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国际贸易方
- 格式:ppt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79
第十章国际贸易方式一、单项选择题1、出口人与包销商之间的关系是(A)。
A、买卖关系B、代理关系C、委托关系D、代办关系2、采用寄售方式进行贸易时,货物所有权在寄售地售出之前属于(A )。
A、寄售人B、代销人C、最终消费者D、中间商3、寄售货物在售出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的承担者是(D )。
A、最终消费者B、代销人C、保险公司D、寄售人4、能较好地利用外资的贸易方式是(D )。
A、拍卖B、寄售C、代理D、补偿贸易5、招标式拍卖指的是(D )。
A、增价拍卖B、减价式拍卖C、荷兰式拍卖D、密封递价拍卖6、淘汰式拍卖指的是(A )。
A、增价拍卖B、减价拍卖C、密封递价拍卖D、招标式拍卖7、在拍卖中,买方减价相当于交易磋商中的(B )。
A、询盘B、发盘C、还盘D、接受8、在拍卖中,主持人落槌属于交易磋商中(D )。
A、询盘B、发盘C、还盘D、接受9、包销中的专营权是指(D )。
A、专卖权B、专买权C、专售权D、专买权和专卖权10、在国际贸易中普遍被采用的包销商品作价方法是(C )。
A、暂不作价B、一次作价C、分批作价D、暂定价11、独家代理具有专营权与包销所具有的专营权(B)。
A、完全一样B、不完全一样C、完全不一样D、二者无任何联系12、一般代理指的是(C)。
A、总代理B、独家代理C、佣金代理D、全权代理13、委托人可以直接与代理区域的实际买主成交,而无须给代理商支付佣金,这种代理是(B)。
A、全权代理B、佣金代理C、独家代理D、总代理14、委托人可以直接与代理区域内的实际买主成交但仍然须向代理商计付佣金。
这种代理是(A)。
A、独家代理B、一般代理C、佣金代理D、总代理15、属竞卖的贸易方式是(B )。
A、拍卖B、招标C、寄售D、包销16、属于竞买的贸易方式是(A )。
A、拍卖B、寄售C、包销D、招标17、通过拍卖成交的商品通常是(C)。
A、可以用规格来表示品质的B、可以用等级来表示品质的C、难以用标准衡量的D、可以用标准来衡量的18、补偿贸易是买方以( D )形式从卖方购进机器设备等。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一、知识点:国家契易理论1、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4种理论2、影响国家贸易的因素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1•一国的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2.汇率水平3.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二、知识点:国家贸易政策(1)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非关税壁垒则是指采用关税以外的手段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障碍的各种措施,如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记忆口诀(卫技愿配歧=微机员佩奇)注意进口配额、自愿出口。
(2)政府鼓励出口的措施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
直接补贴是政府直接以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价格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差价;间接补贴是对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实行出口补贴的目的是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
2、倾销与反倾销(1)倾销: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WTO 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原产国标准、第三国标准、成本加费用和利润的标准。
(2)倾销类型:掠夺性倾销: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除,再重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持续性倾销: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无限期的持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隐蔽性倾销:出口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正常价格出售产品给进口商,但进口商则以倾销性的低价在进口国市场上抛售,其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
偶然性倾销: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
(3)反倾销反倾销税是一种附加税。
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一、国际贸易理论(一)演变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传统贸易理论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集中进口不具绝对优势的产品,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2、比较优势(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贸易理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只要两国存在相对生产成本差异,贸易就存在。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传统贸易理论生产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集中生产并出口本国充裕要素产品→进口需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产品4、规模经济(克鲁格曼)——现代贸易理论大规模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达到规模效益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各同类工业品之间的的双向贸易理论。
(二)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1、出口(4个)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平的高低(汇率下跌<对外贬值>,增加出口);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的变动。
2、进口(3个)一国经济总量或总产出(GDP越大,进口越大);汇率水平(本国汇率上升<对外升值>,增加进口;反之);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高低。
其他因素(进口、出口):总体经济状况、经济实力、产品竞争力、世界市场供求关系、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或政策。
汇率下降(本币贬值),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相对外国产品的价格,使国外人们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要,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要,从而有利于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本国商品、劳务、交通和住宿等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推动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国际贸易理论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国际贸易理论政府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干预国际贸易政策倾销和反倾销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考点1:国际贸易的4种理论一、国际贸易理论(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要求】掌握有哪些国际贸易理论、提出者是谁、理论的主要观点【例题1-2010、2014年单选题】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
A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B.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C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D.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例题2-2016年单选题】主张各国应当生产、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这种国际贸易理论的是()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二)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总体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产品竞争力及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与各国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或贸易政策有关。
【例题3-2005年单选题】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就可能会导致()A.本国旅游收入增加B.本国旅游收入不变C.本国出口增加D.本国进口增加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考点1: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方式一、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目的】1. 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2. 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3. 维持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二、进出口贸易干预措施1. 进口配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产品的进口数量和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2. 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3. 歧视性公共采购: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有关法律制度,给予国内的供应商有限获得政府公共采购订单的措施,这种政策是对外国供应商的一种歧视4.技术标准:为了限制外国某些产品的进口,常常规定一些外国企业难以掌握的技术标准,从而阻止外国产品进口5.卫生检疫标准:进口国常常以不符合卫生标准为理由,限制外国某些产品进口【例题4-2009年单选题】政府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是()。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本章重点: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2.影响一国国际贸易的因素;3.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与干预方式,倾销和反倾销。
知识点一:国际贸易理论(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单选)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注意1】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注意2】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示例】【结论】英国应该集中生产呢绒,葡萄牙应该集中生产酒,然后进行出口。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注意1】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的相对生产成本。
【注意2】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相对生产成本差异,贸易就存在。
60=350情况二:英国生产2单位的呢绒,葡萄牙生产2单位的酒需要的劳动投入量:100×2+60×2=320 结论:情况二劳动投入节约了30单位。
两国应该按照情况二生产各自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出口。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注意1】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注意2】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异。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克鲁格曼【注意1】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注意2】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如果每个国家只生产几类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会比生产所有产品时的规模更大。
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例题·单选题】(2018年)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绝对优势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
第十章国际贸易术语与价格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某公司与国外一家公司以EXW条件成交了一笔买卖,在这种情况下,其交货地点是在----:(1)出口国港口(2)进口国港口(3)出口商工厂(4)从工厂到装运港间的约定地2在CFR价格术语中,风险转移的界限是________。
(1)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时(2)装运港船舱(3)目的港船上(4)货交承运人3代表边境交货的贸易术语------:(1)FAS (2)DAF (3)CPT (4)FOB4一般情况下,在以FOB贸易术语成交的合同中,货物的价格构成是:(1)货物成本(2)货物成本+运费(3)货物成本+运费+保险费(4)生产成本5按CFR贸易术语成交的合同中,不计入货物价格的是:(1)货物成本(2)运费(3)保险费(4)生产成本6在使用贸易术语进行交易时,卖方及时向买方发出“已装船通知”至关重要,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买卖双方对运输途中的风险承担。
(1)CIP (2)FCA (3)CFR (4)CPT7根据《INCOTERMS 2000》的解释,以CIF汉堡成交,卖方对货物所承担的风险界限是:(1)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2)货物在装运港卸下卖方车辆以前(3)货物在目的港卸货越过船舷以前(4)货物在装运港交给承运人之前8在CIP和CPT贸易术语中,租船订舱责任承担方分别为。
(1)卖方/卖方;(2)卖方/买方;(3)买方/买方;(4)买方/卖方9根据《INCOTERMS 2000》,F组术语的共同点是。
(1)卖方办理保险手续;(2)卖方订立运输合同;(3)买方办理出口手续;(4)买方订立运输合同。
10《INCOTERMS 2000》是在《1990通则》的基础上修订产生的,并于起生效。
(1)2000年1月1日;(2)2001年1月1日(3)2000年7月1日;(4)2001年7月1日11 下列贸易术语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1)FOB (2)FAS (3)FCA (4)CIF12 DES贸易术语交货地点在目的港,其风险转移界限为:(1)买方在码头收货后(2)在码头由买方处置货物后(3)将货物置于买方处置之下(4)货物越过船舷13 FOB 价格术语中卖方义务不包括:(1)在规定的时间和装运港将合同规定的货物交到买方指派的船上,并及时通知买方(2)承担货物交到装运港船上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3)办理租船订舱手续(4)提供商业发票、交货凭证或具有同等作用的电子信息14根据《INCOTERMS 2000》,在DEQ条件下买方负责。