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32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一、基本概念敏感目标:指医院、学校、住宅自然保护区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和区域。
贡献值:由建设项目自身在预测点产生的声压级。
背景值:不包含建设项目之外的环境声级。
预测值:贡献值和背景值采用能量叠加方法得到的声级。
二、噪声与噪声评价量环境噪声:声音是一定震动频率的空气作用于人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声源、传播途径、受声体。
噪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不需要的声音(主观)--自然界、人为活动噪声噪声的特点:局限性、分散性、暂时性环境噪声: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且干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噪声的分类:如上,按照辐射性质:点线面声源噪声评价量:(1)噪声物理量:声波、频率、声速、声压、声压级(人耳:20-20000HZ)(2)分贝计算:见噪声笔记(3)A声级LA,适用于连续稳定的噪声,贴合人耳的特性,应用最广。
LAeq等效连续A声级。
评价时段:●运行期生源为固定时段,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将工程预测代表性时段(一般分为运行近期、中期、远期)分别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评价等级的划分和工作要求:1、建设项目所在的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
2、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3、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数量。
三、评价的工作范围:点声源: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在项目边界往外200m内。
二、三级评价,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偏小,若周围有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域,则评价范围应适当宽到敏感区附近。
线声源:一级评价:线状评价范围在项目边界往外200m内。
二、三级评价,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偏小,若周围有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域,则评价范围应适当宽到敏感区附近。
四、声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内容1、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气温湿度地形条件2、声环境功能区划3、敏感目标4、现状声源(当现状超标或者噪声相对较高)--排除现状声源的其他临时干扰情况,比如临时施工造成超标声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噪声监测布点原则:1、布点应该均匀分布整个评价范围2、厂界和敏感目标应该为监测点3、也可在距离声源不同距离处设置监测点4、三点一致原则(现状监测点、预测点、竣工验收点)噪声传播的影响因素:声波几何发散、空气吸收、地面效应、遮挡物、绿化林带的影响、气象条件。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Ecological problems?✓物种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或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植被覆盖率减少、植被质量下降✓土壤质量退化、生产力下降✓湖泊、河流干枯、断流✓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葫芦疯长✓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完整性、稳定性遭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福寿螺、飞机草)✓生态灾难:沙尘暴、泥石流、蝗灾、害虫爆发1.1 相关术语与概念1.1.1 相关术语☐种群:某一区域同种个体的集合☐群落:生活在某一地区中所有种群的集合☐优势种☐生境☐生物量☐异质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因子☐植被覆盖率☐承载力☐敏感区1.1 相关术语与概念1.1.2相关概念☐生态影响是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生态影响评价是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1.1 相关术语与概念1.1.2相关概念☐直接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与该活动同时同地发生的生态影响。
☐间接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直接生态影响所诱发的、与该活动不在同一地点或不在同一时间发生的生态影响。
☐累积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者该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造成生态影响的相互叠加。
☐生态监测: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的测定、观察。
1.1 相关术语与概念1.1.2相关概念☐特殊生态敏感区:是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
第7章噪声环境影响评价7.1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7.1.1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7.1.1.1 监测布点为了解项目周边噪声环境状况,本着既说明问题,又节省人力物力的原则,本次评价引用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例行监测数据,技改项目装置区位于东一厂区,本次仅引用东一厂区数据。
根据厂区主要噪声源布置及特点,在东一厂区厂界周围外1m处共布设4个监测点,监测布点见图7.1-1,监测点位见表7.1-1 。
表7-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7.1.1.2 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2019年6月1日监测频率:监测1天,昼、夜间各监测一次。
测量时间安排在08〜22时(昼间)、22〜06时(夜间)。
7.1.1.3 监测项目、方法(1)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L Aeq。
(2)监测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测量方法按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执行。
测量均在无雨天气下进行,风力2〜3级,传声器加戴防风罩,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
(3) 监测单位:山东安特检测有限公司7.1.1.4 监测结果厂界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7-2。
表7-2厂界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监测布点见图7-1*3*4 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眼公司东一区■ 1>检测点位图7-1声环境监测布点示意图7.1.2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7.121 评价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即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
7.1.2.2 评价方法根据监测结果统计出的各点昼间和夜间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A),采用超标值法进行噪声环境现状评价。
计算公式为:P=Leq-L b式中:P—超标值,dB(A);Leq —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dB(A);L b—评价标准,dB(A)。
7.1.2.3 噪声环境现状评价噪声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见表7-3。
铁路噪声预测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声环境现状调查本铁路专用线主要经过织金县茶店乡和八步镇农村地区,受山区地形起伏的限制,众多房屋依山而建,线路两侧分布有零散居民房,以1~3层砖混结构建筑物为主,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
通过现场踏勘调查,铁路两侧200m范围内(不包含隧道)共有声敏感点3处,为零散居民点,无学校、医院等声敏感点。
具体敏感点分布及概况见表及图、图。
注:1、“距离”是指拆迁后的敏感点的主要建筑物至铁路外轨中心线的最近距离;2、“高差”是指地面与其的相对高差,以地面标高为±,“+”表示轨面高出敏感点地面,“-”表示轨面低于敏感点地面;3、“位置”是指敏感点位于线路里程增加方向的左侧、右侧或两侧。
现状监测与评价(1)执行的标准和规范声环境现状监测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2)测量实施方案①监测方案根据铁路沿线敏感点分布情况,本次评价共布设4个噪声监测点,见表。
表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方案②监测仪器环境噪声现状监测采用LH105型声级计,所有参加测量的仪器由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每次测量前校准。
③测量时间、方法及测量值以等效连续A声级为环境噪声测量值和评价量。
声环境现状监测,根据敏感点情况,昼、夜选择正常工作时间(或正常活动)、正常休息时间代表性时段连续测量10min 等效连续A声级;受公路噪声影响地段,连续测量20min等效连续A声级,以两次监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代表评价点处昼、夜环境噪声现状等效声级。
④测点布设原则选择距铁路最近处布设监测点,在建筑物外处进行监测。
(3)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①监测结果:现状监测结果见表。
②评价方法采用直接对照法,将噪声监测结果(Leq值)直接与评价标准对照进行分析。
以等效连续声级Leq作为噪声评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