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参考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53 MB
- 文档页数:45
墩身混凝土浇筑及养护1.混凝土浇筑1)灌注混凝土前,必须清除模板内的各种杂物。
指定专人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作重复性检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
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²,垫块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垫块,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在3.5~5.0cm范围内。
浇筑前对顶面洒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本桥墩身混凝土入模采用泵车泵送混凝土,到承接面间的高度不得大于2m。
在灌注混凝土前机械、设备、人员必须就位。
3)混凝土到达现场后入模前,必须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满足要求后,方可入模。
4)混凝土浇筑前应在墩身底部先铺设一层厚约10cm厚的砂浆,其灰砂比与混凝土相同,水灰比略小(或铺设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的混凝土减少10%),然后再接续浇筑新层混凝土。
5)严格控制混凝土分层厚度在30cm,浇筑速度不超过1m/h。
6)振捣采用φ50插入式振动棒。
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与模板必须保持5~10cm的间距,振捣器移动间距为30cm,深入下层混凝土深度为10cm,振动延续时间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为度,不能漏振和过振;提起振动棒时,应缓缓提起,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件。
混凝土较粘稠时,应加密振点分布。
7)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模板工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
8)浇筑墩身时必须有足够的人力和振动棒,确保振捣到位。
9)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2.混凝土养护1)养护时间空心墩采用塑料薄膜外裹无纺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
每两小时浇水一次,具体根据当日温度而定,但应保持以薄膜内有水为度。
3)养护注意事项①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
筏板基础的大体积混凝土如何浇筑、养护?特殊部位如何施工?一、混凝土浇筑方案1、浇筑总体要求底板混凝土采取“斜面分层、依次推进、整体浇筑、一次到顶”的混凝土浇筑方法。
每个泵负责一定宽度范围的浇筑带,各次叠合层面的浇注间隔时间不得大于6h,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6-8h。
要求施工队做好准备,结合现场具体浇筑实际情况调动,要求一定确保每一下料口混凝土能很好地覆盖上层已浇筑的混凝土,避免形成冷缝。
2、地泵弯管支设泵管弯折处理示意图3、浇筑总体要求底板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连续推进、自然流淌、一次到顶”的混凝土浇筑方法。
每个泵负责一定宽度范围的浇筑带,各泵浇筑带前后略有错位,形成阶段式分层退打局面,以达到提高泵送工效,简化混凝土泌水处理,确保上下层结合良好。
4、混凝土的振捣混凝土振捣采用振动棒及平板振动器相结合的办法,混凝土表面在钢筋下时采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面在钢筋以上时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机械振捣棒振捣时,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均匀振捣,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采用并列式和交错式均可;插点间距为300~400mm ,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约50~100mm,振捣时应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振捣,以防发生漏振。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30s,使混凝土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
混凝土须在浇筑20—30min后进行第二次复振。
振点布点要均匀,以防止过振和漏振,振捣要密实,以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冒气泡为准,振动棒要快插慢拔,以300mm间距为宜。
振捣器插入下一层的深度不得小于50mm,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紧密。
混凝土浇筑后在初凝前要进行一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细骨料和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对钢筋的握裹力,以增强混凝土密实度、强度及抗裂性。
混凝土振捣时在止水钢板两侧等特殊部位均要细致捣实,并不得过振。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流淌斜坡度,坡度1:6--8,其流淌距离为12--18m,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cm ,每4h覆盖一次,在每条浇筑带前、中、后各布置3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混凝土的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筋流入底层,第二道设置在混凝土的中间部位,振捣手负责斜面混凝土的的密实,第三道设置在坡脚及底层钢筋处,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手负责混凝土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钢筋混凝土的振捣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