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讲解艺术手法
- 格式:doc
- 大小:19.17 KB
- 文档页数:9
介绍几种导游讲解常用的方法导游讲解方法是导游讲解艺术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讲解的力度、增加对旅游者的感染力和活跃讲解气氛。
导游人员要善于运用导游讲解方法,使自己成为旅游者关注的中心并将他们吸引在自己的周围,使旅游者与导游人员之间达到心灵上的默契,将旅游活动变得轻松愉快。
第一种方法:简单概述法简单概述法就是用直截了当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参观游览项目概况的讲解方法。
它的特点是言简意赅、重点突出,给旅游者以深刻印象。
这种方法适用于前往景点的途中或在景点人口处的示意图前讲解时适用。
如来到某一旅游景点,旅游者游兴正浓,争先想去看个痛快的时候,导游人员在大门口长篇大论,就会使大家不耐烦。
此时应采用简单概述法,将景点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面积、景物布局、主要特色、游览路线等主要情况作一简单说明,使旅游者对即将游览的景点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再进入参观,边看边介绍,导游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简单概述法并不是单调乏味的叙述,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导游人员不仅要言辞简洁,还要辅以优美的语音语调、适当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以提高旅游者的兴趣。
第二种方法:分段讲解法导游人员把要讲解的内容分成若干个段落,进行前后互相衔接的分段式介绍的方法叫做“分段讲解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而且重要的景点。
导游人员先向旅游者交代游览的程序、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然后带领旅游团按顺序逐一参观,边看边讲,借物论事,由此及彼,使得大景点、长线路中的精华“浓缩”在旅游者的脑海里。
例如在北京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等景区进行导游讲解时,就可以使用这种讲解方法。
使用分段讲解法时,应注意在讲解这一景区的景物时不要过多涉及下一景区的景物,但要在快结束这一景区的游览时,适当地讲一点下一个景区,目的是为了引起旅游者的兴趣,使导游讲解环环相扣。
分段讲解法的优点是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即将讲解与游览互相穿插,便于导游人员在讲解中借题发挥,穿插一些成语典故、名人逸事,因而能活跃气氛。
「导游词之导游讲解语言艺术的技巧」首先,作为一个导游,我们必须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来吸引游客的注
意力。
在讲解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例如讲述有趣
的历史故事或者当地的民间传说。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游客的兴趣,还能使
他们更加投入到景点的讲解中。
其次,为了让游客更好地理解所见所闻,我们可以运用比喻、夸张、
对比等修辞手法。
通过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到
景点的特色和历史背景。
例如,将雄伟壮丽的古建筑形容为“一座骄阳下
的巨人”或者将古代文人雅士的墨守成规形容为“兔子精心雕刻的府院”。
另外,我们也要注重节奏和语调的运用。
在导游讲解中,适当的起伏
和变化可以使整个讲解更有层次感。
我们可以通过加快语速或者提高音调
来强调重点,通过放慢语速或者降低音调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这样的
技巧可以激发游客的听觉体验,增加他们对景点的好奇和兴趣。
最后,一个优秀的导游还应具备良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我们要保持
清晰、准确、流畅的语言,同时不失优雅和亲和力。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
意语气的转换和情感的表达,让游客感受到我们对景点的热爱和专业知识。
诸位,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导游讲解语言艺术的一些技巧。
希望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到各位,在未来的导游工作中更加出色。
谢谢大家!祝
大家旅途愉快!。
导游讲解语言艺术——讲解的态势语艺术导游讲解并不是单靠动口就可以圆满完成的,必须用态势语言来辅助导游讲解,如果把站姿、眼神、手势、表情等处理得恰到好处,就会增加讲解的效果和魅力。
凡是不注意游客视觉反应,完全凭自己的口才来进行导游讲解,是不会成功的.讲解时的态势语言艺术有站姿、目光、表情、手势等。
1.站姿站姿能显示导游员的风度。
一般说来,导游人员讲解时,身体要挺胸立腰,端正庄重。
所谓“站如松,坐如钟"就是这个姿态.导游人员若在车内讲解,必须站立,面对客人,肩膀可适当倚靠车厢壁,也可用一只手扶着椅背或扶手栏杆。
在实地导游时,一般不要边走边讲。
在讲解时,应停止行走,面对客人,把全身重心平均放在脚上,上身要稳,要摆出一副安定的姿势。
要注意的是,不可摇摇摆摆,焦躁不安,直立不动,或把手插在裤兜里,更不要有怪异的动作,如抽肩、缩胸、乱摇头、不停地摆手、舔嘴唇、掐胡子、摒鼻子、拧领带等等。
2.目光导游讲解是导游员与游客之间的一种面对面的互动.这种面对面的互动,双方可以进行“视觉交往”。
游客往往可以通过调动视觉器官一一眼睛,从导游员的一个微笑,一种眼神,一个手势中加强对讲解内容的理解。
讲解时,运用目光的方法很多,介绍几种如下:一是目光的联结。
这是加强导游员与游客关系的重要因素.凡是一直低头或望着毫不相干处,以及翻着眼睛只顾口若悬河的人,是无法与游客产生沟通的。
但目光不能老是盯着一个人,更不要老是盯着一个人的眼睛,尤其是异性,否则会使人反感或使人不自在。
二是目光的移动。
导游人员在讲解某一景物时,首先要用目光把游客的目光引过去,然后再及时收回目光,继续投向游客。
三是目光的分配.目光要注意统摄全部听讲解的游客,即可把视线落点放在最后边的游客的头部,也可不时环顾周围的游客,但切忌只用目光注视面前的一些游客,不然就会冷落后边的游客,使他们产生遗弃感。
四是眼球的转动。
当你的视线朝向哪方,你的面孔就应正对着哪方,那种只眼球滴溜溜转动,而头却不随着眼球转动的人是令人生厌的.五是讲解与视线的统一.当讲解内容中出现甲、乙两人对话场面时,在说甲的话时,要把视线略微移向一方,在说乙的话时,要把视线略微移向另一方,如此可使听众产生一种逼真和临场感。
导游考试讲解艺术手法十二招导游讲解的语言艺术形式,对于取得良好的导游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导游讲解过程中,每个合格的导游人员几乎都有自己一套娴熟的导游方法和技巧,而且各有特色。
这里,根据导游语言所基本具备的理、物、趣、神四个特点,列举一些实例,着重从语言艺术的角度,介绍几种常用的讲解艺术手法。
1.描绘法描绘法,就是运用具体形象,富有文采的语言对眼前的景观进行描绘,使其细微的特点显现于游客眼前。
在旅游过程中,有些景观没有导游人员的讲解和指点,很难发现其美的所在,唤起美的感受。
而经过导游人员一番画龙点睛或重彩泼墨似的描绘之后,感受就大不一样。
例如:在景色如画的苏州西湖洞庭山的石公山上,一位导游员对游客描绘说:"朋友们,我们现在身在仙山妙境,请看,我们的背后是一片葱翠的丛林,面前是无边无垠的太湖。
青山绕着湖水,湖水映着青山。
山石伸进了湖面,湖水‘咬’住了山石,头上有山,脚下有水。
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岛中有岛,湖中有湖,山如青龙伏水,水似碧海浮动。
"接着,他跌若有致地吟道:"茫茫三千顷,日夜浩青葱,骨立风云外,孤撑涛声中。
" 这位导游员情景交融的描绘,使游客就像在观看彩色宽幅风景影片的同时,又听着优美的画外音。
2.简述法简述法,就是用准确、简洁、冷静的语言,把景观介绍给游客,使他们在具体欣赏品味景观之前对景观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请看实例:导游人员引领着游客来到岳阳楼前,在登楼之前,导游员介绍说:"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岳阳楼,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它原是三国时代东吴时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
唐代建为岳阳楼,宋代由巴陵县令滕子京主持重修,整个楼阁为纯术结构,重檐盔顶,1984年落架大修后重新开放。
现在楼高20米,由四根楠木柱支撑,楼顶就像古代将军的头盔。
全楼没有一颗铁钉,这在力学、美学、建筑学、工艺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导游讲解的12种方法导游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的讲解能够为游客带来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而一个优秀的导游需要掌握多种讲解方法,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景点有更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导游讲解的12种方法吧。
首先,导游可以利用故事讲解的方式。
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可以使游客更容易地理解景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故事性的讲解方式能够激发游客的情感,让他们更加投入。
其次,导游可以采用问答式的讲解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游客思考,让他们参与到讲解中来,增强互动性,使讲解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导游可以运用比喻的手法进行讲解。
将抽象的概念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使之更加具体易懂,让游客能够更好地理解。
此外,导游还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
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现象,突出景点的特色和独特之处,让游客对景点有更深入的认识。
另外,导游还可以运用举例的方式进行讲解。
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让游客更容易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增加讲解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此外,导游还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讲解。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可以使讲解更加直观生动,让游客对景点有更清晰的认识。
除此之外,导游还可以运用声光效果进行讲解。
通过音乐、灯光等效果,增加讲解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游客更加投入到讲解中来。
另外,导游还可以利用互动的方式进行讲解。
通过游戏、小活动等形式,增加讲解的趣味性和参与感,让游客更加享受讲解的过程。
此外,导游还可以运用讲解者亲身经历的方式进行讲解。
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增加讲解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让游客更加信服。
另外,导游还可以利用情感化的方式进行讲解。
通过表达对景点的热爱和情感,让游客更容易被感染,增加对景点的好感和认同。
此外,导游还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进行讲解。
通过讲述幽默有趣的故事和趣事,增加讲解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游客更加愉快。
最后,导游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讲解。
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增加讲解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游客对景点有更全面的了解。
导游语言艺术技巧导游语言的艺术技巧很多,幽默艺术技巧是其中之一。
导游语言的幽默艺术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它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修辞,而是以造成幽默意境为目的。
幽默意境主要由语言的反常组合来体现,即语言组合与其有关知识相违,完全超出人们可以预料的范围。
这里介绍几种幽默导游语言的艺术技巧:1.自我解嘲自我解嘲,是指在遇到无可奈何的情况时,以乐观的态度进行自我解嘲,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例如:旅行车在一段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行驶,游客中有人抱怨。
这时,导游员说:“请大家稍微放松一下,我们的汽车正在给大家做身体按摩运动,按摩时间大约为10分钟,不另收费。
”引得游客哄然大笑起来。
这位导游员以“苦”中求乐的口吻把一件本来不轻松愉快的事说得痛快淋漓,造成了一种抱怨情绪遽然化解的笑。
2.语义交叉语义交叉就是用巧妙的比喻、比拟等手法使表面意义和其所暗示的带有一定双关性的内在意义构成交叉,使人在领悟真正含义后发出会心的微笑。
例如:①“明天你们就要回家了,在离别之前,我将带各位去上海外滩去拍个纪念照,和上海亲吻一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②“我们的海南岛对客人历来就十分热情,即使现在是冬季,也可以热得大家汗流浃背,穿不住西装外套。
”例①用“亲吻”一词将上海人格化了,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行为用在这里,也就有了几分幽默。
例②用人的“热”情和天气的炎“热”形成交叉,造成了幽默意境。
3.正题歪解.正题歪解,就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对一个问题故意进行主观臆断或歪曲的解释。
例如:一批游客在游览青岛小鱼山公园时,有人指着一个用 4800个青岛啤酒空瓶制成的龙问:“这里叫小鱼山,可为什么只有‘龙’而不见‘鱼’呢?”导游员幽默地说:“为什么不见鱼,主要原因是因为鱼喝青岛啤酒过多而变成了龙。
” 这位导游员故意将“鱼”和“龙”这两个没有联系的事物,用“喝青岛啤酒太多”的原因捏在一起,在这种因果关系的错位和逻辑矛盾中就产生了幽默感。
导游需要具备的文化艺术知识和讲解技巧在旅行业的发展趋势下,导游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带领游客参观景点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所在地的文化艺术知识和讲解技巧的掌握。
对于一名优秀的导游来说,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深度。
本文将探讨导游需要具备的文化艺术知识和讲解技巧。
首先,导游需要具备深入的文化艺术知识。
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代表,导游应该了解自己所在城市或景点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这包括了对当地历史事件、文化传承以及当地人民的习俗和传统的了解。
例如,当导游带领游客参观一座历史古城时,他们需要详细了解该城市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游客讲解,并且使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所参观的地方。
其次,导游需要具备艺术品鉴赏能力。
许多旅游目的地都有丰富的艺术精品,如博物馆、画廊等。
作为导游,他们需要对于艺术品有一定的了解和鉴赏能力。
这不仅仅是对艺术品的基本信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解读艺术品背后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例如,当导游带领游客参观一家艺术画廊时,他们应该能够解释画作的主题、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以及作品与当地文化之间的联系。
这将帮助游客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品。
此外,导游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讲解技巧。
作为导游,他们需要通过讲解将所掌握的文化艺术知识传达给游客。
一个优秀的导游应该具备以下几项讲解技巧。
首先,导游应该具备清晰、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他们需要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文化知识传递给游客,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导游需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包括语速、停顿、声调的处理等。
这将使他们的讲解更加生动有力,更容易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最后,导游还应该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兴趣,灵活调整讲解方式和内容。
他们可以根据游客的反馈,相应地选择恰当的语言和策略来传达信息。
综上所述,导游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代表,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知识和讲解技巧。
通过深入的文化艺术知识,导游能够更好地为游客讲解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常用的导游讲解方法导游讲解是旅游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好的导游讲解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历史、艺术和其他特色。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导游讲解方法:1.故事化讲解:导游可以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这种方法可以将历史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并让游客感受到目的地的独特之处。
例如,导游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传说或者历史事件,让游客更好地理解目的地的背景和特色。
2.互动式讲解:导游可以利用互动的方式与游客进行交流。
例如,他们可以提出问题,让游客积极参与讲解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兴趣,并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目的地的信息。
3.视觉辅助讲解:导游可以使用图片、地图、模型等视觉辅助工具来帮助游客理解和记忆目的地的信息。
例如,导游可以使用照片来展示历史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或者使用地图来解释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4.演示和示范讲解:导游可以通过演示和示范来向游客展示一些目的地的特色活动或技巧。
例如,他们可以演示如何制作当地的特色食物,或者示范如何进行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并且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5.多媒体讲解:导游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音频导览设备、视频讲解等,来向游客呈现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细节,使游客更全面地了解目的地的特色和背景。
例如,导游可以提供预先录制的音频讲解,让游客在自己的步调下进行触发和听取。
6.实地讲解:导游可以选择将游客带到当地的历史遗迹、博物馆、艺术展览等实地参观,然后进行讲解。
这种方法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和感受目的地的文化和艺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7.娱乐性讲解:导游可以通过加入幽默和趣味元素来提升讲解的吸引力。
例如,他们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或文化背景,并加入幽默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和参与。
总之,导游讲解需要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易于理解和记忆、富有趣味性为原则。
(⼀)分段讲解法对⽐较⼩的、次要的景点可采⽤平铺直叙法进⾏导游讲解,但对规模⼤的重要景点就不能⾯⾯俱到、平铺直叙地介绍,⽽应采⽤分段讲解的⽅法。
所谓"分段讲解法",就是将⼀处⼤景点分为前后衔接的若⼲部分来分段讲解。
(⼆)突出重点法所谓"突出重点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避免⾯⾯俱到,⽽是突出某⼀⽅⾯的讲解⽅法。
1.突出⼤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例去秦俑馆游览,要突出对⼀号坑和⼆号坑的讲解。
2.突出景点的特征及与众不同之处3.突出旅游者感兴趣的内容4.突出"……之最"⾯对某⼀景点,导游⼈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介绍这是世界(中国、某省、某市、某地)(最长、最古⽼、,甚⾄可以说是最⼩)的……,因为这也是说景点的特征,很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致。
(三)触景⽣情法"触景⽣情法"就是见物⽣情、借题发挥的导游讲解⽅法。
触景⽣情贵在发挥,要⾃然、正确、切题地发挥。
(四)虚实结合法虚实结合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将典故、传说与景物介绍有机结合,即编织故事情节的导游⼿法。
就是说,导游讲解要故事化,以求产⽣艺术感染⼒,努⼒避免平淡的、枯燥乏味的、就事论事的讲解⽅法。
(五)问答法问答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导游⼈员向旅游者提问题或启发他们提问题的导游⽅法。
问答法有多种形式,主要有:1.⾃问⾃答法 (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2.我问客答法 (诱导旅游者回答)3.客问我答法 (满⾜旅游者的好奇⼼)(六)制造悬念法导游⼈员在导游讲解时提出令⼈感兴趣的话题,但故意引⽽不发,激起游客急于知道答案的欲望,使其产⽣悬念的⽅法即为制造悬念法,俗称"吊胃⼝"、"卖关⼦"。
(七)类⽐法所谓"类⽐法",就是以熟喻⽣,达到类⽐旁通效果导游⼿法。
1.同类相似类⽐将相似的两物进⾏⽐较,便于旅游者理解并使其产⽣亲切感。
2.同类相异类⽐将两种风物⽐出规模、质量、风格、⽔平、价值等⽅⾯的不同。
导游讲解语言艺术——讲解的态势语艺术导游讲解并不就是单靠动口就可以圆满完成的,必须用态势语言来辅助导游讲解,如果把站姿、眼神、手势、表情等处理得恰到好处,就会增加讲解的效果与魅力。
凡就是不注意游客视觉反应,完全凭自己的口才来进行导游讲解,就是不会成功的。
讲解时的态势语言艺术有站姿、目光、表情、手势等。
1、站姿站姿能显示导游员的风度。
一般说来,导游人员讲解时,身体要挺胸立腰,端正庄重。
所谓“站如松,坐如钟”就就是这个姿态。
导游人员若在车内讲解,必须站立,面对客人,肩膀可适当倚靠车厢壁,也可用一只手扶着椅背或扶手栏杆。
在实地导游时,一般不要边走边讲。
在讲解时,应停止行走,面对客人,把全身重心平均放在脚上,上身要稳,要摆出一副安定的姿势。
要注意的就是,不可摇摇摆摆,焦躁不安,直立不动,或把手插在裤兜里,更不要有怪异的动作,如抽肩、缩胸、乱摇头、不停地摆手、舔嘴唇、掐胡子、摒鼻子、拧领带等等。
2、目光导游讲解就是导游员与游客之间的一种面对面的互动。
这种面对面的互动,双方可以进行“视觉交往”。
游客往往可以通过调动视觉器官一一眼睛,从导游员的一个微笑,一种眼神,一个手势中加强对讲解内容的理解。
讲解时,运用目光的方法很多,介绍几种如下:一就是目光的联结。
这就是加强导游员与游客关系的重要因素。
凡就是一直低头或望着毫不相干处,以及翻着眼睛只顾口若悬河的人,就是无法与游客产生沟通的。
但目光不能老就是盯着一个人,更不要老就是盯着一个人的眼睛,尤其就是异性,否则会使人反感或使人不自在。
二就是目光的移动。
导游人员在讲解某一景物时,首先要用目光把游客的目光引过去,然后再及时收回目光,继续投向游客。
三就是目光的分配。
目光要注意统摄全部听讲解的游客,即可把视线落点放在最后边的游客的头部,也可不时环顾周围的游客,但切忌只用目光注视面前的一些游客,不然就会冷落后边的游客,使她们产生遗弃感。
四就是眼球的转动。
当您的视线朝向哪方,您的面孔就应正对着哪方,那种只眼球滴溜溜转动,而头却不随着眼球转动的人就是令人生厌的。
导游讲解的12种方法举例导游讲解的12种方法举例如下:1. 问答法:导游采用问答法向游客提出问题或启发游客的思考,然后再作解答,可以活跃旅途的沉闷气氛,也可以提醒游客注意导游讲述的内容。
2. 重点法:导游把游览景点或参观项目的内容重点、特点、性质、历史背景、作用和意义等,作较详细的解说,使游客尽情观赏,留下深刻印象。
3. 程序法:导游对参观游览的每一个项目的内容,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解说,使游客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4. 分段法:导游将游览内容分成若干个段落,逐段进行介绍,最后再总结。
这种方法多用于内容较多、时间较长的解说。
5. 画龙点眼法:导游在游览用具或适当位置上,参照物上或有关服务部门中(如餐厅、饭店等),镶嵌有与参观游览有关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内容的名人题词、字画或雕像等,引导游客欣赏并加深对参观游览内容的理解。
6. 虚实结合法:导游解说将真实的历史、文物、景观与有关的传说、故事联系起来进行介绍,以增加游览的情趣。
7. 类比法:导游在介绍某些具有可比性的景观时,通过与另一景观进行对比来突出其特征和价值。
8. 触景生情法:导游在游览中结合眼前的景观、景象,引用历史典故、传说故事、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描述它,使用语言绘声绘色,使游客沉浸在情调之中。
9. 引用法:导游在讲解中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诗词佳句、成语典故、楹联联语等,以增加景点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10. 幽默法:导游运用幽默的语言和诙谐的手法来讲解景点,使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游览。
11. 故事法:导游通过讲述与景点相关的故事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12.悬念法:导游在讲解过程中设置一些悬念和疑问,引导游客猜测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悬念的解开,使游客对景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印象。
导游讲解的12种方法作为一名导游,如何讲解景点,如何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如何让游客对景点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学习的问题。
在导游讲解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些任务。
接下来,我将介绍12种导游讲解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种方法是生动形象地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描述景点,让游客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比如,当讲解一个古建筑时,可以用“它就像一位沧桑的老人,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来形容它的历史和韵味。
第二种方法是情感化讲解。
可以通过表达自己对景点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让游客感受到导游的真诚和情感,从而更加投入到讲解中来。
比如,当讲解一个自然景观时,可以用“这里的美景让我感到无限的震撼和敬畏,我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这份美丽和感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三种方法是互动式讲解。
可以通过提问、邀请游客参与讲解,让他们成为讲解的一部分,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比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问游客“你们觉得这个事件对当时的人们有什么影响?”,让他们思考并参与讲解。
第四种方法是讲解中加入趣味性。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趣闻轶事,让讲解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比如,在讲解一个古老的传说时,可以加入一些搞笑的元素,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快乐。
第五种方法是多媒体辅助讲解。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辅助讲解,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景点。
比如,在讲解一个艺术作品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来展示其制作过程和艺术价值。
第六种方法是讲解中加入引用。
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词等文学作品来丰富讲解内容,增加其内涵和深度。
比如,在讲解一个名胜古迹时,可以引用相关的古诗词来表达对其美景的赞美和感慨。
第七种方法是系统化讲解。
可以通过系统化的讲解结构,将景点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进行有机地结合,让游客对景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比如,在讲解一个历史古迹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历史沿革、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讲解。
导游词讲解方法【经典】导游词讲解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导游词讲解方法,欢迎大家阅读!(一)分段讲解法对比较小的、次要的景点可采用平铺直叙法进行导游讲解,但对规模大的重要景点就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地介绍,而应采用分段讲解的方法。
所谓分段讲解法,就是将一处大景点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部分来分段讲解。
(二)突出重点法所谓突出重点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方面的讲解方法。
1.突出大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例去秦俑馆游览,要突出对一号坑和二号坑的讲解。
2.突出景点的特征及与众不同之处。
3.突出旅游者感兴趣的内容。
4.突出……之最。
面对某一景点,导游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介绍这是世界(中国、某省、某市、某地)最大(最长、最古老、最高,甚至可以说是最小)的……,因为这也是说景点的特征,很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致。
(三)触景生情法触景生情法就是见物生情、借题发挥的导游讲解方法。
触景生情贵在发挥,要自然、正确、切题地发挥。
(四)虚实结合法虚实结合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将典故、传说与景物介绍有机结合,即编织故事情节的导游手法。
就是说,导游讲解要故事化,以求产生艺术感染力,努力避免平淡的、枯燥乏味的、就事论事的讲解方法。
(五)问答法问答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向旅游者提问题或启发他们提问题的导游方法。
问答法有多种形式,主要有:1.自问自答法(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 2.我问客答法(诱导旅游者回答) ;3.客问我答法(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
(六)制造悬念法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时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故意引而不发,激起游客急于知道答案的欲望,使其产生悬念的方法即为制造悬念法,俗称吊胃口、卖关子。
(七)类比法所谓类比法,就是以熟喻生,达到类比旁通效果导游手法。
1.同类相似类比,将相似的两物进行比较,便于旅游者理解并使其产生亲切感。
2.同类相异类比,将两种风物比出规模、质量、风格、水平、价值等方面的不同。
导游讲解三大技巧导游讲解三大技巧导语:讲解导游是需要技巧的,如果只是照抄课本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故事,你作为游客,你愿意听导游讲下去吗?所以这个时候,讲解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以身说法所谓以身说法法是指导游员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为例证,针对游客进行讲解的方法。
以身说法法在导游带团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使游客颇受教育,而且还能使导游员谈谈亲身感受和说说心里话。
同时,游客也比较容易接受和喜欢。
运用以身说法法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是导游员亲身经历或感受较深的事实。
如果没有深切的感受还是不运用该法为好,勉强和附会只能引起游客的误解和错觉其次,导游员把事实经历以及感受要有一番精心的取舍,这样才能有个充分的准备,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结合自己谈体会。
在许多情况下,导游员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亲身体会,因此,将两者相结合的做法效果会更好。
又因该法本身具有可靠性,加上讲解的素材是旁人不可替代和弥补的,因此更具有说服力。
还有,导游员面对游客的感情变化,可以谈谈自己类似游客的感情体验,既可引起游客的思想启迪,更可使对方得到感情深化。
总而言之,以身说法法在众多导游讲解艺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导游员也应充分运用这一简便的“武器”为自己服务。
三、名人效应如今绝大多数人都信服名人效应。
因为实践已经证明领袖人物、知名专家、学者、英雄模范等人物的言行是具有影响力的。
聪明的`商家也深知名人效应的作用,找名人为其产品作广告,大大提高这些产品的知名度,从而使产品销量大增。
正因为名人效应如此神奇,所以导游员要在效应两字上做文章。
在具体讲解时应该做到以下几条:1、要感动别人,首先自己要感动。
在运用名人效应法时,既要通过名人的言行,也要通过名人的感人事迹,使游客真正感受到名人的伟大之处一段名言、一个故事,都要重点突出其闪光点,如能加上亲身的感受,就会收到更佳的讲解效果。
2、着重突出名人的闪光点。
在介绍或讲解名人事迹时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要为了艺术效果而有意编造故事,更不要听见风就是雨,把别人讲过的故事不加核实和研究就拿来作为自己的讲解导游词。
导游词讲解技巧【篇一:导游词之导游讲解语言艺术的技巧】导游词之导游讲解语言艺术的技巧( 一 ) 巧用声音无论是口头语言, 还是书面语言, 都有一个声音的问题, 即读起来顺不顺口, 听起来悦不悦耳。
人们之所以喜欢百灵鸟?璩?, 讨厌乌鸦的嘶叫, 原因就在于百灵鸟声音欢快、清脆、悦耳, 而乌鸦的声音沙哑、沉闷、哀伤。
当然, 音质是天生的, 很难改变, 然而, 正确运用声音的技巧, 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到的, 有些还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意大利一位著名演员上台表演数数字的节目, 从1数到100, 当时观众认为这个节目平淡无奇, 实在没有意思, 可是这位演员一念, 竟把全场吸引住了。
观众听到的仿佛不是枯燥的数??, 而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倾诉, 使人大为感动。
这位演员表演成功的诀窍很简单: 在数数的时候, 巧妙地运用了声音的技巧, 充分发挥了它的传情作用。
因此, 要使自己的语言收到声入心通的效果, 就要善于运用声音的技巧。
1. 掌握语调任何语言都少不了要用抑扬顿挫、起伏多变的声调和语调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情感。
英语、法语、日语等语言如此,汉语更是如此。
在现代汉语中, 语调是以声调为基础的。
每个音节都有四个音调 ( 有的还有轻声 ), 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 这四声又分为平声、仄声 , 平仄的对应和交错就形成了语言的抑扬之美。
古代汉语诗词歌赋都极讲究平仄等格律。
现代诗文虽不讲格律 , 但说话和写文章同样需要讲究声音的节奏美。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说: 我写文章, 不仅要考虑每一个字的意义, 还要考虑到每个字的声音。
不仅写文章是这样, 写报告也是这样。
我总希望我的报告可以一个字不改地拿来念, 大家都能听得明白。
虽然我的报告作的不好, 但是念起来很好听, 句子现成。
比方我的报告当中, 上句末一个字用了一个仄声字, 如‘他去了。
下句我就要用个平声字。
如‘你也去吗? 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地响。
好文章让人家愿意念, 也愿意听。
导游讲解语言技巧导游讲解语言是导游人员与游客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导游人员向游客介绍景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重要手段。
一个优秀的导游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讲解语言技巧,使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景点,增长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导游讲解语言的基本要求1. 语言清晰明了:导游人员在讲解时,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游客能够听清楚、理解透。
2. 语速适当:导游人员应根据景点的特点和游客的情绪,调整自己的语速,使游客能够跟上自己的讲解节奏。
3. 语音标准:导游人员的语音应标准清晰,避免使用方言或带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以免影响游客的听觉效果。
4. 表达生动:导游人员应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讲解更加形象生动。
二、导游讲解语言的艺术性1. 抑扬顿挫:导游人员应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善于运用语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停顿等技巧,使讲解更加富有节奏感。
2. 语气语调:导游人员应根据讲解内容的不同,变换自己的语气语调,使游客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3. 声音洪亮:导游人员在讲解时,应保持声音洪亮,使游客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讲解。
特别是在一些人多的景点或嘈杂的环境中,更应注意声音的清晰度。
4. 音色优美:导游人员的音色应优美动听,善于运用不同的音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使游客能够产生共鸣。
三、导游讲解语言的个性特点1. 风格独特:每个导游人员都有自己独特的讲解风格,或幽默风趣,或深沉内敛,或热情洋溢,或温文尔雅。
一个优秀的导游人员应该善于发掘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独特的讲解风格。
2. 个性化表达:导游人员应根据自己的性格、阅历、知识水平等特点,在讲解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化表达方式,使游客能够感受到与众不同的讲解风格。
3. 适度发挥:在讲解过程中,导游人员应根据景点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度发挥自己的讲解水平,使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景点,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不同类型景点的讲解技巧1. 山水风光类景点:在讲解山水风光类景点时,应注重景点的自然美,善于运用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来表现景色的美感。
导游讲解语言艺术的技巧语言艺术是旅游导游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巧。
一个优秀的导游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修养,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和讲解,给游客带来愉悦的旅游体验。
下面是一些关于导游讲解语言艺术的技巧。
首先,导游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
导游在讲解时,需要了解和熟悉所在地的历史、文化、风景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准确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够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
因此,导游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其次,导游需要运用多种技巧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导游可以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言、情感化的描述等技巧,来使得讲解更加吸引人。
比如,当导游讲解历史故事时,可以通过细节的描写和鲜活的语言,让游客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在讲解风景时,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描绘,让游客看到眼前的美景。
另外,导游还需要注重控制语言的节奏和节奏感。
语言的节奏可以通过变调和语速的控制来实现。
导游在讲解时可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语速和语调,使得整个讲解过程更有品味和感染力。
当游客们注意力开始分散时,导游可以通过变换节奏,创造一种新的氛围来吸引大家重新集中注意力。
此外,导游在讲解中还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导游的语言要清晰准确,语句要简明扼要,避免过多的修饰和冗长的描述。
导游可以通过研究和学习一些修辞手法,如修辞格、排比等,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讲解更加优美和生动。
另外,导游需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是辅助语言交流的重要手段。
导游可以通过适当的姿势、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引导游客的注意力、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交流的亲和力和互动性。
此外,导游在讲解时还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声音状态和音量控制。
导游的声音要洪亮、有力,要能够覆盖游客们的听觉范围。
导游在讲解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避免嗓子疲劳和声音失调。
总之,导游讲解语言艺术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技能。
通过广泛的知识储备、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准确简练的语句、适度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以及良好的声音状态和音量控制,优秀的导游能够给游客们带来愉悦和难忘的旅游体验。
导游讲解艺术手法
语言能力对导游员来说尤其重要。
导游语言是导游从事导游职业的主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接待效果和服务质量。
这里,根据导游语言所基本具备的理、物、趣、神四个特点,列举一些实例,着重从语言艺术的角度,介绍几种常用的讲解艺术手法。
1.逗趣法
逗趣法,就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导游讲解,让游客在乐趣中得到精神享受。
例如:在苏州西园的五百罗汉堂里,导游人员指着那尊"疯僧"塑像逗趣说:"朋友们,这个疯和尚有个雅号叫九不全,就是说,有九样毛病:歪嘴、驼背、斗鸡眼、招风耳朵、瘸瘸头、烧脚、鸡胸、斜肩脚,外加一个歪鼻头。
大家别看他相貌不完美,但残而不丑,从正面、左面、右面看,你会找到喜、怒、哀、乐等多种感觉…。
另外,那边还有五百罗汉,大家不妨去找找看,也许能发现酷似自己的光辉形象。
" 风趣的话,逗得游客乐此不疲,游兴顿增。
2.猜谜法
猜谜法,就是根据旅游景观的内容和特点,以谜语的形式引发游客的兴致。
请看实例:有位导游员在杭州九溪十八涧对游客说:"这儿的路处处曲,路边的溪水叮咚响,远近的山峦绿葱葱。
清代文人俞槌到这里时,诗兴大发,挥笔写道:“曲曲环环路,叮咚泉,远远近近山……,前面已用了叠词,朋友们猜猜看,第四句写树时,俞描用的什么叠词? " 游客们议论纷纷,有的说"郁郁葱葱树",有的说"大大小小树",最后在导游员的启发下猜出是"高高下下树".大家都惊叹俞槌用词的精妙。
这"高"和"下"贴切传神,写活了沿山而长的树林。
游无锡蠢园时,导游员让游客先看春、夏、秋、冬四个亭中的春亭,指着匾说:"春亭挂的匾额是滴翠,表达了春天的形象,有特色。
那么,夏、秋、冬三个亭子会用什么题匾呢?各位朋友是否能猜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游客边猜边看,猜中的笑逐颜开,未猜中的纷纷敬佩题匾者的文笔之妙。
3.感慨法
感慨法,就是用寓情于景、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激发游客的情绪,使他们得到一种愉悦的启迪。
请看实例:在号称"海天佛国"的普陀风景区,导游员带着游客登上佛顶山,俯瞰大海。
这时,导游员在一旁启发似地感慨道:"朋友们,眼前这锦鳞片片,白帆点点的水面就是东海,多少年来,这海拥抱着、冲刷着佛顶山,以它特有的气势启迪着人们:海是辽阔的,胸怀无比宽广,
海是厚实的,什么都能容纳,海是深沉的,永远那么谦逊……常看大海,烦恼的人会开朗,狭隘的人会豁达,急躁的人会沉稳……" 听着这些充满人生哲理的话语,游客们获得的又岂止是山水美景?
4.述古法
述古法,就是向游客叙述有关历史人物、事件、神话故事、轶闻典故等,以丰富游客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运用形象思维更好地了解眼前的景观。
请看实例:坐落在武汉月湖畔的古琴台,游号事就这么看,没有多大意思,导游员采取述古式的导游手法后,游客对琴台的了解就深入透彻多了。
导游员说:"这座古琴台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音乐家俞伯牙鼓琴的地方。
有一次,楚国的俞伯牙坐船遇风,阻隔在汉阳,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个叫钟子期的人,伯牙知道钟子期喜欢听琴,就用十弦竖琴弹了两支曲子,一曲意在高山,一曲意在流水。
钟子期听完,很快把乐曲的含意说了出来,伯牙十分钦佩,两人从此成了莫逆之交。
一年后,钟子期病逝,俞伯牙十分难过,特此到钟子期的墓前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弹完后就把琴摔掉了,发誓不再鼓琴,这就是后人所说的伯牙摔琴谢知音。
北宋时,为了纪念他俩,就在当年他们鼓琴、昕琴的地方建了一座琴台,取名伯牙台。
" 游客们纷纷被导游员述古式的讲解所打动,再看古琴台时,感受就不一样了。
5.描绘法
描绘法,就是运用具体形象,富有文采的语言对眼前的景观进行描绘,使其细微的特点显现于游客眼前。
在旅游过程中,有些景观没有导游人员的讲解和指点,很难发现其美的所在,唤起美的感受。
而经过导游人员一番画龙点睛或重彩泼墨似的描绘之后,感受就大不一样。
例如:在景色如画的苏州西湖洞庭山的石公山上,一位导游员对游客描绘说:"朋友们,我们现在身在仙山妙境,请看,我们的背后是一片葱翠的丛林,面前是无边无垠的太湖。
青山绕着湖水,湖水映着青山。
山石伸进了湖面,湖水咬住了山石,头上有山,脚下有水。
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岛中有岛,湖中有湖,山如青龙伏水,水似碧海浮动。
"接着,他跌若有致地吟道:"茫茫三千顷,日夜浩青葱,骨立风云外,孤撑涛声中。
" 这位导游员情景交融的描绘,使游客就像在观看彩色宽幅风景影片的同时,又听着优美的画外音。
6.简述法
简述法,就是用准确、简洁、冷静的语言,把景观介绍给游客,使他们在具体欣赏品味景观之前对景观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请看实例:导游人员引领着游客来到岳阳楼前,在登楼之前,导游员介绍说:"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岳阳楼,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它原是三国时代东吴时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
唐代建
为岳阳楼,宋代由巴陵县令滕子京主持重修,整个楼阁为纯术结构,重檐盔顶,1984年落架大修后重新开放。
现在楼高20米,由四根楠木柱支撑,楼顶就像古代将军的头盔。
全楼没有一颗铁钉,这在力学、美学、建筑学、工艺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现在,楼内藏有清代刻的《岳阳楼记》雕屏,大家要想领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的风光,请随我登楼观赏。
"
7.玄虚法
玄虚法,就是指在导游员讲解中故意用停顿和"吊胃口"或"卖关子"来故弄玄虚,以吸引游客,请看实例:一位导游员在讲解虎丘塔的建造年代时说:"虎丘塔究竟有多少年呢,几百年还是几千年?说法一直不一致。
这事直到50年代初才弄清楚。
"导游员停了下来,大家在想,是怎样搞清楚的呢?"有一次,建筑工人在加固塔基的时候,他们在塔内一个窟窿里,发现了一个石头箱子。
"导游员停了下来,然后说:"工人们把它搬出来,打开一看,里面还有一个木头小箱子,大概有这么大……"导游员比画着,"再把小木箱打开,里面有包东西,是用刺绣的丝织品包着的,解开一看,是一包佛经,取出这包东西,只见箱底写着年代,你们猜是什么年代?"游客纷纷猜测,过了一会儿,导游员说:"这年代是中国北宋建隆二年,也就是公元961年。
由此可见,虎丘塔距今正好是一千多年的历史,而苏州的丝绸刺绣工艺至少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