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歌曲创作,尊重学生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贯彻新课标新课改精神,我们遵循教材教法,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的能力,拓宽音乐视野,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紧扣大纲教材,教唱课本上的歌曲。
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去学唱歌曲。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重音记号在唱奏时的使用方法、特点及拍号的含义,装饰音在唱奏时应注意不影响拍子的时值),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二、课程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共有八个单元,在每一单元中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
其中在这八单元中,演唱歌曲共有18首,分别是课本中表演部分规定的曲目,表演部分共有18课。
聆听曲目共有14曲。
本册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体验、重视实验、鼓励创造,让孩子们从小体验音乐活动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把音乐课变成学生们乐于投入的生动活泼的活动。
1、采用系列单元主题的结构形式,在每个单元都有听、唱动等不同的内容。
将人文性与音乐性有机融合。
歌曲有很强的儿童性、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的特点。
2、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本册教材安排了我的创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思维。
集体舞活动中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加强,采集与分享极大的鼓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3、贴近学生生活,精选教学内容,体现开放性。
本册欣赏还安排了国内外各类歌曲、乐曲、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4、力求教科书语言的可读性、交流性和多样化。
5、重视综合性学习和贯穿始终的评价形式。
三、课程实施课程资源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音乐鉴赏》教材所配套的音响资料。
网络音乐资源。
实施手段(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024年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下册一、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
3.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协作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节奏与旋律、唱歌、鉴赏。
1. 节奏与旋律第一节节奏与拍子感1) 学习新曲目《小兔子乖乖》。
教授歌词、旋律,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辨识和演唱。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奏活动,学习使用不同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
第二节音阶与旋律感1) 复习之前学过的音阶,加强练习训练学生的音阶感知能力。
2) 学习新曲目《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导学生正确的演唱技巧,并进行声部合唱的辅导。
2. 唱歌第一节歌曲学习与表演1) 学习新歌《我和我的祖国》。
教授歌词、旋律,并进行整体合唱的练习。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唱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节声乐训练与表情演唱1) 进行声乐训练,练习发声和音准。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呼吸技巧,提高音乐表达效果。
2) 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表情演唱技巧,提高音乐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3. 鉴赏第一节音乐作品的欣赏与表达1) 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表达,可以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进行。
第二节音乐作品的剧场观赏1) 组织学生观看音乐剧《绿野仙踪》。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剧的音乐表演和舞台表演的艺术魅力。
2)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剧的评论和表演,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批判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示范教学法: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技巧。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协作精神。
3. 观察与分析法:通过观察和分析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分析能力。
全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内容一、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二、课程内容1. 音乐欣赏- 通过收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包括民歌、流行歌曲、古典音乐等。
-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2. 音乐表演- 学生可以研究一些简单的音乐乐器演奏技巧,如小型打击乐器、口琴等。
-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班级中进行音乐表演,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3. 参与音乐活动- 学生可以参与一些音乐活动,如校园音乐会、合唱比赛等。
-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创作音乐- 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编曲和歌词创作,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
-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班级中合作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或音乐作品。
三、教学方法- 结合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参与音乐活动和创作音乐的内容进行综合教学。
-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乐播放器、幻灯片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 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音乐作品、参与音乐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价。
- 注重对学生音乐表达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估。
以上是全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内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2024年四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标准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2.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审美能力。
3.通过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智力。
4.通过音乐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音乐基本知识:包括乐谱的基本符号、音符的时值等。
2.音乐鉴赏:通过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音乐表演:包括合唱、合奏、舞蹈等形式的表演。
4.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5.音乐游戏: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育法: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够感受音乐的美。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体验式教学法:通过体验式的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美妙。
四、教学计划第一周:认识音乐与音符1.学习什么是音乐,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2.认识音符的基本符号,学习不同音符的时值。
3.通过游戏形式巩固学习成果。
第二周:音乐的节奏与节拍1.认识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学习不同节拍的标志。
2.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感受节奏和节拍的变化。
3.合作进行简单的合奏活动。
第三周:音乐的音高与音域1.了解音乐的音高和音域,学习不同音高的表现方法。
2.通过唱歌和合唱活动,让学生感受音高的变化。
3.进行简单的音域游戏,培养学生的音域感知能力。
第四周:音乐的表情与情感1.学习音乐的表情和情感,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感受不同的情感表达。
2.进行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3.合作进行简单的舞蹈活动,让学生通过肢体表达音乐的情感。
第五周:音乐的艺术鉴赏1.学习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四年级下册课程内容大纲《音乐》四年级下册课程共包括八个章节,本篇将详细介绍这八个章节的课程主要内容。
1、中华民族乐器演奏中华民族乐器演奏是本册的第一个章节,这个章节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器乐的演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古筝、二胡、笛子等中华传统器乐,并学习如何演奏这些器乐。
除此之外,他们还将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学习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技巧,学习制作简单乐器和虚拟演奏等技巧。
2、小合唱创作与演绎在《小合唱创作与演绎》这个章节里,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到合唱乐曲的特点和构造,掌握不同类型的合唱曲目的音乐特色和演奏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创作歌词和曲调、组织排练等方式,合作完成一首小合唱曲目并进行展示。
3、欧洲古典乐欣赏在“欧洲古典乐欣赏”这个章节中,学生将接触已故欧洲作曲大师如贝多芬、莫扎特等的音乐作品,并学习到不同的乐器演奏技法、不同的曲式和音乐元素。
教师还将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解释不同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特点,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欧洲古典乐。
4、音乐艺术培养与理论知识教学“音乐艺术培养与理论知识教学”这个章节是本册的重点,主要是考虑到音乐本身包含的艺术、哲学和文化内涵。
教师将通过讲解音乐的起源及其与文化的关系、音乐的要素、音乐理论等知识,来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美学能力。
5、音乐民俗文化学习在“音乐民俗文化学习”这个章节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俗音乐和文化,了解和赞赏其文化和艺术价值。
学生将学习古代音乐、新年贺岁音乐、节日乐曲、乡村音乐和影响广泛的世界民歌等。
6、流行乐曲鉴赏与创作在“流行乐曲鉴赏与创作”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不同的流行音乐类型及其特点,并通过演唱和演奏流行乐曲来提高音乐表现力和演出技巧。
同时,该章节还包括音乐创作,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编写流行乐曲的歌词和曲调等。
7、舞蹈音乐韵律学习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不同舞蹈音乐类型及其特点,以及如何在舞蹈中与音乐协调地运用各种节奏和音乐元素。
音乐四年级(下)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音乐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音乐(四年级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40课时设计者:一、课程背景1.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2.本册中共编排的内容本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别是:《《跳起来》》、《少年的歌》、《水乡》、《童年的音乐》,《风景如画》、《摇篮曲》、《回声》、《向往》。
每个单元分别有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等栏目。
本册共有演唱曲目16首,欣赏曲目16首,并配以游戏宫、欢乐谷、我的音乐表现、活页习题等内容。
在本册中,歌曲难度、篇幅相对加大,歌曲内容较广,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
歌曲的演唱形式丰富,有齐唱、独唱、合唱三种形式。
本册音乐常识有:学习旋律的进行,认识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连线、延音线,掌握四二拍、四三拍拍号,能掌握所学乐器的名称、外型、特点、演奏姿势、音色。
整册教材展现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特色。
3.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4.学习能力在欣赏方面,你们有了初步养成了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大部分的同学能够认真聆听音乐,并在聆听乐曲时你们也会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想象乐曲表现的画面,也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旋律,养成了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但也有部分同学聆听时注意力易分散。
这一部分同学在欣赏音乐时的专注力还有待提高。
本学期我们在学习乐段的相关知识后,区分音乐段落,以更好的分析作品。
在演唱方面,你们基本能够做到用动听的声音,有表情地背唱16首歌曲。
但是,在唱谱方面,一些同学识谱比较慢,还需继续努力,增强自己的识谱能力。
这一学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还要增强你们的上台表演能力,自信勇敢的把自己美妙的歌声展示给其他同学听。
在合作创编能力上,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能够做到认真讨论并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并能大胆的和其他同学分享。
但也有小部分同学参与性不够高,有些害羞,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音乐元素,如音高、节奏、旋律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概念介绍。
2. 音乐元素的学习和练习。
教学活动:1. 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高、节奏、旋律等。
2. 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辨别音高、节奏等音乐元素。
3.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分析歌曲的风格、节奏等。
第二章:音阶与和弦教学目标:1. 掌握大、小调音阶的构成和唱名。
2. 了解和弦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教学内容:1. 音阶的构成和唱名。
2. 和弦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教学活动:1. 讲解大、小调音阶的构成和唱名,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 介绍和弦的基本概念,如三和弦、七和弦等,并进行练习。
第三章:节奏与拍子教学目标:1. 掌握各种拍子的特点和节奏感。
2.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演奏不同拍子的节奏。
教学内容:1. 各种拍子的特点和节奏感。
2. 朗读和演奏不同拍子的节奏。
教学活动:1. 讲解各种拍子的特点和节奏感,如2/4拍、3/4拍、4/4拍等。
2. 让学生朗读和演奏不同拍子的节奏,进行实践练习。
第四章:歌曲学习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够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2. 分析歌曲的结构和风格,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分析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活动:1. 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并掌握旋律和歌词。
2. 分析歌曲的结构和风格,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第五章: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2. 学会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2. 音乐评价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1. 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引导学生讨论和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评价。
3. 教授音乐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六章:打击乐器演奏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打击乐器,如鼓、铃鼓、木鱼等。
2016-2017学年下学期四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音乐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课时:40课时设计教师:刘学飞课程背景本册教材系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七册。
本册教材在编写上主要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在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教育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同时,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本册教材有九课,第一课《跳起来》;第二课《少年的歌》;第三课《水乡》;第四课《童年的音乐》;第五课《风景如画》;第六课《摇篮曲》;第七课《回声》;第八课《向往》;第九课《我家住在黄河边》每课基本都有四首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
还有知识与技能和创编活动。
本册教材在编写上主要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凸显教学重点,关注评价机制,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在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教育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同时,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程目标1、(1)认识变音记号,重音记号。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学习换气等一些常用记号。
2、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学会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一些简单的指挥手势。
3、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4、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5、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伴奏能力。
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实施手段1、歌唱演奏创作围绕“听”而进行,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
2、调查了解学生音乐学习水平和个别差异,以便心中有数,区别教学。
2023至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音乐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适用年级:四年级下学期课时:34课时制定时间:2024年1月设计学校:设计教师:目录课程背景 (1)课程目标 (8)课程内容 (9)课程实施 (11)课程评价 (12)题目:2023至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音乐四年级(下)课程纲要设计者:课程名称:小学音乐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适用年级:四年级下学期课时:34课时一、课程背景(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标分析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特定的媒介、语言、形式和技艺等塑造艺术形象,反应自然、社会及人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教育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学习任务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3-5年级)音乐核心素养听赏与评述听赏与评述是重要的音乐学习任务,是培育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理解音乐相关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