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结构的性能与工程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28.22 MB
- 文档页数:26
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3篇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1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南京金鹰天地广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将军山路8号,是南京市中心地带的重要商业中心。
该建筑由三栋不同高度的塔楼及中央商业裙房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其中,西塔是55层、高290米的超高层建筑,是南方地区高度最高的超高层建筑之一。
该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由国内知名的建筑师与工程师团队完成。
本文将对其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进行分析与设计。
一、整体结构设计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的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采用了异型空心钢结构。
设计师们在设计中融入了抗震、自重与风压等因素,力求将建筑的安全性与美观性兼顾。
其中,钢结构采用了空心和实心两种构造形式,使得三栋塔楼可以在高度上呈现出流畅的曲线。
这样的设计方案不仅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空间感,同时在光影角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各个建筑结构的区别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的三栋塔楼高度不同,造型各异,因此其结构设计也各有特点。
其中,西塔是最高的一栋,整个建筑高度与重量均超出其他两个塔楼。
为了增强西塔的刚度与稳定性,设计师们在其周围设计了一个六组合边形,有效地降低了弯曲应力。
同时,在设计中还采用了钢结构构件,使得整个建筑的重量能够更加均匀地承受荷载,并减轻施工难度。
另外,东塔和南塔的结构设计比较类似,主要采用了楼板上覆盖式钢梁,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均匀。
同时,在防风、减震等设计方面也采用了相似的技术手段。
三、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在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的设计中,建筑师们主要考虑到了人文与环境因素。
因此,除了结构的优化设计之外,他们还在外立面的设计上体现了大量的文化元素。
其中,金鹰的“鹰”造型,使得建筑结构非常凸显,同时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呈现了一种融合之感。
同时,东塔、南塔、中间裙房的造型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建筑元素,如砖墙、玻璃幕墙等,呈现出一种多彩多姿的视觉效果。
四、总结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的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既具有良好的建筑结构与安全性能,又体现了人文与环境意义。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论文摘要: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时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科学合理的设计连体结构,确保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在面对地震灾害时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引言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指除开裙楼外,高层建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塔楼之间存在带有连接体的建筑结构。
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连体结构部分是较为薄弱的,因此对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增加了难度。
由于高层建筑在遭受地震灾害时,容易对地震区的连体高层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需要加强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的安全性。
二.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为52000㎡,项目占地面积约25000㎡,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A楼和B楼由同一主楼组成,主楼的高度为16层,主楼10层以下为相互独立的建筑结构,在11层和15层之间设置一连体结构,连通A楼和B楼。
在连体部分中,将11层作为可用建筑空间,其余楼层均为架构部分。
在A楼和B楼之间设置连通的地下室。
三.高层建筑的连体结构设计1.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基本原则(1)计算数据分析按照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对高层建筑的复杂体型进行分析,需要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至少需要采用两个具有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软件对整体内力位移进行数据计算;由于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体型具有特殊性,连体部位的承受力非常复杂,因此需要采用有限元模型对结构整体进行建模分析,并采用弹性盖楼对连体部分进行分析计算。
2)在计算结构抗震系数时,需要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设置振型数高于15,计算振型数要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得小于总质量的90%。
3)需要采用弹性时,要采用程分析法补充进行计算。
4)需要采用弹塑性动力或静力分析方法对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进行验算。
2. 结构选型高层建筑的连体结构由于各独立部分存在相同或相近的体型、刚度或平面,抗震设计为7度或8度时,刚度和层数差别较大的建筑,不适合简单采用强连接方式。
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共3篇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1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南京金鹰天地广场位于南京市区核心商业区,店铺、商场、娱乐场所、餐饮店等一应俱全,是南京市著名的购物中心之一。
其中的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更是备受瞩目。
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是指三座高层建筑结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物。
在这个结构中,三座塔的间隔和角度都经过了仔细的设计和计算,以确保整体建筑物的稳固和安全。
在该结构中,三座塔的高度分别为238米、218米和198米,呈不规则形状,因此需要仔细的设计和计算。
经过多次模拟和试验,设计师们最终决定采用下列结构:首先,三座塔的构造均由混凝土墙和钢筋混凝土柱组成。
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分散塔的重量和抵御风力对建筑物的冲击。
其次,具有连接作用的桁架结构被安装在三个建筑物的顶部。
这些桁架被设计为强大的承重结构,稳固地将整个建筑物连接在一起。
最后,建筑物中心的空心部分被设计为一个大型的钢结构管柱,可以有效地支撑整个结构。
此外,管柱的外形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在实际建造过程中,设计师和建筑师密切合作,精确地量化每个方面,以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精确的构造方法、考虑天气因素和对建筑物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估。
总体来说,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是一项由各个方面组成的复杂工程,但最终,通过建筑师和设计师团队的努力,他们成功地建造了一座美观、稳定、安全的高层建筑。
这对于南京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无疑是一件巨大的财富,同时也表明了中国设计和建筑创新的潜力和实力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是一项具备极高复杂性的工程,但经过建筑师和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和严格施工,成功地建成一座高度稳定、安全、美观的高层建筑。
该项目体现了中国在设计和建筑方面的创新潜力和实力,为南京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此次成功实践不仅对于本项目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未来高层建筑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2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南京金鹰天地广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是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浅议连体结构设计问题发布时间:2022-01-11T06:31:13.388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8期作者:殷明霞[导读]身份证号码:61042419790819xxxx 高级工程师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因连廊上良好的视觉体验、空中交通以及共享空间功能,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
连体结构是指两个塔楼或多个塔楼由设置在一定高度处的连接体(又称连廊)相连而组成的建筑物。
连体结构不仅需要协调连接其两侧塔楼的受力和变形,还要考虑连体本身由于双塔变形不协调而产生的扭转作用。
连体结构与塔楼的连接节点构造复杂、连体结构自身结构形式要求较高,故而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计算软件,才能保证整体结构体系的可靠度和连体结构的舒适度。
一、连接体分类:1.根据连接体自身强度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
强连接的连接体本身刚度较大。
比如层数较多的连廊,一般可采用刚性连接。
因其自身承载变形的能力较强,有利于协调各单体塔楼受力和变形。
弱连接的连接体本身刚度较弱,比如单层连体、室外空中走廊,或宽度方向有向内收缩仅有部分宽度用于连接塔体。
对单体塔楼的地震动力等效应影响较小,可将塔楼与连体结构分开设计。
以滑动支座为例,北京当代万国城北区工程,为多塔楼大跨度连体结构,由7座空中连廊将8幢塔楼首尾相连而成。
采用多塔楼滑动连体设计方法,提高了连体和塔楼抗震安全性。
2.根据连体结构形式分为:钢桁架结构、悬索结构、预应力结构及型钢混凝土结构等。
根据经济性和使用净空等因素进行选择。
二、连体结构的设计原则1. 连体结构要控制扭转。
当地震或风力作用时,结构除产生平动变形外,还将会产生扭转变形,扭转效应随两塔楼不对称性的增加而加剧。
即便对于对称双塔连体,因连接体楼板变形,两塔除有同向的平动外,还有可能产生两塔楼的相向运动。
实际工程中,因地震在不同塔楼间的震动差异存在,两塔楼相向运动的振动形态极有可能发生响应,此时连体受力很不利。
谈论多塔楼的连体结构设计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新颖的结构形式要求及高层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复杂的高层建筑包括高空连体结构,该类结构体系的特点较为复杂,同时塔楼之间由于连体而形成较强的空间耦联作用,其施工比一般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得多。
一工程概况某工程属于超限结构,包含高位大悬挑钢结构、空中连廊等复杂施工部位。
连廊本身由箱型桁架组成,箱型桁架系统的四个面全由大宽度及深度的桁架组成,以提高抗弯及抗扭能力;悬挑部分结构采用钢结构。
在塔楼内除设置核心筒外,还设置了十字型剪力墙,以提高塔楼整体的刚度和抗倾覆能力。
二连体结构设计⑴计算分析。
①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连体结构因体型特殊,连体部位受力复杂,宜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整体建模分析,对连接体部位应采用弹性楼盖进行计算。
②)抗震计算时,应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③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④宜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验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
⑵结构选型。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各独立部分宜有相同或相近的体型平面和刚度,7度、8度抗震设计时,对于层数和刚度相差较大的建筑,不宜简单采用强连接方式,应根据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结果,使结构在罕遇地震下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
三高层结构体系设计方法⑴高层多塔楼、高位悬挑及连体结构形式独特,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设计规范或规程,因此课题组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在理论分析和概念设计的基础上,注重结构体系、设计关键技术以及构造方法的研究,初步探讨了高层多塔楼、高位悬挑及连体结构的设计方法。
⑵某工程为结构特别不规则的超出规范适用范围的高层建筑群,由于建筑体型和功能要求,其复杂体形的大底盘多塔、结构竖向高位收进、高位悬挑、复杂大跨连体、竖向构件不连续等设计对抗震不利。
经过大量研究,通过对结构进行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非线性时程分析,提出性能设计的方法,解决了复杂工程抗震设计的关键技术。
一、连体结构的特点1、扭转效应显著这主要是由于连体部分的存在,使与其连接的两个塔不能独立自由振动,每个塔的振动都要受另一个塔的约束。
两个塔可以同向平动,也可相向振动。
而对于连体结构,相向振动是最不利的。
2、连接体部分受力复杂连体结构由于要协调两个塔的内力和变形,因此受力复杂。
更何况,连体部分跨度都比较大,除要承受水平地震作用所产生的较大内力外,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也较明显,有事甚至是控制工况。
3、连接方式多样连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强连接,另一种是弱连接。
(1)强连接当连体结构有足够的刚度,足以协调两塔之间的内力和变形时,可设计成强连接形式。
强连接又可分为刚接和铰接,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对于连接体而言,由于它要负担起整体内力和变形协调功能,因此它受力非常复杂。
在大震下连接体与各塔楼连接处的混凝土剪力墙往往容易开裂,是设计中需要重点加强的地方。
强连接形式主要用于连体跨度层数较多,其本身刚度比较大,连体两端塔体刚度大致相等的结构。
(2)弱连接当连体的刚度比较弱,不足以协调两塔之间的内力和变形时,可设计成弱连接形式。
(如连廊)二、连体结构的计算要点连体结构应按复杂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因此,按规范的要求连体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和位移的计算。
《高规》5.1.13条可采用SATWE和PMSAP进行分析和校核。
ETABS是啥东西还没用过。
(2)抗震计算时,要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振型数要足够多,以保证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3) 于连体结构采用强连接形式,结构的扭转效应非常明显,因此在地震作用时宜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4)《高规》3.3.4条第3款,应采用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进行补充计算。
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法验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并从中找出结构构件的薄弱部位,做到大震下结构不倒塌。
在PKPM系列软件中 PUSH&EPDA软件可以进行弹塑性静力或动力时程分析计算,可以输出柔弱层位置及结构裂缝宽度分布图。
建筑结构设计中连体结构定义的分析摘要:随着国内对建筑方案审美水准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很多大型公共建筑设计逐渐不再“中规中矩”,向着形体独特、构型元素丰富的方向发展,出现了诸多高低错落的建筑单体,构成了较为复杂的建筑结构体系。
为规避结构超限带来的问题,本文从建筑设计中常用到的连廊所形成的连体结构展开分析。
关键词:连廊,连体结构,相互影响绪论:连体结构中的连接体,有通过多层楼板、桁架体系、顶盖围合为一体的箱形结构,也有仅有桥面、截面高度远小于自身宽度的板式结构。
连体结构因连接体、两侧不同建筑结构的质量、刚度、约束情况差异较大,其受力比一般单体结构复杂许多。
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也是尽可能规避连廊导致的结构不规则项,如通过设置落地柱与抗震缝将连廊脱开,或采用两栋建筑各自悬挑一端拼接为连廊等措施来避免连体问题,但是,受建筑高度、建筑间距等实际条件影响,部分项目仍避免不了在两栋建筑单体之间进行连廊架设。
以笔者工作经历,不同地区对连体结构的认定有宽有严,比如两栋体型较大的建筑,中间仅通过一座钢结构连廊连接,采用一端铰接一端滑动的支座,假定连廊宽度逐渐缩小,最后仅剩一根钢梁连系于两栋建筑之间,因连接体与主体结构刚度、质量过于悬殊,此时仍将结构体系定义为连体显然并不合理。
1.1连体结构定义的分析根据规范相关条文及条文说明,除裙楼以外,两个或两个以上塔楼之间带有连接体的结构为连体结构,并没有对连接体进行明确定义。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5.4、10.5.5条文说明表述:“连体结构的连接部位受力复杂,连体部分的跨度一般也较大,采用刚性连接的结构分析和构造上更容易把握,因此推荐采用刚性连接的连体形式。
刚性连接体既要承受很大的竖向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又要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协调两侧结构的变形,……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分析后,也可采用滑动连接方式”[1]。
通过理解,连接体应是能显著影响两端结构,具有协调两侧结构变形的能力。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与分析一、工程概况中国博兴CBD项目金融商务大厦,位于山东省博兴县,为集商业、办公、公寓、酒店等多功能为一身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8万m2。
地上由A、B、C、D四栋高层塔楼组成,其中A、B栋塔楼地上27层,地下二层,建筑总高度119.12m,结构总高度99.72m。
地下2层层高3.6m,地下1层层高5.5m,1、2层层高4.8m,3层层高4.2m,标准层层高3.58m。
因建筑功能需要于A、B座塔楼之间设置造型连廊,造型连廊采用钢结构。
造型连廊的结构尺寸为25(长)x7.5(宽)x55(高),分别与塔楼12、15、18、21、24、27相连,设置位置较高,最低处位于12层(42.440m),最高处位于27层(96.140m)。
建筑效果图见图1。
本文将以A、B栋塔楼进行分析。
图1 建筑立面效果图图2 桁架立面布置图二、结构方案1.结构体系。
A、B两栋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由外周框架与核心筒组成双重抗侧力体系。
充分利用刚性核心筒的阻尼、质量特性及周边抗弯框架以抵抗动态风荷载和消散地震能量,核心筒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外框架柱按相应比例承担了部分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A、B两栋塔楼柱网为对称关系,核心筒为平移关系,两栋塔楼主要构件竖向构件的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完全一致。
核心筒外墙底部厚度500mm,5层及以上外墙厚度400mm;内墙厚度300mm、250mm、200mm三种,且5层及以上较底部有适当收减。
主要框架柱截面尺寸:南北两侧从1000x1200逐层收进到1000x700;东西两侧及角柱从1100x1200逐层收进到1000x1000;支撑钢连廊的框架柱截面尺寸最小为1100x1100,并设置钢骨以提高柱的延性。
2.连接体结构布置。
连接体采用钢桁架结构,结合工程的自身特点,本工程连接体整体的刚度较弱,无法将两侧塔楼连接为整体协调受力、变形,故连接体采用弱连接方式与两侧塔楼相连。
连体结构设计控制指标
1.设计图的数据合理性能够满足建筑要求
(1)数据计算应该采用多个力学模型的计算软件来计算;连体是一个复杂的建筑结构,内部结构多样又特殊,承受多部位压力所以必须用现有力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对其连接关键点部位要采用弹性楼盖来计算分析。
(2)连体设计还要考虑抗震能力,抗震系数是我们要计算的数据,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所不同,但都要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平扭耦联结构的振型应该大于等于15,而对于多塔楼的振型数大于等于楼层数的9倍,同时要保证振型质量大于总质量的90%必要时还需使用至少两种结构计算软件对连体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以满足相关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一般情况下,关键构件,对与连体结构相连的塔楼,需满足小震弹性、中震抗剪弹性(正截面不屈服)、大震满足抗剪截面要求;而对连体结构,则需满足小震弹性、中震弹性、大震抗剪弹性(正截面不屈服)。
2.构型合理性能够满足于建筑要求
两个有连体结构的高层建筑物应该有相同的外形,同样的材质和刚度,这样两个建筑物的稳定性才能保持一致。
而有的高层建筑为了方便会修建连体结构,连体结构不宜采用普通的模式,要根据建筑结构的弹性动、静力分析结果进行包络设计,使连体结构满足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
连体结构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问题,选用轻质高强材料,减轻自身重量,可设计成钢结构。
连体主要结构可以
考虑采用空间刚架、析架,提高建筑刚度和协调能力,以及结构变形能力。
某连体复杂高层结构设计【摘要】本工程由两栋高度相同、体型相当的塔体组成的高位连体复杂高层建筑,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连接体采用钢桁架结构。
主要介绍本结构的结构布置与计算分析方法。
【关键词】连体复杂高层钢桁架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总建筑面积10.4万m2,其中地下3.7万m2,地上6.7万m2,总高度99.45m。
工程地下二层,局部为商业,其余为车库、人防地下室及设备用房。
地上分为主楼及裙楼,其中裙楼三层主要为商业、娱乐、餐饮等,屋面标高15.4m。
主楼为两塔楼,从二十四层至天面层两塔楼连成一体,形成连体结构,屋面标高99.45m,主要为酒店和办公楼。
建筑效果图如图1。
地下室不设缝,通过伸缩后浇带解决超长混凝土收缩问题,各单体建筑在地面以上通过设缝分成独立的单体,以满足伸缩、变形及抗震的要求。
群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连体部分采用钢结构。
该工程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为0.35s;风荷载按10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取值,并考虑连体结构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增大系数取1.15,风压为0.76kn/ 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主楼抗震等级为二级,连体部分为一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2 基础及地下室设计根据地质勘查报告,下部基岩为泥质粉砂岩,岩面距地下室底板底面约10.0m,岩石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为14mpa。
经多方案比较,选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柱下采用一柱一桩,剪力墙筒体下采用群桩基础,桩身强度c35。
桩身直径为1.2~2.2m,扩底直径为1.8~3.0m。
各独立承台间用800mm厚的底板连成一体。
裙楼基础由于柱轴力较小,采用天然筏板基础以强风化岩层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700kpa,局部布置抗拔钻孔桩解决结构上浮的问题。
(如图1图2)3 上部结构设计主楼由两个塔楼组成,a塔平面尺寸为40.5mx19.0m,b塔平面尺寸为40.65mx19.0m。
连体结构连接体极限承载力初步评估连体结构连接体是指在建筑构件、构件组合、构件与地基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的结构形式。
它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承载荷载、传递力与变形的重要作用。
连体结构连接体的极限承载力评估是对于连接体的耐力进行初步评估,以便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和确定结构的安全性。
本文将对连体结构连接体的极限承载力初步评估进行详细介绍。
连体结构连接体的极限承载力与连接件的材料、尺寸、形状、力学性能以及连接部位的几何形状、应力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常见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铆接等。
焊接连接是通过熔化焊接材料与工件的方式将连接体连接起来,焊接接头的强度与焊缝的质量密切相关。
螺栓连接是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将连接体连接起来,螺栓的强度与预紧力密切相关。
铆接连接则是通过铆钉将连接体连接起来,铆钉的数量与直径、长度等参数决定了连接的强度。
对于连体结构连接体的极限承载力初步评估,需要进行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连接体的受力情况。
根据设计要求与实际情况,确定连接体所受的力学作用,包括拉力、压力、剪力、弯矩等。
力学作用的大小与方向将决定连接体所需承受的荷载。
第二步、选择连接方式。
根据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铆接等。
不同连接方式的强度与适用范围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三步、计算连接件的强度。
根据连接件的材料、尺寸、形状等参数,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包括静力学计算与疲劳强度计算两个方面,静力学计算主要考虑连接件在正常荷载下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疲劳强度计算则主要考虑连接件在循环荷载下的疲劳性能。
第四步、确定连接部位的应力状态。
根据连接部位的几何形状与所受的力学作用,确定连接部位的应力状态。
应力状态的平衡与一致是连接体承载荷载的重要前提,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来确保应力状态的均匀分布。
第五步、进行极限承载力评估。
根据连接件的强度与连接部位的应力状态,进行连接体的极限承载力评估。
连体结构设计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连体结构设计方法,阐述了连体结构设计时采用的各种抗震措施、连接体结构的结构设计等要点,总结出此类结构设计时的建议性小结。
【关键词】连体结构;抗震措施;节点设计中图分类号: u45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概述某大厦由伸缩缝分成两栋建筑,为7度设防的混凝土剪力墙双塔结构,高度82米,在63米以上部位用钢结构连接体与双塔错层相连。
连接体部分采用钢结构,最下部为6米高的钢桁架,钢桁架结构上部为3层钢框架结构,层高3.9米,连接体的跨度为32米。
结构总长度86.3,宽度14.8米,横向结构的高宽比为5.4。
结构地下2层,地面上28层,双塔的结构基本相同,底层有个别墙体转换。
本工程的特点是高位大跨的错层连体,连体部位位置较高,跨度较大,且连体结构部分因两侧塔楼与中间连体结构层高不同,有局部错层,同时因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连体部位为钢结构,为两种不同材料类型的结构,因此该工程属于复杂体型结构。
二、结构体系的选择本工程根据建筑布置,抗侧力体系采用剪力墙结构。
连体结构两侧的两道横向剪力墙采用带端柱(型钢柱)的剪力墙,从底到顶层墙厚均为400㎜,电梯井部分的分隔墙厚200㎜,其余剪力墙厚度为350~250㎜。
在连接体部位下部布置三榀钢桁架承托连接体,转换桁架的高度为6米,占用两个楼层的高度,其中,下弦选用方钢管□700×500×40×40,上弦选用方钢管□600×500×40×40,v形斜腹杆选用焊接h型钢h450×500×40×40,竖杆选用方钢管□450×450×30×30。
另外,在连体结构的顶层,屋面钢梁选用方钢管,截面为□600×500×40×40。
连接体采用钢结构,连接体与两侧塔楼连接采用刚接,具体通过桁架上、下弦及屋面钢梁与两侧的剪力墙端柱内型钢连接来实现刚性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