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第3版)》教学课件 机械制造基础 第九章
- 格式:pptx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7
题目:没有基准要求的线、面轮廓度公差属于位置公差。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夹紧力的方向应有利于减小夹紧力。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机床型号的首位字母“S”表示该机床是()。
选项A:铣床选项B:钻床选项C:螺纹加工机床选项D:齿轮加工机床答案:螺纹加工机床题目:在铣削、磨削时,刀具或砂轮的旋转是进给运动。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很多,包括减少误差法、误差补偿法、误差转移法和()。
选项A:误差均分法选项B:机床误差法选项C:测量误差法选项D:调整误差法答案:误差均分法题目:珠光体是一种()。
选项A:机械混合物选项B:单相组织金属选项C:金属化合物选项D:固溶体答案:机械混合物题目:工件材料的硬度、强度越高,切削抗力越大,切削温度也越高。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适于测试硬质合金、表面淬火刚及薄片金属的硬度的测试方法是()。
选项A:布氏硬度选项B:维氏硬度选项C:以上方法都可以选项D:洛氏硬度答案:洛氏硬度题目:2.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网页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灰铸铁中的碳主要是以( )形式存在。
选项A:团絮状石墨选项B:片状石墨选项C:蠕虫状石墨选项D:球状石墨答案:片状石墨题目:下列是自由锻造特点的是()。
选项A:精度低选项B:生产效率高选项C:精度高选项D:大批量生产答案:精度低题目:材料的冲击韧度越大,其韧性就()。
选项A:越差选项B:无影响选项C:难以确定选项D:越好答案:越好题目:W6Mo5Cr4V2是下面哪一类刀具材料()?选项A:硬质合金选项B:碳素工具钢选项C:合金工具钢选项D:高速工具钢答案:高速工具钢题目: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后常采用()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
选项A:高温选项B:中温选项C:中低温选项D:低温答案:高温题目:一般情况下,焊件厚度小于4mm时,焊条直径等于焊件厚度。
机械制造基础第六至九章(答案)第六章~第九章一、名词解释:1.切削速度:切削速度是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瞬时速度。
(P158)2.进给量: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于工件的位移量,用工件每转的位移量来表达和度量。
(P158)3.背吃刀量:在通过切削刃基点并垂直于工作平面的方向上测量的吃刀量,即工件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
(P159)4.前角0:在正交平面中测量的刀具前面与基面间的夹角。
(P165)5.后角0: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刀具后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P165)6.主偏角r: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平面与假定工作平面之间的夹角。
(P165)7.副偏角r: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平面与假定工作平面之间的夹角。
(P165)8.积屑瘤:切削塑性材料时,在刀尖部位黏结着一小块很硬的金属楔块,称为积屑瘤。
(P170)9.刀具耐用度: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由开始切削一直到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即刀具两次刃磨间的切削时间。
(P172)10.(铣削)背吃刀量:指平行于铣刀轴线测量的切削层尺寸。
周铣时是已加工表面宽度,端铣时是切削层深度。
(P196)11.(铣削)侧吃刀量:指垂直于铣刀轴线测量的切削层尺寸。
周铣时是指切削层深度,端铣时是指已加工表面宽度。
(P196)12.顺铣:在铣刀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的切点处,铣刀切削刃的旋转运动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同的铣削称为顺铣。
(P203)13.逆铣:在铣刀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的切点处,铣刀切削刃的旋转运动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反的铣削称为逆铣。
(P204)14.展成法:展成法是指利用齿轮刀具与被切齿轮在专用齿轮加工机床上按展成原理切出齿形的加工方法。
(P247)'二、填空题:1.车削的主运动是工件的旋转运动,车削的进给运动是车刀纵向或横向移动。
(P158)2.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P158)3.卧式车床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光杠、丝杠、刀架和滑板、尾座、床身及床腿等。
思考题与习题9-1外圆表面常用加工方法有哪些?如何选用?答:外圆表面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有车削、磨削和各种光整加工等。
车削加工是外圆表面最经济有效的加工方法,但就其经济精度来说,一般作为外圆表面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磨削加工是外圆表面的主要精加工方法,特别适合各种高硬度和淬火后零件的精加工;光整加工是精加工之后进行的超精加工方法(如滚压、抛光、研磨等),适合某些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很高的零件。
由于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加工方法,从而加工出满足零件图纸要求的合格零件。
9-2砂轮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如何进行选择?答:砂轮的特性主要是由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组织、形状和尺寸等因素决定的。
磨料是砂轮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应具有很高的硬度、耐磨性、耐热性和一定的韧性,以承受磨削时的切削热和切削力,同时还应具备锋利的尖角,以利磨削金属。
砂轮的粒度对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和磨削效率影响很大。
磨粒粗,磨削深度大,生产率高,但表面粗糙度值大。
反之,则磨削深度均匀,表面粗糙度值小。
所以粗磨时,一般选粗粒度,精磨时选细粒度。
磨软金属时,多选用粗磨粒,磨削硬而脆的材料时,则选用较细的磨粒。
结合剂是把磨粒粘结在一起组成磨具的材料。
砂轮的强度、抗冲击性、耐热性及耐腐蚀性,主要取决于结合剂的种类和性质。
砂轮硬度是指砂轮工作时,磨粒在外力作用下脱落的难易程度。
砂轮硬,表示磨粒难以脱落;砂轮软,表示磨粒容易脱落。
砂轮硬度的选用原则是:工件材料硬,砂轮硬度应选用软一些,以便砂轮磨钝磨粒及时脱落,露出锋利的新磨粒继续正常磨削;工件材料软,因易于磨削,磨粒不易磨钝,砂轮应选硬一些。
但对于有色金属、橡胶、树脂等软材料磨削时,由于切屑容易堵塞砂轮,应选用较软砂轮。
粗磨时,应选用较软砂轮;而精磨、成形磨削时,应选用硬一些的砂轮,以保持砂轮必要的形状精度。
砂轮的组织是指组成砂轮的磨粒、结合剂、气孔三部分体积的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