶、腈纶、氨纶等织物的外观特征及质料特征是什么?000A 涤纶织物的认识与选择一、涤轮织物的外观特征涤纶织物应用范围较广,颜色淡雅,光泽较亮,手感滑爽,手捏后放松几乎不产生皱纹,有仿毛型、仿丝型、仿麻型、仿棉型及仿皮型织物。
仿毛型主要为精纺织物,纹路清晰,手感干爽,较板不柔软,外观滑亮;仿丝型的质地轻薄,刚柔适中;仿麻型外观粗犷,形态逼真,手感挺爽;仿棉型与仿皮、仿桃皮型的外观细腻,质地轻薄。
二、涤轮的特征涤纶是由从石油中提炼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与乙二醇反应聚合得到的,学名为聚酯纤维。
一般为圆形截面,外表光滑,有长丝、短纤维及薄膜状态。
仿毛型的为涤纶加弹丝、涤纶网络丝或多种截面的混纤丝;仿丝型的为圆形或异形截面的细旦纤维,将普通涤纶长丝或短纤经碱减量处理;仿麻型为强捻或粗细不匀的特种结构;仿棉型为涤纶短纤维;仿鹿皮、仿桃皮型的为细旦或超细旦纤维;涤纶薄膜为“金银丝”的原料。
在国际上,美国称涤纶为达可纶,英国称特丽纶,日本称帝特纶,俄罗斯称拉夫桑。
三、涤纶织物的使用特征1.水的作用涤纶织物几乎不吸湿,其回潮率为0.4%,故它遇水不膨胀、不收缩、不产生变形,洗可穿性能良好;它也不吸汗,夏天穿着较闷,冬天穿着觉冷;它易产生静电,容易缠体与吸附灰尘,同时遇火星易产生熔孔现象。
2.化学作用涤纶织物耐酸及一般有机溶剂,不耐强碱,高温和强碱使纤维完全脆化;它对各种氧化剂和还原剂都很稳定。
3.光和热的作用在日光的照射下,纤维强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合成纤维中,其耐光性仅次于腈纶。
涤纶遇热时,其软化点为左有,在左右时熔融,玻璃化温度为左右,它是合成纤维中耐热性能最好的,其熨烫温度为左右。
它有一定的热缩性与热定形性,制作服装时可以利用此特性形成折裥。
4.其它涤纶织物有较好的强度与弹性,不易产生折皱,保形性能好,但在一定时间后由于纤维间的滑移,会使其身骨变疲软。
B 锦纶织物的认识与选择一、绵纶织物的外观特征锦纶织物颜色鲜艳,光泽有蜡状感,质轻,身骨疲软,手捏后有明显的折痕。
第四节化学纤维的主要品质指标及其检测方法纤维的品质是指对纤维制品的使用价值有决定意义的许多指标的总体而言。
反映纤维品质的主要指标有物理性能指标,包括纤维的长度、细度、比重、光泽、吸湿性、热性能、电性能等;机械性能指标,包括断裂强度、断裂伸长、初始模量、回弹性、耐多次变形性等;稳定性能指标,包括对高温和低温的稳定性、对光-大气的稳定性、对化学试剂的稳定性及对微生物作用的稳定性等;加工性能指标包括纤维的抱合性,起静电性和染色性等;短纤维的附加品质指标包括纤维长度、卷曲度、纤维疵点等[1]。
一、细度细度是纤维粗细的程度。
分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两种。
直接指标一般用纤维的直径和截面积表示,由于纤维截面积不规则,且不易测量,通常用直接指标表示其粗细的时候并不多,故常采用间接指标表示。
间接指标是以纤维质量或长度确定,即定长或定重时纤维所具有的质量(定长制)或长度(定重制),在化学纤维工业中通常以单位长度的纤维质量,即线密度(Linear density)(旧称纤度)表示,常用的有以下三种表示方法。
(一)表示方法1.特(tex)或分特(dtex)特或分特是国际单位制(法定计量单位)。
1000米长的纤维的重量克数称为特;其十分之一为分特。
由于纤维细度较细,用特数表示细度时数值较小,故通常以分特表示纤维的细度。
对同一种纤维来讲(即纤维的比重一定时),特数越小,单纤维越细,手感越柔软,光泽柔和且易变形加工[2]。
2.旦(denier)9000米长的纤维的重量克数称为旦,对同一种纤维来讲(即纤维的比重一定时),旦数越小,单纤维越细。
旦为线密度的非法定计量单位。
1旦=9特。
3.公制支数公制支数简称公支,指单位质量(g)的纤维所具有的长度(m)。
对同一种纤维而言,支数越高,表示纤维越细。
公制支数为线密度的非法定计量单位。
特或分特、旦数和支数的数值可相互换算,关系如下:旦数×支数=9000特数×支数=1000旦数=9×特数分特数=10×特数(二)测定方法化学纤维细度的测定方法有直接和间接法两种。
化学纤维织物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衣料,种类较多。
这里主要是指由化学纤维加工成的纯纺、混纺或交织物,也就是说由纯化纤织成的织物,不包括与天然纤维间的混纺、交织物,化纤织物的特性由织成它的化学纤维本身的特性决定。
一、人造纤维面料(一)人纤织物的特点人造纤维织物基本上是指粘胶纤维长丝和短纤维织物,即人们所熟知的人造棉、人造丝等。
此外,也包含部分富纤织物和介与长丝与短纤维间的中长纤维织物。
因此,人纤织物的性能主要由粘胶纤维特性决定。
1.人造棉、人造丝织物具有手感柔软、穿着透气舒适、染色鲜艳等特点。
2.人造纤维织物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其吸湿性在化纤中最佳。
但其湿强很低,仅为干强的50%左右,且织物缩水率较大,因此在裁剪前应预先缩水为好。
3.普通粘胶织物具有悬垂性好,刚度、回弹性及抗皱性差的特点,因此其服装保形性差,容易产生折皱。
4.粘胶纤维织品的耐酸碱性、耐日光性及耐其它药品性能均较好。
(二)人纤织物的品种人造纤维织物的品种很多,除自身的纯纺外,还有许多品种属于粘胶纤维与其它纤维的混纺织物或交织物。
1.人造棉织物以100%棉型或中长型普通粘胶纤维或富纤为原料织成的织物。
如:人棉布、富纤布等。
其中,人棉布是由100%粘纤织造而成的平纹组织织物,具有布身薄而柔软、纱支细、密度小、透气性好、染色鲜艳等特点,适宜做夏服与被面,价格便宜。
富纤布是用棉型富纤为原料织成的平纹、斜纹等织物,即富纤细布、富纤斜纹布或富纤华达呢等,具有许多与粘纤织物相似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其染色不够鲜艳,手感挺爽且坚牢耐用,适宜做夏装或童装面料。
2.人造丝织物以粘胶长丝或富纤长丝为原料织成的丝绸织物。
如:无光纺、有光纺、美丽绸、利亚绒、人丝绡等。
这些品种已在“丝型织物”一节中有所叙述,这里不再赘述。
3.粘胶纤维混纺、交织物这里主要描述粘胶纤维与合成纤维间或粘纤长丝与短纤维间的混纺、交织产品。
如:涤粘混纺织品、高卷曲粘胶纺毛织物、中空粘胶针织物等。
纤维检测基本知识纤维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
在动植物体内,纤维在维系组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纤维用途广泛,可织成细线、线头和麻绳,造纸或织毡时还可以织成纤维层;同时也常用来制造其他物料,及与其他物料共同组成复合材料。
科标检测拥有多年的纤维检测和分析经验,是国家认可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并可根据检测和分析结果,科标检测出具权威CMA、CNAS资质认证、国家认可的检测报告及分析报告。
检测产品:天然纤维:植物纤维,动物纤维,矿物纤维等;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无机纤维等;1.人造纤维:黏胶纤维、醋酸纤维、铜氨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再生淀粉纤维、再生合成纤维。
2.合成纤维:聚酯纤维(涤纶)、聚酰胺纤维(锦纶或尼龙)、聚乙烯醇纤维(维纶)、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氯乙烯纤维(氯纶)等。
3.无机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和碳纤维等。
检测项目:成分分析:化纤成分鉴别、化纤用化学品成分、定量化学分析、定性化学分析等;理化指标检测:纤维双折射率、熔点、溶解性、纯度、含油率、密度梯度等;阻燃性能:燃烧性能、燃烧等级、阻燃性能等;电学性能:防静电、导电性能等。
检测标准:DB23/T 1333-2009 纤维用亚麻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B32/T 1269-2008 ESR波谱法-含纤维素辐照食品的检测DB32/T 1339-2009 纸浆纤维内部超微结构变化的检验方法DB32/T 1549-2010 杨树纤维用材林造林技术规程DB32/T 1550-2010 柳树纤维用材林造林技术规程DB32/T 2611-2013 纤维用光叶楮造林技术规程DB32/T 2770-2015 活性炭纤维通用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DB33/ 678-2015 粘胶(长、短)纤维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 683-2012 涤纶(长、短)纤维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 706-2008 再加工纤维制品通用安全技术要求DB33/ 765-2009 玻璃纤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T 773-2009 纺织品甲壳胺纤维和其他纤维混合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DB33/T 791-2010 耐火陶瓷纤维及制品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B34/T 2194-2014 无机纤维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DB34/T 2506-2015 再生纺织纤维装饰板DB35/T 1105-2011 竹浆莱赛尔短纤维DB35/T 1190-2011 粘胶纤维赛络纺、紧密赛络纺本色纱DB35/T 1269-2012 竹原纤维DB35/T 1352-2013 低密度纤维板。
1.化学纤维“三大纶”指的是涤纶、腈纶和锦纶。
其中,耐磨性最好的是锦纶,保形性最好的是涤纶,多次拉伸后剩余伸长最大的是锦纶,耐光性最好的是腈纶,耐光性最差的是锦纶;保暖性最好的是腈纶,热稳定性最好的是涤纶;腈纶有合成羊毛之称;可做轮胎帘子线的是锦纶。
2.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
生长期包括伸长期、加厚期和转曲期三个时期。
正常成熟的棉纤维横截面是不规则的腰圆形,纵面是不规则的沿长度方向不断改变旋向的螺旋形扭曲,称为天然转曲。
棉主要性能包括长度、线密度、吸湿性、强伸性、化学稳定性和成熟度。
3.羊毛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
其横截面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纵向有天然卷曲。
4.氨纶的最大特点是高伸长高弹性。
5.中空纤维的最大特点是密度小保暖性强适宜做羽绒型制品。
6.标准状态指的是温度为20±3C0,相对湿度为65±3%。
公定回潮率的规定是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它与实际回潮率接近。
7.纺织天然纤维主要有棉、麻、丝、毛等纤维。
8.棉纤维的成熟度是指纤维细胞壁的增厚程度。
细胞壁愈厚,成熟愈好。
9.麻纤维是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的统称。
包括茎纤维和叶纤维。
其中亚麻是茎纤维,剑麻是叶纤维,苎麻属于茎纤维。
10.羊毛是由许多细胞集构成,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包覆在毛干外部的鳞片层;组成羊毛实体主要部分的皮质层;在毛干中心不透明毛髓组成的髓质层。
11.再生纤维是采用天然高聚物为原料,经化学与机械方法而再生制得的。
再生纤维主要有粘胶纤维、铜氨纤维等。
12.在常用的合成纤维中,维纶纤维的吸湿性最强,丙纶纤维的吸湿性最差,锦纶纤维最耐磨,丙纶纤维最轻,氨纶纤维的弹性最好,涤纶最为常用。
13.棉、麻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所以它们较耐碱;毛、丝的主要组成物质是蛋白质,所以它们较耐酸。
14.涤纶、棉、麻按吸湿能力从大到小排列为麻、棉、涤纶。
15.山羊绒、棉、丝、麻四种纤维材料中,特别适宜做冬季面料的是棉和山羊绒,手感特别粗硬的是麻,手感特别爽滑的是丝,价格最贵的是山羊绒。
腈纶于1950年开始工业化生产,产量占合纤第三位。
“腈纶”为商品学,学名为聚丙烯腈。
腈纶的主要特性为:1.耐晒性特好。
2.蓬松,保暖,有合成羊毛之称。
3.具有特殊热水收缩性,即将普通纤维再经一次热拉伸后聚冷,得到纤维如果在松弛状态下高温处理会发生大幅度收缩,与普通纤维混纺,纺得腈纶膨体纱。
缺点:1. 吸湿性较差,公定回潮率为2%。
2. 染色性不够好。
3. 耐磨性差,在合成纤维中其磨性较差。
小负荷作用下变形能力,大于涤纶而小于锦纶。
腈纶的生产及其性能和用途腈纶是聚丙烯腈纤维在我国的商品名。
腈纶于1950年开始工业化生产,产量占合成纤维第三位。
腈纶具有优良的性能,由于其性质接近羊毛,故有“合成羊毛”之称。
自1950年工业生产以来,已得到很大发展。
1996年世界腈纶总产量为252万吨,我国产量为29.7万吨,今后我国将大力发展腈纶生产。
腈纶虽然通常称为聚丙烯腈纤维,但其中丙烯腈(习惯称第一单体)只占90%~94%,第二单体占5%~8%,第三单体为0.3%~2.0%。
这是由于单一丙烯腈聚合物制成的纤维缺乏柔性,发脆,染色也非常困难。
为了克服聚丙烯腈的这些缺欠,人们采用加入第二单体的方法,使纤维柔顺;加入第三单体,提高染色能力。
1.腈纶的生产腈纶的原料为石油裂解副产的廉价丙烯:由于聚丙烯腈共聚物加热到230℃以上时,只发生分解而不熔融,因此,它不能像涤纶、锦纶纤维那样进行熔融纺丝,而采用溶液纺丝的方法。
纺丝可采用干法,也可用湿法。
干法纺丝速度高,适于纺制仿真丝织物。
湿法纺丝适合制短纤维,蓬松柔软,适用制仿毛织物。
2.腈纶的性能及用途弹性:它的弹性较好,仅次于涤纶,比锦纶高约2倍。
有较好的保形性。
强度:腈纶的强度虽不及涤纶和锦纶,但比羊毛高1~2.5倍。
耐热性:纤维的软化温度为190~230C,在合成纤维中仅次于涤纶。
耐光性:腈纶的耐光性是所有合成纤维中最好的露天暴晒一年,强度仅下降20%。
腈纶耐酸、氧化剂和一般有机溶剂,但不耐碱。
主要化学纤维用途化学纤维是指以化学方法从天然原料或合成原料中提取纤维素、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等物质并经过纺丝工艺加工而成的纤维,是人类在纺织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化学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用于纺织、医疗、农业、建筑、汽车等领域。
以下是主要化学纤维的用途。
1.涤纶纤维(聚酯纤维):涤纶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热性和抗皱性,广泛用于纺织品制造。
常见的涤纶纤维制品有衣物、床上用品、鞋子、袋子等,也用于汽车座椅面料、行李箱、帐篷、钓鱼线等。
2.锦纶纤维(聚酰胺纤维):锦纶纤维具有优秀的抗拉伸性能和耐磨性,常用于制造衣物、内衣、袜子、泳衣等。
锦纶纤维还可用于汽车座椅、安全带、行李箱、绳索等制品。
3.腈纶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腈纶纤维是一种高强度、耐磨损的纤维,常用于制造运动服、鞋子、行李箱等。
由于其耐寒性好,还可用于制作军事用品、防寒服装等。
4.聚酰胺纤维:聚酰胺纤维通常以尼龙的形式存在,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常用于制造各种绳索、钓鱼线、缝纫线等。
聚酰胺纤维还可用于制造帐篷、帆布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材料。
5.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耐酸碱性和抗紫外线性能,常用于制造医疗用品如口罩、外科手术服等。
聚丙烯纤维还可以制作家居用品、地毯、过滤材料等。
6. 聚醋酸纤维(Tencel纤维):聚醋酸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的替代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和抗皱性,常用于制造高档床上用品、服装等。
它对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化学纤维的用途不仅限于上述几种,还有其他的应用领域,如建筑材料、汽车零部件、运动器材、农药和肥料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纤维的用途将进一步扩展和创新,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腈纶的鉴别方法一、前言腈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耐磨性和抗皱性等特点,在纺织品、工业制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与其他合成纤维在外观上相似,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很容易出现混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掌握腈纶的鉴别方法。
二、腈纶的化学特性腈纶是一种聚丙烯腈(PAN)合成的合成纤维。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氰基(-CN),使其具有以下特点:1. 耐热性好:能承受高温至220℃左右。
2. 耐酸碱性好:能耐受强酸和强碱的侵蚀。
3. 阻燃性好:不易燃烧,且不会滴落。
4. 抗静电:不易产生静电。
5. 稳定性好:不易变形和老化。
三、腈纶与其他合成纤维的区别1. 与涤纶(聚酯)的区别外观上,涤纶的光泽度较高,手感柔软,而腈纶则较为硬挺;在燃烧时,涤纶会有滴落现象,而腈纶不会。
化学上,涤纶对酸碱的耐受性较差,而腈纶则能够耐受强酸和强碱。
2. 与锦纶(聚酰胺)的区别外观上,锦纶的光泽度较高,手感柔软,而腈纶则较为硬挺;在燃烧时,锦纶会有滴落现象,而腈纶不会。
化学上,锦纶对酸碱的耐受性较差,而腈纶则能够耐受强酸和强碱。
3. 与丙烯酸(PAN)的区别外观上,PAN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在制成合成纤维后也呈现出类似于丝绸般的光泽度和手感。
但是由于其没有经过加工处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遇到。
化学上,PAN是一种低分子量物质,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被分解,因此不具有腈纶的优异性能。
四、腈纶的鉴别方法1. 目测法通过对纤维的外观进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为腈纶。
一般来说,腈纶的手感较硬挺,光泽度较低,且不易起毛球。
2. 燃烧法将一小段纤维放在火焰中燃烧,观察其燃烧情况。
如果是腈纶,则会呈现出以下特点:(1)在火焰中燃烧时会有明显的异味;(2)不易着火,在离开火源后即停止燃烧;(3)在燃烧过程中不会滴落物质;(4)灰色灰白色的灰渣呈珠粒形。
3. 化学试剂法将纤维浸泡在化学试剂中,观察其变化情况。
常用的试剂有氢氧化钠、硫酸、甲醛等。
涤纶、锦纶、腈纶、氯纶、维纶、氨纶、聚烯烃弹力丝等拼音1、涤纶拼音:[dí lún] 释义:被制成长丝状和纤维状的聚酯纤维,弹性大为其特征,常与其他种类的纤维 (如羊毛)混纺,可制的确良、或制造绝缘材料、渔网、绳索等。
锦纶拼音:jǐn lún/guān锦纶的解释有:合成纤维的一种,由二元酸和二元胺缩聚而成。
强度高,耐磨,耐腐蚀,弹性大。
用来制袜子、衣物、绳子、渔网、降落伞、轮胎帘布。
旧称尼龙。
2、腈纶【拼音】:jīnglún【解释】:用丙烯腈合成的纤维。
耐光,耐腐蚀,柔软蓬松象羊毛。
用来纺制毛线(或与羊毛混纺),制造人造毛皮和经常接触阳光的纺织品,如窗帘、帐篷布等。
3、氯纶汉语“氯纶”拼音是lü4 lún ,解释:“由聚氯乙烯树脂制成的纤维。
4、维纶的拼音wéi lún;维纶的意思:译维尼龙、维尼纶等。
是一种用乙炔、乙烯、醋酸、甲醛为原料合成的纤维。
性质与棉纤维相近而强度较高,耐磨而轻。
可做衣料,也可用制绳索、渔网等。
5、氨纶【拼音】ān lún【解释】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中国商品名。
弹性强;延伸度为本身的4~8倍,为合成纤维中延伸度最大的一种;拉伸回复性、耐酸碱性、耐溶剂性、耐磨性、染色性都较好;耐热性和抗老化性优于橡胶。
主要用于织制袜子、手套、运动衣、游泳衣、松紧带、绷带、紧身衣裤等。
6、聚烯烃读音:ju xi tin ;聚烯烃通常指由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以及某些环烯烃单独聚合或共聚合而得到的一类热塑性树脂的总称。
涤纶腈纶锦纶氨纶的区别和特性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涤纶、腈纶、锦纶、氨纶的区别和特性一、粘胶(吸湿易染):是人造纤维素纤维,由溶液法纺丝制得,由于纤维芯层与外层的凝固速率不一致,形成皮芯结构(从横截面切片可明显看出)。
粘胶是普通化纤中吸湿最强的,染色性很好,穿着舒适感好,粘胶弹性差,湿态下的强度,耐磨性很差,所以粘胶不耐水洗,尺寸稳定性差。
比重大,织物重,耐碱不耐酸。
粘胶纤维用途广泛,几乎所有类型的纺织品都会用到它,如长丝作衬里、美丽绸、旗帜、飘带、轮胎帘子线等;短纤维作仿棉、仿毛、混纺、交织等二、涤纶(挺括不皱):特点:强度高、耐冲击性好,耐热,耐腐,耐蛀,耐酸不耐碱,耐光性很好(仅次于腈纶),曝晒1000小时,强力保持60-70%,吸湿性很差,染色困难,织物易洗快干,保形性好。
具有“洗可穿”的特点用途:长丝:常作为低弹丝,制作各种纺织品;短纤:棉、毛、麻等均可混纺,工业上:轮胎帘子线,渔网、绳索,滤布,缘绝材料等。
是目前化纤中用量最大的。
三、锦纶(结实耐磨):最大优点是结实耐磨,是最优的一种。
密度小,织物轻,弹性好,耐疲劳破坏,化学稳定性也很好,耐碱不耐酸!最大缺点是耐日光性不好,织物久晒就会变黄,强度下降,吸湿也不好,但比腈纶,涤纶好。
用途:长丝,多用于针织和丝绸工业;短纤,大都与羊毛或毛型化纤混纺,作华达呢,凡尼丁等。
工业:帘子线和渔网,也可作地毯,绳索,传送带,筛网等四、腈纶(膨松耐晒):腈纶纤维的性能很象羊毛,所以叫“合成羊毛”。
分子结构:腈纶在内部大分结构上很独特,呈不规则的螺旋形构象,且没有严格的结晶区,但有高序排列与低序排列之分。
由于这种结构使腈纶具有很好的热弹性(可加工膨体纱),腈纶密度小,比羊毛还小,织物保暖性好。
特点:耐日光性与耐气候性很好(居第一位),吸湿差,染色难。
纯粹的丙烯腈纤维,由于内部结构紧密,服用性能差,所以通过加入第二,第三单体,改善其性能,第二单体改善:弹性和手感,第三单体改善染色性。
纺织纤维的鉴别实验一:纤维鉴别试验一、实验目的掌握纤维鉴别的燃烧、显微镜观察、溶解和着色剂着色等基本方法,学会运用上述方法的组合定性鉴别未知纤维。
学会纤维鉴别常用仪器———显微镜及哈氏切片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纺织纤维的鉴别可分为定性鉴别和定量鉴别两大类。
纺织纤维的定性鉴别是利用各种纤维的物理性质(如外观形态)和化学性质(如燃烧性)的差异,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加以区别。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外观判定法、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和着色剂法,对于一般纤维的定性鉴别,利用上述几种方法的相互补充就能比较准确地得出结论。
纺织纤维的定量鉴别是在定性鉴别的基础上,利用溶解法、相对密度法、显微镜观察法等对纤维进行定量鉴别。
本实验仅限于纤维的定性鉴别。
三、实验内容(一)燃烧法由于各种纺织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燃烧时产生的现象也各不相同,燃烧法就是利用这种差异来鉴别纤维。
燃烧法的特点是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仪器,但它是一种初步的鉴别方法,必须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才能正确鉴别纤维。
1. 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1)实验材料:棉、苎麻、羊毛、蚕丝、粘胶纤维、锦纶、涤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
(2)实验仪器:煤气灯、镊子。
(3)实验药品:PH 试纸。
2. 实验步骤用镊子夹住一小撮纤维,使纤维的另一端逐渐靠近火源并点燃,观察并记录纤维在接近火焰、火焰中、离开火焰全过中出现的现象及状态,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散发的气味,把PH试纸润湿后检验纤维燃烧后所产生气体的酸碱性,以及火焰熄灭后纤维燃烧残余物的颜色、状态和硬度。
常见纤维的燃烧特性见表1-1表1-1 常见纤维的燃烧特性纤维名称燃烧情况气味残余物颜色及状况棉易燃,黄色火焰,离开火焰继续燃烧烧纸味深灰色粉末,易飘散苎麻易燃,黄色火焰,离开火焰继续燃烧烧纸味灰白色粉末,易飘散羊毛缓慢燃烧,冒烟起泡,离开火焰继续燃烧烧毛发味松脆,有光泽的黑块蚕丝缓慢燃烧,冒烟起泡,离开火焰继续燃烧烧毛发味松脆,有光泽的黑块粘胶纤维近火即燃,燃烧迅速烧纸味灰少,灰色粉末易飘散锦纶近火即熔融收缩,触火缓慢燃烧,熔融,离火即熄有特殊臭味呈浅褐色光亮硬球块,不易捻碎涤纶近火即熔融收缩,触火燃烧冒黑烟,离火继续燃烧有芳香族化合物气味呈深褐色光亮硬球块腈纶近火即收缩,触火熔融燃烧,离火继续燃烧火焰旺,冒黑烟有异臭味呈松脆黑色空心物维纶近火即收缩,触火燃烧,火焰很小有异臭味呈黑褐色不定形块状物丙纶近火熔融收缩,触火熔融燃烧,离火继续燃烧有沥青味呈光滑而硬腊状物氯纶近火即熔融收缩,触火燃烧冒黑烟,离火自熄有氯臭味呈褐色硬块(二)显微镜观察法应用生物显微镜观察纤维的外观形态———纤维纵向、横截面,根据各种纤维不同的外观特征判断纤维的类别。
化学纤维检测(涤纶、腈纶、锦纶、锦纶)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
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
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
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
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
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
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
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
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
动化工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