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5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总论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特点:1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2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来表示的有关单位的经济活动——对象3 核算和监督——基本职能4提高经济效益——目标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也称为反映职能。
就是对企、事业单位所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
监督:就是对所核算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和检查。
会计核算的方法(7个)设置帐户复式记帐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持续经营:以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会计分期: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时期货币计量: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派生出:币值不变假设)权责发生制:凡属本期实现的收益或已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凡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亦应付制,应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举例:某企业3月29日销售产品,并向银行办理了托收,4月2日接到银行通知款项收到。
现收现付制:3月份不作处理,4月份作现金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处理。
权责发生制:3月份作债权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处理;4月份作现金增加、债权减少处理。
)第二章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简单分类叫会计要素。
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则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动偿付的债务。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或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就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复式记账基本原理进行阐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借贷记账法◆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内容,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经济业务的处理。
教学方法与时间分配:以课堂讲授为主预计占用15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也称为会计假设。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这一系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基本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在理解会计主体假设时,应明确以下几点:第一、目的:是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第二、作用:(3点)①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区分主体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界限);②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③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相区别。
第三、确定的标准: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
熟悉会计主体的种种表现。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地削减业务。
为什么要作出这一假设?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持续经营,还是停止经营,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影响、在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选择上存在重大的差异。
例如:在持续经营情况下,资产是按历史成本计价,至于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的差异,可在以后经济活动实现时,再予以确认;但如果是停止经营,就必须对资产价值进行清算,就会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将资产重新估价,作为清算损益处理。
因此,持续经营是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前提,也是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保持稳定的条件。
第一章总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全然理论咨询题,目的是使初学者对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与作用、会计的对象与方法、会计学及其分支等全然知识有所了解。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会计根底知识有对照清晰的把握。
二、重难点解析本章要紧介绍会计学的一些最全然的知识和概念,必须理解把握的概念与内容有: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全然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的核算方法与会计学的分支等会计全然理论的有关内容,重点要把握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全然职能等咨询题。
1.企业与会计组织能够分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营利组织确实是基本通常所讲的企业,企业依据经营性质能够分为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效劳业企业等;企业按组织类型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利益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相关的个人或组织,通常包括:所有者、经营治理者、职员、债权人和政府相关部门。
会计确实是基本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系统。
会计对外提供的信息称为会计信息。
2.会计的职能与作用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治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具有两大全然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能够按照会计准那么的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时、正确地将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会计事项表现出来,以到达揭示会计事项的实质、为经营治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目的。
会计的反映职能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1〕会计是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2〕会计反映过往差不多发生的经济活动;〔3〕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会计反映职能在客看上表达为通过会计的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根底。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操纵,使之到达预期的目的。
会计的监督职能确实是基本监督经济活动按照有关的法规和方案进行。
会计监督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1〕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厉性,它以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为准绳;〔2〕会计监督具有连续性;〔3〕会计监督具有完整性。
第一节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应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3)相关性原则也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相关。
(4)一贯性原则(纵向上的可比)也称一致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可比性原则(中横向上的可比)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及时收集资料,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及时报送财务会计报告)(7)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8)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9)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10)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就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11)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12)谨慎性原则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13)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和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对于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处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处理。
第二章会计的基本理论结构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前提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由于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极为复杂,其反映的经济活动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使会计能够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有用信息,必须对会计实务中那些尚未确知或无法正面论证的先决条件及其环境,根据客观的或经常的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规定。
这些合理的推断和规定,就构成了会计的基本前提。
因此,会计基本前提有时也称为会计假设或会计假定。
会计基本前提反映了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和制约。
离开这些前提条件,会计工作就不可能正常地进行,更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等四项。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为之进行会计核算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称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
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按照会计主体的要求,会计只能记录反映各项会计主体内的经济活动,不反映主体之外的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也不反映主体的投资者即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以便会计记录和报告能准确反映该主体的实际情况。
会计主体不同于企业法人。
所有的企业法人都是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将长期持久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破产和解散。
持续经营这一前提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在会计实务中,持续经营前提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1.由于假定企业的持续经营,才要求企业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是采用现行市价;2.持续经营前提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奠定了基础,才使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成为必要;3.由于这一前提的存在,才产生了资本保全问题。
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期间,以便分期及时地提供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
企业的盈亏情况,从理论上讲,只有在企业终止经营后,才能最终加以确定,但这样做是不可能的。
因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国家有关部门及企业经营者都需要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要求企业定期提供决策和征税依据等方面的会计信息,因而不可能等到经营活动全部结束时才进行结算并编制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企业会计核算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它通过记录、汇总和报告企业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经营和发展。
在进行企业会计核算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相关内容。
首先,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包括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历史成本、持续经营、核算期间和会计核算等六个原则。
货币计量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将所有商业交易按照货币的形式进行记录和报告。
会计主体原则要求将企业与所有者的财务事务进行分离处理,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与个人财务信息进行区分,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以实际支付或对价确定的金额作为财务交易的金额,反映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情况。
持续经营原则强调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假设其将持续运营下去,不考虑企业可能会发生破产或清算的情况。
核算期间原则要求企业将经营活动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通常以一年为一个会计期间,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会计核算原则指企业应当按照一定的会计规则和方法对财务信息进行记录、汇总和报告,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基本原则之外,企业会计核算还需遵循一系列的方法,包括会计等式、借贷记账、分类账簿、总账与明细账、折旧与摊销、财务报表等。
会计等式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框架,它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组成,表达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等式要求企业在进行核算时保持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
借贷记账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将每项财务交易分别在借方和贷方进行记录,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并形成完整的会计凭证,以便后续的总账和报表生成。
分类账簿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工具之一,它按照会计科目对财务交易进行分类和记录,便于查看和分析不同科目的经营情况。
总账与明细账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总账记录企业的所有会计科目的交易情况,而明细账则记录每个会计科目下具体的交易明细,以便对每个科目的变动进行分析和追溯。
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会计核算是一项关键的经济活动,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财务信息,并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
本文将探讨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更多关于会计核算的知识。
一、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的原理是指会计处理经济事项和制定财务报表的基本规则。
以下是三个常用的会计核算原理:1. 会计实体原则会计实体原则要求将企业与个人的财务状况分开来看待,即企业与业主之间的财务状况是独立的。
这意味着企业应该有自己的财务报表,并将与业主相关的事项与企业的事务分开进行记录和报告。
2. 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要求所有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都必须以货币为单位进行计量和报告。
这是因为货币是经济交易的普遍媒介,能够方便比较不同经济事项之间的价值。
3. 会计期间原则会计期间原则规定企业的财务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段来划分,并以这些时间段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通过将企业的活动划分为一段段特定的时间,可以使决策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在不同时间段的运营情况。
二、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指记录和处理企业经济事项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1. 会计账簿方法会计账簿方法是最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之一,它包括日记账、总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账簿的记录和管理。
通过记录企业的交易活动和财务状况,账簿可以为企业的核算和分析提供重要数据。
2. 会计凭证方法会计凭证方法是通过制作和使用会计凭证来记录和证明企业的经济事项。
会计凭证通常包括收据、付款凭证、发票等,它们用于记录企业与外部交易的细节和金额。
3. 财务报表编制方法财务报表编制方法是将企业的财务数据整理和汇总,形成财务报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它们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三、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会计核算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 决策支持会计核算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