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熙来了》和《鲁豫有约》采访璩美凤看两个节目主持风格的不同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1谈话类节目主持人风格定位1.1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由于即兴谈话的不可预见性,主持人在谈话中的引导、控制作用非常重要。
从某种角度而言,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
1.2节目主持人风格与谈话类节目的关系由于自然特质和修养品味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个性,不同特点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主持风格就不一样。
本文欲选择两档谈话节目,比较其节目主持人的不同特点,看主持人的风格差异。
2《艺术人生》与《康熙来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比较2.1《艺术人生》与《康熙来了》的节目定位《艺术人生》和《康熙来了》从节目定位上看就截然不同,一个严肃理性,一个轻松活泼,节目的定位直接影响着节目的风格,而节目的风格又与其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密切相关。
2.2《艺术人生》与《康熙来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比较2.2.1亲和力“亲和力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是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主持人的亲和力是能让别人感到亲切和放松的一种气质与魅力,可以将受众吸引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前,可以促使受众更加踊跃地与节目进行互动,还可以提高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宽容程度,从一定意义上保障播出的成功。
”[1]2.2.2主持语言“语言的文化内涵是能够将语言作为一种刺激物,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引起审美想象,得到文化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指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在表达内容和形式上的直接体现。
”[2]2.2.3创造性“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3]主持人的创造性体现在,在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说话方式、思想交流、情感表达等。
无论是在亲和力方面,主持语言方面,还是在创造性方面,朱军与蔡康永、小S都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风格个性,在节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3朱军与蔡康永、小S的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3.1提问方式3.1.1《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的提问方式3.1.1.1事先准备好采访问题。
从《康熙来了》和《鲁豫有约》采访璩美凤看两个节目主持风格的不同(写写帮推荐)第一篇:从《康熙来了》和《鲁豫有约》采访璩美凤看两个节目主持风格的不同(写写帮推荐)从《康熙来了》和《鲁豫有约》采访璩美凤看两个节目主持风格的不同璩美凤,作为台湾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人物,《鲁豫有约》和《康熙来了》两个综艺谈话类节目先后在不同时间采访了她。
结果两个节目在采访同一个人所体现的风格和节目效果截然不同。
然而这种不同是由于节目定位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嘉宾表现、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导致的。
首先,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这两个节目。
《鲁豫有约》是一档由香港凤凰卫视开办的电视谈话性节目,在凤凰卫视於1998年开播,后进入中国大陆电视,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
节目定位为,“寻访昔日的英雄和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纪录谈话模式。
”其主持人为陈鲁豫。
《康熙来了》为台湾的电视谈话性娱乐节目,2009年前由中大制作公司制作,2009年起由金星制作公司制作,中天综合台于2004年1月5日开播,原名《奇怪十点钟》。
“康熙”二字分别取自两位男女主持人姓名的第二个字:蔡康永和徐熙娣。
节目通过邀请当红明星参与,用对明星的采访让观众从明星生活、工作、习性等各个方面了解明星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两个节目从节目形态上看似乎都属于访谈类综艺节目。
但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大的差别。
同样采访璩美凤,主持人的着装就不同。
陈鲁豫的着装一般为正装或套裙,给人以端装优雅的感觉。
而采访璩美凤她的服装是一件咖啡色的衬衣,给人感觉沉重压抑。
这与其节目定位和采访背景比较吻合。
而蔡康永和徐熙娣则一个奇装异服、一个性感火辣。
既形成一种后现代的风格,又使气氛显得轻松活泼。
除此之外,主持人的访谈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
《鲁豫有约》中陈鲁豫是在一个演播室中与璩美凤进行一问一答的访问。
《康熙来了》是在演播室中进行交谈,中途还与嘉宾有过互动。
电视访谈节目的主持风格比较研究文章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07年12月27日作为直接以主持人品牌冠名包装的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的《杨澜工作室》、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陈鲁豫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一直备受关注,受到不同阶层观众的喜爱。
电视名人访谈的节目定位3档名人访谈节目根源於香港凤凰卫视的创作班底,3位主持人均为英语专业出身,毕业后都有中央电视台的工作资历,并在央视期间成名。
节目定位上不约而同地具有人文性、世界性、历史性的视角,并以人的经历与感悟为访谈中心。
同质元素的多重叠加的情况下,此3档"凤凰系"的主持风格差异如何评析呢?采访方式比较1.杨澜的"聚光灯式采访"杨澜的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商业人物占到50%,而政治要人占到1/4的比例,可见,杨澜名人采访定位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端采访,采访对象的主体是企业界商业精英人士或与经济相关联的风头正健的政治人物,而文化界人士绝大部分是文化市场的杰出代表或光环符号。
从本质上看,杨澜锁定的采访对象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是公众投入众多注意力眼球的新宠。
因此,可将杨澜的采访风格概括为"聚光灯式采访"。
2.陈鲁豫的"挖掘式采访"陈鲁豫的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主体部分为艺术家,占30%,其他选项中作家、学者、体育人士、演艺明星基本平均。
此外,演艺界除谢霆锋、张柏芝等年龄偏小外,其余采访对象平均在40岁以上,特别像常香玉、秦怡、黄宗英、梅志、章含之等一批老艺术家、老作家,平均在75岁以上。
因此,《鲁豫有约》的采访对象是能够见证历史的群体,在他们身上撰写著充满传奇色彩与人生悲欢离合的往事情感,但他们因年龄的原因走下历史舞台,从幕前走向幕后,消失在时间的视线里。
从这个角度看,陈鲁豫是一种"挖掘式采访",通过名人访谈的形式,运用最新的电视手段,再次记录与挖掘历史尘埃下的感动与故事,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
从《鲁豫有约》看访谈类节目主持人个性风格(共五则)第一篇:从《鲁豫有约》看访谈类节目主持人个性风格平顶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一、绪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电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开播的频道、设置的栏目越来越多。
随着访谈类节目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受众对访谈类节目欣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他们不仅要求话题具有新思想、新观点,还要求主持人的风格具有个性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任何类型的节目都应充分发挥其个性,走个性化的发展道路。
这一点对于形式比较单一的访谈类节目尤为重要,而主持人又是谈话节目的主线,其个性就决定了节目的整体个性。
作为访谈类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拥有一名主持人该具备的学识、素质,更重要的是他们应拥有自己的个性。
近几年来,大部分访谈类节目的收视率和口碑都在迅速下滑,此类节目经常出现“节目雷同,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其主要原因就是主持人的个性没有凸现出来。
访谈类节目虽然各有不同的卖点,但访谈的基本思路差不多,一般都是邀请明星畅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不管名人是上《艺术人生》还是上《鲁豫有约》,基本的成长经历都一样。
比如《艺术人生》中成龙一期,就有受众反映,成龙成名之前的一些武行经历,他本人好几年前就曾经说过,观众都已经知道了,并且其中一些早已能够耳熟能详。
很多明星重复地在不同的节目中做客,把讲过很多次的故事重新拿出来讲一遍。
面对传统的媒体——报纸、广播以及网络的竞争,中国电视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作为电视台“门面”以及形象代言人的节目主持人,①其主持人的个性风格显得越来越重要。
可以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风格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关系着电视节目价值的实现。
节目主持人只有在节目中显示出“个性”风格,才能取得他人无法代替的竞争力,这种“个性”不仅仅包括主持风格、语言,更是其自身成长经历和情感感悟的一种体现。
谈话类节目又被称为“主持人的节目”,这种类型的节目赋予了主持人广阔的表现空间来充分展示自我,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一定要个性鲜明、独具风格。
浅析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及运用——以《鲁豫有约》为例摘要:对于电视谈话类节目而言,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构成了主持人传播形式的重要方面。
谈话节目主持人理想传播效果的实现除了需要考虑到谈话的内容和栏目风格之外,突出个性特征的非语言符号对于节目传播也有积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面临着发展困境,单一的节目形式、乏味的谈话内容以及主持人和嘉宾的交流障碍,这些都成为了阻碍电视谈话类节目发展创新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由于经济效益过度渴求,一些电视谈话类节目在主题选择方面与主流价值观相偏离,甚至出现媚俗化倾向,这突出表现在港台地区的综合娱乐谈话类节目当中,中国电视“众语喧哗”的时代已然来临。
作为大众传媒,通俗性是电视表达形式的显著特征,这不同于报纸的深度报道,它需要在短短几分钟内抓住观众的视线,展现自身节目的魅力,否则观众便会即刻更换频道。
主持人与观众的收视选择有着直接联系,主持人自身的个性化风格往往也是提高节目收视率的关键所在。
本文以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影响较大的《鲁豫有约》为例,分析了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并通过对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问题及原因展开探讨,提出了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个性化风格;收视率1.引言《鲁豫有约》被《新周刊》誉为“十五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是为主持人陈鲁豫量身打造的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节目定位为寻访当前或过往有着特殊经历的特殊人物,在见证历史的同时也达到思考人生的目的,通过生命体验引发观众对人生的再度审视。
理性和趣味性是这档节目的显著特征,主持人陈鲁豫通过引导嘉宾讲述切身故事的同时实现互动交流的目的,改版后的《鲁豫有约》更是增设了嘉宾回答微博网友提问的环节,将场内交流与场外沟通融为一体。
不得不说,这与主持人陈鲁豫个性化风格的运用有着密切联系。
与一般化相比较,个性化表现的独特性突出表现为创造风格、思考角度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
试比较两岸娱乐谈话节目的差异作者:鹿馨来源:《活力》2009年第18期[摘要]1996年《实话实说》节目取得的成功开辟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新纪元,从此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其中娱乐性谈话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2001年东方欢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超级访问》赢得了广泛的市场,成为内地娱乐谈话节目的代表;2004年台湾中天电视台的《康熙来了》横空出世,又引发了一阵娱乐谈话节目的热潮。
同样十分成功的两档节目,但是由于内地与台湾所处的文化背影不同,所以在节目的设置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讨论他们的不同。
[关键词]娱乐谈话;康熙来了;超级访问;社会宽容度由于内地和台湾的社会、政治及文化背景和社会宽容度的不同,所以两岸的娱乐谈话节目从节目表现和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核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1.节目名称《康熙来了》更为强调主持人对节目的延伸,这点从节目名称由蔡康永和徐熙娣的名字确定就可以看出来。
然而同样也因此产生了问题,徐熙娣一度由于个人原因不能上节目,节目就只好改叫《康永当家》。
这当然可以作为短时期的应对,但是如果徐熙娣和蔡康永两名主持人有一名长期离开或者两人双双离去,那么《康熙来了》自然也就要面临不复存在的局面。
而《超级访问》的主持人李静和戴军的名字虽然也已深入人心,经符号化可以成为节目的代名词,但是节目的口号“超级访问,不一样的访问”则更强调节目本身与其他节目的不同,所以即使主持人变更节目依然可以称为《超级访问》。
2.嘉宾《超级访问》每期会邀请文化娱乐界的名人。
其中有影视歌红星,也不乏有节目主持人,如李湘,陶晶莹;小品相声演员,如潘长江、侯耀华;模特,如胡东、胡兵;运动员,如田亮、陈一冰等,但很多是以二线明星居多。
《康熙来了》的嘉宾则来自众多不同领域,其中有台湾政界的风云人物,如连战、陈水扁;有娱乐圈的大牌明星,如周杰伦、王力宏;更有热点人物许纯美,当然还有诸如Av女优这样的边缘职业者等等。
解析《鲁豫有约》和《康熙来了》两档娱乐谈话节目的异同作者:肖雪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摘要:当今电视娱乐谈话节目发展迅猛,但我国内地还没有一档具有影响力的娱乐谈话节目。
本文就香港和台湾的《鲁豫有约》和《康熙来了》两档有影响力的电视娱乐谈话节目,以采访李敖先生比较分析入手,探求这两档风格迥异的娱乐谈话节目的成功的原因,并为内地娱乐谈话节目提供有力的借鉴。
关键词:娱乐谈话节目;《鲁豫有约》;《康熙来了》;风格作者简介:肖雪梅,工作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职务:讲师,研究方向:影视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2李敖是一个頗具争议性,在两岸三地有影响力的人物,《鲁豫有约》和《康熙来了》都曾采访过这位有“故事”的人物。
《鲁豫有约》和《康熙来了》同为电视娱乐谈话节目,虽被采访者是同一人。
但因其节目的定位,主持人风格等因素的不同,因此两档节目呈现给观众的最后“感觉”完全不同。
一、主持人风格的不同主持《康熙来了》的是多才多艺的小S和知识渊博的蔡康勇。
小S曾经和大S 是演唱组合,然后转型做主持,而蔡康勇是台湾小有名气的作家,用小S的话说他是一个“读书人”。
他们像两个故意制造“暴点”的八卦记者,特别是在台湾这样一个电视趋向世俗化和娱乐化,甚至参有泛娱乐化的地方。
所以两人主持很庸俗化。
在采访李敖先生这一集中,以蔡康勇问小S:“是否可以愿意和李敖先生以情侣方式交往”的提问开始,接下来是蔡康勇叫小S直接坐到李敖先生的腿上进行采访。
他们的采访主要是以搞笑和幽默的风格为主,所以他们的问题也是非常的大胆,例如在节目中蔡康勇直接问小S,如果和李敖先生发生关系,是否可以进行到本垒,以及问了李敖先生在以前上大小S的节目过程中,和那个17岁的女生是不是他的情人。
《康熙来了》由于其轻松活泼、辛辣幽默的风格和其中不时蹦出的略带黄色的笑话、深层次的情感问题,因此受众面是比较宽的,而且独成风格,并使这档节目重开播到现在一直保持良好的确收视率。
从《康熙来了》和《鲁豫有约》采访璩美凤看两个节目主持风格的不同
璩美凤,作为台湾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人物,《鲁豫有约》和《康熙来了》两个综艺谈话类节目先后在不同时间采访了她。
结果两个节目在采访同一个人所体现的风格和节目效果截然不同。
然而这种不同是由于节目定位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嘉宾表现、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导致的。
首先,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这两个节目。
《鲁豫有约》是一档由香港凤凰卫视开办的电视谈话性节目,在凤凰卫视於1998年开播,后进入中国大陆电视,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
节目定位为,“寻访昔日的英雄和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纪录谈话模式。
”其主持人为陈鲁豫。
《康熙来了》为台湾的电视谈话性娱乐节目,2009年前由中大制作公司制作,2009年起由金星制作公司制作,中天综合台于2004年1月5日开播,原名《奇怪十点钟》。
“康熙”二字分别取自两位男女主持人姓名的第二个字:蔡康永和徐熙娣。
节目通过邀请当红明星参与,用对明星的采访让观众从明星生活、工作、习性等各个方面了解明星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两个节目从节目形态上看似乎都属于访谈类综艺节目。
但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大的差别。
同样采访璩美凤,主持人的着装就不同。
陈鲁豫的着装一般为正装或套裙,给人以端装优雅的感觉。
而采访璩美凤她的服装是一件咖啡色的衬衣,给人感觉沉重压抑。
这与其节目定位和采访背景比较吻合。
而蔡康永和徐熙娣则一个奇装异服、一个性感火辣。
既形成一种后现代的风格,又使气氛显得轻松活泼。
除此之外,主持人的访谈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
《鲁豫有约》中陈鲁豫是在一个演播室中与璩美凤进行一问一答的访问。
《康熙来了》是在演播室中进行交谈,中途还与嘉宾有过互动。
这就反映了这两个节目的节目定位的不同,《鲁豫有约》将节目定位比较高端以一种高姿态来俯视人,教导人。
而《康熙来了》则是一种娱乐大众的定位。
其节目是在一种娱乐搞笑的氛围中来了解嘉宾。
哪怕是采访马英九,其节目也比较轻松。
这就使得璩美凤的反映截然不同。
在《鲁豫有约》中璩美凤的情绪显得比较低沉,对采访有一种抵触的心态。
而在《康熙来了》中璩美凤却一直谈笑风生,与主持人交谈流畅。
虽然两个节目采访时间不同。
《鲁豫有约》是在璩美凤桃色事件不久之后。
璩美凤在心理上存在一种抵触和不信任的心态。
而《康熙来了》是在桃色事件几年之后,而且是在其新婚之后,其心态比较平和。
但两个节目的主持人都问了差不多类似的问题,其采访效果却有很大的区别。
这跟其采访方式和风格是密不可分的。
在《鲁豫有约》中采访的话题基本上是由陈鲁豫发起的,璩美凤只是就其发起的话题进行交谈和回答;《康熙来了》中采访的话题却不同,有时却存在嘉宾发起问题的现象,这就表明嘉宾与主持人交谈的方式有所不同。
在话题的推进方式上两者也有不同。
《鲁豫有约》多采用连贯式话题推进模式。
就是话题的推进发展按照语言线形特点在时间链条上展开。
《康熙来了》的话题推进方式则更多的采用了嵌入式话题推进方式即一个话题内部嵌入另一个话题,然后再回归原话题的展开模式。
另外,这与主持人立场和采访心态有关。
陈鲁豫在其节目开始就有一段独白:在决定采访璩美凤之前,我征求了身边很多人的意见,90%的人都表示反对,有一些人表达得简单直接——看着我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然后说,你采访她干什么呀。
他们的表情、他们的语调已经表明了他们的态度。
还有一些人则非常替我担心,他们说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我说得过重的话,那些同情璩美凤的人会认为我太严厉而责备我;而我说得太轻的话,又有人会说我完全不顾忌公众的感觉,甚至有违社会的道德标准而有伤风化。
但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去采访璩美凤,毕竟最近一段时间她受众人的关注
度太大了——从台湾到香港,到祖国大陆,甚至新加坡、东南亚乃至全球。
而挑选一个合适的采访场地,也令人颇费脑筋,最后我们把采访地点定在凤凰卫视总部的一间办公室,在这儿我们开始了专访。
从这段独白中可以看出由于《鲁豫有约》的节目定位在一个比较高端的定位。
使得陈鲁豫在访谈中试图用一种宣教的方式去引领嘉宾、指挥嘉宾。
但在这一期中却造遇了最尴尬的一次。
陈鲁豫由于在立场上希望璩美凤在桃色事件上做出忏悔,在采访中咄咄逼人,一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结果招来璩美凤的强烈反抗,导致采访陷入尴尬气氛。
如下面一段采访:
鲁豫:一个人在经历那样的事情之后,不可能轻描淡写的说一句,过去的事情就是一个生命的历程。
你觉得可能就这样讲吗,这样轻描淡写,那样的伤痛,不是这样一句话就能过去的。
璩美凤:所以可能你可以教我更多。
(璩美凤在微笑着反击)
鲁豫:不是我来教你更多,是你来跟我分享你的过去。
(鲁豫开始生气了)
璩美凤:分享什么难道你没做过爱吗?(鲁豫更生气了)
鲁豫:做过,但是没你那么倒霉。
(鲁豫闹着说)
璩美凤:倒霉呵呵,我不是同性恋,所以不和你分享
鲁豫:请你说话文明点。
这里是文明的凤凰卫视直播室,不是你们做爱的宾馆。
好了我们谈谈别的。
陈鲁豫明显是想让璩美凤有一个认错的心态,结果却被璩美凤带到一个恼羞成怒的境界。
在《康熙来了》中蔡康永在开场白中就对璩美凤新婚送去了祝福,所以使得节目一开场就氛围轻松,整个采访似乎在拉家常。
节目通过巧妙的提问也问出了璩美凤在桃色事件后的心态和自己的看法。
节目效果就比较好
璩美凤作为一个台湾备受争议的人,有人对她深恶痛绝,认为她道德败坏,行为不检点;有人却对她表示同情。
在采访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时,主持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鲁豫有约》中陈鲁豫做这次访谈的本意是好的,是出于一个女主持人对另一个女人的关怀和爱。
可是做到中间,节目的味道就变了,鲁豫像一个讨伐者,高高在上地坐着,以一种审问和责备的口吻质问她请来的嘉宾。
如:鲁豫:从中国老百姓的普通的道德的观念,他们好像接受不了(指光碟事件后一个月璩美凤出书一事),他们觉得一个女人遭受这样的事情之后,应该有很长一段时间疗伤。
璩美凤:我觉得你讲得很有道理,就是说这个世界,他们也在学习,学习如何去善待一个要重新经营生命的人,那这个世界他也在学习,就是一个人,或者是一只小白鼠,它在经验这个生命的试验场,不管它的时间是3天或3个礼拜,或3个月,这个世界也在学习如何来了解它。
鲁豫:你为什么不让那个世界多学一段以后,再出来呢?
璩美凤:我不晓得他们什么时候准备好,因为有的人说1个月,有的人说1年,那有的学者专家说,3个月差不多,那有的老师说3个礼拜就可以了。
这种心态以致陈鲁豫自己时候都说:“在我采访璩美凤之前,我也做了一些心理准备,准备她可能会流眼泪,会发火甚至会愤而离席,但是我没想到她会表现得那么平和,以至于我觉得非常不真实,我们的谈话一直进行的很平静,但在这种平静的背后,我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她对于我的戒备,甚至有一丝敌意。
”
可见在综艺类访谈节目中,采访同一个人,节目主持人风格和立场对节目效果有多大的影响。
在采访璩美凤的过程中不是说蔡康永和徐熙娣比陈鲁豫的采访技巧和方法更好,或《鲁豫有约》做的不如《康熙来了》。
而是由于两个节目的节目定位和主持人风格以及采访时间
的不同导致。
我们即不能说《鲁豫有约》定位高端就虚伪,也不能说《康熙来了》娱乐就低俗。
在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更多的去与嘉宾倾心交谈,不要过多的夹杂个人感情和去宣教。
打开嘉宾的心扉,让观众看到嘉宾最真实的一面,让观众自己去评价,当然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也应该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