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六堡茶的回南天、陈味、霉味
- 格式:docx
- 大小:559.44 KB
- 文档页数:7
茶叶的陈味、霉味、堆味该如何区分?茶叶中陈味、霉味、堆味,太像了,常有茶友问该如何区分。
因为这是感官感受的问题,很难通过文字描述出来。
我们也翻看了很多专著,大多语焉不详。
在参阅了大量资料之后,今天就试着来做一个粗浅但相对易懂的解释。
茶叶中陈味、霉味、堆味,太像了,常有茶友问该如何区分。
因为这是感官感受的问题,很难通过文字描述出来。
我们也翻看了很多专著,大多语焉不详。
在参阅了大量资料之后,今天就试着来做一个粗浅但相对易懂的解释。
如果讲得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多多指正哦!陈味与霉味在一些专业的审评教材中,陈气、霉气与陈味、霉味是分开的。
气,是干茶和茶汤的气息;而味,是指茶汤的滋味。
而我们在现实中,因为没有特别明确的审评步骤,常常统一称它们为陈味、霉味!陈味,是指茶叶陈化后所形成的香气类型,陈化初期茶叶原有的新鲜气味、滋味消失,如绿茶无清香,红茶无鲜爽感,俗称“失风”。
随着陈化程度的加深,香气由低转淡转向带浊气。
对于一些具备“越陈越香”特征的茶叶来说,如普洱茶、白茶,陈味往往意味着另一种香气,如药香、枣香、樟香等等。
但绝对不会再有新茶的清香。
不管怎样,此类陈味释放的是一种香气,使人舒服,至少不会让人不适。
而霉味,是指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发生霉变而产生的气味。
,轻微霉变时干嗅无霉气但缺乏茶香,开汤后热嗅有轻微霉气;霉变严重时,干嗅即有霉气,热嗅时闻之恶心。
在这里,陈味和霉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霉味带有刺激性,让人感觉难受,甚至恶心。
而陈味只是失去了新茶的味道,茶叶已经转化成了另一种味道,并不刺激或令人恶心,有些陈味甚至还让人心旷神怡。
霉变茶品质已经劣变,再名贵的茶叶不能再饮用了哦!而陈茶,理论上讲,只是内含物质发生了转化,不管是绿茶、红茶,还是白茶、普洱,都是可以喝的。
只不过有些茶好喝,有些茶不那么好喝而已。
堆味至于堆味,与陈味、霉味其实不是一个维度的概念了,只不过在感官感受上,容易让人混淆而已。
堆味,一般只见于需要渥堆发酵的黑茶(如熟普、安化黑茶等),而且一般只有三年内的新茶才会有。
128 I FOOD INDUSTRY I六堡茶茶汤色泽量化分析三种方法的比较文 李媛捷 何宏骏* 王晨曦梧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泽;杀青的温度和时间也会影响到茶叶的色泽,过高或过低的杀青温度都会导致茶叶颜色失去平衡;揉捻的强度和时间也会影响到茶叶的色泽,适度的揉捻可以增加茶叶的色泽鲜艳度。
此外,茶叶的色泽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
茶叶的色泽是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最直接的感官感受之一。
色泽鲜艳、明亮的茶叶往往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增加其购买的欲望。
相反,色泽黯淡、不均匀的茶叶往往会让消费者对茶叶的质量产生怀疑,降低购买的意愿。
因此,通过量化分析茶汤的色泽,相关人员可以评估不同加工工艺对茶叶色泽的影响,帮助茶叶生产者优化加工工艺,改善茶叶的外观品质,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3.六堡茶茶汤色泽量化分析方法无论选择哪种量化分析方法,第一步均需要制得茶汤样品。
将一定量的六堡茶茶叶放入白色瓷质碗中,加入一定量的沸水浸泡,2min 后过滤除去滤渣,得到茶汤样品。
3.1分光光度法3.1.1原理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来定量分析物质的浓度。
茶汤中的色素和色泽物质会对特定波长的光有选择性地吸收,而不同浓度的茶汤会对光的吸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通过测量茶汤溶液的吸光度,相关人员可以间接地推断茶汤的色泽。
3.1.2操作规程在进行测定前,相关人员首先需茶叶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庞大的消费群体,茶汤色泽是评判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不仅反映了茶叶的内在品质,而且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直观感受。
六堡茶属于黑茶类,具备独特的品质特征。
干茶外观呈黑褐色,散发出光泽,而且香气陈醇,具有槟榔香的特质。
泡制后的六堡茶,汤色呈浓红,宛如琥珀,滋味醇正甘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成像、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用六堡茶茶汤色泽量化分析检测方法展开研究,有助于提高茶叶品质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帮助消费者更加准确地了解品质,从而进行选购。
六堡茶滋味审评术语
1. “浓醇爽口,就像喝了一口浓郁的肉汤!你看这六堡茶,颜色红浓,喝起来那滋味,真叫一个绝!”
2. “醇厚甘甜,哇,这感觉就像是咬了一口熟透的甜果子!六堡茶泡出来的这味道,简直太棒啦!”
3. “陈香馥郁,嘿,这不就跟老木头的香气似的嘛!品着这六堡茶的陈香,太享受啦!”
4. “爽滑顺口,跟丝绸滑过皮肤一样顺溜呢!这六堡茶的口感,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啊!”
5. “回甘持久,哇塞,就像嘴里含了颗甜甜的糖果一直不化!六堡茶的回甘太厉害啦!”
6. “滋味醇厚,嗯,仿佛是经历了岁月沉淀的感觉!这六堡茶的滋味,真不是一般茶能比的呀!”
7. “香气悠长,哎呀,就像那悠扬的音乐一直萦绕在心头!六堡茶的香气可太迷人啦!”
8. “醇和细腻,跟那细腻的奶油似的!六堡茶这般醇和细腻的滋味,爱了爱了!”
9. “清爽甘甜,哈哈,就像是在炎热夏天喝了一口清凉的泉水!六堡茶这清爽甘甜,赞!”
10. “韵味独特,哟,这独特的韵味就像它独有的标签一样!六堡茶的滋味就是这么有个性!”
我觉得六堡茶的这些滋味审评术语真的很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它的独特魅力,让人能更好地去感受和品味六堡茶。
茶知识—六堡茶前段时间,发了一篇《回南天、陈味、霉味》的文章,然而,缺少鲜活例子,不够形象。
很巧,前段时间回南天最严重的时候,出了一批茶。
收到以下几个反馈:茶怎么这么潮,发霉啦?茶叶相连在一起,成团状了?“黄片”占了十分一?为什么这次的茶和上次买的不一样?松烟味为什么没有了?槟榔香也不一样?口感不一样?莫慌,请听以下分解!茶怎么这么潮,发霉啦在六堡茶的后期发酵过程中,主要参与作用的微生物有黑曲霉、灰绿曲霉菌、根霉、乳酸菌、酵母菌、青霉等。
回南天,可谓是六堡茶的转化黄金期,平均温度在22℃左右,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可长期维持在90%左右,使得这期间,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达到巅峰期,以致于肉眼就能看见这些菌群。
不了解的人容易第一反应就觉得茶发霉了,更甚者将之丢弃,心疼得不要不要的,殊不知,等转化期一结束,口感、汤色、功效都将上升一个层次(小编建议大家,以后看见咱家六堡茶长毛,可以丢给小编);但,有利也有弊,茶叶此时也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得潮湿,估计这也是为什么旧时六堡茶总要放上几年才出售的原因之一吧。
回南天里正在转化的【秋芙】,此时若继续控制温湿度空气含氧量,后期将会长出金花。
解决方法,若你在北方,拿到茶后避开阳光透气存放,不必摊开;若在南方,可以放于纸箱或竹箩中透气存放,不用通风。
【茉聆】、【茉莉】内包装均是采用宣纸作隔层,提升典雅的同时,也起到防潮的作用可不可以改变温湿度,不让它“长霉”二千一百年前祖先发明豆腐的那天起,便给了子子辈辈们对于大豆衍生的新乐趣。
由于各地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及气候多方面的影响,至今,豆腐已经衍生出花样繁多,不同制作工艺,不同味道的豆腐制品。
而梧州的豆腐渣,黄山毛豆腐就是众多品类中的一个。
六堡茶传承了千年,在这漫长岁月里,古人早已了解六堡茶的习性,掌握了天地变化,深知环境对六堡茶在生长、制作、存放的影响。
他们敬畏天地,亲近自然,顺从环境气候的变化,制出具有独特功效,奇妙口感的茶品——六堡茶。
讲解六堡茶知识六堡茶是中国的一种名茶,产于广东茶区的六堡山。
它是在明代时期由茶农们发现并培育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六堡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受到广大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六堡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需要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多个步骤。
首先,茶叶采摘时要选择嫩叶,保证茶叶的质量。
接下来,将采摘的茶叶进行萎凋,使其含水量适中。
然后,将茶叶揉捻,以激发茶叶内部的香气。
随后,茶叶进行发酵,这是六堡茶独特的一个步骤,它能够使茶叶的口感更加醇厚。
最后,将茶叶进行烘干,以保证茶叶的保存时间和品质。
六堡茶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它的香气丰富而持久,有清香、花香、果香等多种香气。
口感方面,六堡茶具有醇厚、滑爽、甘甜的特点,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六堡茶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清热解毒、消食、提神等。
六堡茶的品种也十分丰富,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多种类型。
红茶是经过完全发酵的茶叶,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叶,保留了茶叶的鲜嫩口感和天然的香气。
乌龙茶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郁香气,又有绿茶的清新口感。
六堡茶还有一些传统的饮用方式。
一种是冲泡,将适量的茶叶放入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等待片刻后即可享用。
另一种是茶艺表演,将茶叶放入茶具中,通过冲泡、倒茶等动作展示茶叶的美妙。
这种方式更注重茶叶的品质和茶艺的表演。
六堡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它融合了广东地区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成为了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要的场合上,六堡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互相交流和沟通的媒介。
六堡茶作为中国的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丰富的香气和口感,以及广东地区的文化内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无论是品味六堡茶的香醇口感,还是欣赏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和文化,都能够带给人们愉悦和享受。
让我们一起品味六堡茶的美好吧!。
广西六堡茶的基本知识大全(建议收藏)如何快速起步,更全面的学习、喝懂六堡茶?这篇浓缩版干货,怎能错过!最近有许多新茶友喜欢六堡茶,我们便根据茶友的一些常见问题整理成文,收录了关于六堡茶冲泡、挑选、价格、收藏等多个问题及相关解答。
一、六堡茶属于什么茶六堡茶属黑茶类,是中国千年名茶,因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
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被列为全国24名茶之一。
六堡茶不仅具有“红、浓、陈、醇”,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隔夜不馊的品质特征,还具有良好的祛湿、养胃等养生功效。
六堡茶过去主要通过“茶船古道”外销至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法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著名的侨销茶。
近年来,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受到人们的热捧,国内需求逐渐增大,开始转向内销。
二、六堡茶和熟普洱的区别六堡茶和普洱熟茶都是黑茶,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二者虽然看着很相像,但是由于历史背景、产地原料、制作工艺上的不同,最终在外形与滋味上也有不同,各有千秋:就外形来看,六堡茶多为竹箩装紧压茶、分装散茶;普洱熟茶则多为饼、沱等紧压茶。
六堡茶的干茶色泽黑褐、间有金花;汤色色泽红亮通透,香气醇和,有独特的槟榔香韵、菌香等;普洱熟茶的干茶色泽红褐;汤色色泽以深栗,深红色为正常,香气醇厚,有樟香、桂圆香等。
六堡茶在口感上鲜爽度会高一些,滋味较多体现为甘、醇、爽、滑;普洱熟茶则相对更醇厚;从叶底也能看出,由于树种不一样,普洱熟茶的叶子比六堡茶大一些。
三、如何挑选六堡茶判断一款茶的品质,需要考察它的干茶、汤色、香气、口感、体感和叶底。
观:干茶的匀整度、干净度;茶汤色泽的自然度、明亮度;闻:干茶是否有杂味,茶底是否有刺激性不好的气味;问:茶品的来历、工艺、仓储环境、陈化年份;品:滋味的厚薄,茶香的浓淡、茶韵的长短、体感的强弱此外,体感非常重要!品质好的茶,让人通透舒畅、放松宁静;品质差的茶,让人胸闷气滞、心慌意乱。
其中,体感最为重要!【进阶阅读】1、挑选六堡茶,要拆掉思维里的墙,回归体感!2、把握住六堡茶的“活性”,选茶更容易!四、六堡茶的冲泡方法由于六堡茶属于后发酵茶,冲泡时对水温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首选保温性较好的宜兴紫砂壶和钦州坭兴陶壶,其次是瓷盖碗。
六堡茶的茶叶审评表1. 茶叶基本信息•茶名:六堡茶•品类:红茶•产地:广东省潮州市•原料:采用当地特产的乌茶树鲜叶•采摘季节:春季2. 外观特征•茶叶外形:条索紧结,乌润有光泽•茶叶颜色:金黄色•茶叶大小:整齐匀称,长度约为2-3厘米3. 香气•干茶香气:干燥的茶叶散发出浓郁的花香和果香,香气清新怡人•茶汤香气:冲泡后的茶汤散发出独特的烟熏和焦糖香气,香气浓郁持久4. 口感•茶汤颜色:红艳橙黄色•茶汤口感:入口醇厚,滋味鲜爽,带有淡淡的甜味和花果香气,回甘持久•茶汤滋味:口感醇厚,口齿留香,回味悠长5. 冲泡方法•茶叶用量:每次冲泡3-5克•水温:90-95℃•冲泡时间:第一泡30秒,之后逐渐延长至1-2分钟•冲泡次数:可冲泡3-5次6. 茶叶特点•六堡茶是广东地区著名的红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而闻名。
•六堡茶的制作工艺独特,经过发酵、揉捻、干燥等多道工序制成。
•六堡茶的茶叶形状整齐,色泽金黄,香气浓郁持久,口感醇厚回甘。
•六堡茶的茶汤颜色红艳橙黄,口感醇厚,带有淡淡的甜味和花果香气。
•六堡茶适合晨起饮用,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也可作为下午茶品味。
7. 茶叶品质评定•外形评分:9/10•香气评分:9/10•口感评分:9/10•茶汤颜色评分:8/10•茶叶滋味评分:9/108. 总结六堡茶是一款具有独特风味和品质的红茶。
它的外形整齐匀称,茶叶金黄色,香气浓郁持久,口感醇厚回甘。
茶汤颜色红艳橙黄,口感醇厚,带有淡淡的甜味和花果香气。
冲泡时,建议使用90-95℃的水温,每次冲泡3-5克,冲泡时间逐渐延长。
六堡茶适合晨起饮用,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也可作为下午茶品味。
总体评分为9/10,是一款优质的红茶。
如何品鉴一款六堡茶?
一、干茶:
1、色泽(发酵偏重的色泽偏乌黑,但一不是决对,也有可以是品种,年份有关)
2、条索(紧结程度,老嫩程度,匀净度)
二、冲泡审评:
香气
1、热嗅(嗅闻异杂味)注:平时用高温冲泡醒茶的原理,使异杂味散走,使茶香出来更纯
2、温嗅(嗅闻茶叶香气的类型)
3、冷嗅(嗅闻奠定香型,香气的持久性)
汤色
1、看汤色是否干净,透亮(注新茶一般茶汤都会有点混浊,因为新茶里的水分相对高一点,干净的老茶汤色会很透亮。
)
品鉴口感
1、品鉴滋味是否纯正(感受滋味是否饱满,醇厚,细腻度)
2、感受嗅闻香气时的香是否汤中含有(香气与茶汤的融合度)
3、品后感受是否有生津回甘(有没有凉感或甘甜)
4、品尾水是否还有香气(感受余韵悠长与否,寡不寡淡)
看叶底
1、看叶底的油亮度,有没有活性(活性就是叶张不死板,不发干发黑,叶片有张力)
#三鹤六堡茶 #茶言水话。
六堡茶的八种香型,了解过才能喝出好茶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分为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不同工艺的六堡茶由于使用的原料品种和来源不同,加上年份不同,会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总结起来六堡茶就是大致有八种香型:槟榔香,是六堡茶最正经的味道。
由于六堡茶的工艺的多元化和原料产地的不断扩大,很多六堡茶是没有这种味道的。
要喝正宗的槟榔香还是要回到六堡镇才能喝到,正经的六堡原种加上古老的传统工艺,放上足够的年份才能有正经的槟榔香。
一般六堡原种按传统工艺制作陈化年份足够就一定出槟榔香。
松烟香,很多人不明所以地认为这是松木炭烘烤的味道,其实松烟香是六堡原种的品种香。
六堡原种按传统工艺制作后,陈化足够的年份后会有松烟香。
这是槟榔香必经的阶段,出松烟香后再转化就会是槟榔香了。
药香,药香分两种,一种是老茶婆特有的味道,老茶婆是特定时间(霜降后)的六堡原种鲜叶,经传统手法制作,陈化几年后会出特别的药香味。
类似甘草也类似黄芪的香型。
但口感清甜,一种特别天然的味道,很六堡的味道。
另一种药香是现代工艺六堡茶放够年份后的香气,这种药香与老茶婆的药香不是一种香型,类似熬中药的香气。
蜜香,六堡茶传统工艺(生茶)比较新的时候的味道。
六堡原种茶叶片特别厚,茶多糖含量高,按传统工艺加工,开始会出蜜香味。
甜甜香香的六堡原味。
木香,陈年现代工艺六堡茶会出木香,有老木头的味道。
一般10年以上的老六堡的香型,汤色红亮和氧化充分,香气有种木质碳化的味道。
参香,一般陈年现代工艺六堡茶会出类似西洋参的香气,大约是10年左右的熟茶等级细嫩干仓陈化,有些很甘甜的口感。
枣香,年份短些的现代工艺熟茶一般是枣香。
甜甜的枣香一般有在干仓的3年左右出现。
菌香,年份更短些的现代工艺熟茶会出菌香。
传统工艺六堡茶按陈化时间顺序出蜜香、药香、松烟香、槟榔香。
现代工艺六堡茶按陈化时间出菌香、枣香、参香、木香、药香。
一般菌香、木香是一路,枣香、参香是一路,轻发酵一般出枣香、参香,重发酵出菌香、木香。
六堡茶的陈香味与仓味经常跟茶友一起喝茶,关于六堡茶的陈味,堆味、霉味,很多茶友很难区分出来,以致于会把“霉味”当“陈味”。
下面跟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希望能帮助大家准确区分这三种味道。
不管选购什么年份的六堡茶,不外乎是:看干茶外型、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所以,我们分辨六堡茶的堆味、霉味和陈味时就不能仅仅靠单一的气味指标来区分,应该综合茶的色、香、味三方面。
陈味:六堡茶在后期存储中继续转化发酵,茶叶内含物质发生相应的氧化,产生多种芳香物质所带来的独特香气的统称,陈香味是一种比较好闻的茶香,悠悠岁月的味道,喝起来比较舒服有历史感,茶冲泡十多道偏淡后茶汤依然甜润无寡水味。
陈味又称陈香味,并不仅仅是指类似陈旧老木头的味道,而是六堡茶在后期存储陈化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诸多令人愉悦的气味统称。
例如品质优良的六堡茶在后期陈化中,会转化出槟榔香、木香、陈香、药香等,不仅能够提升茶品口感,还能令人身心愉悦的芳香气味。
这些陈香的出现,除了足够的陈化时间外,还需要茶青本身品质优良,以及合理正确的存储。
老茶茶底,黑褐油亮,富有活性具有陈味的老茶,色泽油润,茶性温和;汤色红艳油润,似红酒般,汤质通透明亮,不浑浊;茶汤入口顺畅,无杂味,滋味醇厚。
老茶汤色呈琥珀色,红浓透亮,醇厚。
堆味:堆味也就是渥堆味,是六堡茶制作过程中,经过洒水渥堆发酵而产生的气味,所有以洒水渥堆技术发酵的茶都不可避免的气味。
刚刚出厂的新茶堆味及水味最明显,一般来说存储得当1年就可以减轻,2~3年即可基本消散,出现堆味并不能说明茶叶不好,只能表明茶叶的年份不足。
新制茶堆味最重,茶性也较为燥热;新茶茶汤一般会偏于浑浊,不够通透明亮;品饮时滋味也不够好,会有很明显的渥堆味,茶汤入口味道生涩,饮后有燥火感。
所以并不建议喝新制茶,新茶一般存储2~3年后再品饮。
也有人认为堆味就是仓味,其实仓味区别于堆味。
因为仓库内的空气流通性没有外界好,所以茶叶会带有仓味。
广西名茶—六堡茶六堡茶是一种原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的黑茶。
梧州市位于广东的东边,玉林市的南边,贵港市的西边,贺州市和桂林市的北边。
市区内的浔江和桂江汇合形成西江,三江交汇处的景象美丽,被称为鸳鸯江。
梧州拥有广西85%以上的水流,因此被称为“广西水上门户”。
梧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1℃,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为11.9℃,最热的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为28.9℃。
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503.6毫米,平均日照时长为191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3.7%。
这种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加上丰沛的降水和广阔的山地资源,非常适合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六堡茶是一种山茶科的常绿灌木,叶子呈长椭圆披针形,颜色为褐黑光润,上面有黄花点,下面是红褐色。
六堡茶以“红、浓、陈、醇”四个特点而著名。
茶叶的条索整齐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可口。
正宗的六堡茶应该有松烟和槟榔的味道,并且茶叶底部是铜褐色的。
六堡茶适宜长期保存,年代越久品质越好。
因为长时间存放的茶叶会产生所谓的“发金花”,即茶叶上会生出金黄色的霉菌(学名为冠突曲霉菌)。
金黄霉菌能够分泌多种酶,促使茶叶内含物质加速转化,形成特殊的风味。
陈年的老六堡茶颜色为黑褐色,油润光泽,带有槟榔和松烟的香味,口感清爽醇厚,茶汤清澈明亮。
制作六堡茶时,选用当地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叶,或者一芽三、四叶。
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和干燥这五道工序制成六堡茶。
传承下来的古法六堡茶常见有以下几大分类:茶谷、中茶、二白茶、老茶婆四类。
1、茶谷指茶芽。
常见的有比较幼嫩的社前茶。
另有明前茶、雨前茶(清明茶)、春茶、秋茶、霜降茶、冬茶等,都可采制茶谷原料多为一芽二叶三叶,少量一芽四叶。
2、中茶多指春末、夏天、秋初时候采制的中等嫩度的茶,原料多为一芽三叶、一芽四叶。
(严格地说,立秋时的茶属于秋茶,但由于立秋时分气温尚高,大部分茶品相特征更接近中茶。
六堡茶知识问答六堡茶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黑茶,产于广西梧州市六堡镇。
以下是一些关于六堡茶的常见问题:1. 六堡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答:六堡茶的名字来源于其主产区广西梧州市的六堡镇。
2. 六堡茶的颜色是什么?答:六堡茶属于黑茶类,其干茶色泽深褐,茶汤色泽红褐或黄褐,有时也有橙黄或浅黄色。
3. 六堡茶的口感有何特点?答:六堡茶的口感有一定的醇厚感,带有陈香或松烟香,滋味甘醇爽口,有时会有糯米香或桂圆香。
4. 六堡茶的存储方式有哪些?答:六堡茶的存储方式有多种,包括自然存放、竹篓贮放、瓦罐保存和冰箱冷藏等。
其中,自然存放和竹篓贮放是比较常见的存储方式。
5. 六堡茶是否可以冲泡多次?答:是的,六堡茶是一种可以冲泡多次的茶叶。
一般来说,六堡茶可以冲泡5-10次,甚至更多次。
6. 六堡茶有哪些保健功效?答:六堡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包括助消化、降血脂、去腻减肥、消炎解毒等。
此外,六堡茶还有一定的抗氧化、防衰老作用。
7. 如何选购六堡茶?答:选购六堡茶时,可以从茶叶的外观、香气、汤色、滋味等方面进行判断。
优质的六堡茶叶条紧结、匀整,色泽黑褐油润;香气浓郁持久,有陈香或松烟香;汤色红褐或黄褐,清澈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带有糯米香或桂圆香。
此外,还要注意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
8. 六堡茶应该如何冲泡?答:六堡茶的冲泡方式有多种,包括烹煮法、焖泡法、冲泡法等。
其中,焖泡法是先将茶叶放入保温杯中,然后加入沸水焖泡数分钟后饮用;冲泡法则是将茶叶放入茶具中,用沸水冲泡后饮用。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注意控制水温、浸泡时间和茶叶用量等因素。
六堡茶等级划分标准
由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起草,梧州市相关管理部门及六堡茶龙头企业参加了起草,于2014年11月21日通过审定,2014年12月30日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里明确指出:六堡茶散茶的外形从条索、整碎、色泽、净度四个方面进行划分级别;而内质则从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四个方面划分。
对于购买六堡茶的茶友或茶商来说,如何鉴别六堡茶,判断六堡茶的价值,可以看看这篇,如何估算六堡茶进价。
特级六堡茶
外形条索紧细圆直匀整,色泽黑褐油润干净无梗;内质则要汤色深红明亮,陈香纯正,叶底呈褐色或黑褐,叶质要细嫩柔软。
一级六堡茶
除了在外形中要求茶叶尚圆直,其他和特级六堡茶一样。
二级六堡茶
要求没有特级、一级那么高,茶叶外形尚紧结、尚圆,较匀整即可;色泽黑褐或黑色,尚油润,干净稍含嫩茎;陈香纯正,汤色尚深红、明亮;叶底表现呈褐色或黑褐,叶质柔软。
三级六堡茶
要求茶叶外形粗实、紧卷,较匀整;色泽黑褐或黑色,尚油润,干净稍含嫩茎;陈香纯正,茶汤尚浓醇,红且明亮;叶底褐色或者黑褐,叶质尚柔软。
四级六堡茶
条索粗实,尚匀整即可,允许有茎滋味达到醇正,汤色尚红且明亮,叶底稍硬也都符合。
而五级、六级茶则相比四级的更粗老,基本上匀整度欠佳,茶叶中都会带有筋梗、茎梗,汤色也没那么明亮深红。
注: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六堡茶的传统制作工艺
六堡茶是中国江西省六安市六堡茶区特产。
其传统制作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采摘:在春季或秋季采摘,以嫩叶为主,新鲜度要求较高。
2. 晾凋:采摘下来的茶叶在通风的环境中晾凋,以消除茶叶的鲜叶水分。
3. 加工:晾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以破坏茶叶细胞壁,促进茶叶内部的化学反应。
揉捻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使茶叶逐渐发酵。
4.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发酵室中进行发酵,发酵时间通常为2-3小时。
在发酵过程中,茶叶的颜色逐渐变暗,香气逐渐散发出来。
5. 炒烘:发酵后的茶叶进行高温炒烘,目的是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炒烘的时间和温度要根据茶叶的情况进行调整。
6. 筛分分级:炒烘后的茶叶进行筛分和分级,以去除茶叶中的杂质和不合格的茶叶。
7. 二次炒烘:分级后的茶叶进行二次炒烘,以进一步提升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8. 包装:经过二次炒烘后的茶叶进行包装,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以上是六堡茶的传统制作工艺,随着科技和工艺的发展,现代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黑茶--六堡茶介绍六堡茶,属黑茶类。
在梧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内,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六堡茶通常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其成品茶外形条索紧实,色泽黑褐光润间有黄花;成品散茶壮实尚黑褐间有白霉。
冲泡之后,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纯陈,滋味浓醇甘爽,有明显的槟榔香味,叶底红褐或黑褐色,具有“红、浓、醇、陈”等品质特征。
1茶叶历史六堡茶在清代嘉庆年间,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
清朝初期,在广州、潮州一带,六堡茶渐渐兴盛起来。
至清代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
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两广涌现了一批六堡茶老字号。
《苍梧县志》记载虾斗茶“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
六堡茶当年广为流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见西方在中国沿海地区非法贸易活动猖獗,便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便独占中国对外贸易。
六堡茶也随之名声大噪。
六堡茶的发展历经了“平三藩”、“十三行大火灾”、“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诸多历史风云,几经磨难,大小茶号遍布粤桂、港澳、南洋,并将茶叶贸易做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
一直以来,在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茶叶为最大宗。
大量的茶叶通过“十三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
而六堡茶则主要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
茶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
这条熙熙攘攘、舟楫往来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茶知识—六堡茶的基本常识六堡茶,在沉寂半个世纪之后,借着中华复兴,茶事兴盛的大时代到来,再次因优秀的品质、突出的祛湿调肠胃功效,回归人们的视野。
六堡茶是什么茶?产自哪里……?在此,就六堡茶的基本常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什么是六堡茶?产自哪里?六堡是地名,今广西梧州六堡镇。
六堡茶,是以产地命名的,以散茶为主,按六大茶类的分类方法,归属黑茶类。
明朝时,此地有头堡、二堡,一直到六堡。
因六堡所产的茶在该茶产区品质最佳,故以“六堡”作为这整个茶产区茶的名字。
六堡茶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其工艺丰富多彩,口感及汤色亦是多种多样,可长期存放。
它历史上的主要销售和消费区域是两广和东南亚,一度被称作“侨销茶”,更因其独特的祛湿调肠胃功效而兴盛与传承。
现今,我们徒步前往茶山深处,在沿途视野能及的山上都能看见六堡茶树。
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盛况:广西全省有20几个县都在栽种六堡茶树,在六堡茶山里,估计就连石缝里也生长着六堡茶树。
下面,从学者专家的书中找找关于六堡茶的介绍六堡茶六堡茶树,是有性系品种。
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原产广西苍梧六堡乡,邻近的蒙山、昭平等地也有分布。
树姿开放,分枝密。
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或微隆,叶身平,叶质中。
芽叶淡绿色,稀紫色,毛少,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百芽重46.0克。
花冠直径3.9厘米,花瓣6~8瓣,子房多毛,花柱3裂。
果径1. 5~3.4厘米,种子黑褐色,种径1.0~1.5厘米。
产量中,抗寒性,抗旱性较强。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0%,茶多酚32.4%,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4.4%。
适制“六堡茶”,香味纯爽。
适宜在广西六堡茶区种植。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101页六堡茶原产广西苍梧六堡茶乡的黑茶。
后发展到广西20余县。
清同治年间《苍梧县志》:“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
”……有特殊的槟榔香气。
存放越久品质越佳,主销广东、广西、港澳地区,外销东南亚。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273页再看看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45/T 479—2014》3.1接下来,我们直观一点,通过图片来认识一下六堡和六堡茶关于六堡茶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六堡茶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关于这个历史的真实性,在此就不再一一举证论述了,有兴趣的茶友可以去问问度娘。
如何鉴别不同年份的六堡茶六堡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以熟茶为主,年份和等级的不同,香气浓淡度和口感也有所不同,但“槟榔香”是其最独特之处。
生茶:分野生生茶和普通生茶,野生生茶口感纯正、汤味浓、汤色为琥珀色至金黄色、香气纯朴而浓烈;普通生茶与野生生茶相比,略显香气有点‘冲’,口感略显‘涩’,汤色与野生生茶相仿。
生茶的年份越长口感越顺滑,回甘越明显,年份越短越显苦和涩。
熟茶:熟茶因年份、等级的不同而相差很大。
熟茶新茶比较难喝,略显苦和涩,有一股较浓的臭‘青’的味道。
一款真正陈年的非常好的六堡茶熟茶,应是没有丝毫杂味,没有“坑”味,带陈香,陈香不会太霸道,但会很持续,很沉稳,入口有软化感,口腔、舌面应无明显涩感,茶味醇厚,于醇厚中体现出一种悠长的“茶气”。
或会因六堡茶个体的不同,而感受到不同的陈香之韵,在口腔后部、在咽喉处隐隐回味。
一般,八年的六堡茶,汤色晶黄透亮,有陈味,但是始终透露出年少稚嫩的青涩,而十六年的六堡,汤色红艳明亮,陈香浓郁,彰显着一股成熟稳重的味道。
一般,年份长的六堡要比年份短的贵,但也不是绝对,茶质很重要。
除了靠口感辨别之外,还可以借助于其他外观辨别来确认是否真正的老茶。
但不可以单凭这些外观加以认定。
毕竟,现在很多“做陈”的手法就是冲着外部感观而做的。
一、从外包装分辨生产的年份这种做法是最为常见,也最易于做伪。
很多做旧的茶就是通过做旧外包装或者仿冒以前的老包装来欺骗消费者的。
梧州几个六堡茶生产厂家的六堡茶生产经过几十年,其外包装也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变化,一些很有时代特色的包装可以作为判断六堡茶年份的参考。
比如如黑盒六堡茶最早期曾经有过写作“六保茶”的包装,但茶友们应该知道,这个“旧”的外包装并不说明里面的六堡茶就一定是“旧”的茶。
二、看干茶,掂轻重和“泡度”拿一些不同年份的六堡茶比较一下,5~6年和十年左右的六堡茶,会感觉到随着时间的长短,会变得松、散,变“轻”,手上感觉明显轻于较新的茶。
六堡茶与其他茶类之区别六堡茶产自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和云南普洱茶同属黑茶类,与中国其他几大茶类如白茶、黄茶、红茶、青茶、绿茶等在制作工艺上都有所区别。
六堡茶是后发酵茶,其初制工序按顺序依次为: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毛茶,其中渥堆是它独有的工序。
六堡茶色泽光滑,黑褐而匀整,条形粗壮结实,汤色红浓,香气陈醇有槟榔香,滋味浓醇爽滑,叶底呈红褐色。
绿茶是不发酵茶,其初制工序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毛茶,杀青是绿茶制法的主要特点。
绿茶的茶干色绿,其品质特点是青汤绿叶,具清香或熟栗香、甜花香、滋味鲜醇。
黄茶是轻发酵茶,其初制工序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毛茶,闷黄是黄茶特有的工序。
其品质特征为黄汤黄叶,多数芽叶细嫩,显毫。
白茶是轻发酵茶,其初制工序为:鲜叶→萎凋→干燥→毛茶,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
其品质特点是毫色银白,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
青茶(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其初制工序为: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兼包揉做形)→毛茶,做青是青茶特有的工序,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粗大而结实,色泽青灰且有光,茶汤金黄,香气芬芳,叶底绿叶红镶边。
红茶是全发酵茶,其初制工序为:鲜叶→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毛茶,发酵是形成红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其品质特点是“红汤红叶”,它的外形条索紧洁、匀直、完整、厚实、显锋苗、色泽乌润,内质香高、味浓醇、汤色红亮、叶底呈红艳色。
以上是茶类的区别,因广西六堡茶与云南普洱茶同属黑茶,接下来说一下六堡茶与普洱茶的区别。
从原料上比较,六堡茶是采用灌木型中叶种为原料,普洱茶的原料有乔木与灌木之分,但以乔木大叶种为主。
因同属于黑茶,因此在制作工艺上,六堡茶和普洱熟茶很类似,就是渥堆法稍有不同而已。
但普洱茶有生茶(未渥堆)和熟茶(渥堆)之分,所以生茶和六堡茶就差得远了。
六堡茶与普洱茶的品质特点较为相似,均茶性温和,滋味醇厚,且宜久藏,越陈越好,但也有所区别,下面是其两者的具体比较分析。
六堡茶的质量鉴别技巧观外形:看干茶色泽、条索、含梗量、闻干茶香。
黑茶有发酵香或菌花香,老茶有陈香;陈紧压茶砖面完整、纹路清楚、棱角分明,侧面无裂缝、无老梗(木质花白梗);散茶条索匀齐、油润则佳品;20%金花、鲜艳、颗粒大、繁茂是优质茶的重要特征。
看汤色:橙黄明亮;陈茶汤色红亮如琥珀。
闻香气:带槟榔香或松烟香;陈茶有陈香;金花茶有非凡的菌花香。
品滋味:醇和或微涩;陈茶润滑、回甘。
看叶底:黄褐或黑褐。
采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叶种及其分离、选育出来的品种、品系。
立地条件保护区域范围内海拔≥100m。
丘陵地貌,土壤类型为红黄壤或赤红壤等,耕作层土壤pH值4.2至6.5,土壤有机质含量≥1.5%。
栽培管理1、种苗繁育:采用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
2、茶树栽植:时间在初冬或早春进行,密度每公顷45000至75000株。
3、施肥:采用沤熟有机质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按每采收100kg干茶计算,有机质肥施用量≥500kg。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采摘方法1、采摘时间:鲜叶采摘一般从3月至11月。
2、采摘标准: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四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
3、采摘方法:人工采摘或机械采摘。
加工工艺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初制、精制两个过程。
一、初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毛茶。
二、初制加工技术要求:1、鲜叶:选用适制茶树品种芽叶为原料。
2、杀青:要均匀,杀青以叶质柔软,叶色转为暗绿色,青草气味基本消失为适度。
3、初揉:趁温揉捻至成条索。
4、堆闷:初揉结束后进行筑堆堆闷,当堆温达到55℃时,及时进行翻堆散热,当堆温降到30℃时再收拢筑堆,继续堆闷直到适度为止。
5、复揉:再次揉紧成条索。
6、干燥:干燥至茶叶含水分不超过15%,成为毛茶。
三、精制加工工艺流程:毛茶—筛选—拼配—渥堆—汽蒸—压制成—陈化—成品。
四、精制加工技术要求:1、筛选:将毛茶通过筛分、风选、拣梗。
茶知识--六堡茶的回南天、陈味、霉味记得有一次在广州茶博会上,一位美女走到我们展位拿起展示的干茶闻了闻,问:你们的茶怎么没有仓味?心里正得意,等着她接下来夸一下咱们,谁知话锋一转,说:“不是正宗的六堡茶,没有霉味儿!”(啥?!还以为自己听错)
谁这样忽悠我们可爱的消费者,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话说,六堡茶没有干仓湿仓的说法,我三百年老字号能不知道吗?)
但是,去到北方(北方干燥的天气,不是靠想象就能感受的,同理,北方人也很难体会南方气候的湿润,就跟歌里唱的那样: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cut!!),又有一部分人觉得我们这幽幽陈味,包括最让人熟悉的槟榔香都是霉味(槟榔香很无奈:怪我咯~)。
今天,就为六堡茶的陈味“平反”!到底霉味和陈味区别的哪儿呢?
陈味,是六堡茶陈放过程中转化而来的自然独特气味
(我是六堡茶,不要拿绿茶标准评定我,我不要带绿帽!)
昨天小编很专业的告诉你,六堡茶的原产地,北边是萌诸岭余脉,最高山峰海拔1787米,阻挡了部分南下冷空气,使气温不致于过低,北上的暖空气也因此抬升。
另外,梧州地处西江起点,桂江、浔江、西江三江汇聚,空气能长期保持较大的湿度,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
常年平均温度19.9~21.5℃之间,平均相对湿度在78~80%之间。
每年春冬两季,一遇强冷空气,接连好几天(最近的一次是二十几天)的低温阴雨天气,忽然一个回暖,前后气温相差只需3.5℃以上,回南天想来就来,屋内就开始淌水。
(之所以再说一次,是昨天忘记加上两张科学家们的实验结论表,也为了加深印象)
引自陈见、李佳颖、高安宁、梁为亮、赵金彪.2015.广西“回南天”发生特征及预报着眼点.气象,41(3)
引自《贺州市志》:第三章气候物候:下了20几天的雨,终于迎来阳光,但只有两天,然后雨继续下。
意味着这两天家家户户都在晾衣服(梧州比广州还潮湿)梧州这样的自然环境,春冬两季不但温度变化大,常见回南天,其余两季除了湿度大,天气也比较闷热,不但使得当地的植物,包括六堡茶树在内,本身具备祛湿效果,而且,非常有利于六堡茶结合古法“罨”、“蒸”、“焗”发酵和后期陈化。
四味居士•说六堡
四味居士:这种环境中发酵和陈化的六堡茶,特别是回南天时发酵和陈化的六堡茶,由于其“活跃程度”较大,发酵或陈化的“味道”,也就较大,而这种“味道”,常常被广大的、干燥的北方茶友称之为“霉味”。
其实,这不是“发霉”的味道,是正常的发酵或陈化的味道。
任何一个正规的企业,都不会把“发霉”的六堡茶推向市场的。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真正有霉味的茶是怎么回事?
真正带有霉味的茶,有一种刺激性气味,是你一闻就立马拿开,不会再想闻第二次(除非你很欠或很执着)。
那个味道,好比北方沤粪的气味。
还有一个特点:这股气味,是从一开始冲泡,一直延续到最后,屎味在嘴里弥漫不散(呃!这个画面有点污~)。
你们都认为,茶的霉味是储存出问题了吗?
No!No!No!这种从一而终的气味,都是“工艺”赋予的:比如,如果茶发酵时期,在一个密闭的小黑屋,过于加水加湿追求发酵速度,一段时间做“退仓”处理,这样,即使你晾个一万年,Sorr y!还是没救!
湖南农大茶学专业的蔡正安教授做出了简明扼要的总结:
原料是基础
工艺是关键
陈放是升华
所以,我们广生祥的先人们,听上古之人的话“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在茶叶制作发酵时,使用古法“罨”、“蒸”、“焗”工艺;在后期陈化时,利用上得天独厚的天然小气候,自然陈化,广生祥史料记载且还一直沿用的方法:用茶水浸泡木板,然后做成大木桶,存放清醇、香醇。
三百多年古法“罨”、“蒸”、“焗”工艺一脉传承茶气足、祛湿调
肠胃效果十足
问:可是,不喜欢你们这种“发酵的味道”,又很想试试祛湿效果,咋整捏?!
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er!
打开包装(不必通风),几天后(有些地方两到四小时),味道就会减弱甚至没有,而且,其祛湿效用不减,茶汤柔滑度还会增加!或者更直接一点,前面两、三泡给别人喝,从后面开始,这种气味就没有了。
古法六堡茶饮用方便,煮、闷、冲泡,简简单单把茶喝好总结
小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会“死”,死掉之后会腐烂,在腐烂的时候,各种负责消腐的微生物就会吃得很欢(就好这一口嘛),所以一边吃一边排“污”。
所以为什么东西坏掉会有刺激味道,大自然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你,这个东西不能吃哦,吃了你会生病哦。
然后安排这些消腐的小分队开始清洁打扫!
但是,古人是非常热爱大自然,非常有智慧的。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通过古法“罨”、“蒸”、“焗”等发酵工艺,让茶叶有了第二次生命。
陈化过程中,又让茶接受天地精华(独特气候环境),使得茶保留植物醇和的香气,不但满足口实之愉,同时帮助人们祛湿调肠胃。
“万物皆为药,遍地都是宝”,但是前提是我们要尊重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违背了、摧毁了大自然,其实就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