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816.00 KB
- 文档页数:84
第1章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3——11第一节一般概念介绍第二节城市社会学家们对的一些概念的解释第三节城市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第三节新城市社会学理论第2章世界城市的兴起和发展11——13 第一节早期城市第二节中世纪的城市第三节近代城市第四节现代城市第3章我国城市的兴起和发展13——23 第一节夏商时期的城市第二节秦汉时期的城市第三节隋唐两宋时期的城市第四节明清时期的城市第五节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前的近代城市第六节建国以后的城市发展第4章城市生态系统23——30第一节城市生态与生态系统第二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三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四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失衡第五节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第5章城市人口30——37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人口发展理论第三节人口迁移第6章城市规划37——42第一节城市规划第二节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第三节中国城市规划第6章城市社区42——46第一节城市社区的概念第二节社区的功能与比较维度第三节中国城市社区第7章城市文化47——51 第一节城市文化第二节城市文化设施和文化景观、标志第三节城市文化的不同层面第8章城市社会问题51——55第一节社会学与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意义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研究观点第9章城市管理55——62第一节城市管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第二节城市管理的体制、法制和政策第三节城市人口管理第四节城市安全管理第五节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第六节城市教育管理第七节城市医疗管理第八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第九节城市卫生体育管理第十节城市生态环境第10章城市的未来62——65第一节早期思想家对未来城市的设计第二节影响未来城市发展的因素第三节未来城市的类型第四节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第1章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第一节一般概念介绍城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社会学科。
具体地讲,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的社会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
城市社会学复习第一章城市社会学概述1、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城市社会问题;(2)主要以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或者以都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3)城市中的个人、城市中的文化、城市的社会体系。
综合观点:我们把城市社会的构成与发展规律作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1)城市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规律;(2)城市环境;(3)城市的社会结构;(4)城市社会组织;(5)城市生活方式;(6)城市社会心理;(7)城市问题3、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基本的研究程序:选题—研究问题明确化—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2)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①访谈法;②问卷法;③社会观察法;④社会实验法;⑤社会调查方法;⑥社会调查资料的整理;⑦资料分析方法第二章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城市的产生1、不同学科对城市的界定2、城市的基本特性基本特性有三个:①空间上人口等的密集型(空间聚集性):根本属性之一;②经济上的非农业性:经济特性;③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或流动性):社会属性3、我国城市的界定(1)“城镇”是指在中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域的基础上,经该规定划分的区域。
城镇又包括“城区”和“镇区”;(2)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
4、城市起源的主要学说书P3(1)防御说(军事城堡说):韦伯;(2)社会分工说(柴尔德的农业剩余产品说):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3)集市说:雅各布斯威尼斯;(4)地利说;(5)大型灌溉设施说:卡尔·魏特夫;(6)宗教中心说:斯乔伯格5、城市产生的因素(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城市产生的基础;2、宗教仪式中心是城市形成的人口聚集和精神条件;3、人口聚集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城市产生的社会条件6、早期城市的产生(几个早期城市的位置和时间)(1)两河流域——苏美尔城市的出现,距今约6000年;(2)埃及尼罗河流域城市:公元前3000 年左右,白城、底比斯、阿克顿;(3)印度河流域城市:公元前2500年,哈拉帕古城;(4)长江、黄河流域城市:澧县的城头山城址、登封王城岗古城堡遗址、平粮台城址、内蒙古中南部;(5)中美洲文明---墨西哥湾:①蒙特阿尔万城:距今2500年;②特奥蒂瓦坎文化:公元前1 世纪—公元8 世纪第二节欧洲城市的发展1、城市化城市化(urbanization) 是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夏建中【内容提要】产生于70年代的新城市社会学是对传统城市社会学——芝加哥人文生态学派的反动。
新学派主要由三个流派组成,其中,法国的卡斯泰尔和美国的哈维是该学派的奠基者和中坚人物。
他们借鉴马克思的知识传统,以集体消费为基石,解说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与城市化的关系,指出城市并非城市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城市本身和城市生活方式都是更广泛的经济结构的产物。
二曼努尔·卡斯泰尔不但是法国城市社会学的代表,也是新城市社会学的旗手。
他1942年生于西班牙,1967年毕业于巴黎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1970-1979年在巴黎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任教;1979年起先后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在国际社会学协会中领导城市发展委员会的工作。
他的主要著作有《城市问题:马克思主义思路》(1972)、《城市、阶级与权力》(1978)、《经济危机与美国社会》(1980)、《城市与百姓》(1983)、《高技术、空间与社会》(1988)和《信息城市》(1989)等。
卡斯泰尔的思想深受法国结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阿尔都塞(LouisAlthusser)的影响,1968年他发表了一篇名为“存在‘城市社会学’吗?”的论文,质疑传统城市社会学的科学性。
他认为,传统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对象”和“真实对象”都不确定,“城市”无确切定义,故缺乏特定的真实对象;“城市性”、“生态系统”不具有理论上的明辨性特征,故没有特定的理论对象。
他还认为,沃思在城市空间与城市性之间制造了一种“伪相关”,因为被沃思看作“城市生活方式”的那种东西并不是由城市环境造成,而是更广泛的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反映,“是资产阶级工业化的文化表现,是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理性化进程的产物”(M.Castells,1976)。
所以在卡斯泰尔看来,传统城市社会学不是科学,而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更干脆讲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在其代表作,也是新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之作《城市问题》中,卡斯泰尔明确地表示他力图用结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城市社会。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发展[摘要] 城市社会学是以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它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社会学中最早产生的学科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学家们对城市及城市问题的关注与研究促成了很多学派。
本文根据城市社会学主要学派理论的形成发展的时间先后及理论差异,分阶段叙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发展。
[关键词] 城市社会学;主要理论;理论发展;城市引言“任何一门科学的历史都是它自我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者彻底研究自己所研究学科的历史发展,便能深刻了解它的现状、矛盾和问题。
”——前苏联学者科恩城市社会学思想在欧洲诞生以来,出现了多种理论流派。
了解和把握城市社会学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理论及其发展,让处于本科学习阶段的我们对城市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特点、研究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把握各理论的研究重点和适用范围。
1城市社会学的启蒙城市社会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19世纪欧洲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速度,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从而引发大量的城市病,如失业问题突出,食物、住房、医疗卫生设施供不应求,疾病流行,犯罪率上升,城市交通混乱,人们的生存状态不断恶化。
欧洲社会学家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拉开了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序幕。
滕尼斯、迪尔凯姆、齐美尔和韦伯即是欧洲传统城市社会学的四位重要代表人物。
(1)滕尼斯(F.Toennies,1855~1936)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研究重点是对城市社会和乡村社会的比较研究。
1887年他在代表作《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中把人类社会生活划分为两种对立的类型,即以乡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和以城市为代表的法理社会。
在滕尼斯看来,礼俗社会具有强烈的内聚性,人们团结互助,亲密无间的关系由共同的语言和传统所维系;人们有共同的利益、生活目标、价值和规范,亲属、邻里、朋友等自然的社会关系支配礼俗社会中的一切。
城市社会学论文目录什么是城市 (2)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6)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关系 (7)一.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城市社会学(一).城市是“城”和“市”的组合词。
“城”是指主要为了防御,而用城墙围起来的地域。
“市”是指交易的场所,“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出自《易经》)。
合起来的大概意思就是具有防御功能和商品交易功能的地域。
在城市产生之前,市没有固定的场所。
早期的市一般在居民点的井旁,故有“市井”之称。
人们在特定的地点按特定的时间相互交易,形成集市。
在英文中,对应于中文的“城市”的词有两个,一个是“Urban”,含义是城市,市政,源于拉丁文“Urbs”,意为城市生活。
另一个是“City”,意为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
城市的定义在不同的学科上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经济学上的概念是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
或者解释为城市是坐落在有限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系统。
在社会学领域的概念有所不同。
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在地理上有界限的社会组织形式。
人口相对较多,居住密集,并有异质性;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城市显示一种相互作用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有一部分相互作用在并不真正认识的人之间发生着;城市要求有一种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的是合理的法律。
城市在地理学上的概念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城市的概念在其他领域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在中国,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的市,镇。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发展孙明洁 城市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的理念、理论、方法和观点来分析、研究城市和城市社会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社会学中最早产生的学科之一。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形成了诸多学派。
根据城市社会学各主要学派形成发展的先后、理论的差异,这里分阶段对城市社会学主要学派的理论和最新发展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传统城市社会学 11欧洲的传统城市社会学工业革命在19世纪的欧洲掀起了城市发展的大浪潮,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食物、住房、卫生设施供不应求,恶劣的工作条件和就业的不稳定导致城市里疾病流行,犯罪率上升,街道混乱不堪。
这些引起了许多社会学家的关注,欧洲的传统城市社会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1)腾尼斯(Toenn ies):通体社会和联组社会1887年,德国人腾尼斯在“通体社会和联组社会”一文中,将人类生活划分为两种相对的类型:“通体社会”和“联组社会”。
通体社会以小乡村为代表,联组社会以大城市为代表。
腾尼斯认为,乡村中存在实质上一致的目标,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而共同劳动,把人们联系起来的纽带是具有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家庭和邻居。
“通体社会”的生活是“亲密无间的、与世隔绝的、排外的共同生活”。
而城市生活则是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甚至相互敌对的,因而“联组社会”是理智的,工于心计的。
腾尼斯把通体社会看作“活生生的机体”,把联组社会看作“机械的结合”(康少邦等译,1986),显然他对城市是悲观失望的。
(2)迪尔凯姆(E.D u rkhei m):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法国人迪尔凯姆与腾尼斯同属一个时代,也创立了一种相互对立的生活模式: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是指在共同信仰和习惯、共同仪式和标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联系。
介入这种团结的人几乎是同质的,他们无意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是机械的。
而有机团结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它是现代城市的特征,它依赖复杂的劳动分工,使居民有获得更多自由、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因而是有机的(康少邦等译,1986)。
11《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试题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城市生态系统B.城市文化系统C.城市经济系统D.城市政治系统【答案】:A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A.城市流动人口问题B.城市效益问题C.世界城市问题D.城市中心作用问题【答案】:C3.城市社会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建立在经验和()的基础上。
A.历史B.事实C.数据D.经验【答案】:B4.公认的城市社会学创始人是()。
A.韦伯和沃思B.齐美尔和帕克C.迪尔凯姆和韦伯D.帕克和沃思【答案】:D5.社会学收集资料的四种方法,以下何种正确?()A.问卷法、推理法、观察法、访谈法B.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C.访谈法、推理法、文件法、考证法D.访谈法、观察法、推理法、考证法【答案】:B6.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文献法和()。
A.分析法B.演绎法C.问卷法D.比较法【答案】:C7.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城市与城市社会B.城市居民C.城市人口D.城市发展【答案】:A8.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马克思【答案】:A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的有()。
A.城市流动人口问题B.城市现代化问题C.城市环境问题D.城乡关系问题E.城市管理问题【答案】:A、B、C、D、E2.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A.问卷法B.景观分析方法C.城市填图方法D.观察法E.网络法【答案】:A、D3.城市社会学有哪些研究意义?()A.把握城市发展规律B.解决城市社会问题C.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D.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E.推动城市小型化发展【答案】:A、B、C、D4.下面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A.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一特殊领域之中B.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之中C.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由各种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之中D.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社会学就是对社会的研究,是关于社会的学问E.社会学主要研究人本身【答案】:C、D4.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社会学调查方法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