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产生与消除
- 格式:doc
- 大小:419.68 KB
- 文档页数:20
静电的产生与消除静电是指物体在摩擦或分离过程中,由于电荷的重新分布而形成的静止电荷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静电常常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困扰,如衣物被静电吸附、电子设备因静电而损坏等。
因此,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以及有效的消除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静电问题至关重要。
一、静电的产生原理静电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物体之间的摩擦或分离过程。
当两种不同材料互相摩擦或分离时,电子将在两材料之间转移,造成一方带正电荷,另一方带负电荷的电势差。
这种转移电荷的不平衡状态就是静电的基本原理。
静电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导电性、表面特性、湿度等。
具体来说,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静电产生原理:1. 摩擦电荷分离:当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摩擦时,表面的电子会转移至另一种材料上,造成带电现象。
例如,我们摩擦塑料梳子时,梳子会带负电荷,而我们的头发则会带正电荷。
2. 感应电荷分离: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另一个未带电体时,受到带电体的电势影响,未带电体的电子被吸引或排斥,从而使未带电体带有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
这种现象常见于靠近电荷的金属物体上。
3. 接触引起电荷转移:当一个带有静电的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接触时,电荷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这个过程通常会导致带电体的电荷分散,同时使另一物体带有与之相反的电荷。
二、静电的消除方法由于静电产生的原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消除静电,以减少静电带来的不便和风险。
1. 提高空气湿度:空气湿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现象的发生。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易于积聚和产生。
使用加湿器或者放置盆水等方法,增加室内湿度,可有效降低静电的产生。
2. 改变材料组合:对于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其与其他材料的组合。
例如,在穿衣服时,选择天然纤维的衣物,如棉质或丝质,能够减少静电的产生。
3. 避免干燥环境:在静电较为严重的环境中,尽量减少或避免与带电体的接触。
例如,在电子设备较多的地方,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并注意及时清洁电子设备表面的灰尘,以降低静电的积聚。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防护1.静电的形成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但无论是正静电还是负静电,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 原子因减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接触分离起电,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2.静电的危害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体而发生爆炸;工业中的危害静电的产生在工业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其造成的危害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两种机理:其一:ESD造成的危害:1引起电子设备的故障或误动作,造成电磁干扰;2击穿集成电路和精密的电子元件,或者促使元件老化,降低生产成品率;3高压静电放电造成电击,危及人身安全;4在多易燃易爆品或粉尘、油雾的生产场所极易引起爆炸和火灾;其二,ESA造成的危害:1电子工业:吸附灰尘,造成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件的污染,大大降低成品率;2胶片和塑料工业:使胶片或薄膜收卷不齐;胶片、CD塑盘沾染灰尘,影响品质;3造纸印刷工业:纸张收卷不齐,套印不准,吸污严重,甚至纸张黏结,影响生产;4纺织工业:造成根丝飘动、缠花断头、纱线纠结等危害;3.静电的工业防护1使用防静电材料金属是导体,因导体的漏放电流大,会损坏器件;另外由于绝缘材料容易产生摩擦起电,因此不能采用金属和绝缘材料作防静电材料;而是采用表面电阻1×105Ω.cm以下的所谓静电导体,以及表面电阻1×105×108Ω.cm的静电亚导体作为防静电材料;2泄漏与接地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采用埋大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使地线与大地之间的电阻<10Ω;3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导体上的静电可以用接地的方法使静电泄漏到大地;放电体上的电压与释放时间可用下式表示UT=U0L1/RC式中UT——T时刻的电压VU0——起始电压VR——等效电阻ΩC——导体等效电容pf一般要求在1s内将静电泄漏;即1s内将电压降至100V以下的安全区;这样可以防止泄漏速度过快、泄漏电流过大对SSD造成损坏;若U0=500V,C=200pf,想在1s内使UT 达到100V则要求R=×109Ω;因此静电防护系统中通常用1MΩ的限流电阻,将泄放电流限制在5mA以下;这是为操作安全设计的;如果操作人员在静电防护系统中,不小心触及到220V 工业电压,也不会带来危险;4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对于绝缘体上的静电,由于电荷不能在绝缘体上流动,因此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消除静电;可采用以下措施:a使用离子风机——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可设置在空间和贴装机贴片头附近;b使用静电消除剂——静电消除剂属于表面活性剂;可用静电消除剂擦洗仪器和物体表面,能迅速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c控制环境湿度——增加湿度可提高非导体材料的表面电导率,使物体表面不易积聚静电;例如北方干燥环境可采取加湿通风的措施;d采用静电屏蔽——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可采用屏蔽罩笼,并将屏蔽罩笼有效接地;5工艺控制法为了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尽量少的产生静电,控制静电荷积聚,对已经存在的静电积聚迅速消除掉,即时释放,应从厂房设计、设备安装、操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有关纺织品的静电标准:GB12014-2009 防静电服EN1149-1 防护服装静电性能表面电阻率的测试方法与要求;EN1149-2防护服装静电性能通过材料的电阻垂直电阻的测试方法;EN1149-3防护服装静电性能电荷衰减量测试方法;EN1149-5防护服装静电性能材料的性能和设计要求;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一部分:静电压半衰期;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二部分:电荷面密度;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三部分:电荷量;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电阻率;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摩擦带电电压;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纤维泄露电阻;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动态静电压;GB12703部分资料不齐。
如何消除静电静电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见的一种现象。
它不仅会给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还可能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造成影响,比如引起电器设备故障,对药品和化妆品品质的影响等。
因此如何消除静电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1.了解静电的形成原因和特点静电是由于物体带上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的电荷,当两个带电体相遇时,电子会发生迁移,使得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电荷产生分离,此时就会形成静电。
静电可以通过电场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比如电子的吸附和排斥、振动和化学变化等。
2.消除静电的方法静电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消除:(1)曝晒:将受静电影响的物品,如衣服、鞋子、被褥等曝晒于阳光下,可以有效地减弱和消除静电。
(2)加湿:静电的形成与环境的湿度有关,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3)接地:将带电体接地,可以将电荷释放到地面上,消除静电。
比如,将电器设备接入地线,可以避免电器故障和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4)使用防静电产品:一些电子产品、电器设备、医药品和化妆品等,生产厂家会针对静电问题设计和制造防静电的产品,在购买和使用时可以选择这些产品来避免静电的影响。
3.注意事项在消除静电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直接用手触碰带电体:因为人体也会带有静电,当用手直接触碰带电体时,容易发生电荷的交换,引起更大的静电反应。
(2)避免使用金属工具:金属工具容易带有静电,使用时应选择带有绝缘层的工具。
(3)注意环境的湿度:适宜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产生,但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静电的消除效果。
总之,消除静电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了解静电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并采取正确的消除方法,可以避免静电对我们生活和工作造成的影响。
消除静电的原理
静电是指由于物体带有不平衡的电荷而产生的现象。
当物体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时,会产生静电。
静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电子的移动或分离。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或分离时,会导致电子在物体上的分布不平衡,进而使物体带有正或负电荷。
要消除静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原理:
1. 使用导体:导体可以帮助电荷流动,减少静电的积累。
通过将带有静电的物体接触到一个大型导体上,电荷会流动进入导体中,从而减少物体的静电。
2. 接地:接地是将物体与大地连接,使电荷可以顺利流动到地球上。
通过将带有静电的物体与地球接触,电荷会沿着接地线路流动,从而实现消除静电的目的。
3. 增加湿度:干燥的空气有助于电荷的积累,而增加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湿度会导致空气中的水分分子离解成离子,这些离子可以中和物体上的电荷。
4. 使用电离棒:电离棒是一种通过向空气中放电来中和静电的装置。
电离棒会产生负离子,这些负离子会吸引空气中的正离子,从而中和静电。
总的来说,消除静电的原理可以归结为增加导电性、连接大地、增加湿度以及中和电荷。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物体上的静电。
第八章、静电产生原因、危害及消除1.静电产生原因(1)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
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
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儿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 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
(2)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3)接触起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
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
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
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
这是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
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
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
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
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分离起电。
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
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
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4)静电现象: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日常生活中静电的产生、危害与消除日常生活中静电的产生危害与消除⑧马祥琴提起静电,对所有的人来说都不陌生,因为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在干燥的季节,人们常常被莫明其妙地"电"了一下;衣服上的灰尘越拍打越多,且与衣服结合越亲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相遇,握手时彼此手还没接触到,却被电的跳了起来;清晨起床,头发越梳越乱,甚至会立起来……所有这些都是静电在作怪.日常生活中的静电,不但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小麻烦,而且还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一,摩擦产生静电要知道日常生活中静电产生的原因,得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说起.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正负电相互吸引,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吸引核外电子的能力不同.正常情况下原子核带正电的数量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的数量相等,整个原子是中性的,对外不显示电性.当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或挤压时,吸引电子能力强的物质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相反吸引电子能力弱的物质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摩擦与挤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因而静电也无处不在.只是在导电体上产生的静电可迅速流动传失,而在绝缘体上,如化纤,毛织品等物体上就会相对静止,形成所谓的静电.静电聚集多了,当达到一定的电压和条件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并出现响声和火.26一花.干燥季节,因空气干燥,绝缘体上产生的静电不容易散失,会造成静电的聚集.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活动容易产生并聚集静电呢?干燥的季节易聚集静电,例如,春,秋和冬季,人在毛毯上行走产生的静电电压可超过3000伏;人在脱下纯涤纶衣服时,瞬间可产生5~l0万伏的高电压;人穿化纤衣服坐在沙发上,突然站立时,由于衣服与沙发坐垫之间的摩擦和接触分离,人体静电电压可高达万伏以上;汽车更是静电的一个高发地带, 开关车门时,手刚一触及车门,瞬间就会像被电击中,麻麻地很不舒服,就是静电在作怪;人在电视机屏幕前站立或触摸电视机屏幕,也会因感应而产生很高的静电电压.二,静电危害人体健康乃至引发恶性事故静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伤害皮肤.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穿纯棉内衣比穿化纤内衣舒服,其原因就是因为化纤衣服容易产生静电,静电对皮肤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静电伤害皮肤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静电会吸附空气中大量的尘埃,而尘埃中往往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和病菌,轻则刺激皮肤,影响皮肤的光泽和细嫩, 使人的皮肤毛孔增大,皮肤容易干燥,出现红斑,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等症状,重则使皮肤起癍生疮甚至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二是电磁辐射.静电放电时,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场,这种强电磁场作用时间短但其强度远比手机辐射的电磁场强,且放电的次数非常多,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三是影响心脏正常工作.人体产生的静电干扰可以改变人体体表的正常电位差,影响各器官,特别是影响心肌正常的电生理过程及心电在无干扰下的正常传导.对于那些心脏功能比较脆弱的群体,例如心脏病患者,这种静电能使病人加重病情或诱发早搏等,危害会比正常人更加严重.四是影响情绪.研究表明,过多的静电在人体内聚集,会引起脑神经细胞膜电流传导异常,影响中枢神经,使人出现头晕,头痛,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恍惚等症状.关于静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专家研究发现,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身体状况不同,同样的静电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其伤害程度也有很大差异.静电对神经衰弱,精神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危害比正常人要大得多.静电虽然电压很高,但电量很小,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静电引发恶性事故一般是间接引起的,最常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引发骨折,脑震等二次事故,静电对人体放电时,会给人麻电的感觉,是一种极不舒服甚至刺疼的感觉,例如当静电电压达到2000伏时,手指就有感觉;超过3000伏时, 有火花出现,手指有刺痛感;超过7000伏时,人有触电感.二是静电火花在易燃易爆场合引发火灾和爆炸,在具有可燃性液体,气体的作业场所,如油品,天然气等装运场所;在具有爆炸性粉尘或爆炸性气体, 蒸汽的场所等,如果静电火花能量超过周围介质的最小引燃,引爆能量,就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三,如何消除静电危害日常生活中消除静电危害的方法有:1,接地.把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可彻底消除其上的静电.但此法不可用来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如果是绝缘体上带有静电,将绝缘体直接接地反而容易引起电火花,这时宜在绝缘体与大地之间保持106~109欧姆的电阻.2,保持清洁.干燥季节勤洗手,洗脸,洗澡,换衣服,可消除皮肤上的静电;长时间使用电脑或看电视后,要及时用肥皂水清洗裸露的皮肤,以消除荧屏电器产生的带电浮尘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影响;发现头发难梳时,可将梳子浸水清洗再梳.3,增加空气湿度.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0%时,易产生静电,而空气相对湿度高于45%时,静电就难以产生.所以在干燥季节,对房间的地面上洒些水或房间内喷喷雾,拖拖地,使用加湿器加湿,摆放花草,室内饲养观赏鱼,对不便弄湿地板的地方(例如木地板,地毯等)放置两盆清水等,都能起到增大空间湿度,避免静电聚集的作用.4,正确选择衣物与床品,合理饮食.在干燥季节,内衣,床单,被罩等尽量少用化纤,纯毛织物,首选纯棉,真丝类,并远离化纤地毯.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酸性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也能减轻静电影响.5,放电.干燥的天气,人体靠近或接触接地金属体时,例如开门,摸水龙头等容易"触电"的地方, 可先手拿钥匙碰一碰地或先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6,对一些特殊作业过程要采取有效预防静电危害的措施.例如高处作业应尽量选用金属工具, 以利于静电的泄放,防止静电电击引发空中坠落事故;在易燃易爆场所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着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鞋;在一些电子产品生产工序工作时必须佩戴防静电金属腕带等.③-27-。
静电的产生与消除一、静电的产生静电是指物体表面或其内部存在的电荷不平衡状态。
当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发生摩擦、分离、接触等操作时,电荷的重新分布就会导致静电的产生。
1. 摩擦产生静电当两种不同物质进行摩擦时,它们的电子互相转移,从而导致物体带电。
例如,当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丝绸会从玻璃棒上获得电子,因此玻璃棒带正电,而丝绸带负电。
2. 分离产生静电当两个原本处在一起的电荷不平衡的物体分离时,它们之间会产生静电。
例如,当你从塑料袋中取出衣服时,你会发现衣服粘在一起,这是由于分离时电荷重新分布导致的。
3. 接触产生静电当一个带电物体接触到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时,电荷会从带电物体转移到不带电物体上,使其带上相同的电荷。
例如,当你用带有正电的物体接触到带有中性电的物体时,中性物体也会带上正电。
二、静电的消除静电的产生有时会给我们带来不便或危险,因此,了解如何消除静电是非常重要的。
1. 湿润环境保持周围的环境湿润是消除静电的有效方法之一。
湿气可以帮助导电,使电荷更容易流动,从而减少静电的产生。
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或保持室内湿度来达到这一目的。
2. 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将带电物体与地或大地连接,过多的电荷可以通过地面自然散去。
在许多家用电器中,都有接地线的设计。
3. 使用导电材料使用导电材料,如金属,可以帮助消除静电。
当电荷积聚在金属表面时,电荷会被金属迅速吸收,从而消除静电。
因此,在一些静电敏感的工作环境中,可以使用导电手套或穿着导电材料的鞋子来降低静电。
4. 防止电荷积聚避免摩擦和分离等操作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导电性或抗静电特性的材料来尽量减少电荷的积聚。
例如,在电子工厂中,地板和工作台通常会覆盖防静电材料。
结语静电的产生与消除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物理现象。
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以及如何消除静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静电问题,并保证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与舒适。
通过正确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静电,避免其带来的不便与风险。
如何消除静电在生活和工作中,静电经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
比如说,我们穿着毛衣或是摸电器时,经常会产生静电,甚至会触电。
而且在一些特殊行业中,如电子、印刷、化工等,静电会对产品的质量或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因此,消除静电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就此谈谈如何消除静电。
一、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在进行消除静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
静电产生的原因是电子的移动。
当物体发生摩擦时,会将电子从一个物体上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使两个物体带上相反的电荷,形成静电。
另外,静电还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摩擦和湿度的变化而产生。
二、消除静电的方法1.湿度调节法由于干燥空气中静电的产生较多,因此通过调节湿度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保持空气中30%~60%的湿度可以有效降低静电的产生。
在电子、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生产现场增加空气湿度、设置加湿装置等方法来进行湿度调节。
2.接地法接地法是消除静电的常用方法。
将带电物体与地面接触可以使电子流失,从而消除静电。
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通过墙上的插座进行接地。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接地装置,将带电物体接地,从而消除静电。
3.增加导电体法静电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电荷不平衡。
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导电体来进行消除静电。
直接将导电体接触到带电物体上即可。
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在物体表面喷涂导电剂或使用导电器具等方法来增加导电体。
4.静电消除器法静电消除器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装置,可以以极短的时间内排放物体上的静电。
静电消除器的原理是利用其内部的高压放电来排放物体上的静电。
在家庭和工业生产中,可以使用静电消除器来进行静电消除。
5.有效隔离法有效隔离法是在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消除静电方法之一。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对带电物体进行分离,从而消除静电的产生。
在印刷生产中,可以使用静电隔离带,将带电物体进行隔离。
在电子生产中,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特定部位进行隔离。
三、结语消除静电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 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一、静电的产生与危害静电通常是指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物体间的相互摩擦或感应而产生的。
在干燥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可以听到清晰的“噼啪”放电声夜晚脱毛衣时还能够看到明亮的蓝色小火花握手时双方骤然缩手或几乎跳起的喜剧场面这是由于人在干燥的地毯或木质地板上走动电荷积累又无法泄漏发生了轻微电击的缘故。
可能引起各种危害的静电如未能采用科学方法加以防护则会造成各种严重事故静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与火灾静电放电还可能直接给人以电击而造成伤亡静电的产生和积聚会妨碍正常生产与工作的进行。
例如人们不大在意的狂风卷起砂砾会因摩擦而带有大量静电它不仅会中断通信有时还会引起铁路、航空等自动信号系统失误造成严重事故。
所以对静电可能造成的危害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
二、静电引发爆炸或火灾的原因放电火花的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即会引起爆炸或火灾。
静电爆炸和火灾多由于火花放电引起对于引燃能量较小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汽混合物也可由刷形放电而引发爆炸和火灾。
带静电的绝缘体经过一两次火花放电后其上仍然可能会残存危险的静电导体的火花放电却正相反它只能发生一次火花放电其上静电即全部消失。
所以导体的火花放电因是其积聚能量的集中释放故具有更大危险性。
三、防止静电危害的技术措施2 防止静电危害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创造条件加速工艺过程中静电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二是控制工艺过程限制静电的产生使之不超过安全限度。
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即泄漏和中和法。
接地、增湿、添加抗静电剂、涂导电涂料等具体措施均属泄漏法运用感应中和器、高压中和器、放射线中和器等装臵消除静电危害的方法均属中和法。
第二条途径包括就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有下列四种: 一静电控制法控制静电产生的方法有1保持传动带的正常拉力防止打滑。
2以齿轮传动代替带传动减少摩擦。
3灌注液体的管道通至容器底部或紧贴侧壁避免液体冲击和飞溅。
静电的产生与消除方法静电是一种电荷不平衡引起的现象,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并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不便和影响。
因此,了解静电的产生原因以及有效的消除方法对我们很有帮助。
本文将介绍静电的产生机制以及多种有效的静电消除方法,旨在提供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
一、静电的产生原因静电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的不平衡所造成的。
当两种不同材料摩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得一个材料带正电荷,另一个材料带负电荷。
这种电荷的不平衡就是静电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静电的常见问题静电产生后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衣物黏附、电击、电器故障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静电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 衣物黏附静电使得衣物之间产生吸引力,导致衣物黏附在一起。
这不仅影响穿着的舒适度,还可能导致布料损坏。
为了消除衣物黏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柔软的衣物,减少静电的产生;- 在洗涤过程中加入柔顺剂,增加衣物的柔软度;- 在穿戴前,将手掌略微湿润后轻抚衣物表面,帮助消除电荷。
2. 电击现象静电带电的物体接触到人体时,会造成轻微的电击感觉。
这种现象不仅令人不适,还可能对某些特殊场合造成危险。
以下是一些减少电击现象的方法:- 经常保持良好的空气湿度,高湿度环境有助于减少静电的产生;- 在需要触摸带电物体时,将手用湿毛巾轻轻沾湿,有助于释放电荷;- 使用带有防静电功能的鞋垫和地毯,减少静电积聚。
3. 电器故障静电会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和损坏,特别是对于敏感的电子元件而言,静电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电器故障。
以下是一些预防电器故障的方法:- 在处理电子元件之前,要先进行适当的防静电处理,如使用防静电手套等;- 在操作电子设备时,要确保自身和周围环境的静电放电情况;-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子设备,确保正常工作和防止静电的积聚。
三、静电的消除方法静电产生之后,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方法来有效地消除电荷,以减少静电带来的不便和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静电消除方法。
1. 接地法接地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静电消除方法。
静电的产生与消除基础知识篇1.何谓静电l-1 何时会产生静电?大家都很熟悉,当两个物体摩擦时,便会产生静电。
一般来说,静电会正当两个物体的接触与分离(剥离)、摩擦、物体的变形、及离子附着等情况下产生。
(1)脱毛衣时(2)物体摩擦时(3)剥开相接触的物品时 (4)气体或液体在管内流动时在制造工厂的现场中,因反复进行摩擦及剥离的次数之多,经常会产生一般生活所难以想象的大量静电。
1-2 人体带电与电击之间的关系人体带电量电击的程度下车时,感到触电,便有3KV !(kV)1.0 完全没感觉3.0 感到刺痛5.0 于掌,甚至手腕感到发麻7.0 手掌感到强烈的疼痛,同时也觉得麻痹10.0 整个手都觉得痛,并且感到触电12.0 感觉到整个子受到强烈的冲击1-3.静电造成的问题案例在制造现场中,由于静电的缘故,造成机械停机、生产出不;良产品等故障情形。
在此,实际介绍一些静电造成的事故案例。
吸附失误的多张运送零件进抖器阻塞成型品的排出失误、脱模失败因为异物附着造成的涂装不均造成工作人员不适薄膜的卷起或卷取不良匀2.何谓除电?除电是怎幺一回事?所渭除电,足将物体表山因磨擦等方式而累积的静电(+,-),转变成0V状态。
静电对策会依带电物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
采取错误的对策时,有时非但没有除电效果,反而会造成反带电。
在下一章,将介绍依不同带电物而提出的除电政策。
2-1.导体的除静电对策仅需接地即可简单方法!!铝、铁等的金属物(导体)带电时,只需进行接地,便能使带电量变为0V。
金属滚轮0V接地线2-2.绝缘体的除静电对策使用导电性高的物质时(导电化).即使接地也无法去除静电的绝缘体(树脂的成型品或橡胶等),在进行除电时,采用“导电化”的方法。
本法可以分成两种,一是在产品或材料本身,混合导电性材料(石墨或金属粉等):第二种方法是在表面涂上一层耐电防止剂。
[对策例]导电化导电性塑料导电性橡胶薄膜带电防止喷剂采用除电刷、除电带的静电对策(自我放电式)除电刷及除屯带直接与接地线连接,利用对象物的静电力来进行除电。
由于不需要使用电源,因此是一种安装简便的对策。
除电刷及带电构造接地线3.除电刷及除电带的除电原理3-1原理1)当除电刷靠近带电物时,藉由静电诱导,除电刷的纤维尖端,会聚集与带电物极性相反的电荷。
*电荷量与带电物的带电量成正比。
2)聚集的电荷在达到某一程度的电量时,会发生电晕放电,产生与聚集的电荷相同极性的离子。
3)产生等离子,由于具有与带电物相反的极性,因此会被带电物表面的静电所吸引。
4)产生等离子与静电进行电力中和。
藉由此现象,便可去除工作物表面的静电。
3-2除电刷及除电带的优缺点虽然除电刷及除电带,系属价格低廉的除电器,可是其除电性能在原理上,受到带电物电位相当程度的影响,冈此当带电量偏低时,便无法进行除电。
(很难进行3kV以下的除电)。
小常识1 小常识2何谓静电诱导?何谓电晕放电?当导体接近带电物体时,导体内部的电子会产生这是在尖端等局部施加高压电时发生的现象,系移动,该导体面向带电物的表面,会带有与带电指对地面放电的现象。
物相反极性的电荷。
称此一现象为“静电诱导”。
高压电4.静电消除器的动作原理4-1 静电消除器的动作原理静电消除器,系将高压电施加在针状的电极,藉由电极与接地面间的电晕放电,产生离子,利用该离子,对带电物对象进行除电。
*除电原理对于空间静电的消除,静电消除设备的原理是利用变压器升高电压,产生正负离子,中和空间的正电荷或负电荷,从而消除静电。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空间的静电是正电荷引致,中和的只是负离子,而消除器本身产生的正离子怎么办?反之亦然,怎样消除呢?电里面也是有正负大家都知道,问题是正负电荷是不相等的,故此才显示电性。
而消除器本身正半周和负半周产生的正负离子是几乎相等的,打个比方,如果空间有10个单位正电荷,4个单位负电荷,故产生6个单位的正静电。
若要消除这6个单位的正静电,消除必须产生6个单位的正负离子,用了6个单位的负离子消除正静电,哪剩下的6个单位的正离子怎么办?!这似乎是个问题,但是不要忘了,中和设备产生的正负离子是持续的,中和一方面是中和环境中的正负离子,还有一个方面是平衡环境中的正负离子数量。
用大量的正负离子来平衡环境中的正负离子数量,相当于6与6/1000000000000(或更大)相比,使单位体积内所积聚的电荷(或说正离子)的数量变得很少,从而使静电电压变小。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4-2 静电消除器的构造静电消除器依电极针的电压施加方式,分成AC式及DC式2种。
AC式的静电消除器DC式的静电消除器4-3.静电消除器的除电性能4-3-1除电时间需要多少的时间来中和(0V)带电物体的带电压,是除电性能的第一项指针,除电时间愈短,代表是除电性能愈佳的除电器。
4-3-2离子平衡让电极针尖端上的正离子及负离子维持平衡,是除电性能的第2项指针。
离子平衡的好坏,代表对象物保持的0V状态的好坏程度。
4-4.不同方式之静电消除器的优缺点4-4-1 DC式的静电消除器原理:在正或负的专用电极针施加直流高压电,使电极针产生正离子或负离子特征:由于可连续产生正离子或负离子,因此1)产生的离子量多一优点2)除电时间短一优点3)有时会带逆电(离子平衡不佳)一缺点除电的情形Step1 Step2 Step3 由于带正电,吸引了负离子。
(进行3个负离子的中和)在此步骤中,进行1个负离子的中和。
对象物变成0V后,由于继续供应负离子,因此变成带负电DC式虽可在短时间内除电,但离子平衡不佳.4-4-2 AC式的除电器原理:对电极针施加交流电压,由电极针交互产生正负离子。
<交流电压与正负离子产生的情况>一般使用50Hz或60Hz的交流电源,使正负离子以50Hz或60Hz的频率交互产生。
当在电极针施加足以使离子产生的±3kV以上电压时,会依电压的极性,产生相反极性的离子。
特征:因交互产生正负离子1)离子平衡佳一优点2)进行除电时,无需顾及带电物的极性一优点3)离子的产生量少一缺点Step1 Step2 Step3 排斥正离子,吸引负离子. (进行2个负离子的除电)在此步骤中,进行1个负离子的除电。
在此步骤中,进行1个负离子的除电。
AC式,虽然所需除电时间较长,但可使离子保持平衡. 4-4-4 KEYENCE的静电消除器KEYENCE依照用途,备有3种静电消除器。
*离子平衡之相关信息于基础篇中加以说明5.施加电压的方式5-1风扇式的静电消除器(SJ-F系列)(1)何谓PULSE DC式?PULSE DC式包括产生正离子的电极针及产生负离子的电极针。
对电极针交互施加高电压,交互产生正负离子。
(2)与以往的风扇式(AC式)之间的差异PULSE DC式,相较于以往的AC式,多出斜线部份的离子量。
因此解决了AC式静电消除器“速度慢”的弱点。
由于交互产生正负离子,离子平衡效果极佳。
5-2可延长式静电消除器(SJ-B系列)1)何谓PULSE AC式?ULSE AC式?为单—电极针,交互施加正负高电压,因而交互产生正负离子的—种方式(与可延长式Dc方式之间的差异,在于仅由1支电极针,产生正负离子),近距离用途以AC式为主流,而中长距离用途,则以DC方式或PULSEDC方式为主。
(2)与近距离用途(AC式)之间的差异如同风扇式静电消除恭一般,相较于以往的AC式多出斜线部份的离子量,因此“除电速度”加快。
因交互产生正负离子,故离子平衡效果极佳。
(3)与中长距离用途(DC、PULSEDC型)之间的差异中长距离用途的除电器,其施加电压的方式分成DC式及PULSEDC式两种。
两者的共同点是,由不同的电极针产生正负离子。
DC式时,如上述一般,同时会产生正负离子。
由于分别具有正负离子用的各别电极针,会在除电杆上,产生正负离子的干扰(正离子空间及负离子空间),无法取得离子平衡。
SJ-B系列,由于采用PULSEAC式。
由1支电极针产生正负离子,因此在除电杆不会产生离子干扰。
相较于以往的型式,具有极佳的离子平衡.6.异物附着以前,要去除附着在工件上的异物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空气枪的压缩空气将异物吹掉。
6-1 传统式的附着异物防止对策虽然这种方法,能有效去除可用肉眼看到的较大型异物,不过却具有以下的问题:<问题点>.压缩空气与目标物摩擦后会产生静电。
.压缩空气与异物、尘埃摩擦后,会产生静电。
·异物、尘埃从目标物剥离时,会产生静电。
.会卷起周围环境的异物与尘埃。
由于会引起上述的问题,因此反而会附着更多的异物与尘埃。
(尤其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小型异物与灰尘)6-2 静电与附着异物的关系当物体靠近带电物后,就会如同磁铁的N极与S极一样,会引起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作用,这种力量就称之为[库伦(coulomb)力]。
以[附着异物]的观点来考虑时,这种[库伦力]是一种非常麻烦的问题。
6-2-1金属体上附着异物如左图所示,当+极上的带电异物接近金属体后,金属体内会引起[静电电感],而一极电子会聚集在金属体的表面上。
因此,金属体与异物之间就会产生[库伦力]的作用,而造成异物附着在金属体上。
即使将金属体做成接地状态,一旦异物本身属于带电状态,就会因引起[静电电感]而附着异物。
总之,倘若不消除异物本身的静电,就无法期待能发挥效果。
金属体上附着异物--消除异物本身的静电,就能发挥极大的效果6-2-2 绝缘体上附着异物当目标物与异物皆处于带电状态时,就会如同磁铁的N极与S极一样,会产生相吸的作用。
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消除目标物与异物间的静电,然而即使只消除任一方的静电(实际上要去除异物本身的静电较为困难,因此选择消除目标物的静电)都可能发挥成效。
绝缘体上附着异物--只要消除绝缘体或异物上静电,就能发挥极大的效果6-3 消除己附着异物的静电方法与效果*此施加电压方式的静电消除器,可想象成处于供应压缩空气的状态下.[空气清理法]+[施加电压式的静电消除器]效果最佳! 。
6-4 有效防止异物附着的对策如上述内容所示,一般的用法都是采用压缩空气乘吹跑异物与灰尘,但是当附着体积极小的异物与灰尘时,就会产生「静电」问题,因此近年来以「离子空气」来消除异物与灰尘,同时也属于可发挥消除静电之效的技术,逐渐备受瞩目。
关于静电的一些数据一些元器件受EOS/ESD损害的敏感程度器件型号EOS/ESD的最小敏感度(以静电压伏特表示)VMOS 30 to 1800MOSFET 100 to 200GaAsFET 100 to 200FPROM 100 PLUSJFET 140to 7000SAW 150 to 500OPAMPCMOS 250 to 3000典型的静电源典型的静电压生成强度由此可见, 静电无时无刻在产生,且极易损害电子零件,请各位务必注意好防静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