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然灾害高考题选
- 格式:ppt
- 大小:982.50 KB
- 文档页数:23
2013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选修部分)答案及解析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42.(10分)思想政治请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4级地震。
灾情牵动中央,习近平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李克强迅速赶赴再去,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部队立刻投入抗震救灾;民政部等部委迅速启动应急措施;四川、贵州等省区快速组织救灾队伍,展开救援。
面对灾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确保灾区社会稳定,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国家权利的运行坚持了(4分)A.民主集中制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行政双头制原则(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国家权利的运行如何体现这一原则?(6分)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1929年,丹麦的达姆博士研制了一种饲料,并用小鸡进行试验,发现食用了该饲料的小鸡皮下和肌肉都会出血。
达姆进行了无数次试验,都没有解决小鸡出血的问题。
直到1939年,达姆在农村调研时,发现食用了该饲料的农家小鸡,没有一只患出血症。
他猜想农家小鸡一定是吃了某种能防治出血的特殊物质,经研究,他发现农家小鸡经常食用了绿色植物叶子中含有的维生素K,可以防治食用该饲料的小鸡患出血症。
(1)上述材料启示我们,科学思维(4分)A.要从实际出发B.需要主观臆想C.只要定量分析(2)上述材料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点?(6分)【答案】42 . ( 10 分)思想政治A .【选修3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 ) A( 2 )①各部委、各省区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迅速开展救援活动,体现地方服从中央,保证中央统一倾导。
②各部委、各省区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体现国家机关各尽其责,分工协作,协调一致。
B .【选修4 ―科学思维常识】( 1 ) A( 2 )①达姆进行试验、调研,体现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全国卷新课标一)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2所使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答案】43、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全国卷新课标二)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全和质量。
2013午4月,东北地区特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答案】43、(10分)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
(2分)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3分)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
(3分)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2分)(福建卷)[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9分(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和推广耐寒品种。
(江苏卷)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 7. 0 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4. 芦山地震与 2008 年汶川 8. 0 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环境保护】2013 年 3 月 8~9 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
2013年高考地理海南卷(高清含答案)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1,完成1-3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B.风能C.水能 D.太阳能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图3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8-10题。
8.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9.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 D.地形10.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A.9月中旬B.10月上旬C. 10月下旬 D. 11月中旬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1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13-14题。
13.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1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
2011-----2014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1.(2014·海南地理·T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初春气温迅速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
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 500~1 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 000米,1月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 000米。
山地1 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
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T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4.(2014·山东文综·T44·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6分)(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4分)5.(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近五年《自然灾害与防治》各地高考题综合题1.(2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2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0分)2.(2013高考题福建卷)[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9分)(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3.(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午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
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2013高考题浙江自选模块卷)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⑴-⑶题。
⑴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分)⑵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当你在山谷中遭遇泥石流灾害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4分)。
⑶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4分)5.(2013高考题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4分)6.(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
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
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试题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 降水量增加B 蒸发量增加C 下渗减少D 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 Ⅰ、Ⅱ、ⅢB Ⅱ、Ⅰ、ⅢC Ⅲ、Ⅱ、ⅠD Ⅰ、Ⅲ、Ⅱ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3.图中②为A 草原B 荒漠C 针叶林D 针阔混交林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 纬度B 洋流C 地形D 季风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 6时B 9时C 12时D 14时6.该日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A 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 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C 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 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8.该城市A .老城区地租最高B 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C 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D 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附答案)文科综合·地理 第I 卷(选择题 共44分)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第1题。
图11.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1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气温 降水A B C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图2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2~3题。
2.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2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3.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2中a 、b 、c 、d 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 .a 处B .b 处C .c 处D .d 处4.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市轨道交通的 A .高速化 B .网络化 C .大型化D .专业化5.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
这促进了A .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B .商业区的规模扩大C .商业流通环节的增加D .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读图3,回答6~7题。
(米) 400 200 0 (米)400 200 0 (米) 400 200 0(米)400 200 0ADCB1甲 400d c300200 300a 100 200 300b 乙400400500 236.据图3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A .岛屿周围的浅海B .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 .温暖清澈的浅海D .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7.图3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A .风化作用B .侵蚀作用C .搬运作用D .沉积作用图4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8~9题。
8.据图4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 .低纬度地区B .中纬度地区C .北极附近D .南极附近 9.图4中a 恒星视运动准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 .1个多小时B .3个多小时C .5个多小时D .7个多小时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2013年四川省高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2013年3月3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1~2题:1、(4分)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2、(4分)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读图,回答3~4题、3、(4分)图示区域从沿海到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4、(4分)R河段()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如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5、(4分)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4分)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以发展的工业是()A、棉花纺织B、甘蔗制糖C、葡萄酿酒D、大豆加工如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7~8题、7、(4分)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8、(4分)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如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9~10题、9、(4分)这种民居所处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A、昼夜温差大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D、台风频繁10、(4分)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1~12题、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11、(4分)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12、(4分)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52分)13、(26分)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图1和图2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2)据图1和图2,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 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材料二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如图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序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L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2013年四川省高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2013年3月3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1~2题1、(4分)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分析】根据图例信息可知,图中重旱的省区有四川、云南、贵州,四川简称为“川”或“蜀”,云南简称“云”或“滇”;贵州简称“黔”、【解答】解:结合中国政区图,根据重旱和特旱分布在西南地区即可知答案为B。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经典题型含答案一、选择题[2024·山西晋中模拟预测]地形地貌是崩滑流地质灾害活动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崩滑流能否形成以及形成的类型、数量(密度)和规模。
江西崇义县可划分为构造侵蚀中山、构造侵蚀剥蚀低山、构造侵蚀溶蚀丘陵和侵蚀堆积平原四个地貌类型。
该县崩塌、滑坡与不稳定斜坡主要发育于低山、丘陵等区域,泥石流主要分布于中山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丘陵区。
如图为崇义县不同地貌地质灾害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崇义县不同地貌地质灾害分布说法正确的是()A.丘陵区灾点数量最多B.平原地区地质灾害为泥石流C.中山区不稳定斜坡分布最多D.丘陵区的灾点密度数值最大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灾点数量最多的是低山,A错误;由材料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于中山区,B错误;崩塌、滑坡与不稳定斜坡主要发育于低山、丘陵等区域,C错误;由图可知,丘陵区的灾点密度数值最大,D正确。
故选D。
2.低山丘陵区的灾点密度较大的原因是()A.植被稀少B.山体落差大C.人类活动密集D.岩溶作用强答案:C解析:低山丘陵区的植被覆盖率一般较高,可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A错误;低山和丘陵区山体落差没有中山大,B错误;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低山和丘陵的沟谷或山坡坡脚地段,修路、建房大多需要进行切坡,易形成高陡边坡,从而引发崩滑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使地质灾害的密度较大,C正确;当地位于江西,岩溶地貌在当地分布面积小,D错误。
故选C。
3.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丘陵区的原因可能为()①人工抽取地下水②地下水溶蚀作用③降水季节差异大④滑坡、泥石流导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丘陵区的原因与人类过度利用地下水和地下水溶蚀作用有关,①②正确;降水季节差异大与塌陷关系不大,滑坡、泥石流不会导致塌陷,③④错误。
故选A。
[2024·江苏泰州模拟预测]大武山和吕泗两水位站的观测资料显示了长江口南北两岸水位的季节变化。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2019年1月3日,“鹊桥”支持嫦娥四号着巡组合体顺利完成落月和两器分离任务,随后支持着陆器和巡视器完成了5个月昼的月面工作,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中继通信链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需要中继星转发信号才能将数据传输到地球,其原因主要是()A.距离地球过于遥远B.受太阳活动的干扰C.月球引力过于强大D.受月球本体的阻挡(2)“鹊桥号”中继星获取探测器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ARC.GISD.GNSS答案:DA【提示】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宇宙探测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宇宙探测。
(2)本题主要考查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解答】(1)登录月球背面的探测器,需要中继星转发信号才能将数据传输到地球,其原因主要是月球背面背向地球,受月球本体的阻挡,影响信号传输,D对。
故选D。
(2)“鹊桥号”中继星获取探测器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遥感技术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A对。
AR不是地理信息技术,B错。
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C错。
GNS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D错。
故选A。
2、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无桩借还车模式。
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千米以内的市内骑行。
下图为北京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路口附近()A.紧邻城市CBDB.公交站点集中C.工业区集中D.办公区集中(2)图中所示的手机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B.RS和GPSC.RS和GISD.GPS和GIS(3)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①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②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③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④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DD【提示】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3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高考地理选修(自然灾害)[第1题] (2013江苏单科, 4,2分) 2013年4月20日, 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 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 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下题。
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臵同处龙门山断裂带, 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 主要原因有( )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地震灾害。
解题时需要结合时事: 芦山地震7.0级, 发生在2013年4月20日。
四川地震灾区人民有了汶川抗震的经历, 积累了相关经验, 故①③④正确。
地震目前还做不到精确的提前预报。
故B选项正确。
[第2题] (2013山东文综, 33,10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 对比甲、乙两地, 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 并说明理由。
(6分)(2) 若丙地发生泥石流, 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4分)[答案] (1) 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 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降水多。
(2) 冲毁铁路; 阻塞河道。
[解析] (1) 泥石流的产生主要与地形坡度、土质疏松状况、植被覆盖率以及降水集中程度等因素有关。
由图读出甲地等高线密集, 坡度大; 且甲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降水多。
(2) 图中丙处主要有三种图例: 铁路、河流和等高线。
丙地发生泥石流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是冲毁铁路和阻塞河道。
[第3题] (2013浙江自选, 12,10分)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
根据相关知识, 完成(1) —(3) 题。
(1) 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分)(2) 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 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当你遭遇泥石流时, 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新课标I)(2013-06-08 15:01:33)转载▼标签:河南分类: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文科综合试题水土流失启迪慧想文综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11小题。
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1,完成1~3题。
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答案】1.C【解析】2月14日,美国仍然是冬季,气温低,不利玫瑰(花卉)生长,哥伦比亚地处赤道附近,气温较高,对玫瑰生长有利。
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答案】2.C【解析】哥伦比亚距美国本土多在2000km以上,距离遥远,且玫瑰易腐烂变质,航空运输速度快,用它较好。
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答案】3.A【解析】墨西哥比哥伦比亚距美国近,鲜切花的运输距离短,运费低。
图2为45o 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澳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专题16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师版)【2012年高考题】(2012重庆卷)4.图2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咱沿线四处道路地质部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滑坡易发生坡度大的岩层疏松坡面,砂岩,岩层层理间链接不牢固,容易滑坡,结合不同岩石的图例可知③是砂岩岩层且层理面斜向公路易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
(2012浙江卷)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工厂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导致当年硬盘销售价格上涨。
完成5-6题.5、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的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6、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A.软件产业发达B.国内市场广阔C.运输条件优越D.劳动力价格较低【答案】5.A 6.D【解析】5.根据图中等高线和河流的分布,泰国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位于中南半岛的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
6.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是充分利用泰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工业的区位选择。
(2012全国新课标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6分)(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分)【答案】(1)甲为地震。
(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
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解析】(1)根据图例可知,甲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太平洋沿岸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为地震,乙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则为飓风。
2007-2014年自然灾害历年各地高考试题及答案(2014新课标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2014新课标I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2014福建卷)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9分)(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2014山东卷)44、(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⑴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⑵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2014海南卷)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
图13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平原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
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