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233.97 KB
- 文档页数:3
血清胆红素及脂蛋白a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张俊;冯杰;高兴玉;吕湛;罗勇;陈丽;刘利;罗开良【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05(003)006【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03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脂蛋白a浓度.结果冠心病组的胆红素低于对照组,而脂蛋白a高于对照组.冠脉病变范围越大、狭窄越重,总胆红素水平越低,脂蛋白a浓度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胆红素、脂蛋白a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总页数】2页(P446-447)【作者】张俊;冯杰;高兴玉;吕湛;罗勇;陈丽;刘利;罗开良【作者单位】637000,四川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637000,四川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637000,四川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637000,四川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637000,四川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637000,四川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637000,四川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637000,四川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相关文献】1.心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高、低密度脂蛋白关系的研究 [J], 王琦2.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脂蛋白关系的研究 [J], 宋义勇3.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关系研究 [J], 张慧;张玉顺4.心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高、低密度脂蛋白关系的研究 [J], 王琦;5.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关系的研究 [J], 李妍妍;周传伟;王向明;陈爱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
在冠心病的诊断中,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血清胆红素是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是一个反映肝脏功能和胆道排泄能力的指标。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升高可能与心肌缺血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有关。
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即血清胆红素浓度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
通过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辅助诊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在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尿酸水平升高的情况。
尿酸的升高可能与冠心病患者的慢性炎症反应、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心肌缺血有关。
尿酸水平的升高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的炎症程度和心肌缺血程度的指标之一。
较高的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心功能不全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尿酸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冠心病患者的风险,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验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并不是常规检查。
血清胆红素的升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黄疸、肝功能异常等,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尿酸的升高可能与肾脏功能异常相关,因此需要注意与其他肾脏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
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验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通过血清胆红素和尿酸的检测可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风险,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需要注意血清胆红素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问题,以及尿酸在肾脏功能异常情况下的变化。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测定145例冠心病(chd组)患者和55例非冠心病(健康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结果 chd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被试者均隔夜空腹12 h以上,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采用xl-2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tbil、dbil水平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血清胆红素药盒由宁波慈城生化制剂厂提供,血脂药盒由四川迈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见表2。
3 讨论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因至今尚无定论。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发病呈现低龄化,这可能与人们运动较少、营养过剩有密切关系[1]。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长期硬化,最终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状动脉硬化是大、中动脉内膜慢性炎症造成的,炎症的产生主要是由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导致,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脂斑的形成,ldl的氧化修饰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环节[2]。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密切相关。
胆红素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代谢的废弃物,在血清中,胆红素主要是以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复合物的形式的胆红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在血浆中很低浓度的胆红素就能有效地阻止结合在清蛋白上的脂肪酸的氧化,胆红素是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3]。
血清胆红素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从而抑制ox- ldl的形成,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探讨引言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令人担忧的健康问题之一。
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
在这些因素中,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备受关注。
血清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抗氧化剂,其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胆红素是胆固醇代谢的中间产物,是一种内源性抗氧化剂,对细胞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胆红素不仅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还可能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密切相关,低胆红素血症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1.2 胆红素与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细胞是冠状动脉的内膜组织,对血管的收缩舒张、血小板的聚集、血管通透性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功能异常,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一些研究发现,胆红素可以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1.3 胆红素与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冠心病发病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破裂都与炎症反应有关。
胆红素通过拮抗核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和炎症细胞的活化等途径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对冠心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也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
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低胆红素血症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2.1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一些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一项对冠心病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即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
绝经后女性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张晓艳;魏璇;李明阳;刘波;张伟【摘要】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探讨其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疑似冠心病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2.333,P<0.01;-1.234,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及血脂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检测对预测评估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期刊名称】《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12)004【总页数】3页(P258-260)【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绝经后女性;胆红素;血脂【作者】张晓艳;魏璇;李明阳;刘波;张伟【作者单位】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5区;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5区;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5区;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5区;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5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血清胆红素是血红素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人体内一种强有力的天然抗氧化剂,众多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降低会增加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并直接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1]。
迄今很少有低胆红素水平是否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相关的报道。
本研究通过冠脉造影对116例疑似心血管病绝经后女性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严格评分,同时检测了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初步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关系研究摘要: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般由冠状动脉狭窄、粥样硬化引起,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
血清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研究表明,它是一种有效的内源性抗氧化剂,通过抑制脂质或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并清除氧自由基,可以有效防止动脉硬化,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血清胆红素的浓度的降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即冠状动脉越狭窄血清胆红素浓度越降低。
本文综述了目前血清胆红素抗氧化作用与冠心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血清胆红素【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083-01近年来,人们对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不断加深,冠心病防治策略也不断进步。
通过前瞻性研究和流行病学的因果关系衡量,一般认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体力锻炼缺乏等,但是最近研究结果表明,胆红素降低也是冠心病发作的一个重要诱因。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血清胆红素是一种有害无益的代谢产物,最近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bilirubin)有很强的抗氧化的能力,可以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人体在血清胆红素、辅酶q10、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消耗殆尽时,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 rotein,ldl)就会转化为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modified ldl, ox-ldl),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狭窄。
血清胆红素水平一旦降低,其保护冠状动脉不被硬化的作用就减小,因此,普遍认为胆红素降低是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需要给与足够重视并展开深入研究,以期找到解决冠心病的新方法。
1 血清胆红素胆红素是人体内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基本上人体内70%-80%的胆红素来自血红蛋白。
人体肝、脾、骨髓的网状内皮细胞识别及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R514.4A1672-5085(2013)17-0414-02【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分别检测100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胆红素的水平。
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浓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或控制冠心病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冠心病浓度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有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参与因素[1]。
为了进一步了解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现对100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胆红素进行检测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011年5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CHD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41~82岁,平均57.4岁,所有病例符合1979年WHO规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且排除患有肝炎及其病毒携带者、胆管阻塞、胆汁淤积等使血清总胆红素(TBIL)病理性升高的疾病患者;健康对照组100例,来自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40~75岁,平均56.5岁。
1.2方法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检测采用深圳迈瑞BS-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所有操作均按说明书进行;TBIL减去DBIL计算出间接胆红素(IBIL)值。
1.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CHD组患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浓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表1CHD组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x±s,μmol/L,n=100)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3讨论近年研究表明,胆红素是一种良好的内源性抗氧化剂,能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阻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心病(CDH)的危险性,因此,胆红素可能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保护因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